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十分之一
而闻者彰 彰:表彰
彼与彼年相若也 若:如,似
B.亦余心之所善兮 善:爱好,崇尚
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庶:希望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宰:主人
C.乍暖还寒时候 乍:刚,初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 旷:空缺
D.君既若见录 录:收容,收留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将来
比屋皆然 比:连,并
2、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为降虏于蛮夷 君何以知燕王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举孝廉不行
C.求人可使报秦者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 、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B.《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其中"老人"的名字是"圣地亚哥 "。
C.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着莎士比亚的艺术顶峰,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复杂丰满、发人深思的艺术形象。
D.宋词的主要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其中柳永的《望海潮》《雨铃霖》属豪放派。
4、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
B.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C.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D.我们自以为是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而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太阳刚下山了, , , , , , 。 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
①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
②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
③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
④只是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
⑤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
⑥把那些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全都镀上一层银光
A. ①③⑥⑤④②
B. ②①③④⑥⑤
C. ①③②⑤④⑥
D. ③①⑥④②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牵风记(节选)
徐怀中
“野政文工团”派出一个小分队,来九团慰问演出。思想内容没得说,可是出来进去总是那么几个熟悉面孔,太乏味了!台下开始发难:“不看!不看!不看!”
最初只有少数人起哄,像是受到恶性传染,到处尖声刺耳地打起了口哨。
报幕人从大幕中缝处钻出来,他每次出现,观众都以为演出将会做出重新调整。台下又狂呼乱喊起来:"出来一个坤角儿!出来一个坤角儿!"
宣传队队长亲自到大幕前讲话,面目严肃到不可能更加严肃:“我可以负责地向你们声明,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坤角儿,绝对没有! ”
“有!”“有!”台下齐声揭露。
小分队里确实有两位女演员,可是今晚排定的节目单里没有女角,分派她们俩反串鬼子兵。团长齐竞接到报告,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有人认出了团长,彼此提醒:“一号!”“一号! ”
前面几排观众端端正正坐好了,远处的人似乎觉察出有什么不对头,也都不敢再出声了。齐竞这才开始队前训话:“丢人现眼!给八路军丢人现眼!给'虎团'全团将士丢人现眼!”
全场空气像是凝结在一处,紧张极了,大家都听到自己的心咚咚地跳。齐竞转身向当值的现场总指挥挥手说:“解散!各单位带回!”
老乡们叹息说,可惜一台好节目,就这样吹灯拔蜡了。
"请等一下!请等一下!"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呼喊声。
“虎团”团长齐竞远远看到,那个女孩子站在场地最后,一只手抱着长长的一个什么物件。她很有自信的样子,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
女孩仰起脸,向高居于舞台台口的齐竞提出交涉:“首长同志,你好!碰巧我带着古琴,就由我为大家弹奏一支曲子可以吗?”
一个花季少女怀抱古琴,突然出现在队列前,齐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陪同女孩子的地方干部上前说明,她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名叫汪可逾。路经此地,正好赶上"虎团”在开 晚会。
齐竞脸上顿时感觉热辣辣的,这一下,让沦陷区来的女学生看笑话了!应该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呢?他心想,作为现场的最高指挥员,决不可冷冰冰地板起面孔,对着如此天真烂漫的一种想法,劈头一瓢冷水浇下来。
“欢迎欢迎!请到台上来!请到台上来!”齐竞正式发出邀请。
汪可逾登上舞台,她已经高兴得迫不及待解开琴囊,取出了古琴。
“啊哟天哪!这不是一张宋代古琴吗?”齐竞随口吟诵出了白居易《废琴》诗句:“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女学生也来了兴致,以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做回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老乡们也都重新围拢上来,等待恢复演出。自然是由齐竞担任了报幕员:“安静!安静!现在请小汪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支古琴曲,好不好啊?”
“好!”
只见汪姑娘缓缓抬起右臂腕,纤纤素手弹出了一个散音——空弦音。她的这张宋琴共鸣极佳,洪亮一如铜钟。
离开舞台一段距离,便可以隐约听到远处接连不断的炮声。台下观众早把战火纷飞隆隆炮声掷诸脑后了,一支古琴曲营造出了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清风明月,万籁俱寂,令全场军民泰然心悦,陶醉不已。
二十世纪末,军事科学院一个战史编写小组重访太行山根据地。抗战初期许多著名战例,便发生在这一带,日军发起规模空前的一九四二年五月大“扫荡”,此地也正是遭受祸害的中心地区。当地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全都作为亲历者接受了采访。
让来访者大失所望,老人们对当年战斗中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记忆很模糊,掏不出他们几句话了。而要成年未成年的一个北平女学生,以她尚不娴熟的技艺弹奏了几支古琴曲,老人们却至今难以忘怀,连种种细节都能讲得出来。那位汪姑娘怎样席地而坐,怎样将古琴架在双腿 上,又怎样缓缓抬起右腕,以右手中指尖弹拨出一个空弦音。
那天独立第九旅举办的军民同乐晚会,远远超出了娱乐的涵义,令战史编写组各位将校难以置信。
而事实上,那个夜晚军情正是十万火急。日军已经完成隐蔽合围部署,并组成了“挺进杀入支队”,企图对太行区领导机关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的向心奔袭。我军则采取“敌进我进”战术,适时向日军后方交通线和据点发起猛烈攻击,迫敌回援,变被动为主动。敌我双方作战指挥的电报讯号往返交错,在茫茫夜空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汪姑娘的古琴曲,悠悠然穿过那张炽热 的电讯网,随疾风流云远远传向四方。
齐竞接到指挥部加急电报,来不及先向汪姑娘打一声招呼,让她终止演奏,而是直接向全场 宣布:"全体起立!出发!"
转眼之间,台上已经空空的了,幕布一收,再看不出这里有过什么舞台的痕迹。“一号”和他的两名警卫员已经上马了,团民运科科长跑来报告,说那个北平女学生向他报名参军,非跟着部队走不可。齐竞一听就急了:“你有脑子没有?她拿着边区政府的介绍信,要去太行二中,你半路把人给拐跑了,怎么交代?”远远看见,小汪深一脚浅一脚向这边跟跑过来,他指头戳着民运科科长的鼻子尖喝令:“甩掉她!听清楚了,甩掉她!”
齐竞一抖缰绳飞奔而去,两名骑兵通信员紧随其后,消失在黑暗中。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慰问演出的演员人数少,都是老面孔,加上没有女演员, 导致战士对节目失去兴致, 又是起哄又是狂呼乱喊。
B.团长齐竞的出场让慰问现场乱糟糟的局面迅速发生了改变,由此可见齐竞在九团战士 中的影响力。
C.老人们对于晚会上汪可逾的演奏记忆犹新,而对当年战斗中的细节记忆模糊,说明演奏效果的不同寻常。
D.齐竞对民运科科长的喝令简短而有力,既体现其军人身份,又暗示出军情紧急,包含着对汪可逾安全的担心。
【2】小说节选部分可看出汪可逾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牵风记》是战争题材的小说为何要对女主人公汪可逾的演奏进行详细描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呼吸的紧张、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兴八首》中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登高》中,杜甫在描绘了寥廓萧瑟的秋景之后,不禁发出“___________,______”的漂泊他乡寂寞孤苦之叹。
(5)《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阐述兴办教育,使百姓懂礼仪、明人伦的句子是:____,__。
(6)《劝学》中说,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和检查反省自我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8)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 ,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浣溪沙
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院”一句写小院荫蔽在浓郁的春色之中,营造了寂寥、落寞的意境。
B. “重帘”一句写帘幕低垂、室内光线暗淡,但这些并没有影响词人对春天的热爱。
C. 下片采用了远近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词人的惆怅感情和无聊意绪。
D. 最后一句“梨花欲谢”一语双关,将景物描写和对内心伤感的抒写巧妙地结合起来。
E. 下片中着一“催”字,加速了夜幕降临;用一“弄”字,使轻阴转浓,融成一片,天色变黑。这两句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傍晚时分天色变黑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倚楼无语理瑶琴”一句在词中的作用。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乾隆丙子,湖州徐翼伸之叔岳刘民牧作长洲主簿,居前宗伯孙公岳颁赐第。翼伸归湖之便访焉天暑浴于书斋月色微明觉窗外有气喷入如晓行臭雾中几上鸡毛帚盘旋不已。徐拍床喝之,见床上所挂浴布与茶杯飞出窗棂外。窗外有黄杨树,杯触树碎,声铿然。徐大骇,唤家奴出现,见黑影一团,绕瓦有声,良久始息。徐坐床上,片时,帚又动。徐起,以手握帚,非平时故物,湿软如妇人乱发,恶臭不可近,冷气自手贯,臂直达于肩。徐强忍持之。墙角有声,如出瓮中者,初似鹦鹉学语,继似小儿啼音,称:“我姓吴,名中,从洪泽湖来,被雷惊,故匿于此,求恩人放归。”徐问:“现在吴门大瘟,汝得非瘟鬼否?”曰:“是也。”徐曰:“是瘟鬼,则我愈不放汝,以免汝去害人。”鬼曰:“避瘟有方,敢献方以乞恩。”徐令数药名而手录之,录毕,不胜其臭,且臂冷不可耐。欲放之,又惧为祟。家奴在旁,各持坛罐,请纳帚而封焉。徐从之,封投太湖。得处方后,即予苏州太守赵文山,文山以济人,无不活者。
(节选自袁枚《子不语·卷七·瘟鬼》)
(相关链接一)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乱定之后,孓遗之民,稍稍复集,扫除胔骼,经营苫盖。时则又有大疫,疫之将作,其家之鼠,无故自毙,人不及见,久而腐烂,人闻其臭,鲜不疾者。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手,不能处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疫起乡间,延及城市,一家有病者,则其左右十数家即迁移避之,踣于道者无算,然卒不能免也。甚至阖门,同尽,比户皆空,小村聚中,绝无人迹。(俞樾《曲园笔记》)
(相关链接二)建安二十二年(公元 217 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曹植《说疫气》)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翼伸归湖之便访焉/天暑浴于书斋/月色微明觉/窗外有气喷入/如晓行臭雾中/几上鸡毛帚/盘旋不已
B.翼伸归湖之便访焉/天暑/浴于书斋/月色微明/觉窗外有气喷入/如晓行臭雾中/几上鸡毛帚/盘旋不已
C.翼伸归湖之便访焉/天暑/浴于书斋/月色微明/觉窗外有气/喷入如晓行臭雾中/几上鸡毛帚/盘旋/不已
D.翼伸归湖之便访焉/天暑浴于书斋/月色微明/觉窗外有气喷入/如晓行臭雾中/几上鸡毛帚/盘旋/不已
【2】文中涉及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隆丙子”是年号干支纪年法,与《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的纪年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B.“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如“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孔雀东南飞》)。
C.“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建安七子”是此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等七人。
D.“荆室蓬户”,用茅草杂木做的房子,用蓬草编的窗户,指房屋极简陋,文中代指贫困的人家,与《过秦论》中“瓮牖绳枢”的指代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隆丙子年间,湖州徐翼伸妻子的叔父刘民牧作长洲主簿,住在以前礼部孙公岳的赏赐宅第,徐回湖州拜访他。
B.瘟鬼吴中,因为避雷而躲在徐翼伸的居处,并化身为鸡毛帚,被徐翼伸捉住,并被逼令说出了针对瘟疫的救治药方。
C.同治年间的疫病,先是家中老鼠无缘无故死掉,死鼠腐败后散发的气味会让人染上疾疫,但并没有人传人的迹象。
D.曹植表达了对受疫者之悲悯,同时认为瘟疫的产生与爆发不过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否定了普通百姓借“悬符”来避瘟疫的行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处方后,即予苏州太守赵文山,文山以济人,无不活者。
(2)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手,不能处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②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米兰·昆德拉)
③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苏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