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安徽阜阳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条街道,它的某个局部总是以一种窥斑见豹的意味,在视觉中呈现:火锅店油腻腻的桌子底下,落满了积雪般的劣质餐纸;排档店门口,则遍地是螺蛳壳和牙签。

    ②他们名气大,有些还有社会兼职,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中获得话语权,能够把自己信手拈来的言论迅速传播给大众,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

    ③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④小米手机凭借互联网销售模式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销售业绩,一时成为国产手机的众矢之的,华为、中兴等手机厂家也纷纷效仿这一模式。

    ⑤服务员拿出几卷壁纸,记者看了半天,只看到一些不知所云的韩文,中文标签却没有。

    ⑥今年的春装以休闲、淑女、中性为主要风格,流行的图案越发抽象了,点、线、面各种元素的交织,构成了更加光怪陆离的神秘几何图形。

    A. ②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④⑤⑥

  •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谈到回国创业的原因,陈柏臻表示:“创业的初衷,并不是为个人博取财富,而是希望为民族复兴之大业略尽绵薄。”

    B. 福建8岁男孩王小琥到北京千里寻亲,因地址不详流落街头,后来在民警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久违的家父王国祥。

    C. 则新闻的面世,要经过记者实地采访、撰写稿子,编辑对稿件进行斧正,编辑主任最后进行审定等几个环节。

    D. 得知德田兄将于明日在天泉酒店为乔迁新居宴请宾朋,本应亲往道贺,但因琐事缠身,届时恐难光临,深感抱歉。

  • 3、对下面一段话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植物学家认为,只有腐殖土增厚,植物才能有强旺的生长。一个时期的各种参照多了,也是幸事。浮躁激活了沉思,无耻激活了正义。各种各样的情况也构成了许多机会,思想的萌芽在寻找腐殖土。只有在各种思潮的交织冲荡中才有可能出现崭新的思想、崭新的人。

    A.植物强旺生长,离不开增厚的腐殖土。 B.各种思想在同一时期出现是一件幸事。

    C.浮躁和无耻反而激发人们的沉思和正义。 D.崭新的思想的诞生需要各种思潮的交织。

  • 4、下列各句中,所引用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变革是发展的永恒推动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都要努力冲破思想的藩篱,勇于创新,力争一流。

    B.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党员干部来说,走好为官从政的第一步很重要,但守住初心,自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底线,则更为重要。

    C. “风物长宜放眼量”,祖国山水秀美壮丽,可以陶治性情,愉悦身心,我们在闲暇之余可以多去各地走一走,亲近当地的自然风光,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D.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着他的学生,感动着无数人,也因此获得了无数赞誉。

  • 5、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刚刚还是烈日当头照,一转眼,老天爷的脸一沉,狂风怒吼,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 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②美国的“烟雾城”洛杉矶花费将近 70年的时间治霾才初见成效。我国一些地方治霾要三五年 取得实质性成果,这种目不见睫的政府计划表现出对职能部门的盲目信任。

    ③当然,作为一位普通女性,对于丈夫莫扎特的伟大,她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只是后来从社会上许多 人的态度中,她才茅塞顿开

    ④作文的第三阶段是割爱,要克服敝帚自珍的思想。不成熟的想法,不切题的材料,不恰当的词句, 要统统加以删削。

    ⑤面对盘根错节的贪腐案件,调查组办案人员抱持坚定信念,纵使拔出萝卜带出泥,也决不投鼠忌器, 看了佛面看僧面。

    ⑥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杭州西湖震撼上演,从《梁祝》到《天鹅湖》,从《采茶舞曲》 到《欢乐颂》,从越剧到芭蕾,美轮美奂,惊艳世界。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五年来。创断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断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5千多户增加到1万6千多户。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摘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

    (数据来自于《国家创新指数(2016-2017)》)

    材料三:

    我国创断水平迈向国际第一方阵。2017年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1.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920亿元。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不断涌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2017年的第17位。而体现国家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定知识创新。2017年,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我权量都居世界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7万件,同比增长8.2%。

    韩国《产业日报》报道称,中国的全球化创新型企业正不断增加研发投资。加大研发力度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城,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发展计划,并给予中国企业相关扶持。4298家众创空间、32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多家企业加速器,以及19家国家自创区和156家国家高断区形成了一个目趋完善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条。

    (摘编自《科技部:去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1位》《大数据观察·专利支撑创新发展》)

    材料四:

    十八大以来,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我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住置,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科技成果呈现“井喷”: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天眼”探空、北斗组网、超算“发威”……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科技创新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兴林、科技治沙成效显著,在全球率先实现“沙退人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加速融合,织就保障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

    十八大以来,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100万人,研发人员超过535万人,跃居世界第一。重大科技任务、科研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对创新人才发挥了“筑巢引凤”的“虹吸效应”。“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带动形成断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归国潮”,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这是我国创新的“力量之源”。

    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动真格”,向数十年难除的积弊“下刀”。国家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院士制度、科技奖励、科技军民融合等改革也正在深入推进过程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资源开放共享等基础性制度也在加快建立,科技人员获得感大大增强。

    (摘编自陈芳、余晓洁、胡喆《科技成果“井喷”:中国创新奇迹从何而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技创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 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与2000年相比,中韩两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日本却大幅减少。

    C. 材料二显示,中韩日美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次数占世界比重呈正相关。

    D. 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进入黄金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我国人工智能广泛融入了各行各业,载人航天、深海探测、大飞机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引领世界潮流。

    B.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均居世界前列,标志着我国有突出的创新实力。

    C. 我国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资,日均新设企业增长迅速,科技创新使得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日趋完善。

    D. “筑巢引凤”“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实施,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增强了科技人员的获得感。

    E. 我国在重视基础研究和高科技研发的同时,还注重改善民生的科技创新,有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创新水平能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的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不写除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狗彘之畜,无失其时,__________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

    (2)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陶渊明)

    (3)______________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 (《蜀道难》李白)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杜甫)

    (5)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风波》苏轼)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雪花飘入帐内,让人感觉寒冷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9、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精神上的富足可以战胜物质上的贫乏。

    (2)李白这《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行人在过清泥岭时手摸星辰,呼吸紧张的动人情节。

    (3)《诗经 卫风 氓》通过“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先民们在选择婚期时的特殊做法。这一风俗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今人。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意象抒发时光易逝、人生感伤的两句是“     。”

    (2)《扬州慢》里的“     ”描写出了词人眼前的扬州一片荠麦丛生、萧条荒芜的景象。

    (3)《赤壁赋》中,被贬于黄州的苏轼,在游赤壁时,面对波涛滚滚、无尽无休的长江,发出了“   ”的人生短暂的慨叹。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即使脚走得不快,也能达到千里之外,不能游水也能渡过江河。

    (2)《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女主人公早起晚睡的辛勤劳作。

    (3)刘禹锡《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淡雅之色,隐寓诗人的恬淡之心,之后又以映入帘中的草色点出恬淡中的生机。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清代学者方玉润评价《诗经·氓》中的语句说:“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其中“忧”表现为“_______”,而“喜”表现为“_____”。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叙述的方式写出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和到达的地点。

    (3)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写“淫雨霏霏”时的天象是“_______”,而写“春和景明”时的夜晚的天象是______,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呼应。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题文)(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阙  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故作此。

    1】(小题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颈联中的“句中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小题2尾联中的“幽映”、“清辉”一般用来写月光,这里却用来形容日光,请你探析其中的反常之妙?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椽,复迁下蔡长、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去子之法。民初畏罪,后稍丰给,无不举赡;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左冯翊。时梁兴等略吏五千余家为寇钞,诸县不能御,皆恐惧,寄治郡下。议者悉以为当移就险,浑曰:“兴等破散,窜在山阻。虽有随者,率胁从耳。今当广开降路,宣喻恩信。而保险自守,此示弱也。”乃聚敛吏民治城郭为守御之备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七赏百姓大悦皆愿捕贼党与离散又遣吏民有恩信者,分布山谷告喻,出者相继,乃使诸县长吏各还本治以安集之。兴等惧,将余众聚鄜城。浑率吏民前登,斩兴及其支党。由是山贼皆平,民安产业。转为上党太守。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又遣民汉中,无逃亡者。太祖益嘉之,复入为丞相椽。文帝即位,为侍御史,加驸马都尉,迁阳平、沛郡二太守。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遏,开稻田。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地势湾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转为山阳、魏郡太守,其治放此。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榆皆成藩,五果丰实,民得财足用饶。明帝闻之,下诏称述,布告天下。迁将作大匠。浑清索在公,妻子不免于饥寒。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郑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聚敛吏民/治城郭/为守御之备/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七赏/百姓大悦/皆愿捕贼/党与离散/

    B.乃聚敛/吏民治城郭/为守御之备/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七赏/百姓大悦/皆愿捕贼/党。与离散/

    C.乃聚敛/吏民治城郭/为守御之备/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七赏/百姓大悦/皆愿捕贼党/与离散/

    D.乃聚敛吏民/治城郭/为守御之备/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七赏/百姓大悦/皆愿捕贼党/与离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指调动官职,有升级、降级、平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其前后加字以区别,如“左迁”表示降级。

    B.田,即屯田,指利用戍卒或农民等垦殖荒地的制度,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制度取得军粮或税收。

    C.丞相掾,中国古代官职名,三国以后,用来指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亦即百官之长。

    D.功夫,古时亦作“工夫”,有工程夫役之意文中偏指工程,即水利设施;今二词用法有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浑品节高尚。他因品德高尚,被曹操征召为官;他为官清廉,妻子儿女不免要挨饿受冻,百姓因此用“郑”为孩子取字。

    B.郑浑胆识过人。他智勇双全,在平定梁兴作乱时,审时度势,力排众议,亲率吏民攻占廊城,斩杀梁兴及其党羽。

    C.郑浑关心民生。他任阳平、沛郡太守期间,因地制宜,亲率吏民兴修水利,开辟稻田,使百姓获得长久的鱼米之利。

    D.郑浑仕途畅达。他职位虽时有变动,但因政绩卓著而受到曹操及曹魏两代君主的重用与褒扬,魏明帝时任将作大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遣吏民有恩信者,分布山谷告喻,出者相继,乃使诸县长吏各还本治以安集之。

    (2)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猎户邻居养的凶猛的猎犬常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让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都不以为意,猎狗咬伤了好几只羊羔。

    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么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敌人。我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主意。”

    牧场主到家后,按法官说的,挑选了三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三个儿子,孩子们如获至宝,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的羊羔,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关了进去。从此两家相安无事,还成了好邻居。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