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三国演义》中,徐庶之母大骂徐庶不识刘备之伪,“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骂完自缢而死,其行动具有鲜明的拥曹反刘的倾向。
B.《茶馆》中,一茶客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另一茶客则抱怨“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这些台词流露出老舍对于底层满族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C.《边城》由今年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写起,回溯之前的两个端午节,因而整部小说都洋溢着赛龙舟、捉鸭子的狂欢气氛。
D.《哈姆莱特》采用多线索布局,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三条线索安排得繁简得当、缓急有序,全剧气势跌宕起伏。
E.《老人与海》结尾,游客们围着大马林鱼骨架议论纷纷,却分不清这是鲨鱼还是大马林鱼,这一情节影射了当时的人们对同厄运搏斗的老人的不理解。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现实主义创作可以天马行空地回到任何年代,但是内在一定要有让自己感动、震撼和心痛过的东西。
②电子支付的便捷与风险休戚相关,条码支付规范后,用户支付亦然便捷,而且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③网络小说省略了出版周期,但也取消了批评家、文学史家使文学经典化的过程,对此,大家莫衷一是。
④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她正迈着更为成熟、稳健的步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⑤古代先贤厚重质朴的著作、佶屈聱牙的词句,让人们难以将其与热烈丰沛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都市人越来越向往小桥流水、瓜田李下、自由恬淡的生活状态。
A. ①②⑥ B. ③⑤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3、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你对“共享经济”一知半解, ②你有必要了解一下现在流行的打车软件。一个软件平台,把私家车、出租车都整合起来了。它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了便利 ③ 全新的体验。④,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商业的基本事实:无共享,不经济。美国硅谷预测家们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你一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网站上挑一个工作任务,⑤ 不用朝九晚五地工作。 ⑥ 工作之外,你的吃穿住行,全部可以实现共享。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如果 | 那么 | 和 | 于是 | 而 | 除 |
B | 假如 | / | 和 | / | 就 | 除了 |
C | 如果 | 那么 | 以及 | 于是 | 就 | 除 |
D | 假如 | / | 以及 | / | 而 | 除了 |
A. A B. B C. C D.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国家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背景下,女教师过度集中生二胎,会让教育管理部门在人事安排上捉襟见肘,不少地方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
②共产党人只有做到与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③阳关,一个让人生情的地方,从第一次起,阳关就在我的心里占据了挥之不去的地位,这里的一动一静总关我情。
④小时候的张衡夜半数星星,说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他成了汉代著名的天文学家。
⑤职业资格考试项目的大幅瘦身,既是对证书泛滥、挂证乱象的釜底抽薪,也是对人才活力、行业活力的巨大解放。
⑥今年的跨年晚会,节目令观众耳目一新,绘声绘色的歌曲,行云流水的舞蹈,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危机关头,他们亲自批挂上阵,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一切障碍,成为所有人无比敬仰的“英雄”。
②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读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茅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③他的笔下有历史,有中国哲学的智慧,他谈论的是历史上的人与事;但常常枝蔓开去,或联想,或抒情,或状物,天马行空。
④虽然电脑病毒猖獗,但电脑公司总能在第一时间推出新的杀毒软件及时杀毒,这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⑤中国画“书画同源”的要求决定了写意画的表现方式是用“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的春秋笔法,把深邃的意境呈现出来。
⑤看完电影《虎口脱险》后,大家将小王对号入座,说他就像影片中的那个有才能的音乐指挥,常常因粗心做出一些有惊无险的事。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百年震柳
梁衡
①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
②约在百年前,1920年12月16日晚8时,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级8.5,裂度12,死27万人,震波绕地球三圈,余震三年不绝,史称环球大地震。这远远大于后来我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③海原大地震是地球的印度洋版块与太平洋版块相互挤压所致,与近年来的汶川大地震同出一因。有案可查,1982年国家地震局曾在当地开深槽验土,探得6千年来,在海原地区这两个版块就有6次因较劲失手而引发地震。第六次即海原大地震。这次地震,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
④为了寻找这棵树,从县城出发,车子在大山的肚子里翻上翻下,左拐右折,沿途几乎没有看到人家。可想百年之前,这里更是怎样的荒凉寂寞。正当我心头一片落寞之时,身下的沟里闪出一团翠绿,车头一折,拐入谷底。行到路尽之处,眼前的一棵大柳树挡住了去路。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蹲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难怪我们在山顶上时就看见这里有一团绿云。欲问百年事,深山访古柳。但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两个半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100年。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一根木头的断开如果是用锯子来锯,无论横、竖、斜,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个难忘的岁月。我稍一闭目,还能听到雷鸣电闪,山摇地动。
⑤柳树这种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于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它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有极强的适应性,适于各种水土、气候,也能适应突如其来的灾难。美哉大柳,在人如女,至坚至柔;伟哉大柳,在地如水,无处不有。唯我大柳,大难不死,百代千秋。
⑥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27万人的生命,为什么单单留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这株灾后之柳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宣示:战胜灾难唯有坚守。一百年了,它站在这里,敞开胸怀袒露着伤痕;又举起双臂,摇动青枝。它在说: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扼杀生命。
⑦我出了沟口翻上山头,再回望那株百年震柳,已看不清它那被裂为两半的树身,只见一团浓浓的绿云。一百年前,在这里地震撕裂了一棵树;一百年后,这棵树化作一团绿色的云,缝合了地缝,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我知道县里已经建了地震博物馆,有文字,有图片,但是最生动的,莫如就在这里建一座“震柳人文森林公园”,再种它一沟的新柳。老树犹在,雄风不减。绿满天涯,长风浩荡。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画图,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教科书。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采用衬托的方法介绍海原大地震,把这场地震与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比较,便于读者更形象地认识事物的特征。
B. 文章第③段巧妙使用动词和比喻修辞,形象再现海原大地震情形,把大地震横摧一切的气势写了出来,反衬了震柳顽强的意志。
C. 文章第⑤段采用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抓住柳树柔弱又刚强、适应性强等特征,对柳树进行了热情的赞美。
D. 文章写地震撕裂了一棵树,可是这棵树却化作一团绿色的云,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暗示了地震给人带来的伤痛已被抚平。
【2】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3】“百年震柳”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关雎》开篇写到雎鸠,是为了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起兴。
(2)李白在《蜀道难》中,先用“ 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山势之高险,后通过描写急流、瀑布发出巨大声响来写蜀道之险。
(3)韩愈在《师说》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有一种人,对儿子“____________”;而自己“则耻师焉”。
8、补写出下列句于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概括了曹操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友的感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向氓解释自已没有立即答应他求婚的原因。
(2)在《出师表》临结尾时,诸葛亮谆谆告诚后主应当自谋,以“________,______”,“深追先帝遗诏”。
(3)在《虞美人》中,李煜运用对比手法,遥想明月之下故国景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代价才开辟了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
(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们经常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不取不义之财的意思。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原因。
(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沦落天涯后的悲苦:华年不再,青春已去,只有在梦里回味往昔的“荣光”,梦醒时分,跌回现实中来,无限伤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________________,琅琊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2、补写下列空缺处的句子。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提示一个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诗人在高峻的山峰上,用手抚胸,对天长叹的情状。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鹧 鸪 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栏幽槛小红英。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 mí):亦作"酴釄"。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醾花开春事了”的说法。②婉娩:天气温和。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嫩绿重重看得成”,以“嫩绿”为全词画面敷下了基本色调。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
B. 第二句中,“小”字有大作用,“小红英”三字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写活了画面,照亮了全篇,使春天的气氛更浓。
C. 上片四句,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初春绿意渐浓,蜂忙蝶舞的活泼画面。
D. “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议论融为一体。
E. 这首词的上片,画面色彩鲜明,不重词采,具有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语言特色。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图,字表圣,河中人也。父舆,大中时为商州刺史。图,咸通十年,归仁绍①榜进士。主司王凝初典绛州,图时方应举,自别墅到郡上谒,去,阍吏遽申司空秀才出郭门。后入郭访亲知,即不造郡斋。公谓其尊敬,愈重之。及知贡,图第四人捷,同年鄙薄者谤曰:“此司空图得一名也。” 公颇闻,因宴全榜,宣言曰:“凝叨忝文柄,今年榜帖,专为司空先辈一人而已。”由是名益振。未几,凝为宣、歙观察使,辟置幕府。召拜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卢相携②还朝,过陕、虢,访图,深爱重,留诗曰:“氏族司空贵,官班御史雄。老夫如且在,未可叹途穷。”就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遂表为僚佐。携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丁黄巢乱,间关至河中,僖宗次凤翔,知制诰、中书舍人。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昭宗在华州,召为兵部侍郎,以足疾自乞,听还。图家本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庐,遂隐不出,作亭榭素室,悉画唐兴节士文人像。尝曰:“某宦情萧索,百事无能。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遂名其亭曰“三休”。作文以伸志,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言涉诡激不常,欲免当时之祸。初以风雨夜,得古宝剑,惨淡精灵,尝佩出入。性苦吟,举笔缘兴,几千万篇。自致于绳检之外,豫置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沾醉高歌。客有难者,曰:“君何不广耶?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岁时祠祷,与闾里父老鼓舞相乐。时寇盗所过齑粉,独不入谷中,知图贤,如古王蠋也。士民依以避难。后闻哀帝遇弑,不食扼腕,呕血数升而卒,年七十有二。先撰自为文于濯缨亭一鸣窗,今有《一鸣集》三十卷,行于世。
(节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
(注)①归仁绍:苏州人,唐咸通十年己丑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其中有司空图。②卢携:唐代名臣,曾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门下侍郎、兵部尚书等职。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别墅到郡上谒:拜见
B. 作亭榭素室:无涂饰
C. 言涉诡激不常:涉及
D. 客有难者:疑惑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空图父亲司空舆曾担任商州刺史,后来司空图考取进士,又因为主管官员王凝的保举,被朝廷任命为殿中御史使。
B. 卢携还朝任职时,他去看望了司空图,对他推崇赏识并为他留诗,因为他的推荐,司空图被表奏为官,此后官职又有升迁。
C. 司空图曾被授谏议大夫、兵部侍郎等职,他没有赴任或告病还乡,后来司空图隐居于中条山王官谷中,他作文吟诗,举止放达。
D. 司空图贤名在外,在他声誉的庇护下百姓得以免遭寇盗伤害,他忠于皇帝,最后绝食呕血而死,并有文集流传后世。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凝叨忝文柄,今年榜帖,专为司空先辈一人而已。
(2)君何不广耶?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司空图的形象特点,不超过30个字。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明德中学高三某班举行“追梦路上你我同行”主题班会,班主任给大家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个八九岁模样的乡村小男孩骑着自行车,追过几块田,只为近距离看一眼正在野外作业的无人机,当他见到机器后,兴奋得大喊大叫。同学们为这个视频所感动,纷纷发言:
明华:这个小男孩新奇兴奋的样子好宝贵。
向东:他的眼睛充满了光和希望,让我感动。
之轩:好奇心的种子已经在他心里埋下了,一定会生根发芽的。
耕宇:我想起了顶风冒雪上学的“冰花男孩”,两位少年都令人感动。
……
老师:这段视频,给了追梦路上的我们许多感动与思考。虽然我们已经成年,但这个少年仍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请从下列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写作。
①请你以该班同学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发言。
②请你给视频中的小男孩写一份信,说说自己的成长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