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平心而论 烩炙人口 金榜题名 以德报怨
B.高潮迭起 举止安详 黯然神伤 瞌然长逝
C.天崩地坼 引吭高歌 性格粗犷 动辄得咎
D.不容置喙 倍尝艰辛 如愿以偿 委曲求全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从叙事的角度看,《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富的细节描写。 。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深刻,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A.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因为中国古代小说从魏晋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细节描写往往失之简陋、夸张,而《红楼梦》则不然
B.因为中国古代小说从魏晋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细节描写往往失之简陋、夸张,而《红楼梦》则不然,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
C.因为中国古代小说从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到魏晋的“粗陈梗概”,细节描写往往失之简陋、夸张,而《红楼梦》则不然,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
D.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因为中国古代小说从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到魏晋的“粗陈梗概”,细节描写往往失之简陋、夸张,而《红楼梦》则不然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 不拘于时,学于余。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目前家具网购仍然存在诸多隐患,当商品与图片不相符,家具质量难以保证,售后得不障等问题出现时,消费者不要忍辱含垢,应积极与卖家协商,争取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②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红谷滩新区呈现出改天换地的面貌,由以前的农田和荒滩变为宜居宜业的园林时尚之城”,逐步形成的特色,改善了当地的生态文化。
③要保持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力戒浮躁心态,坚决反对坐而论道,而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④你想象不出,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多年间,他们竟然一直是同学:你更想象不出,他们竟然一直两小无猜,关系融洽。
⑤春意甚浓了,但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扉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阵冷雨。
⑥国产手机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是已经今非昔比,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进入我们的视野,华为、OPPO、ⅶvo三足鼎立,留给我们非常深刻的印象。
A. ②④⑥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率疲弊之卒
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君子生非异也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所谓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2018年,教育部正式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高校和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慕课作为线上的学习平台,一头连着教育资源,一头连着无数学子。
中国慕课建设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带小、强带弱、同心同向、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数量上来说,上线慕课数量由2017年的3200门增加到12500门,增加近3倍;学习人数由5500万人次到2亿多人次,增加近3倍;从结构上来说,从面广量大的公共课、通识课逐步拓展到基础课、专业课和实验课,建立起覆盖所有专业门类的慕课体系。如今,我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幕课,促进“互联网+教育公平”》)
材料二:
有统计报告指出,中国慕课的课程完成率可能只有4%~15%。有媒体援引中国慕课大会的消息称,在2亿多的学习人次中,有近一半是社会学习者。虽然没有更多数据表明,社会学习者比在校学习者的完成率更高,但考虑到平均教育程度和互联网使用水平,前者的完成率或许更不乐观。按照传播学的知沟理论,经济社会地位和教育水平正是造成知识差距的主要因素。慕课建设确实带给我们更多玫瑰色的希望,但在这之下掩藏的知识鸿沟,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
因此,更为理性的审视必将推动慕课建设行稳致远。而对于每个学习者来说,收藏、报名一系列精品课程确实可以疏解快节奏社会中的焦虑感和失控感,但好饭也需要一口一口吃,所以与其做着玫瑰色的梦,不如先登录打卡,学起来。
(摘编自《光明日报》《理性审视推动慕课建设行稳致远》)
材料三:
近年来,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慕课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慕课突破了传统教育时空限制,激发了全新教学生产力,引发了教育模式革命性变化。慕课的建设与应用,不仅能促进大范围内优质资源共享还可以探索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变轨超车”。
当然,新兴事物总要在探索中逐渐成熟,我国慕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同质化课程较多、重复建设严重,在线教学“静悄悄”、有效互动不足、有效应用不够、易形成“资源孤岛”等诸多问题。只有对慕课进行升级改造,才能打造成真正的“金课”,发挥其学习化势效力,推动教学理念、模式、方法、技术的变革。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慕课教学生态,才能让慕课真正融入课堂,开辟混合式教学新形态。当前,许多慕课平台堆积大量教学视频资源,但缺乏教师有效引导和管理,与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并无本质差异。对此,必须做到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例如将视频中的互动、知识点测试、主题讨论、项目式学习、问题式发散学习、在线互评等多种教学活动融为一体,打造混合式教学。
注重在线测量和数据分析,探索在线教育规律,才能有效提升慕课教学质量。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不仅要探索其自有的特殊教学规律,还要将其与传统课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基本学习诉求相结合。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在线测量和分析师生的教学行为和轨迹,促进因材施教。
进一步开展慕课跨机构、跨部门合作,才能释放全新活力。就慕课建设而言,高校可以就某一学科领域整合国际国内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方便学习者了解本地无法获得的课程材料、相关数据和技术。
(摘编自《光明日报》《把慕课打造成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金课”》)
【1】下列做法不属于理性对待“慕课”的一项是( )
A.依据自身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精品课程来学习。
B.为疏解快节奏社会中的焦虑感和失控感积极收藏、报名精品课程。
C.可从面广量大的公共课、通识课开始学起,再逐步过渡到部分专业课。
D.结合自身实际选好课程后,确保每节课登录、打卡,按照要求学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慕课建设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其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但课程完成率低,可能只有4%~15%
B.慕课发展迅速,其学习人数由5500万人次增加到2亿多人次,而这2亿多人次中有近一半是社会学习者。
C.教育水平和互联网使用水平是导致社会学习者慕课完成率不高的主要原因,这些人的首要任务是学起来。
D.若是教师不能进行有效引导和管理,就算慕课平台上堆积了大量优质课程,也与传统课堂没有本质差异。
【3】请结合材料,分析概括如何才能有效推动中国慕课建设行稳致远。
7、补全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2)_________________,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也有意思相近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对李渤等主观臆断、自以为是的态度进行了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题湖城驿池上亭
刘禹锡
秋次池上馆,林塘照南荣。
尘衣纷未解,幽思浩已盈。
风莲坠故萼,露菊含晚英。
恨为一夕客,愁听晨鸡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点题,描写了傍晚潮城驿的一派静谧之景,点明环境.
B. “尘衣”杂乱尚未解下,眼前秋景已经引发诗人诸多感慨.
C. 颈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莲花凋落、秋菊承露的画面.
D. 颈联“莲““英”分别承接“塘”“荣”,也为尾联抒情做铺垫.
【2】依据全诗,概括尾联“恨”、“愁”的原因。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何太虚北游序
[元] 吴澂
士可以游乎?“不出户,知天下”,何以游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射六矢,示有志乎上下四方也,而何可以不游也!
夫子①,上智也,适周而问礼,在齐而闻韶,自卫复归于鲁,而后雅、颂各得其所也。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上智且然,而况其下者乎?士何可以不游也!
若夫山川风土、民情世故、名物度数、前言往行,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故寡闻寡见,不免孤陋之讥。取友者一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陶渊明所以欲寻圣贤遗迹于中都也。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
而后之游者,或异乎是。方其出而游乎上国也,奔趋乎爵禄之府,伺候乎权势之门,摇尾而乞怜,胁肩而取媚,以侥幸于寸进。及其既得之,而游于四方也,岂有意于行吾志哉!岂有意于称吾职哉!是故昔之游者为道,后之游者为利。游则同,而所以游者不同。
余于何弟太虚之游,恶得无言乎哉!太虚以颖敏之资,刻厉之学,善书工诗,缀文研经,修于己,不求知于人,三十余年矣。口未尝谈爵禄,目未尝睹权势,一旦而忽有万里之游,此人之所怪而余独知其心也。世之士,操笔仅记姓名,则曰:“吾能书!”属辞稍协声韵,则曰:“吾能诗!”言语布置,粗如往时所谓举子业,则曰:“吾能文!”阖门称雄,矜己自大,醯瓮之鸡②,坎井之蛙,盖不知瓮外之天、井外之海为何如,挟其所已能,自谓足以终吾身、没吾世而无憾。夫如是又焉用游!太虚肯如是哉?书必钟、王,诗必陶、韦,文不柳、韩、班、马不止也。且方窥闯圣人之经,如天如海,而莫可涯,讵敢以平日所见所闻自多乎?此太虚今日之所以游也。
(选自《四部丛刊》本《国朝文类》卷三十四,有删节)
(注)①夫子,这里指孔子。②醯(xī)瓮之鸡,醋中的小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周而问礼 适:到
B.方其出而游乎上国也 上国:京城
C.缀文研经 缀文:写文章
D.如天如海,而莫可涯 涯:天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B.上智且然,而况其下者乎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修于己,不求知于人 而君幸于赵王
D.及其既得之,而游于四方也 寡人之于国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设问的形式对举“游”与“不游”两种矛盾的观点开篇,不仅体现了作者引弓待发的巧智,还能启人疑窦,发人深思。
B.本文的构思很有特点。每节末句都着眼于“游”这一话题,前三节都以“何可以不游也”这样的反诘句结尾,既使语势贯通,又强调了作者观点的倾向性。
C.文章对比“昔之游者为道,后之游者为利”的现象,用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的语言批判了借游历为名谋取私利的卑劣人格,整句的形式强化了贬斥之情。
D.作者肯定何太虚三十余年刻苦学习的做法,同时中肯地指出,他闭门读书会导致“寡闻寡见”,“口未尝谈爵禄,目未尝睹权势”是他隔绝社会的表现,鼓励他作“万里之游”。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取 友 者 一 乡 未 足 而 之 一 国 一 国 未 足 而 之 天 下 犹 以 天 下 为 未 足 而 尚 友 古 之 人 焉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
(2)讵敢以平日所见所闻自多乎?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10、阅读下面内容,回答第一题,并从第二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不少于700字。
“地摊经济”近日成为热词,“地摊经济”是否适合一个城市,要由这个城市的定位做出判断和选择。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北京是国家首都,北京形象代表首都形象、国家形象。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有着自身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以首都标准抓好城市精细化治理,意味着北京必须注重保持城市应有的秩序,不应也不能发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利于营造和谐宜居环境的经济业态。特别是包含老城区在内的北京中心城区本身环境脆弱、商业集中、人员稠密,治理难度本就很大,游商地摊给城市管理、环境卫生、交通出行等方面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街道脏乱、假冒伪劣、噪音扰民、游商满街、堵塞交通、不卫生不文明等曾经的城市顽疾一旦卷土重来,之前的治理成果都可能付诸东流,不利于树立良好的首都形象和国家形象,不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发展归根到底是“以人民为中心”。近些年,北京立足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拿出“绣花”功夫治理城市,坚定有序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狠抓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生活服务的品质,得到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通过巨大努力,“开墙打洞”、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背街小巷环境等问题逐步得到整治,生活服务网点布局更加便民,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明显提升。胡同街巷净了静了,街心绿地公园多了、“四九城的味道,又回来了”……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成果,稳步增强着全社会对精细化治理的共识和信心,也让政府与市民间的互动更加积极有效。而多年来的治理实践告诉我们,城市精细化治理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稍一放松就可能前功尽弃。只有继续立足城市功能定位,始终坚持红线约束,始终强化规矩意识,方能不断夯实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取材于京平的《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
1. 阅读上文,请概括出“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的原因。
2. (1)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确实给北京经济发展和市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请以《地摊经济之我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我们生活在乡村或社区的人们,几乎每天都和小商小贩打交道,请你以《这个商贩有点意思》为题家一篇记叙文,叙述你与这些商贩打交道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