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时期,苏州出现了“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的行业是( )
A. 制瓷业 B. 造船业 C. 纺织业 D. 冶铸业
2、下列有关于历史人物说法配对正确的是( )
A.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阎立本
B.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慧宗
C. 治宏贞观,政启开元﹣﹣武则天
D.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宋太祖
3、下列事件与宋太祖赵匡胤无关的是
A.黄袍加身 B.陈桥兵变 C.杯酒释兵权 D.颁布“禁海令”
4、13世纪晚期,经过长途跋涉抵达中国的马可·波罗是( )
A.马其顿人 B.斯巴达人 C.意大利人 D.阿拉伯人
5、北宋与南宋的关系与下列哪一组相似 ( )
A.西汉与东汉
B.前秦与后秦
C.西晋与东晋
D.东魏与西魏
6、清初统治者入主中原地区之后,认为“国之大计”是
A.加强中外政策 B.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C.扩大手工业生产规模 D.大力发展商业贸易
7、下图的变化是哪一位所为(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顺治 D.康熙
8、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民族,这个新民族是
A.傣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
9、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
B.议和政策
C.重文轻武
D.杯酒释兵权
10、下列哪一位人物完成了对女真各部的统一,建立了金政权,并依照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的军政体制( )
A.阿保机
B.元昊
C.阿骨打
D.松赞干布
11、下列史实中与“古代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玄奘西行
B.葡萄牙占据澳门
C.岳飞抗金
D.康熙组织雅克萨之战
12、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____”( )
A.雁门关
B.嘉峪关
C.居庸关
D.阳关
13、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那么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形成于
A.乾隆年间 B.道光年间 C.康熙年间 D.雍正年间
14、清统治者认为:“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这反映中国古代的核心价值观是
A.农商皆本 B.闭关锁国 C.重本抑末 D.重视商业
15、隋唐时期的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③曲辕犁
④筒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6、“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李世民 B.武则天 C.赵普 D.赵匡胤
17、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A.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8、淮安市名称“淮安”寓意“淮水安澜”。中国历史上曾以淮水为界的两个民族政权是( )
A.北宋和辽
B.辽和西夏
C.北宋和金
D.南宋和金
19、下列成为“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是
A. 用人唯贤
B. 发动“玄武门之变”
C. 罢免考核不合格的官吏
D. 亲自面试考生
20、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吐蕃位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1、________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22、唐朝都城________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
23、艺术
(1)书法: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________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________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2)绘画: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________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3)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还涌现出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24、《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_____》。
25、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________。
26、人口的增长
(1)清朝前期_____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这是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
(2)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_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3)人口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_____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7、文献记录历史。
(1)玄奘将自己西行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为研究中外交流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______》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主权
(3)《_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8、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有“瓷都”之称的是北宋时期兴起的________。宋代的海外贸易也甚为繁荣,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设立了________。
29、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_,他就是明太祖。
30、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明清时期设置的机构名称。
(1)雍正帝时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机构—一
(2)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立,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机构——
(3)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立,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
(4)清朝时期,在广州设立的负责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31、将下列图片与相关选项选择搭配起来
①明朝 ②元朝 ③清朝 ④宋朝 ⑤战国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32、列举题:
(1)列举宋元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成就
(2)列举宋代杰出词人(3人)和明清时期的四大古典小说及作者。
33、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 图二 |
统治者 | 农业措施 |
唐太宗 | 减轻农民劳役负担 |
宋真宗 | 派人从福建运了3万斛占城稻种,分给江南等地农民种植。 |
清初统治者 |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
图三
材料二 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材料三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是隋朝开凿的什么水利工程?起到什么作用?请写出图二的生产工具名称。据图三回答,唐、宋、清初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归纳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第一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最早的纸币是什么?“第二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哪部科技巨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请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至少答出两点,2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