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前合后偃 汗涔涔 纨绔子弟(kù) 畏葸(xì)
B.不足之症 肉中刺 残羹冷炙(zhì) 榫头(sǔn)
C.沸返盈天 尘芥堆 乍暖还寒(huán) 蟊贼(máo)
D.苌宏化碧 超新星 如法炮制(páo) 孱头(chàn)
2、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项是( )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今君乃亡赵走燕 羝乳乃得归
C.空以身膏草野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D.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王必欲降武
3、下列对杜甫《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根据教育部2017年年底颁布的《指导目录》,如果选择传统的物化生,大概只有不到20个专业不能报考;如果选择了物理,大约500个左右专业都可以报考。
B.人们哀叹传统媒体、报纸及刊物的式微,并不仅仅是担心“报”死了或是“纸”死了这么简单。人们对硬新闻的漠不关心,对娱乐的过度追捧,对错误的麻木不仁,才是这个时代面临的更为迫切的问题。
C.教养是指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它不仅无关身份、贫富及文化,而且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举手投足间。
D.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5、不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受诸宫调的影响发展起来的。
B.元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主干都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等。
C.元杂剧的角色有四大行当,即旦、末、净、杂。元杂剧一本戏一般由男主角或女主角一人歌唱,由男角唱的叫旦本戏,女角唱的叫末本戏。
D.词兴起于隋唐,在宋代发展到高峰,形成“婉约派”与“豪放派”两大流派。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体现。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多次断言:“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西方学者的断言,是基于怎样的逻辑呢?在此问题上,难道上帝真的漠视了东方子民了吗?显然不是,中国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修辞和修辞学。只要人类使用语言,使用符号,就存在修辞和修辞学,因为修辞是人们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高传播效果的行为。西方学者的断言,是基于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作出的判断,其中折射着文明的偏见。西方的古典修辞,就是以城邦社会为语境的演说、劝服和论辩。其经典模式是由“诉讼”“议政”“典礼”三种演说和“觅材取材”“布局”“谋篇”“文体风格”“记忆”“表达技巧”等五个步骤,以及“人格”“情感”“逻辑”等说服要素构成的范畴体系。我们称之为“三说”“五艺”“三素”。以此模式框定其他文化和文明中的修辞或修辞学形态,是不合适的。“西方之外无修辞学”的观点是狭隘的。
什么是“修辞”“修辞学”,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修辞”“修辞学”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即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在不同的修辞形态,“修辞学”也具有不同的含义。但是,这不等于说,众多的“修辞”“修辞学”观不存在任何交集。相反,尽管存在上述方面的差异,“修辞”“修辞学”依然是一个相对明晰的概念。简单地说,“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人们依据具体的语境,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及其他文本,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社会行为”。显然,运用语言等媒介符号进行思想、观念、情感交流,以实现信息共享、行为协调的传播行为,是人类修辞的共性。修辞学就是研究修辞规律,即揭示如何高效地实现人类语言等信息交流规律的学问。
从现存文献看,说服、论辩现象,或者说“长短术”“纵横术”,是我国先秦时期典型的修辞形态,特别是在战国时期,以门客、游说之士为最。但是,除此之外,当时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形态。《春秋左传》《战国策》等古籍中有许多关于策士论辩的记载,属于论辩修辞。而《诗经》《论语》等,则是文学和教育话语,也是当时的修辞形态。而当时关于修辞的思想和学说,则遍布先秦诸子的著作。随着国际修辞学研究全球化趋势的深入,人们发现,中国和东方有修辞、修辞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古至今,中国不但有修辞实践和修辞学思想,而且修辞形态多样,思想十分丰富。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也具有像古希腊一样悠久的修辞学传统,也有论辩、说服、演说传统。在世界共融环境下,了解中国修辞学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将有助于增进东西方的学术交流,有助于促进大同世界的建构。”
(摘编自《北京大学学报》)
【1】下列对“修辞和修辞学”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只要使用语言、符号进行交流,就必定会能动地使用修辞和修辞学来提高语言的传播效果。
B.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对东方或中东的文化存在着偏见,误导了西方学者的判断。
C.尽管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室文化和文明中存在不同的修辞形志,人类修醉依然儿有共性。
D.(战国策)(待经)(论语)等先秦诸子的著作,分门别类地记收了我国当时关于修辞的思想和学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本文先破后立,先批股了西方修醉学界“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的错误观点,然后提出了自己关于修辞的观点。
B.文章从“修辞和修醉学”的概念、文献记载、研究修辞学的意义等方面,展开了对中国的修静和修辞学的论证。
C.文章第三段列举了我国先秦时期多个修辞形态的例子,与前文西方古典修辞模式相呼应,在比较中论证了论点。
D.末段引用某学者的话,既论证了中国存在着修辞、修辞学是毋庸置疑的,也强调了当前研究中国修辞学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20世纪70年代之前,学术界主要研究西方的修辞学,中国的修辞实践和修辞学思想无人关注。
B.西方修辞中的“三说”“五艺”“三素”等修辞形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西方之外的某些地方。
C.研究修辞,有助于我们发现人类如何更加高效实现信息交流,也能更好实现信息共享和行为协调。
D.在世界共融环境下研究中国的修辞学,既能增进东西方学术交流,还有助于促进大同世界的建构。
7、(1)《蜀相》中,写诸葛亮一生的才华与功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密在《陈情表》中表示自己愿意肝脑涂地,誓死为国效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客至》中家境贫寒,居住偏远,招待寒酸简单但却满蕴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岳阳楼》描写洞庭的浩濣无边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氓》一诗中与成语“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突出山的幽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8)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高三十五书记①
[唐]杜甫
叹惜高生老,新诗日又多。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
主将收才子,崆峒②足凯歌。
闻君已朱绂③,且得慰蹉跎。
【注释】①高三十五书记即高适。天宝十三年,哥舒翰上表推荐高适为左骁卫兵曹,充掌书记,高适由此成为军中骨干人物。②崆峒(kōngtóng):山名,在甘肃。③朱绂(fú):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诗人叹息高适已然年老,又赞叹他坚持创作,诗作日渐丰富。
B.三、四两句写高适的美名虽不被时人提及,但其诗歌章法谨严,令人惊叹。
C.五、六两句,诗人认为高适被主将重用,将有机会建功奏凯,施展才华。
D.全诗层次分明,语言质朴,在叙述和议论之中抒发了诗人的丰富感情。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对高适表达了哪些情感?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破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B.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C.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D.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2】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或结成某种关系。
B.上卿,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周朝及诸侯国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C.御史,中国古代官名。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唐以后多指侍御史,一般称御史。
D.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统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
B.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引车避匿,表现了明大义、识大体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C.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性格上的优点。
D.选文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
【4】翻译下列句子。
(1)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2)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0、根据材料写作。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别人组成的社会中。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别人都会有所感受。
对此,你有何思考和认识,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