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新疆昌吉州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茶馆》采用以人物带动故事的写法,通过祥泰茶馆这一特定环境,反映了旧中国政治的黑暗、人民的生灵涂炭

    ②无锡尚德集团江河日下的颓势日益显现,政府买单还是资产重组,整个光伏业都在揣测这家昔日无比荣光的行业龙头老大的命运。

    ③面世结束后,不管是表现失意还是踌躇满志,考试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风度,展现给考官一种沉稳的心理素质。

    ④这一伙侵吞巨额财产、破坏党纪国法的“硕鼠”被押进法庭时,人人侧目而视,嗤之以鼻。

    ⑤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很多公司提出更隐蔽的歧视条款,对前来应聘的女性敬谢不敏,女性在求职过程中再次遭遇到了性别歧视。

    ⑥中国互联网协会声称,大规模封杀垃圾邮件只不过是目前在没有法律监控的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得依靠网民。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 2、下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  

    A.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

    B.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C. 《琵琶行》并序:“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诗的风格,深入浅出,以平易通俗著称。古代山南水北曰阳,山北水南曰阴。《游褒禅山记》中”华山之阳”指的是华山的南面。

    D.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和诗人,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世称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司马光为唐宋八大家。《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

  •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开仓赈济);罟不入洿池(细密);内立法度,耕织(致力于);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护);百亩之田,勿其时(改变、耽误)

    B.官二年(京官外调);谷不可食也(禁受);蒙故业,遗策(沿袭);以天下之士(招致);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查);邻国之民不少(更加)

    C.虽有稿(晒);无以至千里(没有用来……的办法);秦有余力而其弊(控制);六世之余烈(发展);长策而御宇内(举起);道之不传也久矣(老师)

    D.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士大夫之(类);作《师说》以之(赠送);秦无矢遗镞之费(丢失);才能不及中人(一般人);名城,杀豪杰(毁坏)

  • 4、下列语句都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式的一项是(   )

    ①檐牙高啄   ②蜂房水涡   ③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④烟横雾斜,焚椒兰也   ⑤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⑥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⑦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⑧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⑦

    C.②④⑤⑦ D.④⑤⑥⑧

  •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如其礼乐,以君子                 俟:等待

    C.异乎三子者之                    撰:撰写,编写

    D.乃《经首》之会                  中:合乎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扒火车

    ⑴父亲扒过火车,在浙赣线上。

    ⑵他扒的是拉煤的货车。火车经过车站时,父亲挑着一担米糖,身影如风,和火车进行赛跑。他的脚下,像装了风火轮一样,越跑越快。就在火车驶离站台的一瞬间,父亲纵身一跃,一手稳稳地托住肩上的担子,一手凌空攀上车门边的把手,三下两下,身手敏捷地上去了。彼时,天边夕阳正在缓缓坠落,在这个背景的衬托下,父亲站在火车顶上黝黑的剪影,伟岸,如松。

    ⑶其实,这是我理想中的父亲,和儿时连环画上的铁道游击队差不多。父亲个子瘦小,身单力薄,别说是挑一担米糖追赶火车,就是让他在平地上挑稍微重一点的担子,也是吭哧半天,举步维艰。但是,他确实扒过火车,在浙赣线上。

    ⑷我老家丰城以产煤而闻名江南,素称煤海,浙赣铁路特意在这里设了一个小站,每天挖出山一样的煤炭,从小站的煤场装运出发,过樟树,过新余,过宜春,过萍乡,一路西行到达湖南株洲,然后换火车头,转京广线南下或者北上。我的家,就在小站二十里地开外的一个小山村。

    ⑸1977年冬末的黄昏,万物萧条,母亲挑着一对空箩筐,走在去镇子的路上,父亲袖着双手,缩头缩脑,亦步亦趋,跟在母亲的背影里。寒风凛冽,如刀,从平原那边一刀一刀割过来。两个人走到镇上时,又冷又饿,几乎要虚脱。母亲娘家的舅舅住在镇上,开一爿铁匠铺。母亲带着父亲在她舅舅的店里,厚着脸皮喝了两碗稀粥,仰仗舅舅担保,在镇子东边的糖坊里赊了六十斤米糖。

    ⑹和往年一样,母亲摸黑又送了五里路,把担子搁下,紧了紧父亲扎在破棉袄上的腰带,叮嘱道:“小心点儿,一家人能不能过个年,就看米糖能不能卖出去了,就指望你了。”黑暗中,父亲点了点头。母亲又从怀里掏出两枚煮熟的鸡蛋,放进父亲里面衬衣的口袋里,说:“明天你生日,带上吧。”父亲又是点了点头,然后在母亲的注视下,挑着六十斤米糖,一步三颤,嘴边呼呼地冒着白气,像只鸭子一样摇摇晃晃,朝煤矿火车站的方向一路歪下去。

    ⑺不远处的村落,隐在荒凉的山坳间,灯火稀疏,偶尔几声狗吠,在寒冬的夜空中,空荡荡地响起,空荡荡地落下。父亲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凌晨四点,终于到了煤矿火车站。偌大的车站,空荡无人,几盏昏暗的路灯,亮在半空中,异常冷清。

    ⑻父亲观望了一阵,然后蹲在铁路脚下,从箩筐里摸出两个用针线缝补起来的大蛇皮袋,将箩筐套在里面扎牢固,还特意在外面留了很长的麻绳。忙完这些,他爬上火车尾部的一节露天车厢,手攥住麻绳的另一头,像用水桶在井里打水一样,站在车顶边沿,将那两个大口袋吃力地拽了上去。

    ⑼这时,一盏马灯从扳道房里游离出来,灯光昏黄如豆。父亲忙猫腰隐在旮旯里,心里无比恐慌。那盏马灯一路逡巡,从车头到车尾,走走停停,走到父亲这边的车厢停住了,父亲听见脚底下有男人瓮声瓮气的嘀咕声:“今天老汉我六十岁生日,高兴哩,每人发六个馒头。”紧接着,车下扔上来一个塑料袋,准确无误地砸在父亲头上。父亲瞬间明白了什么,忙站起身去看——一个穿铁路制服的老人,举着马灯,左脚有些跛,已经踅回身,一高一低地朝车头摆去,不时往车厢里扔东西。

    ⑽原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还有一群同路人,更没想大家早已在老人的眼皮底下。父亲看着老人远去的灯光,温暖无比,他想说些“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之类的祝福话,但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父亲捏了捏自己衬衣口袋里两枚圆溜溜的熟鸡蛋,踮脚望了望老家小山村的方向,眼泪无声地涌了出来。

    ⑾火车是在第二天下午才出发的。火车一声长鸣,浑厚深沉,惊醒了沉睡在煤堆里的父亲。他蓬头垢面,全身黑乎乎的,像一个挖煤工。父亲探出脑壳,警觉地看了看四周。冬天的下午,没有阳光,天幕低垂,病恹恹的,满是阴霾。远处,是枯瘦的山水,空旷的田野,还有一排排光秃秃的直刺向天空的白杨树。火车过樟树,过新余,过宜春,一路呼啸,向西驶去。火车头喷出的一团团白雾,在暗哑的黄昏里,炊烟一样袅袅升起,把父亲看得如痴如醉

    ⑿父亲心想,家里该喂猪打潲,做晚饭了。

    (取材于夏阳的同名小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 小说开门见山,直接交代父亲扒火车的历史,用父亲“扒火车”这一违法行为开篇,引人好奇,促人探究。

    B. 母亲的精明能干、坚强镇定,反衬出父亲的懦弱无能,而正是母亲面对艰苦环境的勇气促使父亲由懦弱走向坚强。

    C. 穿铁路制服的老人借自己过六十岁生日给扒火车的众人放行,体现出在艰难时代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D. 两枚熟鸡蛋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既体现了父母亲的相濡以沫的深情,也表现了父亲对于家人的挂念、对于承担责任的决心。

    2小说是如何刻画父亲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

    3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文中划线句的丰富意蕴。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诗人提醒人们因为蜀道地形险要,若被恶人控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警惕战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夔州峡口秋江景物特点,映衬诗人心绪起伏、波澜跌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表达作者的惆怅苦痛,当时就情绪惘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①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②。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注]:①不足两年,作者的官职多次调动,官迹所至江西、湖北一带(旧属楚地)。②青钱:指荷叶。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二句,词人借聚散兴感,直中藏曲,吐露自己对于被频繁调动的不满情绪。

    B.“但将痛饮酬风月”写词人只愿与朋友为美丽的风光而畅饮,不愿让离别再添哀愁。

    C.词人以“绿带”“青钱”分别比喻湖水与荷叶,生动传神,动词“萦”“点”更是活化了景物。

    D.“东湖春水碧连天”以夸张的手法写豫章东湖的美景,词人借此表达了东归隐居之意。

    2试分析词的下片和柳永《雨霖铃》的下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嚐吰如钟鼓不。舟人大恐。徐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嚐吰者相应,如乐焉。因笑谓迈曰:“汝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适:往

    B.笑而不信也   固:坚决

    C.如乐焉   作:演奏

    D.之乎   识:记得、知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至湖口/人皆得以隶使

    B.察之/掩口胡卢

    C.微波入/三人行,必有我师

    D.风水相吞吐/赢而不助五国也

    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我的)大儿子苏迈将要到饶州的德兴县当县尉

    B.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因而能够看到这座人们称之为石钟山的山

    C.有大石当中流

    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

    D.空中而多窍

    (大石头)高高耸立在空中,有好多窟窿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①嚐吰如钟鼓不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③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秦望 ④韦编三

    试推断:“绝”所用造字法是______,本义(原始义)是______;另写一个用此造字法造的字______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根据要求写作。

    因为疫情,2020 年的春节假期成为史上最长、最特殊的假期,在这个特别的假期里,你一定有不一样的见闻和感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你的见闻和感受。

    要求:文体鲜明,主题健康,写现实生活,有场面描写、细节描写,语言得体。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