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A. 引以为流觞曲水 B. 仰观宇宙之大
C. 及其所之既倦 D. 急于星火
2、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朝。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豪放派视野开阔,气概豪迈,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婉约派多为闺阁艳词,抒写离愁别绪。
B.正宫,宫调之一。宫调,我国古代乐曲中,用以表示调高和调式的综合关系。
C.《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课文节选了四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阐述了“学习贵在坚持专一”这一中心论点。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之所好者,道也。
A.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臣未之闻也 D.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 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促织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
① ② ③ ④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重走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同步,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居民相互之间协作,协作的过程就会有更多公共的事务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乡村的各种制度。比如现在许多村庄制定有村规民约,这就是处理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村规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乡风文明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是相通的,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摘编自王晓毅(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
【1】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村文化能使乡村充满生机活力,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B.节日文化具有联通意义,可使乡村中的个体连成整体,人与自然成为共同体。
C.在维持乡村良好秩序和实现乡村和谐有序发展上,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D.乡村振兴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经济层面,再到精神、制度等层面的过程。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社会城市化和保留乡村不存在矛盾,都在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了乡村文化。
B.乡村振兴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的意义之一在于确保乡村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C.在村规民约的制定上,只有村民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决策,才能发挥其独特作用。
D.建设乡风文明,既必须着眼于乡村文化的建设,又应该具有更高更广的视野。
【3】文章第二段从 、 、 三个方面论述了乡村文化对乡村的作用。
【4】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了琵琶女当年在京城演奏后大家争相打赏的情景。
(2)《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赤壁賦》中,作者把客人的洞箫声描摹得生动传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连用比喻,突出了乐声的悲凉、幽怨。
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对下列词句中加粗词语或诗句所含手法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既符合远眺的特点,也写出了远山的秀丽。
B.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断鸿”,失散的大雁,词人的自喻,写出了词人身世飘零和孤寂的心境。
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季鹰”,晋代张翰,词人借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表达辞官归隐的愿望。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倩何人”与“无人会,登临意”相照应;“红巾翠袖”,借代,代指女子。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
苏州方清因岁凶,谤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时华原尉侯莫陈①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牺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选自《新唐书·列传》)
(注)①侯莫陈,三字复姓。②台,御史台,御使大夫官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B.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C.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D.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关中,本文所指相当于今之陕西省中部。从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为了物产更丰饶的沃野之地。古代的“关中”和今天的“关内”所指基本上是同一地区。
B. 诸生,文中指的是在州府学习的学生。诸生本指众有知识学问之士或在学读书的学生,明清时期指经科举考试考取秀才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 表,封建时代臣子给君主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文中的表是上表的意思.
D. 赠,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追赠官职,一般是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一级官阶以表示褒奖肯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栖筠喜欢读书,交友慎重,不但受到族内子弟的赞誉,在当地读书人当中也很有威望。
B. 在任职期间,李栖筠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结果吸引了很多人来拜他为师。
C. 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
D. 李栖筠任御史大夫方正刚直,虽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仍严查并重罚了其亲信徐浩、杜济、薛邕等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
(2)由是怤等皆坐贬。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俄斯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母亲。安泰俄斯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俄斯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俄斯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