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陕西安康2025届高一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①《归去来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②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③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

    ④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

    ⑤若就赏春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⑥窗子打通了人和大自然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

    A. ⑤②④①③⑥ B. ②⑤⑥④①③ C. ⑤⑥②④①③ D. ②④①③⑤⑥

  • 2、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②凌万顷之茫然 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⑤客有吹洞箫者 ⑥死生亦大矣

    ⑦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⑧然力足以至焉 ⑨何为其然也

    A. ①③/②⑤⑨/④/⑥⑦/⑧

    B. ①③⑥/②⑤/④/⑦/⑧/⑨

    C. ①③⑨/②⑤⑥/④/⑦/⑧

    D. ①③⑥/②⑤/④⑧/⑦⑨

  • 3、以下诗句出于画中姑娘之手的是()

    A.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淮阴怀古》)

    B.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虞姬》)

    C.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螃蟹咏》)

    D.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紫菱洲歌》)

  • 4、对下面句子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④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若属皆且为所虏

    ⑦大王来何操 ⑧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⑩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①⑧/②⑩/③④/⑤⑦/⑥⑨ B.①③/②④/⑤⑦⑩/⑧/⑥⑨

    C.①③/②⑩/④⑤⑦/⑥/⑧⑨ D.①/②④/③⑧/⑤⑩/⑥⑦⑨

  •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______,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_______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______物种中那些最为______的后代。

    A.方向 多种多样 保存 歧异

    B.方向 各种各样 保留 歧义

    C.趋向 多种多样 保存 歧异

    D.趋向 各种各样 保留 歧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厌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动词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2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形象?

    3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于恢复。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无奈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写出了迷离美好的梦境以及诗人内心难言的悲慨。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1)

    宋•赵佶

    裁剪冰绡(2),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3),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4)。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5)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1)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覆国后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五国城时途中所作。(2)冰绡:洁白的丝绸,比喻花瓣。(3)靓(jìng)装:美丽的妆饰。(4)蕊珠宫女:指仙女。蕊珠,指天上仙宫。(5)凭寄:托谁寄。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1),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2),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1)午桥:在洛阳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2)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词中,词人用“靓妆”“艳溢”形容杏花娇艳动人,是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第一首词中,“故宫何处”所蕴故国之思与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蕴含的情感相近。

    C.第二首词中,词人用“忆昔”一词引出了对二十多年前在午桥上与洛中友人饮酒之事的回忆。

    D.第二首词中,“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蕴含了词人对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在内的经历的感慨。

    2下列选项中与第一首词“淡著胭脂匀注”一句所用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多情只有春庭月(唐·张泌《寄人》)

    B.月移花影约重来(宋·李清照《浣溪沙·闺情》)

    C.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D.日边红杏倚云栽(清·曹雪芹《红楼梦》)

    3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杏花,但写法和寄寓的情感都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余庆,字居业。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会宪宗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主书滑涣与宦人刘光琦相倚为奸,每宰相议,为光琦沮变者,令涣往请必得,由是四方赀饷奔委之。杜佑、郑执政,颇姑息,而佑常行辈待,不名也。至余庆议事,涣傲然指画诸宰相前,余庆叱去。未几,罢为太子宾客。后涣以赃败,帝寖闻叱去事,善之。医工崔环者,自淮南小将除黄州司马,余庆执奏:“诸道散将无功受五品正员,开徼幸路,不可。”权者不悦。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肄乐禁用鼓,余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每朝会,朱紫满廷而少衣绿者,品服大滥,人不以为贵,帝亦恶之,始诏余庆条奏惩革。迁尚书左仆射。仆射比非其人,乃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帝患典制不伦,谓余庆淹该前载,乃诏为详定使,俾参裁订正。余庆引韩愈、李程为副,凡损增仪矩,号称详衷。复为太子少师,封荥阳郡公,兼判国子祭酒事。建言:“兵兴以来,学校废,诸生离散。今天下承平,臣愿率文吏月俸百取一,以资完葺。”诏可。穆宗立,加检校司徒。卒,年七十五,赠太保,谥曰贞。

    余庆少砥砺,行已完洁,仕四朝,其禄悉赒所亲,或济人急,而自奉粗狭,至官府,乃开肆广大,常语人曰:“禄不及亲友而侈仆妾者,吾鄙之。”大抵中外姻嫁,其礼献皆亲阅之。后生内谒,必引见,谆谆教以经义,务成就儒学。自至德后,方镇除拜,必遣内使持幢节就第,至则多馈金帛,且以媚天子,唯恐不厚,故一使者纳至数百万。宪宗每命余庆,必诫使曰:“是家贫,不可妄求取。”

    (选自《新唐书·郑余庆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B.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土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C.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D.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品,指九品官阶的第五级。我国古代自魏晋时起,把官吏分为九等,从一品到九品。

    B.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晋武帝时设,以后历代多沿用。

    C.儒学,指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在古代影响巨大。

    D.缗,本指穿铜钱用的绳子,后代指成串的铜钱,每缗一百文。文中用的是第二种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余庆正道直行,不惧奸佞。主书滑涣与宦官刘光琦狼狈为奸,敛取财物,气焰嚣张,别人姑息不问,他却当面呵斥滑涣。

    B.郑余庆建言献策,颇有见识。医工崔环无功受赏,他上奏说不可开启侥幸之路;太常肄乐禁止用鼓,他提议应该恢复旧制。

    C.郑余庆重视教育,力主兴学。面对学校荒废、诸生离散的情况,他主张从全体官员月俸中拿出百分之一,来资助修葺学校。

    D.郑余庆品行高洁,令人赞叹。他自奉甚薄却把俸禄全部拿出来周济亲戚或救人急难;他关心后辈,勉励他们在儒学上有所成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

    (2)禄不及亲友而侈仆妾者,吾鄙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根据要求作文。

    崇尚自然,亲近自然,感悟自然。“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美丽的景色总会触发文人的无限情思,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否也曾激发起你丰富的联想,让你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呢?

    请选择自然界中的一种景物,抒写你对人生的领悟,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