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攀枝花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有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愿为小相焉(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鼓瑟(稀疏)

    B.春服既成(指夹衣或单衫)  冠者五六人(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C.童子五六人(少年,不到20岁的人)  而归(唱歌)

    D.点也(介词,和,同)  三子者之言何如?”(三个孩子)

  • 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激愤;羽,声调悲凉。

    C.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D.初阳岁: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 3、下列各项对《蜀道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这首近体诗借用乐府旧题,展开奇伟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壮丽雄奇的山川,诗中感慨丰富,诗意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

    B.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到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C.整首诗不但写了蜀道之难,还写了人建立功业之难,化用张载“形胜之地,匪亲勿居”引出下文,表达对国事的忧虑。

    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创作特点在这首《蜀道难》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展示了李白浪漫主义的激情,代表了李白浪漫主义艺术的创作特色。

  • 4、下列对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君王。

    B.“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C.“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D.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 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大计,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D.嫡母,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走出以后

    孙犁

    南都村虽然说不上什么山光湖色,有出奇的风景可看,却是大平原田园本色。围村一条堤,堤外接连不断已经收割起庄稼的田亩,杨柳树也很多。村西有一条大河绕过,隔河望去,又是一围村庄,一片田亩围坑麻地,倘在夏秋两季也一定有些风光景致。

    正是冬天,快要过旧历年了,我在这村子住下。房东老伴两个,待我很好。

    房东只有个女儿,今年十八岁。从小娇惯,抗战以来,更当男孩子看待,说一不二。我们不久就熟起来。她交游很广,认识许多女孩子,不但本村,外村也有许多姐妹。同时,她的好处也很多。为人慷慨,对抗日工作热心,敢出头,所以也着实令人赞佩。

    不久,她一定要去升学。我写了一封信,介绍她到抗属中学附设的卫生训练班去试试,却录取了。回来,和她母亲说了没三句话,就跑到街上去,找她的伙伴们去了。到夜晚回来,带来一个同她年岁差不多,比起她那细长个子,算个中等身材,比起她那尖长脸,算是圆脸,细眉大眼的女孩子来。说是她一个干妹妹,也要去升学,叫我写介绍信。

    那个新来的叫王振中,自己说十七岁,家里愿意叫她出去。这个女孩子说话声音低,但听来很清楚响亮,老是微笑着,还有些害羞。说话和房东姑娘不同,很少流行的新名词,但是道理说的也很明白,叫人相信;只是在说话中间,有时神气一萎,那由勇气和热情激起的脸上的红光便晦暗下来,透出一股阴暗;两个眉尖的外梢,也不断簌簌跳跃,眼睛对人有无限的信赖。她把要说的说完,就要走;我也随便答应,明天再说,可以写个信会考考。

    女房东是没事,也要一天找我谈上一个甚至两个钟头的。这回,王振中走了,她就过来,和我讲说了王振中的家:王振中是这村北头赶大车王六儿的女孩子,也是独生女,家里虽然穷,但也因为这孩子从小就仁义懂事,爹娘也娇养惯了的。前几年王六儿死在保定城了,她是从小许给本村在北平开店发家的黄清晨的儿子了,但那婆家并不叫这女孩子应心满意,公公在村里名声最不好,没人愿意招惹,有名的顽固分子。

    她说起话来就要离开这个家。

    果然第二天太阳还没出来,王振中就来了。换了一身黑棉袄棉裤,袄很长大可体,裤脚很瘦,头发修剪的更短了,脖里围一条新毛巾,按着冀中区流行的青年妇女打扮起来,挟了一个包裹。我说:

    “信可以写,上学是好事,可是你和你婆家说好了没有?”

    她红着脸说:

    “这是我情甘乐意,谁也管不了我。我和他们讲好了。你看我才从婆家出来,这鞋还是在那里拿的呢。”

    我终于写了封简单的信,叫她去试试。临走,我说用不着带包裹,这是去考啊,不一定能录取。但她没答话,便催着房东的女儿走了,从门前堤上跳过去,走的非常快。

    这样,我在南郝村过了旧年。正月间,冀中各地非常热闹,抗属中学驻的村子里,有五千个中学生参加大检阅。早晨,在会场上,我看见王振中穿了黑色棉军装,外罩一件长大的棉背心,背包、挂包、小碗、防毒口罩,一色齐全,和那些小同学一样站在队里。她的脸更红、更圆,已经洗去了那层愁闷的阴暗;两个眉梢也不再那样神经质的跳动,两片嘴唇却微微张开,露着雪白的牙齿,睁着大眼望着台上讲话的程子华同志的脸,那信赖更深了。

    那个村庄,正在滹沱河和沙河之间。村边便是一片沙滩,上面一排高大的白杨树,一天早晨我正在杨树林里和一个老乡谈这一带的白菜和红薯的产量,王振中穿了护士的白布罩单和翻卷的白布单帽走过,手里还托了一个药瓶。看见我,大远跑来,敬了礼,问过我怎样到这里来,我的女房东身体好不好,小羊羔长大了没有,才微笑着听我对她的问话:

    “听说你婆家从北平把你……叫回来,像有什么打算,来找过你吗?”

    “找过。”她又红了脸,但随着就平静流利地谈下去,“他们一家人全来了,男兵女将,直找到队长跟前去,要我回去。起先队长还要我回去看看,等我把事情说明白,说回去了就不会再有王振中了,队长才说你自己解决吧。可不是我自己解决,我已经向县政府告了状,解除婚约。这就一干二净,再说我也还不到结婚年龄……”

    临走时,她说今天是看护实习,刚给一个伤员上了药。我问她那是什么药,她用德文告诉我那药的名字。

    (选自《中国现代名家名著珍藏本·诗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对田园风光的描写,交代故事环境,烘托美好的风土人情,体现孙犁小说富有诗情画意的一贯特点。

    B.前文从房东女儿写起,引出小说主人公,通过比较映衬使主人公形象更为丰满,引导读者加深了对主人公的了解。

    C.“脸上的红光便晦暗下”的神情,暗示王振中因包办婚姻带来的不快,“眉尖的外梢,也不断簌簌跳跃”体现了对他人的信赖。

    D.“我”既是王振中离开家庭参加抗日工作的促成者,又是她成长过程的见证人,这样安排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2请简要分析王振中的形象特点。

    3小说以“走出以后”为题,反映了抗战期间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唯有把握当下和未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和抒情融为一体,笔力遒劲,境界宏阔,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写景转到写人,承上启下。

    (3)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中,李白施展想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蜀道飞泻的急流和汹涌的瀑布,水石相激争相轰鸣的奇险壮丽景观。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浔阳并非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两鬓白发之多,悲愁难遣的状态。

    (2)《劝学》中点明有道德学问的人之所以超越一般人取得成功,并非是他们和一般人不同,而是因为他们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庄子《逍遥游》中引述《齐谐》之言,描述鲲鹏挥动翅膀拍击水面,直上云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就化用这句话。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讲述皇宫建筑之奢华,而用_______________一语,感慨其毁灭之神速。

    (2)在《谏太宗十思疏》用“_______________说明了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够坚持到最后。

    (3)《静女》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表现李白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御街行》一诗中有此三句:“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李清照在《一剪梅》中与之相似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乙:(1)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5)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6)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潭 州

    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注]破庙风。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注]承尘:唐代以前,没有天花板,房梁横木之上用遮布挡灰,名曰“承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两句,写诗人傍晚看到潭州官舍里人去楼空,不禁陷入伤今吊古的情怀之中。第一句由眼前景起,第二句由古今情承,由今及古,情由景生。

    B. 李商隐写诗善于用典,喜欢用典说事。本诗连用湘妃、屈原、陶侃、贾谊四个历史人物,含蓄深挚地表达了情感,使其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C. “楚歌重叠怨兰丛”一句中,“楚歌”是古代的楚地民歌,这里专指楚国诗人屈原写的《离骚》《九歌》《九章》等骚体诗;“兰丛”即兰蕙等香草,当属《离骚》中常见的意象。

    D.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两句,是说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呼风唤雨,所向无敌;西汉贾谊的祠庙如今很破,只回荡着一些风吹天花板发出的声音。

    2本诗思想感情极为丰富,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人。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遭父丧,孝闻乡里。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以贫求解。未几,有事桥陵、建陵,召还参掌仪典。

    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诏可。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诏礼官儒者杂议。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迎黄灵,祀黄帝,黄帝于五行为土。彭祖牵纬侯说,事诡不经,不可用。”事皆施行。

    大历初,充吊祭册立新罗使。海道风涛,舟几坏,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数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少选,风息。先是,使外国多赍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橐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请以祭酒为太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坐史给禀钱不实,贬饶州司马。

    德宗立,召还,复拜国子司业,稍迁翰林学士,充皇太子侍读。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迁工部尚书,仍前职。年老,以兵部尚书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宣。论撰数十篇。

    (节选自《新唐书•归崇敬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B.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C.八年遺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D.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是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意思是通晓经学,考试时以通经的比例来决定等第。

    B.朔望:即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和十五。古代每逢朔望常行朝谒之礼。

    C.国子监:又称“太学”,在元、明、清三代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D.致仕:指的是交还官职,被迫辞官回家。一般致仕的年龄是七十岁,有疾患则会提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崇敬科考优异,对策出众。他先是考中明经科,后又考中博通坟典科;其后两次对策,分别名列第一和高等,并因此几次得官。

    B.归崇敬学识渊博,熟悉典制。桥陵、建陵有事,他参与掌管礼仪典章;方士巨彭祖建议在四季月郊祀天地,他据《礼》予以反驳。

    C.归崇敬直言进谏,均被采纳。百官上朝时穿袴褶,他勇于批评并建议停止。他认为国子学的名称与官名都不正规,建议修改。

    D.归崇敬临危不惧,义不独生。出使新罗,遇到风暴,船几乎被毁,众人打算用小船载他先走,他与大家同生共死,不愿独自偷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

    (2)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酿酱油从种黄豆开始,煮粥从种稻子开始……山风轻抚,泉水叮咚,短视频里,李子柒在悉心劳作。除了做美食,她还会养蚕缫丝、染衣服、做竹沙发、做笔墨纸砚……视频让李子柒在海外火速走红,境外粉丝高达735万。

    有人极尽赞美,说李子柒是中国继成龙之后最成功的文化输出,一个李子柒能顶一百间孔子学院。也有人质疑,视频展示的是中国农村的旧式耕作生活,不能真实反映一个立体的中国,会加深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讲述中国故事,人们习惯的讲述者是主流媒体,熟悉的话语是高铁、5G、支付宝,李子柒展现了另一种方式,给外国人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和体验。

    读了材料,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也许你有了一定的感受和思考。请你写作成文,标题自拟,字数800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