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知集合,则集合
的子集共有( )
A.个 B.
个 C.
个 D.
个
2、已知复数,给出下列结论:①
的虚部为
;②
;③
;④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四象限.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如下:
n | |||
P | a | b | c |
其中a,b,c成等差数列,则( )
A.与n有关,有最大值
B.与n有关,有最小值
C.与n无关,有最大值
D.与n无关,有最小值
4、已知非零向量满足
,且
与
的夹角为120°,则
=( )
A.
B.
C.
D.
5、若函数在区间
上为减函数,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6、将个颜色互不相同的球全部放入编号为
和
的两个盒子里,使得放入每个盒子里的球的个数不小于该盒子的编号,则不同的放球方法有( )
A.种 B.
种 C.
种 D.
种
7、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时,第一步假设为( )
A.三个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 B.三个内角都大于
C.三个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 D.三个内角都小于
8、等差数列—3,1,5,…的第15项的值是
A.40
B.53
C.63
D.76
9、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
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总和,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隐藏着的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该数列从第一项起依次是0,2,4,8,12,18,24,32,40,50,
,则该数列第18项为
A.200
B.162
C.144
D.128
10、已知、
为双曲线C:
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
P
=
,则P到x轴的距离为
A. B.
C.
D.
11、我国古代典籍《周易》中用“卦”描述万物的变化,每一“重卦”由从上到下排列的6个爻组成,爻分为阳爻“——”和阴爻“一一”,如图就是一个重卦,已知某重卦从上到下排列的前3个爻均为阴爻,若后3个爻随机产生,则该重卦恰含2个阳爻的概率为( )
A.
B.
C.
D.
12、已知函数在
上有导函数,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13、若正项等比数列满足
,
,
,则数列
的前20项和是( )
A. B.25 C.
D.150
14、对于函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1是极大值点 B.有1个极小值 C.1是极小值点 D.有2个极大值
15、下列函数中,在区间上是增函数的是( )
A. B.
C.
D.
16、已知是定义在
上的奇函数,当
时,
,
___________.
17、已知可表示为
(
,
)的形式,则
______.
18、设函数.若对任意实数
,不等式
恒成立,则
.
19、记为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若
,
,则
__________.
20、已知的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和为32,则
项系数是_______________.
21、满足方程的解为__________.
22、过抛物线的焦点F作倾斜角为
的直线l,l与抛物线C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则
_________.
23、已知为抛物线
:
的焦点,过
且斜率为
的直线交
于
,
两点,设
,则
_______.
24、曲线在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__.
25、函数在
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__.
26、在平面四边形中,
、
分
、
所成的比为
,即
,则有:
.
(1)拓展到空间,写出空间四边形类似的命题,并加以证明;
(2)在长方体中,
,
,
,
、
分别为
、
的中点,利用上述(1)的结论求线段
的长度;
(3)在所有棱长均为平行六面体
中,
(
为锐角定值),
、
分
、
所成的比为
,求
的长度.(用
,
,
表示)
27、某中学为了解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决定在该中学的1200名男生和800名女生中按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0名学生,对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进行问卷调查.现在按课外阅读时间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三类:类(不参加课外阅读),
类(参加课外阅读,但平均每周参加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
类(参加课外阅读,且平均每周参加课外阅读的时间超过3小时).调查结果如下表:
|
|
|
|
男生 | 5 | 3 | |
女生 | 3 | 3 |
(1)求出表中,
的值;
(2)根据表中的统计数据,完成下面的列联表,并判断是否有90%的把握认为“参加课外阅读与否”与性别有关;
| 男生 | 女生 | 总计 |
|
不参加课外阅读 |
|
|
|
|
参加课外阅读 |
|
|
|
|
总计 |
|
|
|
|
P(K≥k0) | 0.50 | 0.40 | 0.25 | 0.15 | 0.10 | 0.05 | 0.025 | 0.010 | 0.005 | 0.001 |
k0 | 0.455 | 0.708 | 1.323 | 2.072 | 2.706 | 3.841 | 5.024 | 6.635 | 7.879 | 10.828 |
28、如图,在直三棱柱中,
是正三角形,
是棱
的中点.
(1)求证平面平面
;
(2)若,求点
到平面
的距离.
29、在中,
,边
上的高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边
上中线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
(1)求点坐标;
(2)求直线的方程.
30、某医院对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两种方案A,B进行比较研究,将志愿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方案A和方案B进行治疗,统计结果如下:
| 有效 | 无效 | 合计 |
使用方案A组 | 96 |
| 120 |
使用方案B组 | 72 |
|
|
合计 |
| 32 |
|
(1)完成上述列联表,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案有效的频率;
(2)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5的前提下认为治疗是否有效与方案选择有关?
附:.
P( | 0.005 | 0.010 | 0.001 |
k0 | 3.841 | 6.635 | 10.828 |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