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检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镂:雕刻 以愚黔首 黔首:百姓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盖:因为
B.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作:兴建 率赂秦耶 率:全都,一概 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 数罟不入洿池 数:密
C.承天景命 景:大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语气词 艰难苦恨繁霜鬓 恨:遗憾 侧身西望长咨嗟 咨嗟:叹息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使:假使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曾经 予出官二年 出官:京官外调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爱
2、下面的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不积跬步”中“跬步”指极短的距离。
B.长兄是男子相互间的尊称。长君是对皇帝兄长的尊称,如“前长君为奉车”中的“长君”。
C.社日是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后第五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戊日为秋社。
D.后土在古代既可代称大地,又与皇天相对,指地神。如“从祠河东后土”中“后土”指地神。
3、下列对《窦娥冤》中窦娥三桩誓愿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血溅白练是“示冤”,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B.六月飞雪是“警告”,希望以反常气象进行谴责和警告。
C.亢旱三年是“惩处”,希望以楚州大灾惩处封建统治者。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B.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
D.中国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战略构想。
5、下列句中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暴霜露,斩荆棘 暴:同“曝”,晒。
B.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振:同“震”,威吓。
C.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辨:同“辩”,分辩。
D.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裁:同“才”,刚刚。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深入空间,去探索那些困惑着我们的重大科学难题,如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等。尤其是,人类起源这一令人迷惑不解的难题一直激励着我们探索的热情。我们总会发问,我们来自何方?是否存在地外文明?
利用空间技术,去探索发生在空间的物理、化学和生命等自然现象,将获得在地面上无法得到的崭新知识,把科学推向新的前沿。利用空间环境中高真空、超洁净和飞行器运行获得的微重力等特殊条件,有利于电子材料、光学材料、金属材料、高纯材料、玻璃金属、薄膜和生物制品等的研究,从而生产出在地面上难以产生的多类产品。特别是,利用运行在地球空间的各类应用卫星,如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和通讯卫星等,为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服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种社会需求。
(摘编自空间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2020年中国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
材料二:
2010年,在中国进行月球探测的历程里,“嫦娥二号”发挥了承前启后、持续发展的先导作用,“嫦娥二号”发回的分辨率为7米的全月球地形图,是全世界覆盖最全、精度最高的一张全月图。
2013年,“嫦娥三号”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实施着陆器和月球车软着陆月面,开展“就位”和“巡视”联合探测的国家。
2017年,“嫦娥五号”即将启程,在月面铲取和钻孔取样并带回地球。
2018年,“嫦娥四号”的轨道器、着陆器和月球车将对月球背面开展联合探测。在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背面,人类也没有实施过月球背面的专项科学探测,“嫦娥四号”的探测预计将获得一系列的新成果。
(摘编自欧阳自远《深空探测未来可期》)
材料三:
截至2016年底全球实施的空间探测任务次数
项目 | 美国 | 俄罗斯 | 欧洲 航天局 | 日本 | 德国 | 中国 | 印度 | 合计 |
月球 | 42/26 | 64/23 | 1/1 | 2/2 |
| 4/4 | 1/1 | 114 |
火星 | 20/15 | 19/5 | 2/2 | 1/0 |
|
| 1/1 | 43 |
金星 | 6/5 | 33/16 | 1/1 | 1/1 |
|
|
| 41 |
水星 | 2/2 |
|
|
|
|
|
| 2 |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 7/7 |
|
|
|
|
|
| 7 |
小行星、彗星 | 9/6 |
|
| 2/2 | 5/3 |
|
| 15 |
注:发射次数/成功次数。
(摘编自卢波《2016年国外空间探测发展回顾》)
材料四:
近年来,深空探测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推动深空探测发展的原动力则是科学探索与技术进步。技术发展是人类破解科学难题的手段和工具,而距离遥远是实施深空探测任务所面临的首要技术难题。该难题主要表现为:长时间飞行的能源动力问题、远距离飞行的测控通信问题、深空飞行的精确导航与控制问题以及对深空环境的适应性问题等。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才促进了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为探测器提供能源的空间核电源技术、通过电场力将带电离子加速喷出形成反作用推力的离子推进技术,以及高频段测控通信技术、光通信技术和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等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利用太阳光压作为动力的太阳帆等新概念和新技术的出现。
尽管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起步较晚,在诸多方面还是空白,但是相信随着各种高精尖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将不断加快向更远深空迈进的步伐。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深空探测之路,发展经济,集中全国优势力量,支持我国航天强国建设。中国的深空探测活动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摘编自崔平远《深空探测:空间拓展的战略制高点》)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探索那些困惑着人类的重大科学难题,是长久以来人类深空探索的精神动力。
B. 利用空间环境中的特殊条件,我们可以生产出在地面上无法产生的多类产品。
C. “嫦娥二号”提交的那张全月图,体现了我国卫星技术在全世界的先导作用。
D. 随着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目标的实现,我国也开启了对太阳系各行星的探访。
【2】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还需要作哪些努力。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表达了鲜明的批评态度。
(2)庄子说人在宇宙中的存在就像一粒米,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的比喻表达了同样的感慨;曹操在《短歌行》中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比喻来表达人生短暂的痛苦。
(3)《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模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
陈与义①
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
一时花带泪,万里客凭栏。
日晚蔷薇重,楼高燕子寒。
惜无陶谢②手,尽力破忧端。
(注)①此诗作于宣和七年(1125),当时诗人因奸相王黼被罢官而受到牵连,被贬为陈留(今河南杞县)酒税。②陶谢,即陶渊明和谢灵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的首联对仗工整,上半句停顿应为“沙岸/残春/雨”,“残春”意为晚春。
B. “花带泪”用拟人手法写经雨之后花瓣上残留着雨滴的景象,蕴含着诗人的感伤之情。
C. “万里”一句用夸张手法极写诗人凭栏远眺视野之开阔,侧面表现出雨后空气清新。
D. 颈联中的“寒”字是作者的身心感受,表现了雨后天气的寒凉和诗人心中的悲凉。
【2】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的遭遇来看,尾联中“忧”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9、 叶秀发,字茂叔,金华人。秀发师事吕祖谦、唐仲友,极深性理之学,以余力为文,辄擢庆元丙辰进士第。弟子慕之,从其学者岁至数百人。初授福州长溪簿,丁父忧而归。服除,转庆元府学教授。秩满关升循从政郎、建宁府政和令。丁母忧。服阕,调安庆府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苟先去之,如一邑百姓何?”修城浚濠,日为备御计。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金人计沮不得近,邑赖以完。事定,制阃忌其功不自己出,上其擅斩非法,降迪功郎,知徽州休宁县。俄以前事论夺。秀发退居余十年,无一毫觖望①意,独愤李诚之之死,上书颂于朝。初,诚之守蕲,蕲陷,一城士卒皆战死无降者,诚之亦望阙再拜,拔剑自刭。议者不录其忠,反咎其不能全人,故秀发不平而讼之。言辞朗烈,闻者嗟叹。史弥远当国,人有自桐城来者,弥远以秀发事为问,其人历言抚绥安定之详,且谓:“某等得保首领至今,皆叶桐城之赐,不然,已无桐城久矣。”弥远颔之,从容问参知政事宣缯,其言同。弥远叹曰:“几失贤矣!”高沙三十六湖,水高而田下,堤防不固,则千里一壑,民且无稼。秀发建石埭以疏水势,潴泄有恒,无干溢之病。寻转承议郎,疾作上书,乞致仕,特升朝奉郎。已而,疾甚,力劾去贪墨。吏人劝其何自苦如此,秀发曰:“不可,吾死后,彼必残吾民以逞。”同列来问疾,整襟对坐,拳拳唯究心边事,无他言。其忠义出于天性,至死不变。庚寅九月卒,年七十。卒之日,唯遗书籍数箧,弊衣一袭,至无以为敛。
(节选自宋濂《文宪集》卷十)
[注]①觖(jué)望:不满意。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阃(kǔn),指城郭门槛,也代指统兵在外的将军。文中指被叶秀发顶替的桐城城防官员。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望阙”指朝向朝廷所在的方向跪拜行礼。
C.桐城,代称叶秀发,因其时任安庆府桐城丞一职而称;文中其它“桐城”均无此义。
D.庚寅,干支之一。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秀发才高学深,父母去世回乡守孝。叶秀发学问文章都很有名,吸引众多青年慕名求教;叶秀发中第后,做官任职中遭逢父母丧事而回乡居丧,以尽孝道。
B.叶秀发忠义多智,确保桐城不失敌手。叶秀发在金兵迫近桐城时积极主动,每天精心谋划防御策略;抓获金人间谍斩首示众,破除金人计划而使桐城得保全。
C.叶秀发正直贤德,时人感佩多加称赞。叶秀发对于自己蒙冤革职退居在家并不在意,却敢于为同僚李诚之上书鸣冤;史弥远详细了解此事,当面表示敬佩之情。
D.叶秀发一心爱民,筑堤疏水永解灾患。叶秀发建石堤解水患,调节蓄放功能而成永久循环之势,改变了高沙三十六湖水高田下、堤防溃决而百姓受灾的局面。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苟先去之,如一邑百姓何?
(2)同列来问疾,整襟对坐,拳拳唯究心边事,无他言。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是人类想要证明攀登能力的圣地。自1953年5月29日人类首登珠峰成功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许多登山者在珠峰顶上留下脚印。
今年,美国登山者克里斯托弗·约翰·库利什27日登顶珠穆朗玛峰、撤退至登山营地后突然死亡,令2019年5月以来珠峰登山季的遇难人数增至11人。
2019年遇难者人数较多或与登顶珠峰路段拥挤有关。今年登山季以来,众多登山者云集珠峰大本营,尝试登顶。受天气条件影响,多数登山者在20日前后集中挑战登顶,结果造成海拔8000米以上的登山道路拥堵。海拔8000米以上登顶珠峰的最后路段有“死亡地带”之称。即使对专业登山运动员而言,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带停留时间过长都有生命危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