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C.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②则群聚而笑之
D.①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史记》分“书”、“表”、“本纪”、“世家”、“列传”五种体例。作者司马迁,西汉人。
3、下面四个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何以汝为见
4、下列语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海明威反对传统的史诗式的小说结构
②但他又要让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
③他的小说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
④他也从不写恢宏的长篇巨著
⑤则当作“冰山”的八分之七隐匿在洋面之下
⑥海明威的“冰山”风格还体现在他的作品结构上
⑦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
⑧至于故事的经过和历史背景
A.③④①⑦②⑤⑥⑧
B.⑥①④③⑦⑧⑤②
C.⑥①④②⑤③⑦⑧
D.③②⑥⑤④①⑦⑧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请就汤镬 就:接受
B.失其所与. 与:给予
C.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D.弃甲曳兵而走 走:跑,这里指逃跑。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智慧,融合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文化载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文化必将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生态文化通过人与自然交往过程中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社会适应,维护和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支持、文化四项服务功能,实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说,中华民族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加懂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朴素生态文化哲学智慧,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伴随和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成为凝聚人民追求梦想、鼓舞斗志的力量源泉。
绿色发展理念是对奢侈消费、资源低效高耗、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彻底否定,是科学发展的思想精髓,也是生态文化的时代内容与创新。绿色发展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是由于绿色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文化内涵,显示了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形成节约资源、恢复生态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生态良好,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状态和高尚的心灵境界,是构成美丽中国的基本要素,人们都向往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气清地净,老百姓渴望着能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新空气吃上安全食品、住上敞亮房子、有个舒适的宜居环境,这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诉求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森林文化、湿地文化、荒漠绿洲文化和竹文化、花文化、茶文化、园林文化等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和生态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出版科普读物及影像制品,开展生态文化公益活动,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产品和文化服务,提高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的公信度和参与度,增强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的自我的束力和社会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已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以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却不尽如人意。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却不是文化强国。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为支撑,生态文化的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成缺的重要内容。必须继承、发展和弘扬生态文化,以文化育人,提升公民综合素质,增强核心凝聚力、竞争力,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作用,让中华民族的生态文化走出国门,以其巨大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摘编自江泽慧《业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文化是重要的文化,在传承中国文化与生态智慧、融合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方面功不可没。
B.中华民族的生态文化博大精深,它通过人与自然交往过程中的生态意识维护和增强生态系统的供给等多项服务功能,实现质的飞跃。
C.中华民族只有比世界任何其他民族更懂得尊重和保护自然,“天人合一”等哲学智慧才会始终伴随和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
D.绿色发展的理念是科学发展的思想精髓,绿色发展的思想主要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自然辩证法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二段主要阐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B.文章第三段主要从绿色发展理念、思想等角度论证生态文化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原动力。
C.文章第四段论述构成美丽中国的基本要素,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措施及目标。
D.文章第五段主要论证了我国生态文化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驱动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
A.绿色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文化内涵,彰显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民为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等。
B.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诉求,就是向往美好的自然环境和高质量生活,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希望喝干净水、吃安全食品、住敞亮房子等。
C.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森林文化、湿地文化、荒漠绿洲文化和竹文化、花文化、园林文化等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和生态制度建设。
D.中国在文化资源上是大国,但就文化而言却不是强国。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的支持,而生态文化兴盛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昔日琵琶女身价高受到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学于师的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 “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 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D.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9、文言文阅读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B. 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C. 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D. 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 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已经成人,可以加冠行礼,但身体还不够壮实。
C. 元和,唐代时唐宪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
D.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 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 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 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B.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C.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 严肃
D.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诣:到……去
【5】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沛公安在?
B. 求人可使报秦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
C. 是寡人之过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D. 而君幸于赵王 吾属今为之虏矣
【6】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璧有瑕,请指示王 B.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C. 行李之往来 D. 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7】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中总需要一次次的转身。转身的瞬间,也许,旭日变成夕阳,雪白变成苍黄;也许,牙牙学语变成踌躇满志,泪眼模糊变成笑容满面。转身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变化,也是一种境界。这也许是思想的成熟,也许是智慧的选择,也许是价值的体现……
请以“转身”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