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巴中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火车过了敦煌,从车窗向外望去,我的心灵为之一震,茫茫大漠,赤地千里,沙丘连绵,万物绝踪。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旷远和雄浑从心底涌起。

    B.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雕花烟斗》短小精悍,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此后他又发表了《神鞭》等优秀作品。

    C.除了馒头配白开水,老李三个月来不识肉滋味,今日结束了户外工作,终于能尝鼎一脔

    D.我头上树木的宏伟、四周灌木的纤丽、脚下花草的纷繁使我目不转睛,不知道应该观赏还是赞叹。

  •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本书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B.“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骐骥”是骏马的别称。骏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

    D.古代称跨出一脚为“畦”,即半步,跨出两脚为“步”。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写下这样两句:____。

    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书中诗的悲凉意味。

    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到今天?

    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

    ④“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⑤今天,编者如果学着曹雪芹写诗的话,最想说的是:

    A. ④①⑤③②   B. ③②⑤④①   C. ③①⑤④②   D. ④②⑤③①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

    ②耐心和勇气常能帮助我们去对付善于搅和的人,把事情一件一件弄清楚,不要让对方有趁火打劫的机会。

    ③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④世界杯小组赛爆出最大冷门——世界足坛公认弱旅韩国队击败卫冕冠军德国队。反观中国,足球如何才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美芹之献

    ⑤《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没有剑拔弩张之势,没有咄咄逼人之威,艾青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而谈的陈述之中。

    ⑥四婶洗着碗,一面愤愤地,她认为卫老婆子自己荐祥林嫂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不成样子。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调查表明,无论大学生在校成绩多么优秀,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都需要凭借勤奋、智慧与坚韧去应对。

    B.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乘T168次列车从北京西站进京,随后搭乘中铁快运专车,在首都特警的护送下开往首都博物馆。

    C.新加坡是易受全球需求波动影响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及全球需求低迷形势的到来,令新加坡1月非石油国内出口量骤降。

    D.有人发现,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防止细胞衰变,促进大脑关键部位血管的生长,增加到达这些区域的营养物的供给量。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就是人们能够改变生物自然进化的节奏,通过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对生命技术进行操作。

    现代生物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福祉的同时,也打开了包含灾难和瘟疫在内的“潘多拉的魔盒”——生物安全进入当代国际视野,成为诱发国家经济和社会危机的重大战略问题。

    既要发展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同时又要时刻关注将可能产生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是全球化时代遇到的最大困境之一。

    尽管国际上对“生物安全”还没有统一定义,但像“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国家主权原则”“生物防御”“生物国防”“生物疆域”等术语已经进入学界乃至国家安全政策。

    近年来,中国陆续签订《生物安全议定书》等国际条约,全国人大、国务院和部委制定相关生物安全政策,国家《生物安全法(草案)》于2019年10月21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生物安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所以初步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依赖于我们举国体制的动员优势,一定程度弥补了短板。

    疫情中,人民生命健康、经济社会的巨大损伤、沉痛代价,无时不在警醒着我们,我国生物安全能力建设依然问题突出。

    生物安全是国家生命工程,涉及人类最基本的生命权力与保障;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对我国发展尤为重要,攸关国民生命健康、民族复兴,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刻不容缓。

    从顶层设计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及基本原则。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把生物安全上升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从顶层整合各方资源,打破条块分割,改变部门交叉可能带来的效率低下甚至相互推诿等现象。

    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以“法”的强有力手段恢复秩序、安定人心,处理常规和特殊变通亦大体有章可循,在非常时期、应急情况下从容镇定,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加快生物安全立法工作,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从法律制度上筑牢生物安全的“坚实底线”,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显得极为紧迫。

    从“系统集成”上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必须着眼于“系统规划”。除了法规制度体系之外,生物科技、舆论引导等工作也十分关键。此外,应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专门学习培训,避免由“无知”带来的决策失误,提高自觉应对生物安全风险的施政能力。

    (摘自朱康有《确保生物安全,就是守护生命安全》,原载《光明日报》2020.3.6)

    1下列关于“生物安全”的论述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国际上对“生物安全”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诸如“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国家主权原则”“生物防御”“生物国防”等术语已经进入学界和国家安全政策领域。

    B.生物安全是国家生命工程,涉及人类最基本的生命权力与保障。因其攸关国民生命健康、民族复兴,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最重视构建国家生物安全保障体系。

    C.把“生物安全”上升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有利于从顶层整合各方资源,打破条块分割,改变部门交叉带来的效率低下甚至相互推诿等现象。

    D.我国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专门学习培训,避免由“无知”带来的决策失误,提高了自觉应对生物安全风险的施政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从正面论述现代生物技术的作用、影响和益处,然后笔锋一转,开始谈它带来的风险、危机和困境。

    B.文章以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阐释了这次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效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举国体制的动员优势。

    C.接着由疫情中“我国生物安全能力建设依然问题突出”引出作者的观点——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保障体系。

    D.最后提出从顶层设计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及基本原则,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等措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能够改变生物自然进化的节奏,通过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对生命技术进行操作,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

    B.现代生物技术是把双刃剑,既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造福人类;又能诱发灾难和瘟疫,危害社会经济和生命安全。

    C.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西方发达国家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

    D.“系统规划”就是从“系统集成”上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即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面对江月和现实,不免流露出人生消极情绪,又有些许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之 雄心, 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的结局。

    (3)陆游《游山西村》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摹了南宋初期的农村生活画卷,表达了诗人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2)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飞天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的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而一去不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叹人生无常的悲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蔺相如用比喻的手法说自己避让廉颇的原因。

  • 10、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

    (3)随意春芳歇,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旌旆逶迤碣石间。

    (5)____________,单于猎火照狼山。

    (6)山川萧条极边土,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美人帐下犹歌舞。

    (8)____________,皎皎空中孤月轮。

    (9)少妇城南欲断肠,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应照离人妆镜台。

    (11)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孤城落日斗兵稀。

    (13)____________,绝域苍茫更何有

    (14)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________

    (15)鸿雁长飞光不度,____________

  •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用比喻手法表现人生短暂、韶光易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阐释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梁惠王上》认为天下可以如同运于掌上那么简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或非难能做到宠辱不惊,是因为他达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境界。

    (2)《蜀道难》中李白从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蜀道中水流湍急势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中通过描写“马”“弓”,表现战场壮观景象的两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亥年残秋偶作

    鲁迅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备注:诗人在做此诗前曾写过“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等诗句。”)

    亥年:乙亥年,即1935年。

    走千官:指国民党无数文武官员在日军入关时纷纷南逃。

    菰()蒲:菰、蒲,都是水草。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尘海”指人世间,“金风”指秋风。作者看到外敌入侵,当局南逃,社会动荡,不禁感慨万千。

    B.颈联,写出了普通老百姓的流离困顿,也写出了对自己将来“老无所归”的忧虑。

    C.这首诗即充满对国破民艰的忧郁,又含有对未来的绝望之情,饱含苍凉意味。

    D.本诗艺术技巧精湛,比喻、夸张、对仗、正侧相映等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用字的精当传神,意境宏远,被誉为现代旧诗的绝唱。

    2请赏析“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一句。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出为益州刺史。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注】二府:指丞相府与御史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B.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C.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D.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储副,国之副君,指太子,又称储宫、东宫、皇储、帝储。

    B.太尉,秦汉执掌天下军务的最高官员,后来成为加官、赠官。

    C.诣阙,奔赴朝廷。阙,皇宫门前两边的楼台,可代指朝廷。

    D.烽燧,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举火叫烽,白天放烟叫燧。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种皓不重钱财,远离俗人。他把父亲留下的三千万财产救济抚恤了宗族和乡里的穷人,还远离追求名利的人,与他们结交往来。

    B.种皓为人持重,临事不惑。在监护太子时,中常侍高梵自宫中单车出迎太子的行为不合礼制,他大胆质疑,挺身而出保护太子。

    C.种皓不畏强权,敢作敢为。担任刺史时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及时奏报朝廷,因而得罪梁冀,梁冀借事诬陷种皓,种皓后被免官。

    D.种皓深得民心,威名远播。他担任凉州刺史时,甚得人心,吏民不愿他离开;任辽东太守后,他用兵平定乌桓人对朝廷的叛乱。

    【4】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

    (2)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5】种皓为使羌胡、乌孙等顺服,都采取了哪些策略?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疫情期间,大家都被封闭在家里,这时写一封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讲述自己的故事,传达疫情中的真切感受,或许是比较好的选择。请从下列人员中选择一个对象,给他们写一封信,来表达你在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及对他们想说的话。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①医护人员②警察③快递小哥④城市环卫工人⑤好朋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