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绵阳初二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隋唐两朝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其积极、恰当的评价应是( )

    A.民族大融合

    B.繁荣与开放

    C.中外文化全面交流

    D.割据与动荡

  • 2、下图人物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下面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C.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

    D.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

  • 3、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苏湖熟,天下足。”

    D.“无徽不成镇。”

  • 4、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的主要意义在于

    A. 第一次把西藏纳入中央政权管辖

    B. 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理

    C. 打击外来侵略势力,巩固边防

    D. 便于控制地方少数民族首领

  • 5、南宋时,有位商人到临安做生意,下列史实他不可能经历的是

    A.上午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B.在瓦子中听到唱曲《窦娥冤》

    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 6、下列有关古代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

    B.南宋时指南针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C.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D.明代宋应星《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 7、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澶渊之盟”、“岳飞抗金”、“元朝统一”等有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 8、1038 年,党项族人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了政权,以弱小的势力先后与北宋、辽及南宋金形成三足鼎立,并迅速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推向了顶峰。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A.阿保机 B.元昊 C.阿骨打 D.忽必烈

  • 9、“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三字经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

    A. 松赞干布   B. 元昊

    C. 阿保机   D. 阿骨打

  • 10、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而最佳的体系就是时代特征。下图是通过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建构的时空定位,其中④的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早期国家的建立与社会的变革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新时代

  • 11、比较、归纳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的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完成全国的统一   ②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③都城位于今天的北京   ④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

    A.购买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蜀锦

    B.看到吴道子作画

    C.在都城东京看到很多外国人

    D.遇到“诗仙”李白

  • 13、易中天教授曾讲道:“如此盛世,让日渐年迈的皇帝志得意满,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痴迷于和杨贵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而边地胡人……起兵范阳,升平日久的王朝不堪一击,平叛之路漫长而又艰辛。”这里的“皇帝”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 14、唐朝时期的著名画家是

    A.欧阳询 B.柳公权 C.颜真卿 D.吴道子

  • 15、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为后来欧洲航海活动创造有利条件的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 16、下列有关阿骨打的事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12世纪初,起兵抗辽,取得胜利

    B.1115年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C.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D.1127年领兵俘天祚帝、灭辽朝

  • 17、宋朝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哪一部门进行管理(  )

    A.宣政院 B.中书省 C.市舶司 D.锦衣卫

  • 18、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科举制度的朝代是()

    A. 唐朝 B. 隋朝

    C. 北魏 D. 明朝

  • 19、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

    A.吕后 B.孝庄 C.武则天 D.慈禧

  • 20、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

    B. 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C. 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D. 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开元盛世”

    (1)原因:①稳定政局;②________;③重用贤能(_______________);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整治,________________,改革税制;_________,编修经籍。

    (2)结果:当时政治_______,经济_______,国库_______,民众________,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_______,进入________,历史上称为________

  • 22、背景:隋炀帝的_____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灭亡:______年,隋炀帝在_____被判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 2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____”,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__

  • 24、下列文字所描述的“他”是谁?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为周。她是____________。

    (2)南宋大臣____________坚持抗元,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3)唐朝著名僧人,中印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他是____________。

    (4)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深受人们爱戴。他是____________。

    (5)宋代史学家,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他是____________。

    (6)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的“一代天骄”是____________。

  • 25、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是________;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

  • 26、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到乾隆时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 _________”,便于货币流通。

  • 27、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建立时间是_____年,建立者是宋太祖_____,都城是_____(开封)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①措施:

    在军事方面,解除_____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行政方面,在中央,采取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_____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_____分权。

    在财政方面,设置_____,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②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____大大加强。

  • 28、北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29、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______、追求______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_____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_____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 30、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________一带的__________________时,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_________创作的《__________》。_______前期,昆曲艺术达到顶峰,代表作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 、_________的《________》,清朝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遂“和同为—家”。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民族交融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唐玄宗册封的三位少数民族首领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二: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是以盟文节目题之于碑也。

    ——唐蕃会盟碑碑文

    材料三:“大唐国者,法式(法度)备定,珍国(文明发达)也,常须达(应该经常去看看)。”

    ——《日本书纪》

    材料四:“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郭沫若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贞观年间的统治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并说明其民族政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人现实“常达”大唐的主要史实。

    (4)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时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影响。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概括唐朝的时代特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