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陕西商洛2025届高一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如果心中淡了“人民”这个情怀,不能做到“温而思人之寒,安而思人之艰”,就会被人民所唾弃。

    B.为了加强扶贫补助发放的精准度,村委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发放标准进行微调,一般额度不超过300元。

    C.今年是曹禺先生诞辰106周年,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发源地之一,每一个天津人都有将戏剧精神传承下去的责任。

    D.面对突然发生的疫情,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实力,又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

  • 2、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B.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C.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 请罪于母,母不许

  • 3、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众人之口有许多对王熙凤评价的语言,下面不是是对王熙凤评价的一项是()

    A.秦可卿称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人也不能过”

    B.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说:“言谈又有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C.兴儿向尤二姐评价说“……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

    D.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 4、下列各句中的“是”与“是寡人之过也”中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浑身是胆 B.敢不唯命是听

    C.是古非今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5、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侯、伯是其中爵位。

    B.“吾不能早用子”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C.“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是诸侯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战国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文化中的“超越”因素比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少。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中国的知识阶层里纵有对世俗采取批判的态度,也只是用一个放在古代的被理想化了的人间关系,来批判眼前的世俗关系。士大夫阶层可以将对一般人来说是外在的人间关系内省化,由“格物致知”出发,经“正心”“诚意”“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士大夫阶层没有真正推翻按等级与层次“做人”的方式,只是透过内省的过程,给予它一个理论基础而已。

    ②因此,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显然地,这种“由己”而不是“由人”出发的“为仁”,仍然是为了成全“仁”这个“二人”关系的。

    ③这种情形,与站在“自我”的基地上超越外在的世俗关系的情形是不同的。后者的范例莫如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借娜拉说的:“在我是女儿和妻子之前,我首先是一个人。”易卜生是具有新教文化背景的,因此才会产生个人可以超越世俗及为世俗所负累的旧“自我”的思想。

    ④中国文化却反其道而行之。个人只有进入世俗关系中,才能成其为“人”。他如果要作自我提升,也必须通过同样的渠道去进行,亦即用由内而外的“致良知”的方式,将这种世俗关系重新肯定一遍,并使之臻于完善。

    ⑤当然,士大夫阶层的思潮中还有逃遁世俗的倾向,如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类,这种倾向到了道家的手里就变成了全面性的生活形态。然而,后者亦不能使“个体”在世俗中全面盛开,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其表现方式主要是“独善其身”的超脱飘逸状态以及在艺术方面的灵感。至于道家思想的其他功能,如“退隐终南”的仕宦之术,在不测的世道面前的“明哲保身”之术,在人情磁场中“利吾身”的阴谋术,则基本上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

    (节选自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有删改)

    1下列不能说明中国文化少有“超越”因素的一项是

    A. 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

    B. 中国知识阶层只是用古代被理想化的人间关系来批判眼前的世俗关系。

    C. 中国文化中的个人只有进入世俗关系中才能成其为“人”。

    D. 道家具有“独善其身”的超脱飘逸状态和在艺术方面的灵感。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士大夫阶层的修身内省不仅没有产生超越世俗的自我,反而提供了个人等级与社会层次同构的理论基础。

    B. 孔子所谓“为仁由己”中的“己”并非人格独立自足的个体,而是社会关系中的一员,与他人相互依存。

    C. 娜拉说“我首先是一个人”,意味着她拥有超越世俗关系的纯粹人格,完全脱离了外在的社会角色和人伦关系。

    D. 中国文化中自我的提升依然以外在的世俗关系为旨归,自我的完善程度与世俗关系的完善程度基本一致。

    3为什么说道家思想中逃遁世俗的倾向“基本上仍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4)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

    (5)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7)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8)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恨别①

    杜甫

    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所写。②洛城:洛阳。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体现出来。

    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

    C.颈联中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坐卧不宁,表现了无限情思。

    D.整首诗写了个人的遭际,也写了国家的命运,侧重表现个人遭遇。言近旨远,辞约情丰。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玄,字康成,玄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责,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时年六十,弟子河内赵商等自远方至者数千。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竟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玄质于辞训,通人颇讥其繁。至于经传洽孰,称为纯儒,齐、鲁间宗之。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B.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C.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D.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西周已有太学之名,隋朝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

    B.《礼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C.侍中,秦始置,两汉沿置,本是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

    D.茂才是汉代的另一种科举常科,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茂才者,有美才之人也,即优秀人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玄一心向学,遍访名儒。任乡啬夫期间,他在休沐回家时,常去拜访学官;后又跟京兆第五元先、东郡张恭祖、扶风郡马融等人学习。

    B.郑玄谦卑为怀,孜孜不倦,他在傲慢尊贵的马融的门下三年都不能见到马融一面,但仍日夜推求学理诵读经籍,不曾有丝毫松懈倦怠。

    C.郑玄守节不仕,屡拒征辟,何进派人征召,郑玄以礼相待,但住了一宿便逃走了;后来袁隗推荐他担任侍中,他借口父亲去世而不赴任。

    D.郑玄学识渊博,博学善辩,袁绍的宾客纷纷向他发难,他依儒家经籍的对答超出了问题本身,且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众人嗟叹心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2)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按要求完成作文。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的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你有过有关“唤醒”的体会或经历吗?请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