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的“是”与“是寡人之过也”中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浑身是胆 B.敢不唯命是听
C.是古非今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下列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A. 清平乐 B. 虞美人 C. 蝶恋花 D. 卜算子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潦倒 敲朴 青冢 群山万壑
B. 须臾 饿莩 萧森 揭杆为旗
C. 舟楫 庠序 藩篱 锲而不舍
D. 迁徒 孝悌 逡巡 因利乘便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5、下列各选项中全都含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整顿衣裳起敛容 ②老大嫁作商人妇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铁骑突出刀枪鸣 ⑤思厥先祖父 ⑥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⑦禁于未发之谓豫 ⑧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⑨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A.①②⑥ B.③④⑧ C.⑤⑦⑨ D.②④⑦
6、阅读《品质》片段,完成各题。
(一)
那座店房有某种朴素安静的特色,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斯拉兄弟”的招牌;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还有那双褐色长筒马靴,闪着怪异的黑而亮的光辉,虽然是簇新的,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我当然在后来才有这种想法,不过,在我大约十四那年,我够格跟他定做成年人靴子的时候,对他们两兄弟的品格就有了模糊的印象。因为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
(二)
后来,我再去他那里的时候,我很惊奇地发现: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个靴匠的名字,当然是为王室服务的啦。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在里面,现在已缩成了一小间,店堂的楼梯井口比以前更黑暗,更充满着皮革气味。
(三)
一个星期以后,我走过那条小街,我想该进去向他说明:他替我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但是当我走近他的店铺所在地时,我发现他的姓氏不见了。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
我走了进去,心里很不舒服。在那两间门面的店堂里——现在两间门面又合二为一了——只有一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
【1】选文写店铺的变化和橱窗里陈列的靴子,有什么作用?
【2】说说“我”对格斯拉先生的情感态度与“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蟹虽然身强体壮,“____________,但却____________”,其原因是它心浮气躁,不能专心致志。
(2)在《离骚》中,屈原这样诉说自己的芬芳与光彩同时具备,而且美好品质也没有亏损:“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谪居浔阳时居住环境地势低洼潮湿又杂竹丛生。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其一)
曹丕(魏)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晨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写景,为游子“展转不能寐”而“披衣起彷徨”做了环境氛围的渲染。
B.“天汉”在诗中指银河,夜已深沉,星斗纵横,衬托出游子长夜不寐的痛苦。
C.“郁郁多悲思”两句是本诗的诗眼句,后文游子的思念和感叹皆由此而生发。
D.本诗为五言古诗,由情及景,景中富情,缠绵排恻,抒浓厚愁苦思念之情。
【2】本诗“孤雁”这一意象,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什么作用?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封参为建成侯。从至汉中,迁为将军。从还定三秦。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魏王豹反,击魏王于曲阳,生得魏王豹,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城。赐食邑平阳。项籍已死,天下定,汉王为皇帝,参归汉相印。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以高祖六年赐爵列候,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孝惠帝元年,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使人厚币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参于是避正堂,盒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惠帝怪相国不治事,参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回:“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颛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1】下列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悼惠王富于春秋——悼惠王年纪很轻
B.使人厚币请之——派人用丰厚的礼物去请他
C.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曹参于是回避正堂,把盖公舍弃在里面
D.告舍人趣治行——告诉门客,叫他们赶快整理行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参以中涓从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B.参之相齐,齐七十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
B.剖符,帝王封赏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C.黄老术,指道家清净无为的治世之术。黄老,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
D.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文中指曹参埋怨汉惠帝不关心朝廷政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建立战功,得到封赏。他跟随刘邦起事,平定三秦,生擒魏王,在刘邦称帝后,他辞去汉丞相做了齐国的相国。
B.曹参治齐有方,人称贤相。他采用盖公清净无为的方略治理齐国,让百姓自行安定,使齐国大治,被誉为贤相。
C.曹参不改前制,守业有功。他代萧何做汉相国,做事情一概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任何变更,丝毫不理政事。
D.曹参不畏皇威,敢于直言。惠帝怪罪曹参不治政事时,曹参认为汉惠帝比不上刘邦,自己也比不上萧何贤明。
【5】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出,限3处)。
参 尽 召 长 老 诸 生 问 所 以 安 集 百 姓 如 齐 故 诸 儒 以 百 数 言 人 人 殊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
(2)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3)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芣苢》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都是描写劳动的古诗,在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劳作的场景。“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劳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