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尽管垃圾分类的措施实施很长时间了,但垃圾站收集的不少垃圾仍是混装的,以致垃圾大量堆积,积重难返,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
②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他的小说行文看似皮里阳秋,实则却让读者感受到巨大的情感力量和对世界的深刻认识。
③饶宗颐先生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等,无一不精,当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时,他深藏若虚,拒绝了节目组的邀请。
④一帆风顺时不必得意忘言,遭遇挫折时不必灰心丧气,一切都会过去,而过去的都会成为难忘的经历,滋养自己的人生。
⑤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⑥黑陶有“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的美誉,马老先生经过了30多年苦心孤诣的摸索,破解了失传多年的制陶工艺,震惊了业界。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林风眠的画作既隐含中国虚静简逸的精神,又渗透西方艺术的空间构造与画面张力, ,令人耳目一新。
②周德清不为传统所因囿,突破旧韵书的束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 ,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原音韵》。
③“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前几代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 ,独立特行,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A. 别开蹊径 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 B. 独树一帜 标新立异 别开蹊径
C. 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 别开蹊径 D. 独树一帜 别开蹊径 标新立异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航天员们以无所不为的勇气,攻坚克难,他们是在实践中现出来的时代楷模,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
B. 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国创造的辉煌连西方各国也要望其项背。
C. 小巷逼仄,靠着运河的一侧,各种小店铺鳞次栉比,间隔不远就会有一家餐馆,弥漫着咖啡的香味和食物煎炒煮蒸的味道。
D. 在台湾花莲地震救灾期间,蔡英文却不顾民众生死,连篇累牍地发表让人生厌的不刊之论,遭到海内外华人的挞伐。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 ⑥②③⑤④① B. ⑥①④②③⑤ C. ③⑤④⑥①② D. ⑤③④①⑥②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吴检察长表面上是个冷语冰人,其实他内心像一团火,尤其对贫苦农民充满温情。
②对于“老人跌倒扶不扶”及“如何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两个问题,他们两人见仁见智,观点大相径庭。
③厦门“飓风肃毒”专项行动如火如荼,警方根据线索,全力追捕毒贩,取得了丰硕战果。
④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从支持《新青年》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倒有几分寂寞荒凉的古战场情景。
⑤我深刻体会到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的价值,工作中的一切辛酸苦辣顿时甘之如饴。
⑥现在大多数人即便读书也是东鳞西爪浮光掠影的文字信息的汇集,难得有对着美食大快朵颐似的阅读快感。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的悲歌人生
南宋绍兴十年(1140),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辛弃疾虽然出生在金人占领的地区,但他自幼接受祖父辛赞爱国思想的熏陶,始终把南宋视为自己的祖国。辛弃疾幼时不但诵习经典,撰写诗文,而且熟读兵书,苦练武艺。辛弃疾绝非宋代文坛上常见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一位肤硕体壮、颊红眼青、目光有棱的壮士。
绍兴末年,河北、山东一带的汉族人民苦于金人的残暴统治,大大小小的抗金起义风起云涌,烽烟遍地,其中以济南耿京率领的义军规模最大。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被耿京任命为掌书记。不久,辛弃疾力劝耿京归附南宋朝廷。次年正月,辛弃疾奉命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觐见宋高宗,完成使命后即返回山东。没想到才到半途,便知悉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杀害,麾下义军也已溃散大半。在此紧要关头,辛弃疾亲率骑兵五十人,深入金境六百里,直奔济州,乘其不备直入五万人的敌营,生擒张安国系于马上,然后星夜兼程,渡过淮河、长江,直抵临安(今浙江杭州),献俘于朝廷而戮之。这段战斗生活给辛弃疾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正如《鹧鸪天》中所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箓,汉箭朝飞金仆姑。”
南归之后,辛弃疾被任命为江阴军签判。不久,宋高宗内禅,孝宗即位。孝宗素有恢复之志,登基后即任命主战派张浚为枢密使。辛弃疾前往建康求见张浚,面陈伐金之计。隆兴二年(1164),辛弃疾改任广德军通判。次年,他不顾官职低微,越职上书,向孝宗上呈《美芹十论》。辛弃疾的“十论”,就体现了他对敌我双方实际形势的深刻理解,从而提出深谋远虑且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南宋的求和路线之不可行:“秦桧之和,反以滋逆亮之狂。彼利则战,倦则和,诡谲狙诈,我实何有?”还鼓励孝宗效法扫平突厥以雪国耻的唐太宗:“惟陛下留乙夜之神,沈先物之几,志在必行,无惑群议,庶乎‘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之烈无逊于唐太宗。”
乾道三年(1167),辛弃疾升任建康府通判。又过了三年,辛弃疾任满回临安,授司农寺主薄。不久,他作《九议》上呈宰相虞允文。《九议》也是长篇奏议,它不但对《十论》中的意见作了更深入细致的解说,还补充了关于练兵、造舰、用间等具体的战术。更重要的是,《九议》旗帜鲜明地阐述了抗金事业的正义性和必要性:“且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此亦明主所与天下智勇之士之所共也,顾岂吾君吾相之私哉!”诚如朱熹所云,辛弃疾是一位难得的“帅材”。可惜历史没有给这位帅材提供一展身手的机会!
以后的十年里,正当盛年的辛弃疾频繁地调动官职。南宋朝廷对从中原沦陷区归来的人士一向心存猜忌和轻视,“归正人”这个称呼就带有轻蔑的意味。辛弃疾当然未能例外。虽然他文才武略都很出众,仍然难得朝廷的信任重用,经常在外地任职,且朝令夕改,很难在一个职位上尽心尽责。尽管如此,辛弃疾还是取得了不俗的政绩。乾道八年(1172),辛弃疾任滁州知州,他下马伊始,即日夜操劳。他招抚流民,招徕商贾。两年之后,滁州的面貌大为改观。淳熙二年(1175),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狱,其主要任务是扑灭横行湘、赣的茶商军。辛弃疾受命于危难之际,短短两个月,官军连年征剿未能奏效的茶商军,即被彻底敉平。牛刀小试,便体现出辛弃疾卓越的军事才能。只可惜如此杰出的才略未能到抗金战场上充分施展!
宁宗开禧三年(1207),辛弃疾被召到兵部侍郎,但此时的他已是老病交加,只能上表辞免。此年九月,这位龙腾虎跃的一代英雄因病去世。辛弃疾未能马革裹尸,更未能立功封侯,他的悲剧命运,若移用刘克庄《沁园春》中的句子来予以评说,真是确切无比:“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摘选自《古典文学知识》)
【相关链接】
①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②辛弃疾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并在江西上饶的带湖畔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弹劾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虽然出生在金人统治区,但辛弃疾幼时就把南宋当作了自己的祖国,这是因为其祖父辛赞就是一位爱国英雄,对辛弃疾的影响最大。
B. 辛弃疾很小就有抗金报国的远大抱负,为实现自己的宏远抱负,他一直熟读兵书,苦练武艺,终成词中之龙,与苏轼、李清照齐名。
C. 辛弃疾曾受农民起义领袖耿京的领导,年纪轻轻就受到耿京重用,后来耿京遇害,他又率义军投奔南宋,并一直留下,为祖国效力。
D. 辛弃疾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使他难以在嫉闲妒能的官场上立足,对此,他早有准备,四十二岁时便离职隐居上饶。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辛弃疾在年少时就勤奋好学,不但诵习经典而且还撰写诗文,但他绝不是宋代文坛上常见的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是一位壮士。
B. 在金人的残暴统治之下,冀鲁的汉族人民纷纷起义抗争,其中,济南的耿京的武装力量规模最大,在辛弃疾的力劝下,耿京率部降宋。
C. 辛弃疾在完成建康觐见宋高宗的使命回鲁途中,惊闻耿京被杀,于是他亲自率骑兵入金境,在济州城擒杀张安国为耿京报了大仇。
D. 南归之后,辛弃疾越职奏事,向宋孝宗先后呈献了《美芹十论》和《九议》,系统深入地阐述了自己的反和思想和抗金的良策。
E. 在宋宁宗开禧三年的时候,朝廷任命辛弃疾为兵部侍郎,但辛弃疾已是老病交加,不久病逝。如果他早被授予此职,或许会改写历史。
【3】作为一位爱过英雄,辛弃疾一生遭受排斥打击,郁郁不得志,但他在文学创作上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2)淇则有岸,____________ 。总角之宴,____________ 。(《诗经•氓》)
(3)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4)大阉之乱,_____________,四海之大,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5)_____________,车错毂兮短兵接。 ___________ ,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然免于行,“__________”;惟有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变化____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无所凭借。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3)杜牧《阿房官赋》写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建筑占地之广,“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建筑物数量之多。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白居易《琵琶行》用“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诗经·氓》中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形容女主人公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的样子。
(2)在《雁门太守行)中,李贺描写将士们不顾恶劣环境,连夜驰援、英勇作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其视下也,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 _________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4)其险也若此, 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___,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6)____________________ ,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
(7)循序而渐进, 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朱子读书法》)
(8)些小吾曹州县吏,____________________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1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酒祭月,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一句是“ ”。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琵琶行》中,“ , ”写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独自酌酒,表现了诗人的孤独、苦闷。
13、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沁园①有感
耶律楚材②
昔年曾赏沁园春,今日重来迹已陈。
水外无心修竹古,雪中含恨瘦梅新。
垣颓月榭经兵火,草没诗碑覆劫尘。
羞对覃怀③昔时月,多情依旧照行人。
(注)①沁园:东汉明帝第五女儿刘致封沁水公主,封地在沁水县。其在沁水北岸修建花园,名沁园;后在金元之际的战争中遭破坏。②耶律楚材(1190~1244年),字晋卿,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本为金朝旧臣,仕元后重来沁园,遂作此篇。③覃怀:后人称怀庆府或沁阳县为覃怀古郡。这里指怀庆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昔年”与“今日”对比,“迹已陈“看似淡淡道来,而感慨极深。
B.颔联,修竹“无心”而“古”,瘦梅“含恨”而“新”,新与古都寓兴废无常的感慨。
C.颈联,围绕“迹已陈”进一步展开:月榭垣颓、诗碑没草,并点明原因是“兵火”。
D.全诗运用对比、拟人等手法,以哀景渲染,以乐景反衬,借事抒怀,真切感人。
【2】诗人说“羞对覃怀昔时月”,诗人为什么“羞对”?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查近川太常书
(明)茅坤
林卧既久,遂成懒癖。春来读岁书,始知浮生已四十九。因忆解印绶五六年,别兄则又八九年。仆束发来,所深交如兄者能几?荏苒离愁,倏若羽驰如此!向之所欲附兄辈驰驱四方,数按古名贤传记所载当世功业,辄自谓未必不相及,气何盛也!而今何如哉?顷者得兄书,大略并嗟仆日月之如流,林壑之久滞,谓一切书问,不当与中朝之士遂绝。非肉骨心肾之爱,何以及此!嗟乎,兄爱矣!而未之深思也。
仆尝读韩退之所志《柳子厚墓志铭》,痛子厚一斥不复,以其中朝之士,无援之者。今之人或以是罪子厚气岸过峻,故人不为援。以予思之:他巨人名卿以子厚不能为脂韦滑泽,遂疏而置之,理固然耳;独怪退之于子厚,以文章相颉颃于时,其相知之谊,不为不深!观其于叙子厚以柳易播,其于友朋间,若欲为欷歔而流涕者。退之抑尝光显于朝矣,当是时,退之稍肯出气力谒公卿间,子厚未必穷且死于粤也!退之不能援之于绾带而交之时,而顾吊之于墓草且宿之后,抑过矣!然而子厚,以彼之才且美,使如今之市人撄十金之利者,凫唼蒲伏①以自媚于当世;虽无深交如退之,文章之知如退之,当亦未必终摈且零落,以至于此!子厚宁饮瘴于钴鉧之潭,而不能遣一使于执政者之侧;宁以文章与椎髻卉服之夷相牛马,而不能奴请于二三故知如退之辈者;彼亦中有所自将故也。后之人,宁能尽笑而非之耶!吾故于退之所志子厚墓,未尝不欲移其所以吊子厚者,而诘乎退之也!后世有士,其文章之盛,虽或不逮;而平生所从文武将吏,未尝不怜其能,而悲其罢官之无从者。假令有当世之交如退之,其他所引擢天下之士,踵相接也。其独嗔子厚所不能,而为之耳无闻、目无见乎!抑亦怜其文章不遽在子厚下,故所并声而驰者,将矜其愚,引其不能,而移其所引擢他人者而为之力乎!
噫!仆至此,亦可投笔而自嘲矣!又何必人之嘲我为也!幸兄共一二知己,度仆生平之交,其文章之深、气力之厚,有如子厚之于退之者乎!脱或过焉,幸以其勿独嗔子厚而少为之巽言而请也!退之苟有知,未必不自悔恨于九原②也已!何如何如!
(注)①凫唼蒲伏:指在权贵面前唯唯诺诺、伏地而行。②九原:即九泉、黄泉。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痛子厚一斥不复 斥:责备
B.今之人或以是罪子厚气岸过峻 气岸:气概、意气
C.以文章相颉颃于时 颉颃:不相上下
D.将矜其愚 矜:怜悯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近川致信劝说茅坤,虽然已免官闲居,但也不应当长期不与当朝官员书信往来。
B.作为多年挚友,查近川虽然对茅坤非常关爱,但是并不真正理解他的处境和心志。
C.柳宗元宁可被贬谪至瘴疠之地,与蛮夷之人为伍,也不愿向当朝权贵及故交求助。
D.当今的士人文才不及柳宗元,却为谋取私制,自媚于当世权贵,故不至于落魄潦倒。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之所欲附兄辈驰驱四方,数按古名贤传记所载当世功业,辄自谓未必不相及;气何盛也!
(2)观其于叙子厚以柳易播,其于友朋间,若欲为欷歔而流涕者。
【4】“退之苟有知,未必不自悔恨于九原也已!”请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认为,历时四十余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 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她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主教练郎平说:“在我看来,女排精神就是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团队精神。”
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研制团队荣获“影响中国”2016年度科技人物奖,主办方以此表彰该团队坚持科技创新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你认为当下我们需要怎样的团队精神?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谈谈你的看法, 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