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有下列物质:①Ba(OH)2固体 ②熔融的KHSO4 ③HNO3④ 稀盐酸 ⑤ Cl2⑥CO2⑦氨气 ⑧铜 ⑨纯醋酸(CH3COOH) ⑩蔗糖
(1)按酸、碱、盐分类,上述物质中,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2)上述状态下可以导电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Ba(OH)2:___________。
②KHSO4:___________。
3、金属铝质轻且有良好的防腐蚀性,在国防工业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31号元素镓(Ga)与铝同族。镓(Ga)在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_;写出镓的氯化物和氨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铍、铝二者的单质、化合物均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写出BeCl2溶液与Na2BeO2的水溶液混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铜。下列有关铜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青铜、不锈钢、硬铝都是合金
B.铜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C.铜与O2反应生成黑色的CuO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加热后变为白色固体
(3)在稀溶液中加入适量
溶液至
恰好完全沉淀,此时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主要为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某同学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由化学手册查阅得有关物质的熔、沸点数据如表。
物质 | Al | Al2O3 | Fe | Fe2O3 |
熔点/℃ | 660 | 2054 | 1535 | 1460 |
沸点/℃ | 2467 | 2980 | 2750 |
|
①该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理由是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铁熔化,而铝的熔点比铁的低,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成铁铝合金,你认为他的解释是否合理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该实验所涉及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另一同学推测铝热反应得到的熔融物中还含有Fe2O3,他设计了如下方案来验证:取一块该熔融物冷却后投入到少量稀硫酸中,向反应后的混合液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未变红,证明该熔融物中不含有Fe2O3.该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___________。
4、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N2的结构式_____。
(2)写出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
(3)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Na2SO4的电离方程式_____。
(5)用电子式表示MgCl2的形成过程_____。
5、氮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及环境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常温下性质很稳定,任意写出一种与此性质有关的用途:_______。
(2)硝酸与金属反应会产生氮氧化物。
①下列环境问题与氮的氧化物排放无关的是_______。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层空洞 D.白色污染 E.温室效应
②在含有a g 的稀硝酸中,加入b g铁粉充分反应,铁全部溶解并生成NO,有
g
被还原,则
可能为_______。
A.2:1 B.3:1 C.4:1 D.9:2
(3)汽车尾气中存在NO和CO,通过在排气管处加装催化剂,可以使其转化为对环境友好的物质,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4)氮的同族元素锑(Sb)可形成酸性超过100%硫酸的酸——氟锑酸(),称为超强酸。氟锑酸可由
与HF混合得到。
①制备氟锑酸一般在塑料容器中进行,不在玻璃仪器中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②1966年,美国研究员J·Lukas无意中将蜡烛扔进溶液中,发现蜡烛很快溶解,并放出
。已知碳正离子稳定性:
,写出等物质的量的异丁烷(
)与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6、已知NaHSO4溶于水时电离出Na+、H+、SO42-,某同学欲探究其化学性质,取5份溶液做了如下实验,请你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上述实验现象:
(1)加Zn粒有大量气体生产: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Fe2O3后溶液变黄色: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Cu(OH)2固体后溶液变蓝色: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NaHCO3后有大量气泡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__________________
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族 周期 | ⅠA |
|
|
|
|
|
| 0 |
一 | ①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
二 |
|
|
| ② | ③ |
| ④ |
|
三 | ⑤ |
| ⑥ |
|
| ⑦ | ⑧ |
|
(1)②的某种核素常用于文物年代测定,该核素的符号为___________。⑧的简单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2)①~⑧八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
(3)元素④与⑦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更稳定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①与②形成的简单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⑤的氢氧化物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
(5)元素⑥常见氧化物溶于⑤的最高价氢氧化物水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为了证明⑦和⑧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下列说法或实验能提供证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比较两种元素的单质的熔点、沸点高低
B.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弱于⑧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C.将⑧的单质通入⑦的简单氢化物水溶液中
D.比较⑦⑧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8、金属钠是在1807年通过电解的方法制得的,这个原理应用于工业生产,约在1891年才获得成功。回答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问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保存金属钠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
A.放在棕色瓶中 B.放在细沙中 C.放在水中 D.放在煤油中
(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干燥的坩埚中,用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生成物的颜色为_______。
(3)将Na、Na2O、Na2O2、NaOH久置于空气中,最终都是变为_______(填化学式)。
(4)将一定量的CO2通入NaOH溶液中,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所得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①其中OA段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②达到B点时所消耗盐酸为50g,已知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6.5%,则原溶液中所含溶质NaOH的质量为_______g。
9、填空。
(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_______(填化学式)。
(2)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下图HF、H2O、NH3沸点反常的原因是_______。
10、在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中,_____是氧化剂,______是还原剂;_____是还原产物,_______是氧化产物。
11、向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A、0.1molC和一定量(未知)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在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压强没有变化。请回答:
(1)若,则
内反应速率
___________,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mol;
(4)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
A.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变
D.气体B的浓度保持不变
12、实验室配制100mL 2.0 mol/L 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上述溶液,需要NaCl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容量瓶上需标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积 ④压强 ⑤刻度线
(3)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下1-2cm,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③将溶液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
④盖好瓶塞,反复翻转,摇匀;
⑤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4)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
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转移时,因操作不当使部分NaCl溶液溅出瓶外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D.定容时溶液凹液面高于容量瓶刻度线,立即将多余的液体吸出
13、(1)在标准状况下,33.6LN2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其分子数为_______。
(2)0.4mol某气体的体积为9.8L,则该气体的摩尔体积为____,气体所处的条件____(填“是”或者“不是”)标准状况。
14、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采购的浓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现用该浓硫酸配制100mL 1.5mol/L的稀硫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胶头滴管;烧瓶;烧杯;药匙;量筒;托盘天平。
硫酸化学纯(CP) (500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g/cm3 质量分数:98%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硫酸时,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填写名称)。
(2)经计算,配制100mL 1.5mol·L-1的稀硫酸需要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mL。
(3)对所配制的稀硫酸进行测定,发现其浓度大于1.5 mol·L-1,配制过程中下列各项操作可能引起该误差的有_____(填写字母)。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取浓硫酸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C.将硫酸稀释后立即转入容量瓶后,紧接着就进行以后的实验操作
D.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
E.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进行定容
F.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4)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 g,若充满CO2重122 g,现充满某气体重114 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5)相同状况下,若气体X2与氮气以体积比1∶4混合,该混合气体相对氢气的密度为14.4,则X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6)若标准状况下气体X2的密度为1.25 g·L-1,X原子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
15、结合化学反应原理,完成下列填空。
(1)向甲、乙两个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充入2molH2和1molCO,发生如下所示的反应:2H2(g)+CO(g)⇌CH3OH(g),反应过程中两容器内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其中,甲为绝热装置,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乙为恒温装置。
①分析图像可知,该反应为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表示甲容器压强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填“Ⅰ”或“Ⅱ”)。
③比较a、b两点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a)_______n(b)(填“>”、“<”或“=”)。
④从反应开始到c点,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⑤能同时判断甲、乙两容器中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
A.温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D.CH3OH的浓度不再变化
E.反应速率v(H2):v(CO)=2:1
(2)将反应3O2+4NH3=2N2+6H2O设计成原电池,其装置示意图如下(A、B为铂电极)。
①该电池的正极为_______ (填“A”或“B”)电极。
②反应进行一段时间,溶液的碱性_______ (填“增强”或“减弱”)。
③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