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移其粟于河内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为天下笑者 圣人之所以为圣
D.其皆出于此乎 余嘉其能行古道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宁国府正门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原为按歌曲歌唱的民间小调,叫曲、杂曲或曲子词,也称长短句、乐府或诗余等。词起源于隋唐,从民间逐渐转为文人创作,全盛于宋代。
C.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光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能容于远近
A.夫晋,何厌之有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为巡船所物色 D.以其无礼于晋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_____不可。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_____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_____仍完全不变。有时换一个说法便觉_____。
A.锱铢必较 思忖 兴味 索然无味
B.斤斤计较 斟酌 兴味 兴致索然
C.锱铢必较 斟酌 意味 索然无味
D.斤斤计较 思忖 意味 兴致索然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一个妄自尊大、内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的典型人物。他的这一性格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国民的弱点。鲁迅正是借助阿Q这一艺术形象来揭露这种普遍存在于“国人灵魂”中的精神病症。
B.我国史书体例中编年体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有《国语》《战国策》;纪传体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C.戏曲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武打、美术、杂技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打”:则指的是武功。
D.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中马致远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品
方英文
①初夏时节,南国的朋友与读者依次快递来各类名茶。美物当与良友分享才好,却因眼花腿软无力奔来跑去送上门。来访朋友不空手时,走时正好送点儿茶,也让人家离去时手中不空,所谓礼仪之邦,就是这种调调吧。
②那天下楼取快递,照例是茶。签字时电话响了,一接听便是哈哈哈。这是胖子的特色,不论通报何事,序言总是一盆笑声兜进你耳孔,仿佛自冲其肉连带涮肥。其实毫无效果,什么时候见了他依然是盛唐气象。正事完毕我顺嘴说了句想喝好茶了来我这儿拿。那你放在收发室里吧。胖子哈哈道,说他天天下班路过我单位门口,停车一取方便得很。
③走进收发室,跟收发员打招呼的同时拆开包裹的四盒茶。与胖子均分好了。取出两盒,写上胖子名字。收发员说,好啦,让你朋友下班后来拿便是。
④三天后路过收发室,进去看包裹依然躺在原位置。收发员说没人来拿啊,边说边推鼻梁上的眼镜。我咕哝着走出门来,随手发信问胖子,回答说近来特别忙,忙忘了哈哈。我心想你当然是不缺茶的,只是这么好的新茶你未必有:但是关键不在这里,在你既然答应了接受茶,就应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走。这不仅是个态度问题、尊重别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你正好借此证明你自己言而有信吐口唾沫砸个坑,无愧一匹耸立天地间的男子汉大丈夫!又想洒家也未免过于小题大做了,不就两盒茶叶嘛,至于让人家狠抓落实不过夜!若是两块金砖你瞧吧,胖子定会如激流里的水雷早就汹涌滚来抱走喽。
⑤紧接着,三天假,胖子是否将茶取走不知道,自己也随即忘了,毕竟芝麻粒个事儿。上班第三天出门取快递,恰好碰见收发员,告诉我说茶叶仍在呢,很可能是胖子来拿时他刚好下班了。这回我真是不爽了,却克制着以无所谓的口吻说人家看不上也罢,我拿回去自家喝吧。收发员上抬手掌托摸双层下巴,再竖起食指上推眼镜说,送出去的东西再收回来是不妥的。你是忙人事多,把你朋友电话留下我逮个空子送去吧,也就两站路嘛。这让我惊讶之余很是感动,顿觉回到雷锋年代。
⑥第二天一早胖子发来短信说茶叶收到了。收到而非拿到,说明是收发员送去的,当即感动起来。当时刚铺开宣纸,正在琢磨给一家杂志刊庆该题写什么内容,思维立马跳到收发员身上。得,送他幅宇吧——笔一挥,四尺横批四个字:云品自高。晾干后装进字袋。
⑦书房采南台距离单位十八站路。中途绕过大雁塔,下车步行一站路。步行了百十来米,迎面骑来了收发员。老远就招呼,感谢他替我送茶叶。他没有反应,近视嘛,到了跟前见是我这才停车,再次谢谢他。他说没事,手推眼镜这才想起有那么个事,于是再说两通没事没事。我说实在不好意思,我生性不爱交往也不爱胡乱打听,你贵姓啊?他说姓童。我说童师傅我清早给你写了幅字,随手将字袋插进他车前的网兜里——里面装着邮件与包裹。他一愣,不知所措地张着嘴巴,说都知道你的字挺值钱的我可不能白要。你说哪里话呀。我赶紧低调,这好比我自家地里的西瓜随手摘一个送你降降温嘛。
⑧听我这么说,他又一次推推眼镜,似觉我说得在理,才勉强接受。可是分手十几秒钟后,他忽然倒骑回来,超到我前面掉过头,将字袋抽出递还我说,我想了想还是不能要你的字。呀嘿!我今天这是怎么啦,送茶人不取,送字人不接,做人也未免太失败了!
⑨说实话你别见外啊。收发员说,我晓得你的字大家都求之不得的。可是我这人无聊得很,从来没喜欢过书法。我说,那你喜欢什么呢?他往上推着眼镜,竭力回想着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我没啥爱好。他说,除了吃饭睡觉上班,还真是没啥爱好。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我说,人怎么能没有爱好呢?就是和尚也爱上个电视与漂亮的女主持谈茶论道嘛。
⑩他取下眼镜哈一口气,掏出卫生纸认真地擦着,脸上写满了尴尬。眼镜擦好了戴上,笑了,说我就爱好个跑来跑去给人送东西——不耽误时间了,退休人员等着邮件和包裹呢。望着他舒缓踏车的背影,我这里就相当尴尬了。
(选自2017年7月8日《燕赵都市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小说第④段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将“我”对胖子未能如约及时取走茶叶的不满表现得淋漓尽致、趣味横生,令人信服。
B.送字给收发员遭拒绝,一直信奉“礼仪之邦应礼尚往来”处世原则的“我”竟然碰壁,这是造成“我”“相当尴尬”的原因之一。
C.小说善于抓住人物特征刻画形象,如胖子的“哈哈哈”说明其遇事常敷衍应付,收发员“手推眼镜”则凸显其谨小慎微的性格。
D.本文的语言雅俗共赏,耐人寻味,既有典雅的书面语,也有通俗的熟语;既因巧用修辞而生动形象,又因调侃意味而幽默风趣。
【2】小说中胖子这一人物有何作用?
【3】收发员童师傅的“云品自高”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说明。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写出了迷离美好的梦境以及诗人内心难言的悲慨。
②《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③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空间角度极写漂泊异乡之愁,两句则从时间角度写尽年老体衰之苦。
④《蜀道难》中描写急流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⑥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
[宋]孙洙
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
回头凝望处,那更廉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天亮还早,恰逢此时朝廷宣召,词人发出“何须抵死催人去”的怨语,皇帝宜召,竟是如此不情愿,可见这夜宴是何等令人留恋。
B.“上马苦匆匆”中的“苦”字,很好地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的厌倦心情和身不由己的痛苦,一曲琵琶还未听完,竟还要匆匆上马去应官差。
C.上片四句,一气呵成,节奏快速,皇命催人、刻不容缓的气氛顿出,从而较好地托出词人不愿从命而又不敢违命的矛盾心情。
D.“回头凝望处,那更廉纤雨”是说人虽已上马,上了马仍不时回头凝望那欢乐的场所,这时一路上飘洒着的细雨,让词人感到心情愉悦。
【2】这首词结尾提到“玉堂今夜长”,与前面哪一句相对应,我们该如何理解结尾句?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鳏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乙)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日:“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
B.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为“崩”,称诸侯死为“薨”,称大夫死为“卒”,“卒”后来也成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张良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C.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乙)文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D.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劝告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培根:“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②理·巴克斯特:“要成为智者和贤者的人,就必须认真地读通几本经典著作。”
③莎士比亚:“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④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请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