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吉林辽源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刚刚还是烈日当头照,一转眼,老天爷的脸一沉,狂风怒吼,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 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②美国的“烟雾城”洛杉矶花费将近 70年的时间治霾才初见成效。我国一些地方治霾要三五年 取得实质性成果,这种目不见睫的政府计划表现出对职能部门的盲目信任。

    ③当然,作为一位普通女性,对于丈夫莫扎特的伟大,她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只是后来从社会上许多 人的态度中,她才茅塞顿开

    ④作文的第三阶段是割爱,要克服敝帚自珍的思想。不成熟的想法,不切题的材料,不恰当的词句, 要统统加以删削。

    ⑤面对盘根错节的贪腐案件,调查组办案人员抱持坚定信念,纵使拔出萝卜带出泥,也决不投鼠忌器, 看了佛面看僧面。

    ⑥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杭州西湖震撼上演,从《梁祝》到《天鹅湖》,从《采茶舞曲》 到《欢乐颂》,从越剧到芭蕾,美轮美奂,惊艳世界。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 2、学校百年校庆即将举行,下面代学校拟的面向全体校友的短函,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敬爱的校友,母校建校百年庆典即将举行,母校热切盼望您的到来。

    B. 亲爱的校友,母校百年华诞即将举行,全体师生恳望您,届时拨冗出席。

    C. 母校过去的成就有您的贡献,母校今天的发展渴望您的支持,请务必出席校庆。

    D. 母校华诞,普天同庆,热望您共襄盛举,贡献心力,再创辉煌。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她想起自己面试被拒的理由是穿着随意,愤慨于对方的以貌取人,此刻却发现,原来自己的邋遢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②亲吻着第一片雪花,眼前浮现的是粉红的桃花林里的姹紫嫣红,身处在百花丛中,又会想起夏天荷叶上的青翠欲滴。

    ③为了一睹名校风采,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排队等候进校门,有的甚至采用五花八门的“偷渡”方式进入北大清华校园。

    ④做文化,最怕没有耐心、缺耐性,老是想着一挥而就,总是琢磨怎样能立竿见影,这样永远不能将文化做好。

    ⑤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新华字典》作为有价值的知识产权,出品方在推出APP时考虑营利因素,无可厚非

    ⑥尽管互联网已经非常普及,但当前互联网产品良莠不齐,数字化内容的文字错误率要比纸质出版物高得多。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⑥   D. ①⑤⑥

  •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的茶俗以大众文化为主流,         ;茶舍布置混乱,茶具粗劣,也是犯忌之事。

    ①主宾身份情趣要相宜,或有诗文唱和,书画助兴,或会心赏鉴

    ②切勿主宾不解茶道和饮茶时佐以荤食

    ③而文人雅士在饮茶上另有讲究

    ④历来的研究者在饮茶著述中,试图交给人们一种优雅的饮茶方式 

    ⑤茶馆茶客盈门,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⑥即茶社要雅致,茶叶需上品,入茶之水最好是甘冽的山泉

    A. ③④⑤①⑥②   B. ⑤③④⑥①②

    C. ③⑤④①②⑥   D. ⑤②④③⑥①

     

  • 5、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

    B. 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C. 十九大强调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D. 各级党组织要扎实做好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加强对代表选举工作的监督,对违规违纪问题“零容忍”,一经发现坚决查处,确保工作作风河晏海清

    E. 数千年中国文明史上,秦汉文、盛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留下星罗棋布的文艺大师,浩如烟海的精品,为人类精神生活提供了丰厚滋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以“明德”作为思想的聚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大学的宗旨在于明“明德”。 历代的学者对“明德”概念做出不同的解释,东汉儒者郑玄释为“至德”,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释为“光明之德”,清人唐文治释为“君德”。这些阐释看似不一,但是都反映出“明德”与先王政教之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结合“明德”思想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大学》文本来看,《大学》中的“明德”思想实际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

    其一,“明德”指理性的政治美德,“明明德”就是要彰明、弘扬这种美德。从《大学》中的阐发来看,从政之人要心怀仁爱百姓之心,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君主和百官应以义制利,不以个人私欲损害百姓的利益和福祉;君主百官要做到内心公平中正,一言一行为百姓起到示范作用。《大学》中将“明德”指向“明政之德”,是对早期“明德”传统的继承。“明德”最早出现在金文中,指承自先祖、以威仪和勤政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品格。在《国语》《左传》《康诰》等早期文献中,“明德”也多次出现,用以颂扬古代圣王的美好德行。在这些文献中,“明德”常与“幽昏””无礼”等词对举而出现,凸显出“明德”是辟邪、淫佚、荒怠、粗秽、暴虐等非理性的政治品性的对立面。

    其二,“明德”也指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就是通过教育和自明,使人所本有的光明德性得以显明。《大学》对早期的“明德”乃“明政之德”的传统进行了继承,但同时对“明德”的主体和“明德”之“德”的内容进行了扩充。在西周及更早的时期都是推行王官之学,早期的“明德”具有着鲜明的贵族性,但是在《大学》中,“德”不再被认为是君主、官员、贵族所独享,而是属于所有人。对“明德”的主体进行扩充,一方面体现出人文秩序的构建、社会良好德风的形成需要全社会进行共同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对教育普遍化的倡导。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以来,儒家一直为推动平民教育和为更广阔的阶层争取文化权利而努力。《大学》丰富了早期“明德”之“德”的内容,在政治之德外,将人伦道德和公共美德也纳入“明德”范畴中。孝、慈乃人伦之德,与国人交而应有之信乃公共美德,这些美好的德性是人人内在皆有且应该彰显之德。《大学》中强调人伦道德和公共美德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要修政德、行政德,首先要明人伦、讲公德。《大学》中也强调“自明”的重要性,言“克明峻德”的关键在于自我澄明,在自我澄明的基础上辅之以教育,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明德。

    从两个层面明确《大学》中“明德”的旨趣,有助于深入把握《大学》的核心要义。《大学》中的“明德”所指是丰富的,其中既包含选贤任能、政通人和的政治诉求,又包含“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教育理想。《大学》指出.“明德”的前提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明德”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立足于推广普遍的人文教育、弘扬责任精神面“明明德”,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明德”基础。新时代的植根塑魂,还需传承《大学》中的“明德”精神。

    (摘编自莫医铭《<大学>中的“明德”旨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至今对《大学》中“明德”说法的诸多解释均与先王政教存在密切关系。

    B.理解“明德”思想的含意需要结合历代学者的看法和《大学》文本中的表述。

    C.从早期的理解来看,“明德”指人人皆有且应该彰显的人伦之德及公共美德。

    D.《大学》中“明德”的旨趣丰富,指仁爱谦谨、以义制利、公平中正等政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前人对《大学》中“明德”的不同阐释引出了如何理解其旨趣的论题。

    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中心部分从两个层面对“明德”包含的内容进行阐释。

    C.文章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大学》对早期的“明德”主体和“德”的内容的扩充。

    D.文章末段阐释了传承《大学》中“明德”精神对于新时代植根塑魂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聚焦于“明德”,体现出儒家对于选贤任能、政通人和的政治诉求以及对教育普遍化的倡导。

    B.《大学》中的“明德”首先指理性的政治美德,与《国语》《左传》《康诰》等早期文献的记载一脉相承。

    C.清代诗人孙枝蔚《春木》诗之四中说:“愿崇明德,以娱高年。”其中的“明德”与《大学》中的“明德”含义相同。

    D.理解《大学》中对“明德”的途径的阐述,有助于当代青年学子厘清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努力学习,成为栋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氓》)

    (2)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7)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

    (8)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阐说“学”和“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

    (2)《蜀道难》中,描写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星辰,并且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江月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面语段中的空缺部分。

    (1)《红楼梦》中有俗语“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其中“阿房宫三百里”出自《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3)韩愈《师说》中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_______,乐以忘忧,_______(《论语》)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_______,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4)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描写水声清脆悦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同为赤壁怀古诗词,苏轼塑造了青年将领周瑜的英雄形象,而杜牧在《赤壁》中,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讽刺了周瑜赤壁之战中成功的侥幸。

    (3)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           。”  

    (2)郦道元《三峡》中“        ”一句,把春冬季节三峡山水草木的特点概括无遗。     

    (3)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正是因为“           ”,才能对世人的称赞和诽谤不动于心。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起岳阳楼望月

    (清)姚鼐

    高楼深夜静秋空,荡荡江湖积气通。

    万顷波平天四面,九霄风定月当中。

    云间朱鸟①峰何处?水上苍龙②瑟未终。

    便欲拂衣琼岛外,止留清啸落江东。

    ①朱鸟:指南岳衡山。②苍龙:指湘灵,为湘水之神。《楚辞•远游》中有记载:“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楼深夜静秋空”描绘洞庭月夜景色,诗人登上岳阳楼感受到万籁俱寂,四周悠远空旷,令人有天地孤独之感。

    B. “九霄风定月当中”写风静无声,皓月当空,清光四溢,天水空灵一片,上下澄澈,令人幽然神远。

    C. “云间”一联引用两个典故,从夜空想到朱鸟化为衡山的传说,又从湖波中幻起湘灵鼓瑟的想象,为全诗增加了神秘色彩。

    D. 第四联间接抒发感慨,表达自己要拂衣飞去、长啸升空的念头,也表明了自己辞官归隐的愿望。

    2“洞庭天下水”,岳阳楼前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经常被登楼揽胜的诗人写入诗文,成为一卷美丽的图画。下面描写洞庭美景的诗句,其意境与本诗最相似的一项是

    A.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张说《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B.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C.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D.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元稹《洞庭湖》)

    3岳阳楼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一向为登临胜地。自唐宋以来,吟咏岳阳楼的名篇佳作甚多,诗圣杜甫晚年也曾写下了名垂千古的《登岳阳楼》。与姚鼐的《夜起岳阳楼望月》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溥,字时用,宜兴人。景泰五年进士及第。宪宗初,擢左庶子,再迁太常卿兼学士。成化十五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久之改吏部。孝宗嗣位,参预机务。旋进礼部尚书。弘治五年,刘吉罢,溥为首辅承吉恣睢之后,镇以安静,务守成法,与同列协心辅治。钦天监革职监正李华,为昌国公张峦择葬地,中旨复官。溥等言:“即位以来,未尝有内降。幸门一开,末流安底。臣等不敢奉诏。”占城奏安南侵扰,帝欲遣大臣往解。溥等言:“外国相侵,有司檄谕之足矣,无劳遣使。万一抗令,则亏损国体,问罪兴师,后患滋大”于是罢不遣。三月甲子御文华殿召见溥及刘健等授以诸司题奏曰与先生辈议溥等拟旨上帝应手改定事端多者,健请出外详阅。帝曰:“盍就此面议。”既毕,赐茶而退。自成化间,宪宗召对后,至此始再见,举朝诩为盛事。寻以灾异求言,廷臣所上封事,经月不报,而言官论救何鼎忤旨待罪者久,溥等皆以为言。于是悉下诸章,而罢诸言官弗问。溥时年七十,引年求退,不许,诏风雨寒暑免朝参。十一年,以目疾乞归。帝眷留,久之乃许。逾年卒,太师,谥文靖。溥性凝重有度,在内阁十二年,从容辅导。人有过误,辄为掩覆,曰:“天生才甚难,不忍以微瑕弃也。”屡遇大狱及逮系言官,委曲调剂。孝宗仁厚,多纳溥等所言,天下阴受其福。尝曰:“祖宗法度所以惠元元者备矣,患不能守耳。”卒无所更置。性至孝,尝再庐墓。自奉甚薄,好施予。置义田八百亩赡宗族,请籍记于官,以垂永久,帝为复其徭役。

    (节选自《明史·徐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月甲子/御文华殿召见/溥及刘健等授以诸司/题奏曰/与先生辈议/溥等拟旨上/帝应手改定/

    B.三月甲子/御文华殿/召见溥及刘健等/授以诸司题奏/曰/与先生辈议/溥等拟旨上/帝应手改定/

    C.三月甲子/御文华殿召见/溥及刘健等授以诸司题/奏曰/与先生辈议/溥等拟旨上/帝应手改定/

    D.三月甲子/御文华殿/召见溥及刘健等/授以诸司/题奏曰/与先生辈议/溥等拟旨上/帝应手改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辅在明代是内阁首席大学士的习惯称谓,主持内阁大政,权力相当于宰相。

    B.赠,也称追赠、追封、追晋,指朝廷对退休的有贡献的官员授予某种官职或称号。

    C.祖宗特指帝王的祖先,有开国贡献的君主一般称祖,而继嗣的君主一般称宗。

    D.庐墓,指古人在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建屋居住,守护坟墓,以示孝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溥孝亲克己,宽容朝臣。对父母至孝,对族人关爱,对朝臣宽容,朝臣们有些小的过错,他总是帮忙掩盖过去,不因小过而毁掉他们的前途。

    B.徐溥坚持原则,处事谨慎。孝宗要为不该复职的官员复职,他认为如此会后患无穷,拒绝执行;占城和安南不和,他认为派使臣调解必有后患,最终作罢。

    C.徐溥进谏称旨,皇帝倚重。他的许多建议都被孝宗采纳,百姓也因此得到好处,他年老请求退休,孝宗不允,后因患眼病请退,才勉强答应。

    D.徐溥因循守法,无所更改。他认为先代帝王制定的惠及百姓的法令制度已经很完善了,所担忧的是不能坚守,因而他在任期间对旧法无所更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承吉恣睢之后,镇以安静,务守成法,与同列协心辅治。

    (2)置义田八百亩赡宗族,请籍记于官,以垂永久,帝为复其徭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所谓“四无”,指的是“92一代”普遍的生存状态:无公害、无国界、无禁忌、无现金。在无的同时,他们又有教养、有情趣、有文化、乐于分享,具有国际视野,推崇自由无束缚的生活方式。

    “无公害”,指他们的进取和欲望以更从容有序的方式来实现。“无国界”,指他们可能出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与世界在互联网任一高度平行,并同时发声。“无禁忌”,指不迷信成功学和所谓大师,一切人一切事都可以轻松解构,转化为表情包。“无现金”,指他们以支付宝畅游网上和网下世界,俘获世间最有创意,最与众不同的物品。

    (2)“四有青年”这个概念来自上世纪80年代,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是当时对青年人提出的期望,成为70后、80后的做人目标。

    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