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黑龙江双鸭山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B.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初审合格名单公示已经结束,被推荐的90名学生将直接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试,面试合格,高考成绩可降30分录取。

    C.文史大家任继愈、季羡林无需“大师”头衔,他们在不同领域的开拓性贡献已经成为文明史上的灯塔和丰碑,他们的思想、成就和品格启迪着人们的智慧与良知。

    D.举世瞩目的2010年世界杯抽签终于尘埃落定,最终,英格兰、意大利的好运令人羡慕,而巴西、科特迪瓦、葡萄牙的遭遇则令人充满期待,在抽签之后,32强当中谁暗自窃喜,谁又在感慨命运多舛呢?

  • 2、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例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例句: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A. 予羁縻不得还

    B. 为击破沛公军

    C. 不能容于远近

    D. 若属皆且为所虏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冰泉冷涩弦凝   率妻子邑人来此

    B. 酒,使快弹数曲 凡六百一十六言,曰《琵琶行》

    C. 低眉手续续弹   胜似闲庭

    D. 转轴弦三两声   曲终收当心画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溥,字天如,清代文学家,有《七录斋集》,他的文章风格质朴,慷慨激昂。天启年间张溥曾在家乡组织“应社”,崇祯年间组织“复社”,批评朝政。

    B. 高尔斯华绥,德国作家,1932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写有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被认为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其作品在真实的描绘中透露褒贬。

    C.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和《孔乙己》《药》《祝福》《阿 Q 正传》等都收入小说集《呐喊》。

    D. 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指南录后序》属于书序。作者写这篇序之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称为“后序”,放在著作正文之前。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的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决赛,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现场将揭晓个人和团队的获奖名单。

    B.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画家在去世很多年以后,世人才像发现新星一样赞叹他,他的作品也开始备受追捧,收藏价格飞涨,而这一切,都与他毫不相干了。

    C.《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一篇形象、生动的演讲,是一篇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著名演讲,因而文笔清新自然,耐人咀嚼。

    D.基于近两年国内大城市过低的生育水平降低了经济潜在增长率,经济增长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中央调整了我国的人口政策,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起正式实施。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①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即使是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是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②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们是什么缘故呢?

    ③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④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兼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⑤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到人们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⑥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1第③段划线的“无所为而为”在文中指_________

    2下列对第①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作者对村夫审美能力的鄙视态度。

    B.旨在证明审美疲劳的现象普遍存在。

    C.有助于激发读者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

    D.证明“喜新厌旧”是人类共同的心理。

    3下列对第⑤段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波斯图案画对艺术与自然的距离亦有追求和展现。

    B.艺术上的形式化是为了弥补对人生和自然的缺憾。

    C.诗歌的押韵平仄是诗人对艺术与自然的距离的表达。

    D.艺术的最高目的在于能充分再现真实的人生与自然。

    4下列判断与文章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蔡琰和杜甫的诗歌创作,都会把切身情感客观化。

    B.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每个人都能创作出艺术作品。

    C.任何未经客观化的主观情感,都不能成为艺术作品。

    D.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才能创造艺术。

    5简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用心专一。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蜀道景物凄清,杜鹃鸟哀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低眉信手续续弹”,后是“______”,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二十首(其四)

    晋•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②翮(hé):鸟的翅膀。

    1(原创)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只失去同伴,在暮色中独自飞翔、徘徊哀鸣的孤鸟形象。

    B. 诗的五、六两句是说这只鸟鸣叫着想要飞向远方,就不必来来去去的依依不舍。

    C. 诗的第八句不止“敛翮”二字形象逼真,“遥”字尤具神态,仿佛这只鸟儿老远便收紧了倦飞的翅膀,箭一般直投松荫。

    D. 这首诗通篇比喻,以鸟的失群离所至托身孤松来暗喻自己从误落尘网到归隐田园的过程。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隐,字义山,怀州人也。令狐楚奇其才,使游门下,授以文法,遇之甚厚。

    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楚善于锴,奖誉甚力,遂进士。又中拔萃,楚又奏为集贤校理。楚出,王茂元镇河阳,素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侍御史。茂元为李德裕党,士流嗤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摈之。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归穷于宰相绹,绹恶其忘家恩,放利偷合,从小人之辟,谢绝殊不展分。重阳日,因诣厅事,留题云:“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又云:“郎君官重施行马,东阁无因许再窥。”绹见之,恻然,延补太学博士。柳仲郢节度中州,为判官。未几,入检校吏部员外郎。,客荥阳,卒。

    商隐工诗,为文瑰迈奇古,辞难事隐。及从楚学,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而旨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初得大名,薄游长安,尚希识面,因投宿逆旅,有众客方酣饮,赋《木兰花》诗,就呼与坐,不知为商隐也。后成一篇云:“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客问姓名,大惊称罪。时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白死数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既长,殊鄙钝,温飞卿戏曰:“以尔为侍郎后身,不亦忝也?”后更生子,名衮师,聪俊。商隐诗云:“衮师我娇儿,英秀乃无匹”此或其后身也?商隐文自成一格,后学者重之,谓“西昆体”也。

    (节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

    (注)①宰相绹:即令狐绹,令狐楚之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

    B.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

    C.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

    D.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官员的选拔任命,有专门的称谓,“擢”意为选拔,“辟”意为征召做官,“拜”意为授予官职,“除”和“罢”意为解除官职。

    B.“贡举”指科举考试,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到清光绪年间,前后经历了一千三百余年。

    C.“西昆派”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诗歌流派,艺术上大多师法晚唐诗人李商隐,将其雕采巧丽、声律和谐的风格称为“西昆体”。

    D.白乐天即白居易,字乐天,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狐楚惊异于李商隐的才能,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教给他做文章的方法,待他很优厚。李商隐能成为进士和令狐楚不无关系。

    B.李商隐所处的时代,党争激烈,李商隐后来得到了王茂元的赏识,这样自然也就为令狐绹所憎恶。

    C.为了让令狐绹谅解自己,李商隐发挥了自己的长处,用诗歌打动令狐绹,令狐绹看李商隐的题诗后动了恻隐之心。

    D.李商隐有一个儿子,长大了很愚钝,温飞卿开玩笑说他作为李商隐的后人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茂元镇河阳,素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5李商隐写文作诗喜欢堆砌典故旧事,人称“獭祭鱼”。请指出《锦瑟》一诗中所用的两个典故或传说。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十年家窗苦读,小华终于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小华坚信读万卷书时还要行万里路,所以在假期会抓住一切机会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自觉收获颇丰,偶尔也会在朋友圈中分享一些照片留作纪念。有一次,室友小彬评论道:“你的家境又不是特别富裕,你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与运方’,似乎有些自私。”小华看到后,陷入了沉思……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给小华或者小彬写一封信谈一谈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