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新疆阿克苏地区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形影相(慰问)

    B. 寻蒙国恩,臣洗马(免除)

    C. 每一令出,平其功(夸耀)

    D. 亡国破家相随(连续)

  •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故武王,圣人也   此余之所得也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多于南亩之农夫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拘于时

    D.都督阎公之雅望   长余佩之陆离

  •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有小说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国别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C.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先秦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今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D. 《五人墓碑记》中的“碑记”是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指南录后序》中的“序”也是一种文体,一般用来介绍、评价书的内容或表明写作目的等。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近日,云南言尚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导游何湘云在承担带团讲解任务时,因游客购物数量较少,便以“现在有的人 ”、“白吃白喝白住”等言辞羞辱游客。

    ②阿拉伯某网站称:从美国对待埃及的态度可以看出,美国对待中东国家的立场都是以自身利益为前提的,“在美国利益面前,民主   ”。 

    ③梵高在生前仅卖出一幅作品,而去世后其作品却大受追捧价值连城。“梵高去世时,他还   ;125年后,他成了举世瞩目的艺术明星。”梵高博物馆馆长阿克塞尔·鲁格如是说。

    A. 一毛不拔 一钱不值 一文不名

    B. 一毛不拔 一文不名 一钱不值

    C. 一文不名 一钱不值 一毛不拔

    D. 一文不名 一毛不拔 一钱不值

  • 5、根据诗句含义、韵律,应填入诗句“江间波浪兼天涌”后面的诗句是

    A.巫山巫峡气萧森 B.塞上风云接地阴

    C.玉露凋伤枫树林 D.丛菊两开他日泪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资料来源:工信部、智研查询整理)

    材料二:

    根据微软加拿大分公司发布的关于人类注意力的研究报告,2000年,普通人的注意力能保持12秒,而到了2013年,人们只能聚焦8秒。人类的注意力正在萎缩,但绝大多数科技产品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用户的注意力。所以,一个成功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在一个又一个8秒内不断地释放新的刺激点,锁住用户的注意力。

    这一切细微设计,从医学角度看,简直就是一出悲剧。在正常状态下。人类的眼睛每分钟要眨15到20下,也就是说,每隔3秒钟左右,眼睛有一次不自主的眨眼,这个过程被称为“瞬目过程”。每一次完全的瞬目过程,上下眼睑完全覆盖眼球表面,让泪液均匀分布在角膜和结膜上,保持它们的湿润,并且让眼球得到至少0.2秒的休息。

    但是,电子屏幕设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一种刺激,导致它无法实现完全地眨眼,每分钟眨眼次数减少一半,甚至减少至1/3。

    更要命的是,屏幕还在源源不断跳出新的刺激点,眼球就会不自主地被吸引过去,从一个刺激点接连不断地转移到另一个刺激点,在移动过程中,眼睛持续保持紧张状态,完全瞬目次数明显减少。屏幕上的这些设计,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增加了泪液的蒸发。最新的研究发现,过度使用屏幕最终会影响泪腺分泌,因为泪腺受到的刺激少了。总体分泌量就会受损。我们的眼睛会更容易疲劳,也更容易患上干眼症,进而诱发更多眼部疾病。

    (摘编自《品读》《为什么屏幕会吞没我们的生活,抢走时间?》)

    材料三:

    大量研究数据证明,太阳光照充足的环境,能够形成周边离焦,减缓眼轴伸长,还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光谱均匀的日照对眼睛也有保护作用。

    对照太阳和屏幕的光谱,就能清晰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异——

    太阳的光谱,是一种连续的全光谱,它拥有不同波段的光,这种光源经过长距离的传递,均匀地弥散在我们的眼睛里,温和而均匀地刺激视网膜细胞发育,在过去的数千年里,养护着人类的眼睛。

    但电子屏幕释放出的主要是高频蓝光,这也是为什么它会影响我们的睡眠——在晚上睡觉时刷手机,屏幕上的高频蓝光向大脑神经释放了错误的信号,“现在是白天,不能睡着啊”,这会严重影响人类的昼夜节律。

    关于光照对视力的保护性作用,医学界有一个著名的对照实验。

    研究者对照了新加坡和澳大利亚悉尼华裔儿童的近视患病率,两个研究组中都是华裔儿童,所以从遗传学角度看,他们身上的近视遗传特质应该会表现出相似性。可是,对照两组儿童的视力状况,生活在悉尼的儿童近视患病率仅为3.3%,而生活在新加坡的儿童近视率高达29.1%,研究者进而仔细分析了两组儿童的生活方式,发现新加坡儿童每周户外活动时间为3.05小时,而悉尼儿童每周户外活动时间为13.75小时。

    在此基础上,新加破的研究者详细分析了户外活动与近视的关系,共有1249名青少年参与了此项研究。这些孩子的平均户外时间都达到每天3小时以上,但近视组的孩子活动时间为3.1小时,而非近视组为每天3.6小时,

    研究发现,在排除了年龄、性别、种族、阅读时长,家族遗传等因素后,仅仅是30分钟的户外时间差距,多了这30分钟的,小组近视患病率就下降了10%。同时研究人员发现,运动量也与近视患病率密切相关,户外运动的相关性高于室内运动,也就是说,只有在户外运动才能真正有效地预防近视。

    晒太阳很重要。这已成为视力研究者的共识。光照对于眼睛有保护性作用。尽管人无法治愈近视,但充足的光照能够避免情况向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读者》放下手机《不然你真的会瞎》)

    材料四:

    说到数字化阅读,就不能不提到手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阅读行为以手机为载体进行。全民阅读与手机依赖是否有着某种联系呢?手机本无错,关键是用手机来干什么、看什么。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披露了一组数据: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66.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这份报告还对通过微信进行的活动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很多仍是与阅读相关的内容,如看新闻、阅读朋友圈分享文章、阅读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等。由此看来,“手机依赖”虽客观存在,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也是贡献给了“全民阅读”。

    (摘编自李庶民《全民阅读与手机依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4-2016年间国产手机出货量连年增加,2016年以后呈现下降趋势;同期,国产手机出货比重总体呈现同样的趋势。

    B.绝大多数科技产品生存的基础就是用户的注意力,人类注意力的萎缩使得新产品要在一个个8秒内不断地释放新刺激点。

    C.在晚上睡觉前刷手机,手机屏幕释放出的高频蓝光会向大脑神经释放错误的信号,从而严重影响人类的昼夜节律。

    D.手机是数字化阅读的主要媒体,很多阅读行为以智能手机为载体进行,2016年有66.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子屏幕设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一种刺激。这种设计导致眼睛无法实现完全地眨眼,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会增加泪液的蒸发。

    B.光谱均匀的日照对眼睛也有保护作用。光源经过长距离的传递,均匀地弥散在我们的眼睛里,温和而均匀地刺激视网膜细胞发育。

    C.研究者详细分析了户外活动与近视的关系,排除年龄、性别、种族、家族遗传和阅读时长等因素,活动时间超3个小时就不会近视。

    D.智能手机推广带来了“手机依赖”。如果用来看新闻,阅读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分享、推送的文章,也算是它对“全民阅读”的贡献。

    3结合以上材料,请概括保护眼睛的有效措施。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锦瑟》一诗中就有一联提到杜鹃“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梅花七律

    (作者)张道洽 

    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

    腊前恰见无多蕊,天上还他第一春。

    香在雪天孤有韵,影於月地四无邻。

    逃禅未到天然处,笔底如何写得真。

    1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宋以梅为国花,爱梅咏梅的诗人很多,诗人张道洽一生所写咏梅诗不下三百首,流传至今的有近百首,称他为“梅花诗人”更是当之无愧。

    B.诗的首联运用象征手法,以“清白”二字隐喻家风,以“冰霜”形容操守坚贞清白。

    C.诗的颈联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梅花的特点,赋予梅花孤傲清高的情态。

    D.尾联表现出作者希望远离俗世的纷扰,天然去雕饰,向往清净淡泊的生活。

    2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请写出6句带有“梅”字的诗句。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正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友文奸黠悍鸷,因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民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承。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鞫之:狱立具。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甚。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

    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二十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说留之。哈剌帖木儿曰:“明日得钞五十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兴祖许之。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哈刺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永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祖以手榜谕之。皆曰:“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三年不入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选自《元史·良吏传》)

    【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民其害:            罹:害怕

    B.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承:款:数目较大的钱

    C.即夜说留之:          诣:下命令

    D.政声甚:            籍: 通假字,通“藉”,凭借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正是元惠宗的庙号。庙号起源于商朝,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宋太祖。

    B.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作“有司”。“有司”不可以用来代指朝廷各级官员,只能理解为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C.洞瑶指的就是瑶族。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D.考课指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兴祖任职铅山州时,严厉打击制造伪钞的恶势力,他设计逮捕了吴友文及其同党,并将他们绳之以法,除去民害。

    B.林兴祖任道州路总管时,通过动员城中盐商和就地取材的办法,备齐了抵御贼兵的军费和军需,这让贼人闻风而逃。

    C.永明县的少数民族听说林兴祖廉洁爱民,看见了林兴祖亲自写的劝谕的榜文,因此多年都没有犯错。

    D.春天大旱,又闹虫灾,林兴祖就写文章,向上天祈祷,最后下了三天大雨,虫子死了,农业也获得了丰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

    (2)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鞫之:狱立具。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至今,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美有不同的形态,分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人们对美也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美是的光辉,是一种善;也有人认为美是清水出芙蓉;还有人认为美是情人眼里的西施;也有人认为美就是生活,美无处不在。有人说,84岁的钟南山是美的,他用自己的坚守和智慧,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健康;有人说,勤劳的环卫工人是美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给人们带来清洁和美丽……

    究竟什么才是美,你对美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不限文体,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