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制:方法
B.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怿:高兴。
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
D.素与副张胜相知 素:一向,向来
2、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邻国之民不加(更)少 焚百家之言(著作)
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 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
C.合从(通“纵”)缔交 赢粮而景(通“影”)从
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 南(向南,动词)取汉中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分别齐、燕、赵国的做法,证明了分论点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作者认为燕、赵两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C.作者赞扬燕、赵两国“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但也批评燕国用荆轲刺秦之计,赵国错杀李牧这员良将。
D.作者认为如果六国不赂秦,就可以战胜秦国,不会灭亡。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良庖岁更刀,割也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C.足之所履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计三百篇,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之间的历史的作品,被列为儒家经典。
B.“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C.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D.《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了屈原的诗作而成集。后人还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舍弃
宁量
刘仁树,村里人称谓他老刘,可年龄并不大,才50多岁。老刘是一个厚道、安分守己的好人,但平时喜欢看书,当然看农业养殖、种植等方面的书,每次到城里会到书摊前转一转。妻子务农,一女一子都在念大学。
老刘那年在离村庄较远的峡谷山坳里花费几10万元钱办了一个兼种植的养殖场。刚好山是自家的责任山,田地是自家的责任田与自留地;有一口2亩多生产队一直荒废的水塘,被老刘租来养鸭、养鱼;沿着长满茂盛灌木和杂草的山坡盖了一排10间共200多平米的简易房。同时,也办理了相关手续。养了30头猪,100多只鸭子,50多只鸡,投放了2000多尾鱼苗。畜禽粪是相当好的有机肥,猪粪鸡粪种水果、种作物,鸭粪喂鱼;反过来作物又可以作为畜禽的绿色饲料,循环利用。
经过2年的努力,老刘有了不菲的收获,每年收入稳稳当当,夫妻俩满脸春风,子女俩有了老爸的养殖场在学校用钱才有了“大手大脚”。
村子里有些人嫉妒了。暗中向政府投诉,说是养殖场污染环境,要求取缔。
开始一拨是普通的乡镇干部来做思想工作,夫妻俩不同意取消养殖场,老刘的妻子又哭又闹,又是骂,她的撒泼终于撵跑了乡镇干部。
这次马副镇长亲自出马,放话了,“老刘,我知道畜禽粪是相当好的有机肥,但是新农村美丽建设是上面的政策,是形势,是政治任务!”
“老刘啊,你们夫妻俩想想看,我们乡镇干部经过研究,如果你同意取消养殖场,镇政府给予补偿1万元”“否责强制执行,用推土机推!”马副镇长最后一句话,掷地有声。
无奈,夫妻俩经过商量决定,在取消养殖场的调解协议书上签字。那些畜禽按打折慢慢处理。
时值寒冬。被人取笑的蒙羞和财产损失的痛心像毛毛虫爬过老刘的浑身,让老刘坐立不安;养殖场的扫尾事还要处理,老刘走在路上,双脚像灌铅似的,几棵树木像秃了顶,枝头上有几枚黄叶在寒风中晃动,仿佛就要坠入山谷。
夫妻俩躺在床上。妻子说:“这段时间市场畜禽价格飞涨,鸭子原来每斤卖15元,现在涨到了每斤21元,一只小小的鸭子需60多元”,妻子叹气道,“如果养殖场的100多只鸭子还在那就可以卖……”老刘劝妻子忘了过去,说:“事后想想,我们也有做不到位的地方,比如猪栏没有及时打扫和清洗猪粪,没有及时填埋畜禽粪。”老刘说,年过后到工业园区的工厂里打工。
年初,老刘已找到一家电池厂看管污水处理的工作。夫妻俩吃住在厂里,每月6000多元工资。时间一晃,在厂里工作已有1年多了。
某天,厂长老板笑着对老刘说:“老刘,给你加工资要不要?”
“给我加工资不要,我是傻瓜呀!
老板眼睛向污水处理池瞄瞄,诡秘地说:“他们都在黑夜里偷偷……”老板很含蓄。
老刘已明白了,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是这样的为难事、苦差事啊,真是无缘无故天上不会掉馅饼的。
“容我考虑一下,跟家里人商量再决定吧。”
老刘回家与妻子讲,老板叫我把污水偷排到江河。老刘说,工业污染、重金属污染是“断子绝孙”的,不像畜禽粪。老刘的妻子这次也通情达理,说这抹良心的事不干,宁愿省吃俭用,反正孩子大学已毕业,有工作了。
老刘向老板提出辞职。老板眉头一皱,红着脸说:“是为了那天事,辞职?”
“不是,不是的。”老刘急忙说。
“其实,你好好干,今后每月可以拿到8000多元。”
“准备回老家开民宿。现在有了振兴乡村、扶持乡民的好政策,回乡创业正是时候!”
“那也是啊,政府很重视振兴乡村的工作。好吧,老刘,那预祝您民宿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春天,百花齐放,桃红柳绿,阳光明媚。老刘夫妻俩走在乡村道路上。
(选自“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二段采用铺叙手法,从投入、规模、经营种类等方面介绍了老刘养殖场的兴旺景象,意在为下文描写老刘和妻子不愿舍弃养殖场做铺垫。
B.老刘花费巨资兴办的兼种植的养殖场,有相关手续且经营合法规范,之所以被镇政府取缔,主要是因为收益颇丰后引起了村子里有些人的嫉妒。
C.小说篇末的景物描写,既是写实,又象征了老刘夫妻回乡创业的美好愿景,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小说的意蕴。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他”的视角来描写老刘夫妻的创业经历,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选取典型事例来反映客观现实。
【2】请以老刘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小说以“舍弃”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②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讽刺宋文帝刘义隆想要建立像霍去病那样的功业,最后却只能看到敌兵追来就惊慌而逃。
③《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
辛弃疾
敲碎离愁①,纱窗外、风摇翠竹②。人去后、吹箫声断③,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④。
【注释】①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敲碎了。②风摇翠竹: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③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④阑干曲:栏干的角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敲碎离愁”倒装在首句,既合韵脚又点明题旨“离愁烦乱”,扣住了读者心弦。
B.在孤寂中倚楼眺望、反复读信的细节,突出了主人公百无聊赖、百般思念的心境。
C.满纸思念也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直读得泪珠涟涟,突显了不能相见的痛苦。
D.这是一首缠绵婉约的代言体词,上下阕互相呼应,结尾思妇翘首终日,写尽离愁。
【2】本词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色?试简要赏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 ”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注]。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注)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B.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C.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D.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是古代帝王的自称,也是一方之长的称谓,此处指幼年死去父亲。
B.“谥号”是古代君王、诸侯等死后,根据他们的道德品质而给予的一种评判性质的称号。
C.“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汉族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也泛指音乐。
D.“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合称。古代君主祭祀土、谷神以祈求国事太平,后用“社稷”代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嵇绍是魏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山涛选拔官员时向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明。
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太尉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
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
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2)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
(3)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
(4)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登顶珠穆朗玛峰,采用传统测量方法,首次精确测定珠峰海拔高程为8848.13米。
2005年5月22日,中国采用传统大地测量与卫星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严密计算,确定珠峰高程为8844.43米。
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测量登山队采用最新科技方法进行第三次测量。据推算,珠峰实际是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在“长高”。世界之巅今年有多高?世界瞩目的数字即将公布。
一座山峰,一种人生,一个时代……都有着各自的高度。同时,人们对于这一高度的认识和把握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定义或重新定义这一高度,需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永不止步的追求等。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9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