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甘肃兰州2025届高二语文下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朝鲜在2016年1月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后,韩军全面重启对朝边境喊话,朝军亦随即在靠近军事分界线的40多处地点安装了广播喇叭。继两国首脑27号的历史性会晤后,5月1号上午朝军对韩广播喊话扩音器拆除作业已全线启动。

    B. 有人早就公开指出,如果特朗普不改变他所奉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目前看来,这一担忧已经变成事实。

    C. 2018年5月2日,纪实文学《梁家河》在陕首发。读这样的书,能让青年学生深刻地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青春风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D. 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英烈保护法》,将为有效惩治歪曲历史事实、诋毁亵渎英雄烈士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在广大民众内心形成法律预警认知和后果认知,推动营造“保护英烈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 2、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错误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白居易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我居留上海期间,这里的一切经验与我以往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几乎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但当我找到具体的相似之处时,又受到震动。我对在这里体验到的中国书法、建筑、艺术和美食感到敬畏。

    B.主编陆梅向驻市作家们介绍了《文学报》自1981年创立后,在巴金、冰心等老一辈文学前辈关怀之下蓬勃成长,成为活跃在中国文坛,传递文学与文化讯息,深度分析文学作品与文坛现象的有生力量的过程。

    C.大型音乐诗剧《血沃中华》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该剧以先烈们追求崇高理想、坚定思想信念、为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告示我们要缅怀英烈,铭记历史,崇尚英雄,敬仰英雄。

    D.美方一些人为暴力“开绿灯”,严重违背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违犯人类共同价值观,挑战人类道德与文明底线,实则为本国的未来“亮红灯”,不仅自毁信誉和形象,也将遭到暴力的反噬。

  •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孙犁在给贾平凹的散文集《月痕》作的序中,更是 地指出:文艺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 和寂寞,忍受得污蔑和凌辱。要之,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 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这样的文字, 为人为文的至理名言。

    A.一语破的 清贫 偃旗息鼓 不止

    B.一针见血 清苦 销声匿迹 不啻

    C.一语破的 清苦 偃旗息鼓 不止

    D.一针见血 清贫 销声匿迹 不啻

  • 5、下面的诗句所涉及的古代体育活动依次为

    ①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

    ②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③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④香散天风兰佩隋,声摇环玉彩绳飞。飘飘似跨双莺去,闲雅宜从月殿归。

    A.放风筝  抖空竹  赛龙舟  荡秋千 B.抖空竹  放风筝  赛龙舟  荡秋千

    C.抖空竹  荡秋千  赛龙舟  放风筝 D.放风筝  抖空竹  荡秋千  赛龙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国]爱伦·坡

    年轻的妇人静静站在窗台前面,她像是盼望着什么似的,倾听着屋外的动静。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窗外在下着大雪,这是今年冬季的第一场喜雪,大雪覆盖了窗外那荒寂的大草原。妇人隔着窗户痴痴地向外望去,但她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单身孤影投在那锃亮的窗玻璃上。此时,她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寂和害怕。她丈夫常常出门远走,一去就是好几天,只留下她一个人守在家里。但是,这次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现在她已确知自己怀孕了。她恨自己为什么不把这件喜事早点告诉丈夫。

    他已经对工作产生厌烦的情绪了,如果知道她已有了身孕,一定不会再出远门的。然而她却不愿意让他为自己而焦灼。她回想起几小时前的一个插曲:他告诉她关于那一包钱的时候,正是站在这个窗台前,双手轻轻地搭在她的肩膀上。她丈夫是一个边区的税务员,把一大包税款拿回了家,放到一个饼干箱里,藏到厨房的地板底下。

    “为什么呢?”

    唉,倒大霉了!小俩口自己的那一点存款,存在老远的一家农村银行里了,现在银行就要倒闭了,他只好赶快去取回他们的钱。然而他不敢随身带着公款跑这么远,所以把它藏在家里了。

    “你得答应我,我不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他说,“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

    “好的,我答应。”她说。

    现在,他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了,天色已昏沉下来,夜幕降临了。大雪和黑暗笼罩着孤寂的木屋。她听到了声音。这不是风声,风吹门窗的声音虽然像有人想偷偷地进来,可是她能分辨得出,她听到的是一阵敲门声。声音很低,但很急促。妇人把脸紧贴在窗户边,只见有一个人靠在门前。

    她连忙走开,从壁炉边取下了丈夫的手枪,真倒霉,这是一支没有用的手枪,好的那一支和火药筒都让丈夫给带走了。她只好拿着空枪,快步走到紧紧地锁着的大门边。

    “是谁在外边?”她喝道。

    “我是伤兵,迷了路,走不动了,请你做件好事,让我进来。”

    “丈夫吩咐我,他不在家,谁也不让进来。”年轻的妇人实实在在地告诉他。

    “那么,我就只好死在你们家门口了。”

    再过了一会儿,他又恳求说:“你打开门看看我,就知道我不会伤害你的。”

    “我丈夫是不会饶恕我的……”她哭诉着,开门让他进来了。这伤兵的确已筋疲力尽,似乎就要垮了。他高个子,步履踉跄;苍白粗糙的脸,手臂上包扎着绷带,浑身是雪花。妇人让他到火炉边,坐在她丈夫的椅子上,替他清洗伤口,换绷带;又把准备自己吃的晚餐给他吃。等他吃完,她已经在后房里用地毯为他铺了一张床,他往床上一倒,似乎马上就睡了。

    真睡着了还是假的?是在骗她,等她去睡觉吗?妇人在自己卧室里走来走去,心里忐忑不安,像是要出什么乱子。深夜里,万籁俱寂,只有炉火劈劈啪啪地低声作响。忽然有一阵非常低的声音,很轻,显然是有人在干什么,鬼鬼祟祟地,比老鼠偷啃东西的声音还要轻。这到底是哪儿来的声音呢?难道是隔壁房里的那个男人?想到这,她拿起灯,轻轻地走到狭窄的通道,站着静听。伤兵的呼吸声音不会那样响,准是故意装的。她把门推开,走进后房,俯身去看伤兵,只见他睡得很甜。她走出房间,立刻又听到了那个声音。这次她知道了:有人在撬前门的锁。妇人立刻从工具箱里拿出丈夫的一把折叠式洋刀,然后轻轻摸到那伤兵床边,推醒他。他哼了一声,睁开了眼睛。

    “你快听!”她低声地说,“有人要偷进屋里来,你来帮我一下忙!”

    “谁要偷进来呵?”他困倦不堪地说,“这又没有什么东西可偷的。”

    “有的,有很多钱,藏在那厨房地板底下。”

    “那么,你拿我的手枪,我右手伤了,拿不了枪,你把刀给我。”他说。妇人迟疑了片刻。这时,又听到前门被撬的声音。她立刻把刀递给伤兵,自己拿了他的手枪。

    “你来对付头一个进来的人,”他说,“靠近门边站着,门一开就开枪,枪里有六发子弹,一定要打到他倒下来动不了为止。我拿着刀,在你后边,应付第二个进来的人。我们一站好位置就把灯吹灭。”

    顿时,屋子里一片漆黑。撬锁的声音停止了,传来了扳扭东西的声音,门锁被打掉了,门开了,溜进了一个人来。刹那间,白雪衬托着那人的身影,她看清楚了,立刻一枪打去,那人倒下了,但马上又踉踉跄跄地站起来,妇人再开了一枪,他这才慢慢地倒下。脸碰着墙脚,再也不能动弹了。伤兵俯着身子,咒骂了一声,然后叫道:“原来只有一个人!好枪法呵,太太!”接着,他把尸体翻过身来仰天躺着,这才看到这强盗还蒙着一个面罩。伤兵把面罩揭开,妇人凑近去看。“认识这个人吗?”伤兵问。

    “从没见过!”她说。这时妇人比任何时候都有勇气,盯着死者的脸,看着这个回来抢劫自己的人——她的丈夫。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雪夜之中,在伤兵的一再恳求下,“年轻的妇人”没有遵从丈夫的叮嘱,最终还是让伤兵进屋休息了。这一情节为后文两人联手,击毙入室强盗埋下了伏笔。

    B. “年轻的妇人”是个立体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既闪耀着心地善良、勇敢坚强、细心谨慎、体贴他人等人性的光辉,也不乏凶狠残忍、冷酷无情的因子。

    C. 本文情节设置不拘一格,迭出的悬念、紧迫的节奏使情节跌宕起伏,险象环生,不断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和审美感受,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D. 本文主要借助伤兵请求进屋休息和强盗入室等突发事件推动情节发展,通过逼真的人物对话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巧妙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2这篇小说先后四次写到雪(文中已画横线标明),请概括说明这四处描写的作用。

    3“妇人”发现自己误杀了丈夫,但伤兵问她“认识这个人吗?”时,她却说“从没见过!”。这种意料之外的结局是否在情理之中?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朱自清《松堂游记》: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_______________”,真有点儿!(白居易《琵琶行》)

    (2)苏轼《赤壁赋》中概写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两句:“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_______,乐以忘忧,_______(《论语》)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_______,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4)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两句描写居室周围宁静、雅致的景色,令人赏心悦目,同时也隐寓了作者的恬淡自在、自守高洁的人生态度。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同亭怀古》引用南朝刘义隆急于建立“______”的功业,便轻率北伐,最终“______”的历史典故,告诫当政者吸取教训,不要鲁莽从事。

    (3)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免于步行,但还没有达到逍遥游,因为他“______”;只有做到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______”,遨游于无穷的境域,才算逍遥游。

  • 10、默写

    (1)在苏轼《前赤壁賦》中,描写江面风平浪静,且可与《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句相映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用“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泰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总结取胜经验时说“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才决定追赶齐兵,可见他在战场上善于详察敌情。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分析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足以抵抗秦国;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 ”。

    (3)李白《蜀道难》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经过开山垦石的艰辛,蜀道终于凿成。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庄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因外界的评级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对人生顿生通达洒脱之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报恩寺水阁

    皮日休

    寺锁双峰寂不开,幽人中夜独裴回。

    池文带月铺金簟,莲朵含风动玉杯。

    往往竹梢摇翡翠,时时杉子掷莓苔。

    可怜此际谁曾见,唯有支公(注)尽看来。

    (注)支公:晋代高僧支遁,东晋人,年二十五出家为僧,买印山而隐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紧扣诗题,勾勒出夜半幽深清寂之景中徘徊不眠的幽居者形象。

    B.颔联运用借代的手法,以金簟、玉杯指代月下池波、风中莲朵,生动而传神。

    C.颈联中“摇”“掷”凸显动态之美,将诗人的主观感受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

    D.尾联借用典故,既表达诗人对所见景色的喜爱,也隐含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诗中的“可怜”二字,有人解作“可爱”,有人解作“可惜”,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哲宗立,(苏轼)复朝奉郎、知登州,召为礼部郎中。起居舍人。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轼曰:“昔林希同在馆中,年且长。”确曰:“希固当先公耶?”卒不许。二年,兼侍读。每进读至治乱兴衰、邪正得失之际,未尝不反复开导,觊有所启悟。哲宗虽恭默不言,辄首肯之。尝读祖宗《宝训》,因及时事,轼历言:“今赏罚不明,善恶无所劝沮;又黄河势方北流,而强之使东;夏人入镇戎,杀掠数万人,帅臣不以闻。每事如此,恐浸成衰乱之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知杭州。未行,谏官言前相蔡确知安 州,作诗借郝处俊事以讥太皇太后。大臣议迁之岭南。轼密疏:“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谓宜皇帝敕置狱逮治,太皇太后出手诏赦之,则于仁孝两得矣。”宣仁后心善轼言而不能用。轼出郊,用前执政恩例,遣内侍赐龙茶、银合,慰劳甚厚。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 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七年,徙扬州。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轼请复旧,从之。未阅岁,以兵部尚书召兼侍读。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

    B.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

    C.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

    D.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复。

    B.古代多以右为上,为贵,为高。文中的“朝中无出公右者”与“位在廉颇之右”句中的“右” 的意思是相同的。

    C.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称。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烽火扬州路” 的意思是相同的。

    D.牒,文书;度牒,官府发给出家僧道的凭证,宋时官府可出售度牒以充军政费用。苏轼易米救饥,即卖度牒之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侍帝读经,冀有启悟。每次在皇帝面前诵读到治乱兴衰及朝政得失的时候,都反复开导,希望皇帝能有所启发。哲宗虽沉默不言,却常常赞成。

    B.苏轼主掌贡举,关怀士子。苏轼主持礼部考试,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约束,使他们能展其能。

    C.苏轼密疏进言,秉持忠诚。听到谏官对蔡确的处置,苏轼上疏密奏,提出自己的建议, 太后接受了苏轼的建议,在他外任之时,给予优厚的慰劳。

    D.苏轼担任知州,德泽生民。杭州饥疫并发,苏轼请求减免赋税,用度牒换米以救饥者; 扬州船家因禁私载而生活困苦,苏轼请求恢复旧制得到允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2)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勢下,弘毅中学利用云教学平台,举行了一次以“居家学习,同心抗疫”为主题的线上升旗仪式,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共同为祖国加油,向逆行者致敬,并且动员学生在疫情面前“停课不停学”,加强自我约束,做到学习不掉队,让居家学习更有实效,更有意义。

    假设你是本次升旗在国旗下讲话的学生代表,请根据上面材料内容,写一篇讲话稿,要表体自己对“居家学习,同心抗疫”的认识与思考,并向大家提出“居家不停学,勤学更自律”的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