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产品畅销海内外始于(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千金方》 D.《天工开物》
3、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终完成于( )
A.元朝时期
B.明朝时期
C.南宋时期
D.北宋时期
4、唐玄宗前期,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促进盛世局面出现的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唐玄宗的是( )
A.重用魏征,虚心纳谏 B.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C.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5、以下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课时对某目内容的整理,该目的标题应该是
A.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B.清朝巩固西北边疆
C.清朝对台湾的治理 D.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6、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亡于公元前207年,历经二世(代),统治中国14年。隋朝建立于581年,亡于618年,历经二世,统治37年。秦、隋二朝都是盛极而衰,二世而亡,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大兴土木
B.谋朝篡位
C.苛捐杂税
D.统治残暴
7、下列古代科技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重要的农业百科全书——《本草纲目》
B.“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C.古代中国的药物学巨著——《齐民要术》
D.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农书——《农政全书》
8、宋朝时期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以下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A.瓦子的出现 B.市民阶层壮大 C.纸币的产生 D.街道宅巷开店
9、《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古代开封城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某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现
D.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杂剧《窦娥冤》
10、1771年,带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杰出首领是
A.渥巴锡
B.噶尔丹
C.大和卓
D.小和卓
11、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点是
A. 宋和敌方共同撤兵
B. 划定两国边界
C. 宋朝向对方称臣
D. 宋每年送给对方岁币
12、下列对清朝“闭关政策”理解准确的是
A.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B.排斥西方一切事物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断绝对外一切贸易
13、下列有关清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表现中,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B.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C.出现手工业工场 D.人口大幅度减少
14、下列历史事件与戚继光抗倭性质相同的是( )
①岳飞抗金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文天祥抗元 ④雅克萨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列与明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A.政治腐败严重,朝政混乱
B.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苛捐杂税
C.守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人关
D.李自成起义,攻陷北京
16、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为加强对澎湖和琉球(台湾)的管辖,设立的专门机构是
A.巡检司 B.中书省 C.宣政院 D.都护府
17、“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做人莫做军”说明北宋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政权分立 B.民族交融
C.重文轻武 D.藩镇割据
18、下图是辽、北宋、西夏关系示意图,图中①处应该填写的是( )
A.澶渊之盟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玄奘西行
19、“天可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具有实际意义,它的目的是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据此分析,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是( )
A.轻赋省刑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广开言路
D.任用贤良,提高行政效能
20、“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我们无法得到的信息是
A.郑和船队传播了和平友谊
B.明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C.郑和一行加强了中外交往
D.明朝得到可观的经济利益
21、"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描写的是________。
22、元朝境内因民族融合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_________。
23、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崛起:女真族居住在____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______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金朝建立:1115年,______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____,他就是_______。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______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24、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________》,这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明代宋应星编写了《________》一书,这是一部科技著作。
25、和: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_____”。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____局面。
知识点3 西夏和北宋的关系
26、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______,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_________,这是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7、下图中人物是_____。
28、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行________的制度。
29、元朝时,________的设置是台湾地区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后,清政府设置________.加强了对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管辖。
30、指南针发明与改进: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磁石指南的特性。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_______”。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人们把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_______。
31、连线
32、请列举三省六部制中六部的名称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一位吐蕃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最终,唐朝把一位公主嫁给了他。
材料二 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材料三 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在两位贤相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他统治前期,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1)材料一中的“公主”指的是谁?材料反映的唐蕃和亲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的“天可汗”指的是哪位皇帝?
(3)材料一、材料二中唐朝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4)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哪位皇帝?在“鼎盛时期”,唐朝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