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Ⅰ.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熟练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是电解质,是认识电解质的性质的前提:以下有①~⑩种物质:①石墨②液氯③氨水④⑤
⑥
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⑧稀硫酸⑨熔融
⑩蔗糖⑪银
(1)上述物质导电的是_______;(填序号,多写不给分,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
(2)下列制备⑦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
B.加热煮沸氯化铁饱和溶液
C.在氨水中滴加氯化铁浓溶液
D.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煮沸至出现红褐色液体
(3)向盛有⑦的烧杯中还滴加入盐酸至过量,会出现一系列变化,现象为:_______。
(4)写出⑥溶液中加入⑨溶液至溶液呈中性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
Ⅱ.请配平以下化学方程式:(未配平)
(5)配平上述方程式________
(6)若反应过程中转移,则生成标准状况下
的体积为_______
。
3、随原子序数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2)x、d、e三种元素的原子可构成一种碱性物质,该物质的电子式是_______。
(3)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
(4)d、g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写一条能加以证明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10分)原电池是一种 装置。电子的流动方向是从 极到 极;电流方向是从
极到 极,电工操作中规定,不能把铜线和铝线拧在一起连接线路,这是因为在潮湿的空气中,铜与铝接触形成 ,其中铝做 ,很快被腐蚀。
5、2molCO2的质量为___g,含分子数约为___NA个,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___L,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6、氧化性强,可以和浓盐酸直接反应。其反应方程式如下: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浓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配平该反应________。
该反应中盐酸体现了哪两种性质? ___________两种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
完全反应,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完全反应,产生的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L。
7、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电池相比,该电池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
(2)放电时,正极发生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已知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则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电时,____(填“正”或“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8、现有以下物质: ①KNO3固体 ②稀硫酸 ③KOH溶液 ④ 锌 ⑤二氧化硫气体 ⑥碳酸氢钠固体 ⑦无水乙醇(C2H5OH) ⑧熔融态KCl
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
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 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
9、人类与食盐关系密切,食盐在老百姓生活和现代社会的工农业生产中均有重要作用。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以及泥沙等杂质,请回答粗盐提纯的有关问题:
(1)为了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可采取的提纯实验操作方法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除去可溶性杂质,可以按以下实验步骤进行提纯:①加过量BaCl2溶液;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过滤;⑤__________________;⑥蒸发结晶。
如何证明①步骤中硫酸根离子沉淀完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补全实验步骤⑤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食盐中碘的含量可将碘酸钾中的碘元素还原为I2,从水溶液中得到I2可采取的实验操作方法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
10、已知反应:①SO3+H2O=H2SO4 ②Cl2+H2O=HCl+HClO
③2F2+H2O=4HF+O2↑ ④2Na+2H2O=2NaOH+H2↑
⑤Na2O+H2O=2NaOH ⑥SiO2+2NaOH=Na2SiO3+H2O
⑦Fe2O3+3H22Fe+3H2O
(1)上述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H2O被氧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H2O做氧化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反应物中的H2O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的是____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单、双线桥法表示反应⑦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
(2)氨气的电子式______。
(3)乙醇在铜作催化剂下发生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向新制的Cu(OH)2悬浊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12、实验题
I.用酸性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离子方程式为:2+ 5H2C2O4+6H+ =2Mn2++10CO2↑+8H2O。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
实验序号 | A溶液 | B溶液 |
① | 20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 | 30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 |
② | 20 mL 0.2 mol·L-1 H2C2O4溶液 | 30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 |
(1)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CO2的体积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若实验①在2 min末收集了4.48 mL CO2(标准状况下),则在2 min末,c()=_______mol·L-1(假设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
(3)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外,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_______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4)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变化如图,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该反应放热
②_______。
II.某小组同学欲探究 NH3的催化氧化实验,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A、B装置可选药品:浓氨水、H2O2、蒸馏水、NaOH固体、MnO2
(1)制取NH3是在哪一装置中_______(填 A 或 B)
(2)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 B.碱石灰 C.无水氯化钙 D..硫酸铜
(3)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3、取27.4克NaHCO3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冷却后称其质量为21.2克。
(1)取等质量的原混合物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c(Na+)= _________。
(2)向(1)所配的溶液中,逐滴加入1.00 mol·L-1的盐酸至过量,标准状况下生成的CO2体积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CO2在水中的溶解),则a=______mL。
14、硫酸铁铵可用作媒染剂和制药,其晶体化学式为。实验室模拟用废铁屑(主要成分为Fe和少量的Al杂质)制取硫酸铁铵晶体并回收氧化铝,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1)步骤①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步骤④为灼烧,该过程在_______中进行(填仪器名称)。
(2)实验中需配制500 mL 1.00 mol/L的硫酸,则需要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_______mL,若在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则配制的稀硫酸的浓度将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填字母)。除图中已有仪器外,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
(3)步骤②中加入足量的目的是氧化
,该步骤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15、海洋是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溴的的流程图(部分)。
(1)过程1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可证明氧化性:Cl2 ___________Br2(填“>”、“<”或者“=”),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
(2)补全过程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r2+SO2+2H2O= □___________ +□___________+4____
(3)过程3中蒸馏操作利用Br2的沸点较低(58.5 °C),可通过控制温度将Br2从溶液中蒸出,再经过冷凝操作即可得到液溴。在冷凝过程,Br2发生了什么变化?用微观示意图的形式表示___________。
(4)过程2和3的目的是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