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渭城曲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台城 唐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各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
A.两首诗都写到了“雨”和“柳”的意象,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相同的,都营造出一种朦胧的、凄美的离别氛围。
B.《渭城曲》中诗人对“朝雨”和“柳色”稍事描写后便引出下文的劝酒送别,结构相对简单;《台城》诗将一座古城隐藏于江雨、江草、春鸟、春柳之中,一“梦”字道破多少存亡兴衰的历史,情与景密切交融。
C.王维诗带有盛唐气象,全在最后两句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韦庄诗则是晚唐光景,“六朝如梦”几个字体现了浓厚的、悲凉的虚无的人生况味和历史观。
D.两首诗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用了叠字,用“青青”和“霏霏”分别来形容柳色和江雨,不但使得所描绘的景象更生动,也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致的音韵美。
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我追求的是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看不起远方的国家,越国国君知道那些国家很困难
C.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
光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
D.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促织》)
你父亲回来,自然会向你追究跟你算帐的
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履至尊(登上) 膏腴之地(肥沃)
B.亡矢遗镞(损失)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弱点、毛病)
C.瓮牖绳枢(窗户) 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D.因遗策(由于) 以致天下之士(招纳)
4、选出下列句式特点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慈父见背
A.其制稍异于前
B.大王来何操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则告诉不许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反腐工作的开展让我们发现了一些“两面人”,他们表面上个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私下里却是利欲熏心、中饱私囊。
②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春意融融。为了欢迎各位同学,我们略备薄酒,借花献佛,希望各位开怀畅饮,尽兴而归。
③共享单车虽然方便,但是当骑车距离较远的时候体验并不好,后续出现的共享电动单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产品,但过了这么久共享电动单车却依然不瘟不火。
④我理解中的工艺美术在造型或用色诸方面的装饰化,不是一般化的锦上添花,而是体现独特审美感受的特殊形式。
⑤在这100年中,前一半是四海翻腾内战频仍的时期,少数敦煌学的先驱者单枪匹马,万里孤征,靠个人的努力与牺牲,宵衣旰食,筚路蓝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罗马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1】下列对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是从中国人民在长期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考验,而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B.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建筑实践中普遍承认并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C.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是整个中华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D.是在木材结构建筑中产生的,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的规则和惯例。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但都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B.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古典建筑体系的建筑形式,原本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只不过西方建筑体系很早将砖石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C.中国建筑往往采用木结构形式,而西方建筑往往采用砖石结构,说明这两种建筑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D.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与文艺复兴时代窗子使用的“词汇”和“文法”不相同,其“内容”也是相同的。
【3】怎样理解作者所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绝句《夜筝》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是《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的化用。
(4)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模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鹃花得红字①
真山民②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C.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2】这首咏物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杜鹃花的?请作简要分析。
9、阅读《五人墓碑记》和《寡人之于国也》中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节选自《五人墓碑记》)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之私人毛一鹭 私人:党羽 B.吴之民方痛心焉 痛心:心疼
C.意气扬扬 意气:神情 D.颜色不少变 颜色:脸色
【2】下列语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B.为之声义
C.然五人之当刑也 D.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人墓碑记》中五人就义时的慷慨从容与毛一鹭躲在厕所逃命的丑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B.张溥逐一写出五人姓名,紧扣题目,表达了对五人“死于义”的崇敬。
C.孟子运用排比句式,为梁惠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王道”政治蓝图。
D.《寡人之于国也》中施行“王道”的初始,就应让百姓“养生丧生无憾”与伦理道德教化同步进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选择哪一条道路,它都是荆棘与鲜花同在,有晴空也有冷雨。我们的人生,或许是凯鲁亚克《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也或许是李娟的"沿着漫漫时光,沿着深沉的威严和恐惧,崎岖至此的道路"。道路的故事充满了人生的经验,没有路的时候,心里会彷徨,路多的时候心里又会迷失。走好选择的路,别只选好走的路。
这是《朗读者》的一段开场白,以上内容引发你哪些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