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吉祥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整体造型代表着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
B.设计者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
C.“冰墩墩”寓意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冰雪相融,象征瑞雪兆丰年,表达对奥运健儿收获满满的美好祝福。
D.整体形象酷似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2、下列诗句中呈现的的人伦关系,不属于血缘关系的一项是( )
A.萱堂淑贤齐孟母,谆谆教子读诗书。 B.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C.结发本期不下堂,君独何为慕他乡。 D.少时好睡常不足,上事亲尊日拘束。
3、下列加点字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刀俎(zǔ) 面面相觑(guān) 仪表 陈词烂调
B.钿头(tián) 惴惴不安(chuì) 精悍 甘之如恰
C.出岫(yòu) 百舸争流(gē) 重叠 半江鱼火
D.酣睡(hān) 沧海一粟(sù) 东隅 磨牙吮血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唱三叹的京剧,婉转悠扬的黄梅戏,缠绵悠远的昆曲……作为承载着中华文化精髓的艺术形式,中国戏曲流转千年经久不衰。_______________。剧种数量急剧减少,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精品力作乏善可陈,基层院团生存艰难等问题日渐凸显。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娱乐方式让传统曲艺再难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如何有效遏制颓势,让衰落的戏曲再现新生机?
A.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艺术正日趋衰落。
B.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艺术已经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C. 但是,戏曲艺术己不能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力一式。
D. 但是,时代的变迁使得戏曲艺术己经丧失了生命力。
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如夜郎自大的脾气,奴隶制度的残余,懒惰自私的恶习,蝇(yǐng)营狗苟的丑态,畸形病态的审美观念,以及罄(qìng)竹难书的诸般病症,皆以早去为宜。
B.我原来以为,只要认真地琢磨,我可以把中年的时光琢(zuó)磨成一块晶莹剔(tī)透的玉,只要我肯努力,生活就可以变得极为光洁、纯净、没有丝毫的瑕疵。
C.在中年,青涩的生命之果变得如此丰满,喧闹的青春冲撞沉(chén)淀成了雍(yōng)荣华贵,连繁重的社会责任也有可能融解为日常的生活情态。
D.但最先来到人间的春意,总是被雄踞(jù)大地的严冬所拒绝、所稀释、所泯灭。正因为这样,每逢这春之将至的日子,人们会格外地兴(xīng)奋、敏感和好奇。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新闻1月21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全国入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虽比2016年小幅减少,但明显高于“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1644万人的水平,是2000年以来历史第二高值。
李希如表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总量明显增加。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后,近两年我国出生人口明显增加。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分别为1786万人和1723万人,比“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的“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人数分别多出142万人和79万人:出生率分别为12.95‰和12.43‰,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分别提高了0.84和0.32个千分点。2017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一孩出生数量下降较多。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二孩出生数量继续增加,占比超超过50%,2017年是我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政策效果完整显现的第一年。受政策效应影响,2016年二孩出生数量大幅上升,明显高于“十二五”时期平均水平,2017年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个百百分点。
李希如分析,“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促进我人口均衡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2017年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16年减少100万人,其中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近600万人。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呈现不断推迟的趋势,妇女生育意愿也有所下降。在上述因素影响下,2017年一孩出生人数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249万人。总的来看,“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二孩出生人数的明显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材料二:
2016年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31万人,是我国自2000年以来新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原因是,许多非独夫妇过去虽然想生二孩,但政策不允许,因此这些夫妇以前被压抑的二孩生育意愿都集中在政策放开的初期释放出来。2017年出生人口减少,预示着二孩生育高峰已经过去。未来几年,我国的出生人口将持续减少。
近年,人口变化以湖北省为例,见图(由下至上分别是自然增长率、死亡率、出生率):
数据来源:湖北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
近年来湖北省男、女性别比例表(柱状图左为男性;右为女性):
数据来源:湖北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四: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对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一个规律性的结论:20年前的人口增长率决定20年后的经济增长率。在人口因战争、饥荒、瘟疫、政府干预等波动剧烈的情况下,20年前人口增长是上行的,就推动20年后经济增长上行,反之导致经济下行。“这是因为人口在20年后进入劳动年龄,其数量的多少直接增加或减少劳动力供给:然后他们开始结婚生子、买房或者租房,扩大消费,还进行创业和创新等等。这批人口的数量对于经济发展有着直接、重大的影响。”
人口统计学者黄文政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综合世界中高收入国家的情况,政府的教育投入一般占GDP的5%,而养老支出占15%。因此,从公平来看,政府对每个小孩应该补贴人均收入的10%才足以补偿养育家庭对社会的付出。他引用了1月9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报道,日本小镇Nagicho在推出生育补贴等鼓励生育播施后,生育率从1.4提高到2.8。
国家卫计委指导司负责人也表示,生育意愿低迷的原困主要是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等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综合材料一、二可知,一孩出生数下降致2017年出生人口比上年减少,但“全面两孩”政策的效果依然继续显现。
B.由材料二、三的表格内容可知,生育政策的变化对人口出生率有很大影响,出生人口的增加有利于改善男女性别比。
C.材料二可见“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湖北省出生人口明显增加,2017年更是达到12.6%人口出生率,与2012年相比显著提高。
D.综合材料二、四可知,人口增长率决定经济增长率,未来几年我国的出生人口将持续减少,经济增长将持续下行,学者们的相关呼吁业已引起了官方的关注。
【2】根据以上四则材料,下列表述或推论不合理的两项是( )
A.“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总量明显增加,2017年是“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政策效果完整显现的第一年。
B.据材料二曲线图可知“全面两孩”政策对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死亡率几乎没有影响,但确实可以大量提升人口出生率。
C.据材料二、四可知,近年人口死亡率的增加表明我国面临着沉重的老化社会问题,国家应当大力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托育服务的健全,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
D.由材料四可知,国家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提高生育补贴,相关税收政策的支持会有利于人口出生率的增加。
E.据材料三、四可知,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妇女生育意愿低迷的原因主要是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等等。两者关系相辅相成,联系紧密。
【3】请给材料一的新闻内容,拟写该则新闻的“导语”部分,不超过100字。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作为布衣在乱世中的心志。
(2)在《离骚》中,写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忧愁失意,走投无路,十分迷茫困惑的心境。
(3)庄周在《逍遥游》中,举证何为“小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_________》)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3)苏轼在《江城子》中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诗句,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意境与之相似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人很渺小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两个名句,表现了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道理。
(3)《李白在蜀道难》中概括描写“剑阁”特点的诗句是“____”,只要一人把守,则“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广开言路,马上就有了“___,___”的好局面。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蜀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句子是:“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说,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________”。这出自唐代李白《行路难》的诗句,把中华民族的信心满满,说得淋漓尽致。这句诗的下一句是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将读者带入一个奔马轰雷的奇险境界。
12、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习是人的生活常态,向别人学习是一条重要途径,孔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人有优点学之,人有不足作为反面教材对照自己改过自新。
(2)古往今来严明赏罚,一视同仁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的执政执法境界,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如是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以“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被前人誉为“古今独步”“句中化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九日多景楼用吴侍郞韵
方岳①
醉我一壶玉,了此十分秋。江涛还此,当日击楫渡中流②。问讯重阳烟雨,俯仰人间今古,此意渺沧洲。天地几今夕,举白③与君浮。旧黄花,新白发,笑重游。满船明月犹在,何日大刀头④?谁跨扬州鹤去,已怨故山猿老,借簪欲前筹。莫倚阑干北,天际是神州。
【注】①方岳:南宋词人、诗人。其词多抒发爱国忧时之情,风格清健。②东晋时祖逖北伐渡江,于中流击拇 盟誓云:“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③白:泛指酒杯。④大刀头:刀头有环,“环”与“还”同 音,古人常用此为还乡的隐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同游者,“用……韵”说明这是一首唱和之作。
B.开篇两句对仗工整,词人用“玉”来暗喻美酒,用“十分”突出了秋意的浓重。
C.三、四句借用祖逖的典故表达了词人不忘国耻、矢志北伐、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D.词人问讯烟雨,俯仰古今,举杯邀酒,意在安慰吴侍郎,希望他摆脱心中的抑郁。
【2】词的下阕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卢贲,字子徵,涿郡范阳人也。贲略涉书记,颇解钟律。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高祖将之东第,百官皆不知所去。高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往往偶语,欲有去就。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后进说曰:“周历已尽,天人之望,实归明公,愿早应天顺民也。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高祖甚然之。及受禅,命贲清宫,因典宿卫。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频、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岁余,贲复爵位,检校太常卿。贵上表曰:“臣闻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盖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上竟从之,即改七悬八,以黄钟为宫。诏贲与仪同杨庆和删定周、齐音律。后迁怀州刺史,决沁水东注,名曰利民渠,又派入温县,名曰温润渠,以溉舄卤,民赖其利。后数年,转齐州刺史。民饥,谷米踊贵,闭人粜而自粜之。坐是除名为民。后从幸洛阳,上从容谓贲曰:“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何乃不思报效,以至于此!吾不忍杀卿,是屈法申私耳。”贲俯伏陈谢,诏复本官。后数日,对诏失旨,又自叙功绩,有怨言。上大怒。苏威进曰:“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上曰:“然。”遂废于家,是岁卒,年五十四。
(节选自《随书·卢贲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B. 高颎苏威共掌朝政偾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C. 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D. 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子徵”中的“字”即“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
B. “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 “黄钟”是古代打击乐器,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多为庙堂所用。后以“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D. “俯伏”即俯首伏地,就是跪下后头趴在地上,身体向下接近地面,手前伸或者环于头前,多表示恐惧屈服或极端崇敬,是古代礼仪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卢贲读书不多,但是精通音律。他在担任相关职务时,上表皇帝,修订音律,将黄钟定位宫调,后来又受皇帝诏命与人删定周齐的音律。
B. 卢贲慧眼识人,助力高祖称帝。他在了解到高祖的不同寻常后,就与其深结交,在高祖辅政和最终登基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深受信任。
C. 卢贲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他虽被贬任怀州刺史,但是兴修了利民渠和温润渠,引沁河水东流,灌溉盐碱土地,百姓依靠它而受益。
D. 卢贲追求名利,终遭皇帝废弃。因为追求权力利益,他多次犯错,虽然皇帝对他给以宽宥,但他自恃有功而心怀怨愤,被皇帝弃之不用。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
(2)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仪式感”是最近网络上的热门词语,百度“仪式感”,输电网一千多万条。在我们一生中,会有很多的庄重“仪式”:生日宴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婚礼、结婚纪念、祭祖礼等等。也有一睦修改化的仪式,比如大学有些女生上课、上自习前要仔细地化妆,穿上礼服去听一场音乐会,喝茶时焚香默坐……对于仪式,有人认为很重要,但也有人认为它只是一种不必要的形式,显得很做作,你的看法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