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⑤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⑥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A. ③④⑥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①②④
2、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网络直播一方面打破了地域和空间的界线,而即时通讯的功能,以弹幕相互吐槽的方式, ①弥补了不少人在现实社交网络的缺憾。另一方面,它也给了普通人一个展现才华、打动人心 的机会。 ②,网络直播是移动互联时代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 ③,对网络直播而言, 最大的挑战, ④如何寻找到新的“爆点”, ⑤告别无序和野蛮生长, ⑥人们都将深受其害。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也 | 可以说 | 然而 | 并非 | 而是 | 否则 |
B | 同时 | 因此 | 当然 | 不仅要 | 而且要 | 甚至 |
C | 并能 | 总之 | 同时 | 不是 | 更是 | 不然 |
D | 将 | 当然 | 相应的 | 既要 | 也要 | 导致 |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2017上半年数据显示,房价的涨幅大大超过金融产品回报率的最高水平,房地产市场的火爆让金融市场只能望其项背。
②由于暴力伤医事件在各地频繁发生,我国急需出台相关法律,扬汤止沸,遇制这种暴力伤医事件的苗头,为医护工作者撑起法律保护伞。
③他博观约取,师心自用,在原有对汉隶、明清行草等书法精深研习的基础上,形成了符合个人气质的艺术形态。
④孔子和弟子们在一起,谈的都是事关天下苍生的大事,他们不会求田问舍,不会蝇营狗苟,他们是胸怀天下而又洞穿未来的大丈夫。
⑤世界把他忘了,他也好像忘了世界,从37岁到50岁,他只是和他的学生们厮守,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⑥上下五千余年,兴亡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4、假设你担任领导工作,你的下级病情较重,仍然坚持上班,你想让他去医院治疗。在你打算说的一段话中,有一句话,你认为较好的说法是( )。
我们反对借口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而贪生怕死,但是有了病,特别是有了严重的病,__________。
A. 就必须治,一定要治好。
B. 还是要治,并且要治好。
C. 必须抓紧治,不要再拖下去。
D. 就不要延误,要及时治疗。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身着旗袍和中式外套,面对中外记者侃侃而谈,强调要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落实不走样、不变形。
B. 自美国实施空中打击以来,叙利亚伤亡人数不断增加,不少平民一到夜晚就胆战心惊,目不见睫,往往在恐惧中度过一夜。
C. 自雄安新区宣布设立后,来自全国的购房客蜂拥而至,“到雄安去”建房、买房的热潮扣人心弦,但国家早就有了积极的应对预案。
D. 近日,我国第一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通信技术再上新台阶,真是大快人心。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邂逅马踏湖
王月鹏
不曾想过,齐国故地居然藏了这样一片安静从容的水。
第一次去到那里,完全是因了友人的安排,事先没有丝毫了解,也不存在任何企盼,感觉自己仅仅是在走向一个平常的所在。甚至,当友人在路上介绍它古时曾被称“少海”的时候,作为一个久居海边的人,我却有些不以为然。这般心态,很快就被闯到眼前的景象湮没。我看到了水,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芦苇荡。水漾漾地,像一条淡绿飘带,被密密的芦苇抚摸着,轻柔而又有灵性,安静但不呆滞。水波泛起,芦苇们迎风起舞。居住海边的日子,一直感觉自己像一滴水;而在这里,我更向往的是成为一株水中的芦苇。一次次想到那个叫梭罗的人,想到他笔下的美丽的瓦尔登湖,想到干脆把自己从此留下来,什么也不要带来,什么也不想带走,只是就这样一个人留下来,留在这水这苇丛之中。
她有一个响脆的名字:马踏湖。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经过南征北战,最终击败各国诸候。一日,他在桓台的起凤镇这一带会盟各国诸候,众诸候唯恐落入齐桓公圈套而率大军前来,这片平地被马踏成湖,故名曰“马踏湖”。历史好像在开玩笑一样,曾经的战乱之地,如今成了一个风景秀美的所在。马踏湖与其他湖是不同的。她既不小巧,也不浩淼,近百平方公里的湖区,被纵横交错的沟河分割开来。十几个村落、约几万户人家,很随意地嵌在湖边,藏在苇荡与绿树丛中。横七竖八的小船,则悠闲地停在门前或桥下。因为芦苇的存在,这里的水变得含蓄。水与芦苇若即若离地牵着手,在风中遥相呼应。湖民们在这小桥上来来往往,撑着小船探亲访友、生产劳作……
小桥,流水,人家。房在潮边立,船在门前泊,一道道节制的水,还有大片大片无拘的芦苇,构成了画面一样的情景,让人心里忍不住藏了一个激动。
与我们同行的船家是一位朴素的老人。竹篙在岸上轻轻一点,“溜子”便倏地穿出了好远。我们端坐小马扎上,听船家的絮絮叨叨,看水,看着两侧芦苇裸露在水中的根。在这样的时候,可以随便地想些什么,也可以什么都不必去想,所到之处,低头是漾漾的水,抬头是密密的芦苇。船缓缓地行着,这样或那样的心事都渐渐地抛在了船后,沉到了这湖底。此刻的自己,成了一个幸福的存在。
水有些深邃,有些不够清澈。水面平整得像柏油马路。船家说,马踏湖共有两千多条河道,交织成网,蜿蜒成数百里的水路。倘若没有向导引路,游人大多会被搞得晕晕乎乎,不辨东西南北。湖中的水路或长或短或窄或宽,不管如何地纵横交错,水路之间都是相通的。常常是芦苇挡在了面前,水也行到了尽头,正是无路可去的时候,只需竹篙在水面轻轻一点,眼前可能就出现座座房舍,闯入了别一番境地。
理解马踏湖,从水开始,到水结束。至于无边的芦苇,好似从心底旁逸出的思绪,葳蕤,且充满了灵性,它会跟你娓娓讲叙一个又一个关于水的故事。苇花飘散,那是水的纷纭心事。还有亭亭的荷,一段藕节就是一段长长的往事,她们沉默着,她们不肯说出口。
在湖边,我见到了那些久违的农具,它们与我的乳名散发着同样的气息。水磨,石碾,木推车……像一支童年的歌谣,亲切,且让人温暖。在这些农具的旁边,湖民正紧张地劳作着。一个老人正在纺纱,一种简单而又机械的劳动。我看到了她的皱纹,看到了她的安详的神态。在石碾旁,年轻的母亲正与年幼的孩子在推磨。石碾声声,声声都响在了我的心头。那是关于童年的乡村记忆。
不必这样或者那样的文化阐释,马踏湖仅仅是作为自然形态的景色,已经足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齐国故地居然藏了这样一片安静从容的水”,一个“居然”表达了作者对马踏湖有如此的美景感到意外。
B.文章第三段联想到马踏湖的由来,与上文描绘的马踏湖湖水轻柔而又灵性,以及马踏湖安静但不呆滞的美丽景色形成照应。
C.“横七竖八的小船,则悠闲地停在门前或桥下”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小船以生命,生动形象,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
D.作者说“让人心里忍不住藏了一个激动”,激动的原因是马踏湖一道道节制的水,还有小桥、流水和芦苇等构成的画面一样的情景。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理解马踏湖,从水开始,到水结束”这句话含意的理解。
【3】文章第二段画线部分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7、根据提示填空。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李清照《_____________ 》)
(2)北极朝廷终不改,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3)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将他与其他人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七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螃蟹的事例告诫我们学习不可心浮气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犒赏军队、赛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
(2)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螃蟹只能寄居于蛇、蟮的洞穴的原因。
(2)杜甫《登高》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复杂的感情融入了诗句。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典故,写诗人久谪归来,感慨人事已非、恍如隔世。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应坚持同一标准。
(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出潭中鱼儿游动的情态,好像它们要与游玩者嬉戏玩乐。
(3)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和“思而不学则殆”都强调学习实践的重要性。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离骚》中“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一句含义相近,表达了陶渊明的自我宽慰之意。
(2)柳永《望海潮》中聚焦西湖,打破时间界限,将两种花集中在一个画面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期以来,黄河一直是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的对象。唐代的诗人就留下了许多关于它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赵昌父问讯新居之作
辛弃疾
草堂经始上元初,四面溪山画不如。
畴昔人怜翁失马,只今自喜我知鱼。
苦无突兀千间庇,岂负辛勤一束书。
种木十年浑未办,此心留待百年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朋友间的酬和诗,第一句扣题点出新居是元宵节刚过开始营建的。
B.第二句赞叹虽然是草堂,但是装饰精致,加上山环水绕,风景之美,宛如画卷。
C.第六句以反诘表达对发奋苦读的重视,亦可见诗人怀才不遇只能读书的苦闷。
D.“此心留待”写出诗人壮心不已,趋于慷慨豪迈,冲淡了“种木”句的伤感之情。
【2】《词林纪事》引楼敬思所言:“稼轩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请简要分析本诗所用典故及其作用。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子瞻酷嗜陶令①诗,贵其淡而适也。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浓者不复薄,甘者不复辛,唯淡也无不可造;无不可造,是文之真变态也。风值水而漪生,日薄山而岚出,虽有顾吴②,不能设色也,淡之至也,元亮以之。欲以人力取淡,刻露之极,遂成寒瘦。故望岫焉而却,其才非不至也,非淡之本色也。
里呙氏,世有文誉,而遂溪公③尤多著述。前后为令,不及数十日,辄自罢去。家甚贫,出处志节,大约似陶令,而诗文之淡亦似之。非似陶令也,公自似也。公之出处,超然甘味,似公之性;公之性,真率简易,无复雕饰,似公之文。故曰公自似者也。今之学陶者,率如响拓④,其勾画是也,而韵致非,故不类。公以身为陶,故信心而言,皆东篱也。余非谓公之才遂超人,而公实淡之本色,故一往所诣,古人或有至有不至耳。
余束发已知向慕⑤公,近者吴川公梓其家集,始获尽三世之藏。吴川者,公仲子,高才邃学,为令以伉直著声,阅数月亦去,遵先辙也。怀公集三十年,出入必俱,今春始成帙。吴川自出机轴,气隽语快,博于取材而藻于属辞。比之遂溪,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所谓秋水芙蓉也。昔陶氏五男,不好纸笔,而遂溪之后,云蔚霞起。余邑不能文而耻言文,最为恶习。独呙氏能世擅其业。噫!彼安知乌衣诸郎⑥,为史所艳称若此也!
(取材于《袁宏道文集》卷三十五)
【注】①陶令:陶渊明,字元亮。曾任彭泽县令。②顾吴:顾恺之和吴道子,历史上擅长着色的画家。③遂溪公:即后文中“家集”作者之一,曾任遂溪县令。④响拓,指像得到回声和拓片一样去复制。⑤向慕:向往思慕。⑥乌衣诸郎: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于乌衣巷,他们的子弟被称为“乌衣郎”。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贵其淡而适也 贵:看重。
B.日薄山而岚出 薄:靠近。
C.故信心而言 信:相信。
D.近者吴川公梓其家集 梓:刻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风值水而漪生 其勾画是也,而韵致非
B.元亮以之 为令以伉直著声
C.非淡之本色也 似公之文
D.公以身为陶 为史所艳称若此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那无法刻意去制造的,它们是文字作品中真正的性灵所在
B.非似陶令也,公自似也:不是说他写的文章像陶渊明,而是说他写的文章像他自己
C.故一往所诣,古人或有至有不至耳:因此他一往直前到达的高度,古代有人到过也有人未到过
D.比之遂溪,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与遂溪先生比,大概平淡而外的颜色样貌修饰是不足之处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的“淡而适”,有自然界中“漪生”“岚出”一般的美妙。
B.那些像陶渊明一样追求“淡”的人,是想借其掩盖自己才气不足。
C.遂溪先生的文章“真率简易,无复雕饰”,与陶渊明的作品神似。
D.作者期待呙氏家族的“文誉”及创作,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5】本文中作者关于写作的主张是什么?以文章第一段文字为例,简要解说作者是如何来阐释自己的主张的。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让很多东西或诞生,或成长,或改善,或丰富……它将很多东西引进来,又让很多东西走出去……这一伟大国策,赋予一个古老民族无穷的活力和无尽的挑战。作为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读了下面六句话,你对这场关系到国运、人生的变革有着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④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鲁迅)
⑤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邓小平)
⑥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
请以“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为副标题,主标题自拟;并以上述两到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使之形成有机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