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编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稿》搜集资料时,参与者不仅紧张劳累,而且心情沉重。那些血泪 的诉说、惨痛的场景,常使人不堪卒读。
②李教授平时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一旦谈到自己的专业便变得异常健谈,最近又在核心期刊发表了 文章,观点石破天惊,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③要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在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们各抒己见,提出 了很多很好的建议。
④上课讨论问题时,刘老师总是先让同学们推心置腹,然后再作总结。
⑤一开始,小王和小明不相交流,他们的想法南辕北辙,只好各行其是。
⑥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畅所欲言。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②⑤ D. ②③⑥
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
A.老一辈虽然离开了岗位,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依然关心着年轻一代,关注着自己奉献毕生的事业。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名重点大学的学生,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劝勉正在读高三的堂弟。
C.“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一位游子望着暮霭中连绵起伏的群山和南飞的大雁,轻声吟唱着。
D.“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其女之美,宛在眼前,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女子的绵绵情思。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的学者最近发现,老年痴呆症并非基因突变所致,而是由于脑部的一种蛋白酶活性过大,使得大量淀粉蛋白在脑内形成块状沉淀造成的。
B.我们只要认准美丽中国的远景目标,聚合全社会重视生态、投身环保的正能量,奋发有为地干下去,就会打破环境问题的坚冰,迎来生态文明的春天。
C.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经过两年多的考古研究,一些文物证明至少在百万年前,重庆主城区就已经有了远古人类的活动。
D.京剧艺术如今成为了部分北京城区小学的校本课,有些小学已把京剧课列入正式课表,学生要学习20个京剧选段。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克服部分考生去苦趋乐、不希望在大学苦读的问题,“强基计划”的培养改革就能切实落地,既可为我国突破“卡脖子”技术培养生力军,也能助推社会形成更加完善的成才观。
B.从“生产锈带”到“生态绣带”,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绿进沙退”,中国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C.“人脸识别第一案”让杭州成为全国首个明确禁止物业强制人脸识别的城市。期待本案的“尺寸之功”,能够发挥影响性诉讼的示范意义,进而推动个案正义转向制度正义。
D.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城市的名片,也是留给未来的印记。中国建筑史上有很多经典,也不乏兼收并蓄的成功案例,成为一份给地球的礼物。
5、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类发展的实践理性表明,知识成果只有“善”用才具有力量,才具有道德价值。 所以学者要关注学术结果的 “善”,关注学术结果的道德价值,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客观性、真理性。
①甚至关系着社会的历史走向和国家的发展。
②这就是说,知识的价值最终取决于它的目的之善。
③否则有些知识对人类的公众福祉将是一种损害。
④因此,学者应当关注学术行为的社会效果。
⑤自由的学术实践活动是最具力量性和决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⑥因为某一项影响深远的知识成果应用会迅速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
A.③②④①⑤⑥ B.③⑤⑥①④② C.⑥⑤①③②④ D.⑥⑤①④②③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自近代科学兴起以来,人类见证了科学改造世界的力量,也充分享受到了科学成果带来的社会福祉。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强大的自主性,如果任其无约束地发展,它的潜在成果既有可能造福人类,也有可能摧毁人类。如何让科学始终朝着善的方向发展,是今天人类亟须解决的问题,科技伦理的兴起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②科技伦理的目标很明确,即通过有效的规范,保证科学研究的所有环节都处于伦理的规训下,使研究的整个链条都指向追求善的目的。科技伦理发生作用的空间结构包括政策环境、研究主体、研究手段、研究对象与研究结果等,这个研究链条的每个环节内都存在伦理缝隙。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科学就会从人类福祉变成人类的噩梦。
③科学是探索未知的事业,其本性是喜欢自由的研究氛围。由此,人们自然会认为,不应该为科学研究附加任何约束,所有这些约束都是研究的障碍。这种说法在社会上很有市场。其实,这是一种短见。哲学家托德•莱肯曾指出:“我们对人类的有限性的焦虑,致使我们设计出更高级的不变的实在,这就是形式、道德法则。”也就是说,我们要设计出一个远离我们的完美王国,去应对我们所面对的不确定现实。道理很简单,任何时代的人的认知都具有时代局限性, 总有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出现。如果是好的倒也无妨;如果是恶的,其影响就很难消除。而且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这种可能性不是小了,而是变大了。为此,预先设置一些高于当下实践要求的伦理规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对研究人员进行科技伦理的熏陶、规训,恰恰是引导他们追求善的有效手段,是他们向善的路标,而非研究的障碍。
④近代科学起源于西方,对于中国人来讲,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舶来品,我们缺乏与之相对应的传统与经验,因而在科技伦理上存在不足之处。另外,我国的教育体制中也缺乏这方面的系统训练,这使得我国科技人员对科技伦理的认识有待完善。
⑤如今,随着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我国科技从业人员将大幅增长。因此,作为有限理性的研究者应时刻牢记伦理规范在各个环节上的伦理边界,这样才能保证研究全过程以及整个漫长的研究周期,始终置于伦理的光照下,这样才能保证研究行为对外提升社会福祉,对内则因追求至善而实现内在的幸福感。这是关注科技伦理在当下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摘编自李侠 《科技伦理:没有约束的科技是危险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具有强大的自主发展力量,既造福了人类社会,也有可能摧毁人类社会。
B.科技伦理的目的是“追求善”,托德•莱肯所说的“道德法则”就是“科技伦理”。
C.科学崇尚自由,而科技伦理既可约束这种自由,也可引导科学研究。
D.当下关注科技伦理的现实意义是保证研究行为对外提升社会福祉,对内实现幸福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科学研究本身存在的不足为立论的前提,论证了科技伦理的重要性。
B.文章指出科学研究各环节中存在伦理缝隙,有助于理解科学伦理的目标和作用。
C.文章第三段采用先破后立的方式,深入论证了设置科技伦理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D.对于中国科学界科技伦理欠缺的原因,文章从历史和现状两个角度进行了剖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是因为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科技伦理才得以兴起,受到重视。
B.西方文化有悠久的科技伦理传统,因此能有效避免科研中出现伦理失范的情况。
C.中国科学界在科技伦理上先天不足,与中国在近代以前缺乏科学传统与经验有关。
D.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应该牢记伦理规范,保证研究行为追求至善,从而提升社会福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望岳》中的“____,____”不仅表现了诗人要攀登泰山的誓言,也写出了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2)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的“____,____”,虽然是以风小则无以负羽翅来讲大鹏直冲青天须有所凭借,但它和《劝学》中所说的“_____ ”就能使风雨产生一样,都能表达“做事成功需要有丰富的积累”的道理。
8、按要求填空。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落花水香茅舍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寿阳曲·远浦帆归》)
(3)同样是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与《登楼》“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所用手法相似。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2)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无限幽怨。
(3)苏轼《赤壁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篇中“___,____ ”两句与《论语·述而》篇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取意相似。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 ,____ ”集中体现了赤壁江山如画的特点。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月亮”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亘古不变的经典意象之一,众多诗人因月生情、借月表情。苏轼在《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借月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健康长寿,共赏明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聚沙成塔”“聚水成涓”“集腋成裘”等阐明了慢慢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荀子在《劝学》中劝人为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西。(杜牧《阿房宫赋》)
(5)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宪问》)
(8)黄钟毁弃,____________________。(《楚辞·卜居》)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丈夫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
B. 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宁静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 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 为了寄托思念,抒发离情别恨,女主人公为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笑独眠”用拟人手法,楼上花枝也含笑而眠。
E. 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2】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告诸子及弟侄
范仲淹
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爨①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今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汝母已早世,吾所最恨者,忍令若曹享富贵之乐也。
吴中宗族甚众,于吾固有亲疏,然以吾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尚祖宗之意无亲疏,则饥寒者吾安得不恤也。自祖宗来积德百余年,而始发于吾,得至大官,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今何颜以入家庙乎?
京师交游慎于高议不同当言责之地且温习文字清心洁行以自树立。平生之称,当见大节,不必窃论曲直,取小名招大悔矣。
京师少往还,凡见利处,便须思患。老夫屡经风波,惟能忍穷,固得免祸。
大参②到任,必受知也。惟勤学奉公,勿忧前路。慎勿作书求人荐拔,但自充实为妙。将就大对③,诚吾道之风采,宜谦下兢畏,以副士望。
青春何苦多病,岂不以摄生为意耶?门才起立,宗族未受赐。有文学称,亦未为国家所用,岂肯循常人之情,轻其身丧其志哉!
贤弟请宽心将息,虽清贫,但身安为重。家间苦淡,士之常也,省去冗口可矣。请多著功夫看道书,见寿而康者,问其所以,则有所得矣。
汝守官处小心不得欺事,与同官和睦多礼,有事只与同官议,莫与公人商量,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汝看老叔自来如何,还曾营私否?自家好,家门各人好事,以光祖宗。
注:①爨:烧火做饭。②大参:当是作者子侄中某人名字。③大对:这里指殿试。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汝母躬执爨而吾亲甘旨 甘旨:辛酸苦楚
B. 岂不以摄生为意耶 摄生:保养身体,养生
C. 贤弟请宽心将息 将息:调养,将养休息
D. 省去冗口可矣 冗口:谓吃闲饭的人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师交游/慎于高议/不同当言/责之地/且温习文字清心/洁行以自树立
B. 京师交游/慎于高议/不同当言责之地/且温习文字/清心洁行/以自树立
C. 京师交游慎于高议/不同当言/责之地/且温习文字/清心洁行/以自树立
D. 京师交游/慎于高议/不同当言/责之地/且温习文字清心/洁行以自树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仲淹非常重视亲情宗族。认为宗族血缘关系不分亲疏,族中缺衣少食者,他都给予周济。
B. 范仲淹教诲子弟勤学奉公。读书人不应该通过请人推荐的方式求取功名,充实自己才是关键。
C. 范仲淹叮嘱亲人注重养生。生活平淡是士人的正常状态,不忧家贫,注重健康,提倡安贫乐道。
D. 范仲淹告诫子孙为官清廉。做官要保持清廉之心,不经营私利,也不纵容亲友借势经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文学称,亦未为国家所用,岂肯循常人之情,轻其身丧其志哉!
⑵请多著功夫看道书,见寿而康者,问其所以,则有所得矣。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盗窃1000辆电动车,曾4次入狱的小偷周某,在被抓后的一段视频里,曾面无愧色地讲自己虽然没有文化,但“这辈子是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会,就是偷东西才可以维持得了生活”。因其出格的言论,这段视频曾爆红网络。前不久,周某即将刑满出狱,马上有30多家网红公司竞相跟他签约,。
针对以上事件,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