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2016年9月,中国政府再次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国智能制造正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对于制造业来说,可谓时不我待。
B. 疾控中心专家认为,因为并非所有出现流感样症状的人都会看医生、采样和进行甲流病毒检测,所以现在所监测到的甲流病例仅仅是凤毛麟角。
C. 遭受过5.12灾难的人们,他们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把满目疮痍的家园建设成了令人瞩目的幸福乐园。
D. 只要上下一致,勠力同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人民必定打赢精准扶贫攻坚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1 月 4 日,王思聪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随后被该院查封其名下房产、车辆、银行存款和不动产。12 月 24 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告称,王思聪已还款 5 千万,涉 1.5 亿纠纷案和解。
B.2019 年 9 月以来,澳大利亚山火持续肆虐,目前已经烧掉了相当于一个比利时大小的面积,外媒估计有近 5 亿只野生动物葬身火海。
C.本届休博会上,专家们将结合国内外休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围绕休闲与美丽生活的话题展开研讨, 发布世界休闲理论的研究成果,倡导积极文明的休闲理念。
D.《我爱我家》的一张旧剧照,葛优在沙发上那副慵懒的躺姿,走红网络,被网友戏称为“葛优躺”,其背后深藏了某种职业倦怠和精神困顿,借一张图片淋漓尽致地发泄了出来。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一般包括四折一楔子,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演唱。
B. 塞万提斯,西班牙小说家。其代表作《堂吉诃德》是一部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笑的泪”的悲剧感的长篇小说。
C.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重阳节带老人家登高的习俗,以示对老人家的尊敬。
D. 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如果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称为“趋”,以示敬意。例如《滕王阁序》中有“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些国际主流媒体持续跟踪报道中国反腐工作的进展、成效,认为中国反腐工作体现了中共惩治腐败的决心和信心,增强了公众对中共的相信。
B. 目前的国学热虽然还是主要分布在大众教育和国学知识传播方面,但是营造这样一种传统文化热的氛围,对传承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都是很有意义的。
C. 一系列中国承诺和中国行动,正通过国民的生活点滴释放着令人羡慕的经济、文化推动力,同时也为相关国家提供了观察自己的窗口和改善民生的借鉴。
D. 那些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不论它们关注了什么事,也不论它们具体围绕哪个阶层的人为中心来展开,能够肯定的是,它们都深切关注了人生。
5、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句中的“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卖琴
费力克斯·勒克莱尔(加拿大)
雨天,男人的短大衣里藏着一把小提琴。他走得很快,帽子遮在眼睛上,一脸疲惫,不时左顾右盼。突然,他拐进一条小小的甬道,推开一扇房门。门上的木牌上写着:制琴坊。
进入房内,他脱下大衣,把小提琴放在柜台上。他用大拇指把帽边卷起来,等着那位在窗下工作的老人。制琴师站起身,一双眼睛在大大的镜片后面眨动着:“做什么?”
“我想把我的小提琴卖给您。”
制琴师将琴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看,说:“是我做的,二十年了,制作日期写在这儿呢。”
那男人说:“我知道。”
“您想卖掉它?”
“是的,先生。”
“贵姓啊,您?”
“于贝尔·托马斯。”
“我听过您的大名,我那屋里面就有您的唱片,几支协奏曲,就是用这把琴录制的吧?您拉小提琴很久了吗?”
“16 年了。”
老人又摸了摸琴:“还是留着吧。”
“不,我再也不想看到它。”
“如果我是您的话,我不会把一个老朋友甩掉的,一个16 年来相依为命、为您留下许多纪念的朋友。”
“我需要钱。”音乐家的脸痛苦地抽搐了一下,他摊开手,说道,“我现在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交响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了,电台的工作也已经丢了。”
他咬咬嘴唇。“公众音乐会也是,两个星期前,爵士交响乐团的指挥辞退了我。我只好去给孩子们上课,可就在教他们演奏上行音阶的时候,我的手僵住了……是风湿病。”
当他说话时,老人几次犹豫后将左手放在了琴盒上。
音乐家说完了,低头看他的琴,这才发现老人的手缺了两根手指。整整一分钟,
两个人都一动不动。最后于贝尔·托马斯先开口了:“您的手也残了?”
老人沉默地转回身,向窗边走去,坐在凳子上继续工作,他盯着手中的活计,说道:“这桩意外是在我16 岁时发生的。我把它讲给您听,是因为我那屋里面有您的小提琴协奏曲。那时候,我家生活在一个农场里,距城市有七里路,我每天坐着狗拉雪橇去上学。我有了一个爱好:音乐。迄今为止我唯一的、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音乐家。”
音乐家始终低着头。老人继续说道:
“我挺有天分,耳朵很好,左手灵巧,还有一颗特别敏感的心。我学了一年,对小提琴简直到了痴狂的地步。为了上琴课,我需要在晚饭后出门,上完课后再返回家里。每星期一次。在学琴的路上,我裹着一张毛毯,把小提琴紧紧抱在怀中,像抱着一个孩子……
“正是那个时期,在一场学校组织的节庆活动中,我第一次当众进行了演奏。”小提琴家抬起了头。老人继续说道:“演奏大厅里,有几位牧师、一位主教大人、一位议员、一些记者、全体学生和几个漂亮的女孩。由于一场可怕的暴雪,我是独自一人坐着狗拉雪橇来的。妈妈没能坐在大厅里看我演出,因为路完全没法走。
“我演奏了《回忆》,我的小提琴声回荡在大厅里,琴音清澈洁净。我还记得演出结束时那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我那不知所措的样子。我的老师站在幕后,他哭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吻了我一下。
“有一个男人,过来问我的姓名和年龄,然后带着满脸的微笑和鼓励的目光离去了。一位牧师对我晃着脑袋说:‘再接再厉,小家伙……’
“唉,如果妈妈在那儿该多好!这是我唯一的遗憾。”
音乐家凑近来,身子向前倾着,生怕听漏了一句话。老人继续说道:“夜深了,我从学校出来,胳膊下夹着心爱的小提琴,满心都是幻想。我要到学校后面的小牲口棚去,我的狗在那儿等我。
“我想到大都会、音乐会、个人独奏,想到我的家庭,那光宗耀祖的辉煌时刻指日可待…突然,汪的一声!”
音乐家蹙蹙眉头,等着下面的话。
制琴师接着说道,“有些情节我记不太清楚了,只知道我跟一条狗在搏斗,它在狂吠,我也在大喊大叫,在我身后的雪地上拖着一条长长的血痕……那条我们家买了才一个星期的狗,咬断了我的两根手指。”
一阵沉默后,老人又说:“在我的一生中,我只公开演奏过一次,而不是演奏了16年,更不曾取得显赫的成就,没录制过唱片,没有四处巡演将名声远播到欧洲去。只有过一次当众演出,还是在一个学校的小厅堂里,而且我的母亲也没有来听。”
于贝尔·托马斯再次低下头去。
老人悄悄站起身,消失在把店面和他的住处分隔开来的门帘后面。他抱着一个琴盒走回来,小心翼翼地将它打开。那是他的小提琴,被包裹在一块白色的法兰绒布里。他把琴轻轻地放在于贝尔·托马斯身旁,又回到窗下的小凳上。
音乐家就像一个蒙羞的人急于脱身那样,走向柜台,拿起他的小提琴,塞进短大衣。他轻轻地带上门走了出去,仿佛这是一扇教堂之门。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于贝尔·托马斯要把自己拉了16 年的小提琴卖给它的原主人制琴师,主要目的是完璧归赵,他相信制琴师会好好保管它。
B. “仿佛这是一扇教堂之门”是说音乐家在制琴坊听到制琴师的故事后,灵魂受到了洗礼,心灵得到了净化,改变了生活态度。
C. 两次提到音乐家把琴藏进大衣,表现了他不同的心态:第一次,主要是唯恐被人发现而暴露窘况;第二次,珍爱而唯恐淋坏。
D. 制琴师记得第一次当众演奏小提琴时的许多细节,后文却说“有些情节我记不太清楚了”,前后矛盾,说明他的年纪确实大了。
E. 制琴师学琴时“把小提琴紧紧抱在怀中”,后来又放在盒里珍藏,表现了他对自己用过的东西都十分喜爱、十分珍惜的心理。
【2】于贝尔·托马斯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小说三次提到“妈妈”没能来听“我”演奏,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主人公是音乐家,但几乎一半的篇幅是在写制琴师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连用四个比喻,并联系生活实际,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目的在于强调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2)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思乡又迫切渴望建功立业、有家不得归的复杂矛盾 心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蜀道难》中直接写出剑阁高峻、地势险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两句以璀璨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贴切又形象。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说明了黄鹤、猿猱这样会飞、善攀爬的动物都难越过蜀道,从而突出了蜀道的高峻。
(3)陆游《游山西村》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描摹了南宋初期的农村生活画卷,表达了诗人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运用比喻手法写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 ______ ,________ ”。
(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 ,________ ”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永不止步之意。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用互文的手法写出了边地的苦寒。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追逐败逃的齐国军队之前,曹刿没有贸然行事,为分析敌情而采取的两项行动是“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对于从师的错误认识“______,______”,这种认识受到了魏晋六朝门阀制度观念的影响。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一句先写出阿房宫的地理走向,再点出它一直通到了咸阳;然后以“______”一句描绘出飞檐的状态。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2)《琵琶行》开头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诗 句: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作者用“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思念君王,却得不到君王垂怜。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分析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文中,极尽夸张之能,描写蜀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特点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桃花
白居易
一树红桃亚①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③来折一枝。
(注)①亚,通“压”。②校,通“较”,比较,较为。③白侍郎:白居易时为刑部侍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勾画出桃花灼灼盛开、绰约动人的形象,以及它的清幽的生活环境。
B. 颔联写作者只因为忙中偷闲,这才发现了幽僻处“竹遮松荫”下的桃花。
C. 颈联采用议论和比喻的手法,既显露出锐利的讽喻,又含蓄蕴藉,发人深思。
D. 尾联紧承颈联的议论和慨叹,写出了诗人独具慧眼,折取一枝,以及惜花之情。
E. 诗人所用的语言大都隐晦难解,但又十分注意语言的加工和提炼,非常传神。
【2】请结合全诗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卿有文学,何辞为?”对曰:“臣不能为四六。”帝曰:“如两汉制诏可也;且卿能进士取高第,而云不能四六,何邪?”竟不获辞。
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鉴,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迩英进读,至曹参代萧何事。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帝问光,光曰:“布法象魏,布旧法也。诸侯变礼易乐者,王巡守则诛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侍讲吴申起曰:“光言,至论也。”
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光曰:“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元祐元年复得疾。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B.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C.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D.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故有“内相”之称。
B.四六,即四六文或骈体文。其文常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并注重藻饰和用典。
C.《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宋神宗认为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
D.曹参代萧何,指萧何死后曹参任国相,推翻萧何在任时立下的规矩而自立一套治理国家的体系,且取得成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自幼聪颖,手不释卷。因读书多见识广,故能关键时刻砸缸救人,成就佳话,并为他后来步入仕途打下基础。
B.宋神宗要把司马光提拔为翰林学士,司马光却以自己不能作四六文为由加以推辞。然而终究推辞不掉,只好赴任。
C.司马光认为治理天下就好比住房子,房子坏了就修补一下;没有倒塌就不要另造新房。吴申认为司马光所言切中要害。
D.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坚决反对,上书陈述利害。当皇帝要重用司马光时,王安石以韩信树汉赤色旗为喻,表示反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
(2)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9某军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收受境外敌对势力策反,向境外泄露了大量我国军事机密,后被逮捕执行死刑。
材料二:2019香港所谓的“爱国青年”破坏香港社会和平与稳定,造成恶劣影响,随着《国安法》颁布,许多乱港分子遭到逮捕。
材料三:经典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指出:强与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你是一名青年,请在“国家安全与我随行”主题班会上发表你对材料的感想。
要求:结合材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