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中①~⑤处依次填入的应是( )
这种倾向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主要就表现在商品标记和文字上 ① 明明是中国厂商自己制造的内销商品,购买者也都是中国人,但他们却喜欢仿造国外厂家的商标,冒充洋货 ② 或者在商标上 ③ 包装上 ④ 说明书的图片 ⑤ 文字中印上些外文,甚至连一个中国字也没有。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A | : | 。 | , | , | 、 |
B | 。 | , | 、 | 、 | 和 |
C | , | ; | 、 | 、 | 、 |
D | ! | 。 | , | , | 或 |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领导干部理当有闻过则喜的雅量,有接受监督的意识和行动自觉,让严的标准、实的精神根植心灵深处。
②季老光明磊落,胸无城府,不求名,不为利,不媚上,不畏权,即使处在政治的漩涡中,他也丝毫没有改变。
③教育专家就“如何打造美妙课堂”的问题坐而论道,不少一线教师听后非常激动,觉得收获颇丰。
④钱钟书爱看电视剧《西游记》,与众不同的是,他边看边学,口中振振有词, “老孙来也”“猴哥救我”,乐此不疲。
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准则,尽管它仅为只言片语,却有着能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
⑥今年的冬天来得很突然,之前还秋阳杲杲,可刹那间寒流狼奔豕突,气温一下子降了好几度。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化虚为实手法的一项是( )
A.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B.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D.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三国演义》中,后人有诗叹曰:“长星半夜落天枢,奔走还疑亮未殂。关外至今人冷笑,头颅犹问有和无!”这是说曹操的疑心病是很重的,很多人都死在他的疑心之下,比如吕伯奢、华佗等。
B.鲁迅先生在小说《兔和猫》中,通过三太太的“深恨黑猫”和“我”的“不能不反抗”的思想,预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便是最弱的民族,也总是有觉悟者起来造反的。
C.《边城》中,沈从文写吊脚楼的风情、龙舟比赛的场景、男女情歌的咏唱。那里,生命以自然的方式存在着,没有剧烈的冲突,只有淡淡的孤寂和忧伤。
D.《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先生在索漠城里颇有声望,凡在内地只住过几天或者根本没有住过的人都难以弄清这种声望的前因后果。
E.《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总是把他的父亲当作偶像来崇拜,所以最令他难受的是父亲突然逝世后他没能继承按理来说应当由他继承的王位。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再次敲响警钟,它警示我们:保卫祖国使之远离苦难和欺凌,我辈当仁不让。
②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溘然长逝,余先生的一生,常怀赤子之心,光风霁月,永远让人景仰。
③有“彩云之南”美称的云南省,风景秀丽,山高水长,无怪乎2018年的春节,云南旅游市场再现火爆场面。
④小罗的退役无疑是轰动整个足球世界的大事件,我们会永远怀念他在绿茵场上纵横驰骋,我们作壁上观的日子。
⑤目前在北京,民营博物馆方兴未艾,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增长,大大丰富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
⑥越近年关,公安部门对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就越应该变本加厉,为百姓过好春节营造安宁祥和的氛围。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③④⑥ D. ②④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一提菜篮,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著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如同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我曾经多次到海外游学,你从孩子们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这样的孩子从小没有被沾染上功利心,无论长大成人以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
材料二
“对创新者的崇拜”、“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匠心。“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就是创新。
“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这就是创新,就是总理说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竞争力,赶超国际水平。
(节选自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材料三
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更有甚者,抄袭胡编、搜奇媚俗、善恶不辨,只为博眼球赚银两;一些影视剧唯票房至上,“娱乐至死”,同质化现象严重,抗日“神剧”、穿越雷剧,一个比一个“惊心”,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新剧拍完就直接“进了库房”。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引动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1】【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主要内容为体现“工匠精神”的具体事例,兼有评论,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均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评论。
B. 材料二既有对“工匠精神”的正面论述,又有对“工匠精神”的误区的分析,从而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要更加深入。
C. 材料三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在文化领域的深刻意义,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较,虽然格局略显狭隘,但是更有针对性。
D. 三段材料从各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2】【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二中“初心”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
B. 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各行各业都需要它,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比如不断打破底线的穿越雷剧。
C. 三则材料都说出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这说明我们在任何工作中要像日本工匠那样追求尽善尽美。
D.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它不是让大家只去做工匠,也不要求我们一定要像日本工匠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件,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E. 中国古典文学中提到的“匠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它体现着中国文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
【3】【3】根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优秀”与“卓越”两者之间关系的?请结合材料一相关事例简要分析。
7、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秦统治者对珍宝搜刮净尽却糟蹋浪费的行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进行了质问。
(6)苏轼《赤壁赋》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人生的短暂与个人的渺小。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夜雨寄北》中,诗人通过虚写想象来日团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苏子与朋友乘坐小舟举酒互劝的场景。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叹惋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已荡然无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冋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 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兵败。
(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商超技艺,此诗句是: , 。
(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描写了下雨前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的景象。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第三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文章不是直陈其事,而是用了两个问句,首先由曹操的《短歌行》中诗句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又由眼前的山川形胜发问:“__________________?”两次发问使文章泛起波澜。
(2)《岳阳楼记》开篇以“__________________”点明时间;第二段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承上启下,然后经“然则”一转,由单纯写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3)《氓》中选用意象“桑”,既做到了比喻贴切、生动,又暗示了情感的发展变化,初婚之时桑“________________”,遭遇遗弃时则“__________________”,读来自有神韵。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______”,也不足十步远;而“______”,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两句,写出了音乐在低沉徘徊、短暂停顿之后,猛然爆发的一阵强音,将全曲推向了高潮。
(3)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的下片中,“____,____”两句,暗用“丝”作为喻体,生动地写出了词人此刻内心愁思的纷繁复杂和难以排解。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述而》中,用“云”做比喻,形象地表述对“富贵”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3)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穿荷叶荷花制作的衣服来表明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志向。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忆少年
曹组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这首伤春词,实际抒发的是念旧怀人之情——旧地重游,景色如昔,可是往日的酒伴不能一同游宴了。抚今追昔,于是引起了对同游者的怀思。字里行间传达出无限深情。
B. 起首三句追忆往日的一次游宴。“年时”即当年。具体时间从后文可知为临近清明。三句同用“年时”二字开头,采用了顶针手法,加重了感情色彩,哀婉极致,却也新颖别致。
C. 任何人都曾有过欢乐赏心的事,但事过境迁,良辰不再,往日的欢快事,回头来看就已是陈旧的痕迹。“想前欢,尽成陈迹”明显紧承上句而来,且从中可以窥见《兰亭集序》的影子。
D. 词的含义清晰,落点在告诫后人珍惜光阴,不要虚度年华,无所事事,正如白居易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E. 全词语言平易精炼,通俗浅出,无矫揉弄作,一气呼成。意境清幽,于淡雅中抒浓郁真挚之情。深沉哀婉,情韵悠长。
【2】辛弃疾词《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有“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句,试与本词结尾“把阑干暗拍”比较,谈谈两词表现手法与情感的异同。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保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乾,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近。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北方悉平。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
B.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
C.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
D.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庙号之一,是开国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太祖的君主是商太祖成汤。
B.博士,博通古今之人,也用指古代对具有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尊称,还可表示古代的学官名。
C.行在所,也称“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历史上,南宋在杭州设立临安府,称之为行在,而仍将东京汴梁城称为京师。
D.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彰善射有力,立志从军。曹彰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不畏避险阻;希望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率领大军驰骋沙漠,驱除戎狄,立大功、建封号。
B.曹彰作战勇猛,战功显赫。曹彰北征乌桓叛军,亲身搏战,虽铠中数箭,但气概更加猛厉,乘胜追击,大破敌军,斩首获生数以千计,,平定了北方势力。
C.曹彰听从建议,深受喜爱。太祖在长安召曹彰前去相见,曹彰在邺城见到太子,太子建议曹彰要表现得谦虚,曹彰以此行事,归功诸将,太祖大喜,认为他很奇异。
D.曹彰备受信赖,不断晋升。太祖东还,让曹彰镇守长安,太祖临死前还很想见到他;文帝即位后,曹彰先后被晋升为公爵和任城王,后来回到封国,暴毙于官邸。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⑵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近。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材料二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习近平)
材料三“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读了上面这些话,我们会产生许多的感想和联想。请你以“写给2035年”为副标题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