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
B. 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纪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中也是唯一的一次。
C. 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外华人都股东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
D. 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的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希望广大读者惠寄“今日话题”“品位”和“文化茶座”等栏目的文章。(《征稿启事) )
B. 本人于昨日在小区花台边拾到一个黑色皮包,里面有人民币180元。(《招领启事》)
C. 本人昨天骑车不小心丢失皮包一只,内钱物若干,拾到者重金感谢。((寻物启事) )
D. 凡符合以上条件的应聘者,请将足下简历、联系方式邮递至本中心。(《招聘启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活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②近些年来由于汉译佛典研究的升温,依托佛教文献研究汉语者队伍日益壮大,春兰秋菊,各擅一时之美,研究者们在这一领域中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③在云南地震灾区采访,碰到安监局职工刘诗明,他正脚裹纱布,为灾民分发救援物资。他向笔者说:“与灾民的利益相比,这点伤病不足挂齿。
④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诈骗,呈现出骗局设计丝丝入扣、难辨真伪的特点。这已引起公安经侦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⑤从红门开始,我与朋友踏着一级又一级的台阶,历尽艰辛,登上泰山极顶,放眼望去,“天无涯兮地无边”,自己显得那么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⑥我有个不情之请,如果您能设法找到我的父亲,我不胜感激,但请您也不要打扰他,只代我远远地看他一眼,告诉我他的情况就可以了。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⑥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
A.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可谓首鼠两端,从初到北京时的老实坚忍,到后来的自暴自弃,深刻反映了旧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摧残。
B. 随着萨德在韩部署的进行,中国与美韩的博弈分外令人关注。近来中国赴韩人数锐减,韩国民众闹得沸反盈天。
C. 每年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20多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探骊得珠,找到了较为妥善的预防与治理办法。
D. 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惊叹。
E.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但现在许多中学生认为他和苏氏三杰相比不过是忝窃虚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冬猝死事件频发再次表明,由于现场救治不及时,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普及严重不足,以及自动体外除颤仪覆盖率不高等,心源性猝死的成功救治率极低。
B.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标识有上方的五指山、中间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英文名称和下方的红色印章等三部分组成,在视觉上形成了浓郁的中国风。
C.衢州着力打造形象之礼、精神之礼和产业之礼,扩大“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的影响,提升城市的营商环境,使之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D.挖砂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难以估量的,许多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环境被破坏后,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同时,挖砂也会对河床造成破坏,危及河道泄洪。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是棵老榆树
于艳丽
榆钱挂满枝头的日子又到了,老榆树虽然上百岁了,但榆钱还是孩子般的年轻,嫩绿色的榆钱又勾起了许多人记忆中的过往。
位于南城西门门的居民,最近脾气好得出奇,他们走路唱歌,做梦笑醒,即使走路不小心撞到了,也只会嘿嘿地傻乐阵子再走开。 住了一辈子土坯房子的,终于要搬进高楼大厦,还有不菲的补偿款,换作谁都会这样的。
在西门众人中,却有一个人对于拆迁的事满心不大乐意,那就是家门口有着一棵老榆树的六十有六的老于头。
不消几日就从拆办传出了一条不大不小的新闻——老于头成了拆迁的钉子户。老于头的三间房子位于楼盘规划正中心,他不动,整个工程没法开工。别说开发商着急,那些等着住上楼的左右居,免不了要在背后叨咕老于头几句。
可不满意总解决不了问题的,开发商丁聪打听到,在西门,老于头只听张阿姨的话,所以丁聪提了大包小裹去求张阿姨。
张阿姨是个热心肠,丁聪的话没说完,张阿姨明白了丁聪的来意,她指着丁聪提来的东西说,这些你拿回去,别让老于头以为我是你收买的说客,拆迁是好事,大家都盼着呢,老于头不能那么不开窍,我去打听打听,问他个子丑寅卯,然后给你回话。
丁聪坐在工程处的办公室里等了张阿姨一整天也没听到她的动静, 就有些沉不住气了。天近傍晚,丁聪又叫来副手,两个人决定再去老于头家碰碰运气。
日落的余晖将金色的光线涂抹到南城西门这一片低矮的平房上,老于头家门前的老榆树擎着一树映着光的榆钱,像传说中的摇钱树,老于头坐在树下,仰着头看满树的榆钱,榆钱筛下点点光斑落在他的脸上,明暗间仿佛他也变成了榆树的一部分。
丁聪也学着老于头的样子,在榆树下坐下来,风吹树动,有刷啦啦的声音填充两个人之间的寂静。
最后,还是丁聪按捺不住心头的焦躁,开口道,老爷子,您这三间土坯房换八十平方米的楼房,您觉得不划算?
当然划算!老于头的答案让丁聪稍稍松了口气。
那您老人家还有啥打算?丁聪心里恨恨的,却要露出一脸的谦卑。
你回去吧,老于头说,划算我也不同意。
老爷子,您知道我晚一天开工,要浪费多少钱吗?您就开个价,只要我能承受,肯定答应您。
老于头把掉在身边的几叶榆钱捏在手里,放到眼前,仔细端详了一会儿,慢条斯理地说,回去吧,你再让我想想。
丁聪看出来,今天的谈话不会有什么结果,他长叹一口气,起身告辞,把老于头扔给了门前那棵枝干虬结的老榆树。
丁聪前脚走,后脚张阿姨就过来了。还没答应?张阿姨试探着问。欠火候。老于头淡然道。唉?真不知道你咋想的?张阿姨叹气道。
就想留个念想,给自己,也给后代。老于头话里带了几分伤感。
丁聪再来找老于头,是带着现金来的,他知道像老于头这把年纪的人,真金白银没见过几回,他进了老于头的屋子,把拎来的五万块钱往茶几上一摊,说,老爷子,除了八十平方米的楼房,我再补偿给您五万块钱,这样您已经很划算了,您就签了吧。
老于头瞥了一眼丁聪摊开的钱,脸上露出一抹笑意,仍旧不急不缓地说,我不要钱。
那你要什么?丁聪忍不住将声音提高八度。
我不要钱,房子也不要八十平方米,我老了,无儿无女,一日三餐,一张床,用不了几平方米的地方。
丁聪不知道老于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索性耐着性子等他说完。
我就有一个条件。
您说!
老于头转脸看向窗户,窗户开着,抬眼就能看到门外那棵老榆树,刷啦啦,像个没长大的孩子,在春风里无忧无虑唱着童谣。
只要你答应盖楼的时候,留下那棵老榆树,我立刻签了协议,还有,房子给我四五十平方米就行,够我这把老骨头养老就中。
丁聪的思维卡住了几秒钟,他机械地反问道,您要留下老榆树,放弃几十平方米的补偿和五万块钱?
是的。老于头坚定地回道。
为啥?丁聪完全回过神来了。
给子孙后代留个念想吧,老于头不无哀伤地道,门前这棵榆树有百十年的岁数了,要拆迁了,这个村子就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样子了,那些远走他乡的孩子,要是回来看看故乡,该怎么办呢?什么都不在了,那滋味不好受啊!给他们留棵树吧,只要看到这棵树,就等于回家了,只要看到这棵树,就知道这就是南城的西门,这就是故乡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张阿姨认为“老于头不能那么不开窍”,指从常人眼光看,人们都喜欢更美好的生活。
B.位于南城西门的居民“走路唱歌,做梦笑醒”,这说明他们缺乏长远眼光,不眷恋家园。
C.本文以城市改造为背景,探讨了人们在经济利益面前如何守住自己的根这一重大主题。
D.本文的主要人物取名颇有谐音对比的意味,老于头其实不愚,丁聪其实也不绝顶聪明。
【2】文中画横线的三处对老榆树进行了描绘,请分别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老于头不一开始就提出条件,而是卖关子,到最后才提出,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给文本分析。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常用比喻的手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才能出众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__________”用鸟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
(2)人们在表达既善于从正面学习,又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常引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郦道元《三峡》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
(3)李白《蜀道难》中,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之景,被后人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想往往能起到绝佳的艺术效果,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由琵琶声想到了珠玉之声。
(3)荀子在《劝学》中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例子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的观点,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节选)》)
(3)______,__________,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李密《陈情表》)
(4)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5)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纳兰性德《长相思》)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了春来万物复苏,草木繁荣,清泉不绝流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2)自古逢秋悲寂寥,杜甫在《登高》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异地漂泊、老病孤愁的悲情。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南朝宋文帝的典故,指出北伐抗金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若草率出兵,即使有“_______”的雄心壮志,也可能是“________”的结局。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关雎》开篇写到雎鸠,是为了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起兴。
(2)李白在《蜀道难》中,先用“ 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山势之高险,后通过描写急流、瀑布发出巨大声响来写蜀道之险。
(3)韩愈在《师说》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有一种人,对儿子“____________”;而自己“则耻师焉”。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①.三拊当时顽石②,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注)①士雅与刘琨,士雅是祖逖的字,二者均为东晋爱国将领。②顽石,指当年诸葛亮堆成八阵图的石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头两句以问句开头,点明“中原一恨”的原因是南北分裂,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
B.“却似”三句是说长江本如水晶盆那样完美,却因两点孤山而白璧有瑕。暗指金瓯有缺。
C.“鞭霆力”和“昆仑”都借喻抗金力量,表达了词人要驱逐金人、一雪国耻的决心。
D.词人借“三拊顽石”,想象与诸葛亮这样的战略家酌酒细论,其对统一大计的关切溢于言表。
【2】“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的精妙之处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
②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①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②,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③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④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⑤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此人,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后晏败。
⑥思远清修,立身简洁。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注:①友于:兄弟之爱。②祥日:丧祭名。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_________)
⑵高宗辅政,不之任(_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
A.案件 B.查究 C.几案 D.按照
(2)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 )
A.庄重 B.骄傲 C.自夸 D.体恤
【3】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B.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C.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D.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5】分析第①段写“景素被诛,左右离散”的作用。
【6】从第③段和第⑤段看,王思远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
15、青年作家刘同说:“我为什么每天都要跑步?为什么每天都会写点儿东西?为什么睡前要看书……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每天都能坚持的东西,所以任何一种坚持都能区分别人和自已”
读完这句话,你有怎样的看法或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