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己,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B.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我们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提供了科学指南。
C. 只有我们了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具体情形,才能对巴金《随想录》有充分的认识,才会对他与那个时代的关系,有较为准确的理解。
D.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谱写的梦幻曲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2、下列各项,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知道条件很艰苦,他还是加入到山区支教的工作中来非常热心地。
B.知道条件很艰苦,他加入到山区支教的工作中来非常热心地还是。
C.知道条件很艰苦,他非常热心地还是加入到山区支教的工作中来。
D.知道条件很艰苦,他还是非常热心地加入到山区支教的工作中来。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谈到回国创业的原因,陈柏臻表示:“创业的初衷,并不是为个人博取财富,而是希望为民族复兴之大业略尽绵薄。”
B. 福建8岁男孩王小琥到北京千里寻亲,因地址不详流落街头,后来在民警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久违的家父王国祥。
C. 则新闻的面世,要经过记者实地采访、撰写稿子,编辑对稿件进行斧正,编辑主任最后进行审定等几个环节。
D. 得知德田兄将于明日在天泉酒店为乔迁新居宴请宾朋,本应亲往道贺,但因琐事缠身,届时恐难光临,深感抱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虞美人》这首词中,南唐后主李煜的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常流不断,无穷无尽。
②他们家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③老赵一见人就说:“古人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我这个人一辈子从不食言,绝对是一言九鼎。”
④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⑤他虽然年纪轻轻,作品也不多,但在绘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受到专家的普遍赞赏。
⑥奥巴马此次企图以贸易保护来维护美国本土企业的利益,却走上了一条极端的道路,从长远来看无异于釜底抽薪。
A. ①②⑤ B. ②④⑤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实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新人文主义
——儒学未来发展的一条可能路径
王正
儒家对人、对社群、对自然、对精神的理解,与西方不同。中国思想是在一种“存有的连续”中去思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关系,而西方则是以各个分解的逻辑或定义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在这样一种差别下,基于儒家思想的新人文主义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考基础和实践方向。
儒家认为个人不是个体性的存在,因此儒家根本反对西方近代以来原子主义式的对人的理解。儒家认为每一个个体都不是孤零零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具体盼与他人共同在一起的伦理情境中,所以儒家特别重视人伦观念。孔子就曾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微子》)人应当按照人伦规定来生活,任何试图逃离人伦之外的想法和做法从根本上讲都是有问题的。
对于社群,儒家认可独立社群的独立存在意义,但儒家并不认为各个社群之间是一种绝对不同或者完全隔离甚至处于冲突的状态,而是将各个家庭、社区、民族、国家和文化共同体看作相互关联着的社群,并认为由这些社群共同构成了一个最大的社群——整体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而这个最大社群的和睦正是它的共同善。由此可知,儒家认为每个小社群之间不应当是冲突对立的,而是应当基于对大社群和谐的认同而处于和睦的状态。
儒家认为自然虽然有其独立客观的意义,但从根本上讲,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不是外在于自然的,因此自然在一定意义上也内在于人的存在中。也正因如此,人虽然有其特殊于其他物种的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就高于自然,而恰恰是自然赋予了人这种独特性,所以人应当在一定的不伤害自然的范围内去实现自己的独特性。当这种独特性和自然恰到好处地共同实现的时候,就是儒家的“天人合一”了。
当然,儒家的天还有命运之天和义理之天的含义,因此儒家的天人合一并不仅是自然意义的合一,还有终极超越意义的合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认为“天”无声无息而自然作用,生化万物而并不与人分裂,因此它是人本来应具之天性和最终应达之境界。所以人应以天为则,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终实现最高的境界——天人合一。由此,儒家将人的精神提升到具有宗教性意义的程度。
因为儒家如上对人、社群、自然、精神的认识和追求,基于儒家的新人文主义可以成立。而这种成立,不仅是一种经典阐释上的成立,更是一种哲学理念的成立。因为它是当代儒家学者经由和西方以及其他文明的对照,而在传统儒家基础上重新发掘出的具有新意义的哲学理念,所以它可以在当下这个现代甚至后现代的时代生发出真正的力量,去影响人、改变人。当然,我们应当给基于儒家资源的新人文主义一个长时间的发酵,以使它正常而顺利地发展,而不宜过于苛刻的要求它迅速发生效力,那最终只会伤害到这一理念的自发性生长,而造成儒家思想一次新创生的迟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思想不是用各个分解的逻辑或定义的方式认识世界,而是在一种“存有的连续”中去思考认识世界的。
B. 儒家认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具体的与他人共同在一起的伦理情境中,而不是一种孤零零的个体性的存在。
C. 各个家庭、社区、民族、国家和文化共同体共同构成了一个最大的社群——整体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
D. 儒家认为不应存在一种不同的或者完全隔离甚至处于冲突状态的独立意义的小社群,因为大社群就是建立在共同认同基础之上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儒家的“天人合一”说的是人并不外在于自然,而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的独特性应当和自然共同实现。
B. 孔子认为“天”是人本来应具之天性和最终应达之境界,由此可见儒家的天人合一并不是自然意义的合一,而是终极超越意义的合一。
C. 儒家将人的精神提升到具有宗教性意义的程度,是因为人可以天为则,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终实现最高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D. 儒家的新人文主义的成立,既是一种经典阐释上的成立,也是一种哲学理念的成立,因为它是当代儒家学者重新发掘出的具有新意义的哲学理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特别重视人伦观念,认为任何试图逃离人伦之外的想法和做法从根本上讲都有问题,人应当按照人伦规定来生活。
B. 因为儒家对人、对社群、对自然、对精神的理解与西方不同,所以基于儒家思想的新人文主义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考基础和实践方向。
C. 孔子认为“天”无声无息而自然作用,它是人之天性和应达之境界,因此,人要做到天人合一,就必须顺应自然。
D. 要让基于儒家资源的新人文主义正常而顺利地发展,就不可以过于苛刻的要求它迅速发生效力,因为它需要一个发酵的时间。
7、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指出如今的太学生们“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这与作者当年“_______________”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味深长。
(2)在《己亥杂诗》中,龚自珍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两句诗人借方枘与圆凿不能相合比喻自己忠贞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2)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3)《三峡》作者写山,用“______,_____”侧面烘托,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山峰雄伟峭拔的风貌。
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王安石常在文学创作中抒发政治情怀与人生哲理,他主持变法,一路坎坷,但他始终相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
②同样“梦阑”“酒醒”,与王安石不同,苏轼则感受到了温暖,所谓“____微冷,_____”。
③四时之景,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千秋岁引》便是王安石写秋之作。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有“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四时的景色,其中的春、夏景色分别为“___,____”让人朝往暮归,赏乐无穷。
④《边城》中描写河水时有这样一句“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_”,也是类似的描述。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2)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策扶老以流憩。
(5)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入芙蓉浦。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方面论证了“国恒亡”的道理。
(2)《蜀道难》中,李白极写了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场面,大呼其险后,不禁感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以比喻感慨人生短暂、生命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自己一生漂治,命运坎场,饱受磨难,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
(2)苏装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在浩瀚无穷的自然宇宙中,人作为个体生命是多么的渺小。
(3)李握在《相见欢》一词中,“________”这一句既点明时令,又写出庭院的冷清。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②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③。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张偓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起名为“快哉亭”。张偓佺,字怀民,时亦谪居黄州。②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③兰台公子:指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
【1】下面对词作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君”两句是说快哉亭刚建好,油漆未干,一个“湿”字很传神。
B. “认得”两句巧妙借用欧阳修的诗句,来写诗人在亭中见到的景致。
C. “堪笑”三句批评宋玉竟不知道庄子著作里有关于“天籁”的说法。
D. “一点”两句暗用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的典故,来抒写豪放之情。
【2】上阕“长记平山堂上”一句是虚写,回忆在平山堂上看到的情景。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虚写的一项是
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C.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D.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两首词。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中国古代文人有山水情怀。《归去来兮辞》中,在春天农事之余,陶渊明“寻壑”“经丘”,看到“①_____, ②______”,感受着万物复苏的春天之美;《滕王阁序》中,在深秋时节,面对“③____,④______”的景象,王勃深感水色山光的变幻之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由梦境返回现实,失意感慨,认为徜徉山水,“⑤_____,⑥____”,才是正确的人生选择;杜甫《登高》一诗中,面对西风高天、沙白鸟飞,诗人看到了“⑦______,⑧_______”秋天开阔苍茫的山水景象。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面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问: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②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③,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
(本文有删节)
【注】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窜名:冒领空名。③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苟其职之不举 举:称
B. 再四皆不然 然:这样
C. 烛之则狗也 烛:照
D. 且数十武 武:步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余以柳枝横扫之 然以其猛也
B. 旦若遇之于市 卒灭于虎
C. 过冉氏门而东 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
D. 主人疑狗之不吠也 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
B. 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
C. 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抨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
D. 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杀石虎,结果石氏反受其害。
【4】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
(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5】概括冉氏最终烹狗的原因。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生活,也不能一味依附在社会和他人身上。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