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听了先生的讲座,望大家将一得之愚形成文字材料,以便汇总结集。
B. 本次活动期间,凡在本店购货满三百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的礼品。
C. 李某的所作所为令人不齿,同窗都对这等弟子忝列师门备感气愤。
D. 本人才疏学浅,但仍勤于笔耕,拙作新成,还望您百忙之中雅正。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移动支付使用人数的增长呈现出青云直上的态势,尤其是年青人,“出门只带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
②张老先生打起这一套新编的太极拳,动作舒展、自然流畅。看似平常的招式中却透露出纵横捭阖的气度,展现出不一样的精气神。
③连续几天降雪,让“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画湖披上银装,在“断桥残雪”景点,游客们摩肩接踵、争相一睹难得的雪中断桥美景。
④学校在寒假期间举办的“探寻丝绸足迹”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学们纷纷表示参加本次活动如坐春风,经历难忘.
⑤近年我国脱贫攻坚工作成绩突出,除了有政策支持,还有一大批不计个人得失的志愿者参与其中,为群众致富呕心沥血,奔波忙碌。
⑥虽然离决赛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但是来自各方的指责令上一场发挥欠佳的张晓华如芒在背,缓解压力成为他取得好成绩的关健。
A. ①②④ B. ①②⑥ C. ③④⑤ D. ③⑤⑥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没有张经理当初煞费苦心的筹划,天润公司怎么会由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如今闻名一方的大企业?
②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海军,曾经的海军大国的俄罗斯现在只能望其项背,中俄两国海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③某些现代作家的作品虽然思想深刻,但语言表述很不规范,其不足为训。
④反腐大片《人民的名义》播出以来,大家评价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2017年炙手可热的电视剧目之一。
⑤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且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山辅佐刘备,简直是为虎添翼。
⑥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赞叹道:“桂林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它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④⑤⑥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今中外不少学问大家,对读书都有过思考和总结, ① 不乏专门论著。这些是读书人永恒的问题,我称之为“十字架般的问题”,读书人永远背负着它们, ② 为了寻求一种上升和超脱。人可以 ③ 分为“读书”和“不读书”两类, ④ 同为读书人也有不同的境界,比如为消遣的阅读、为知识的阅读,以及为观点和思想的阅读。 ⑤ 不乏专门论著。后一种境界能让我们对书籍以及书籍背后的人保持极大的敬意和热情,⑥让阅读成为我们终身不可废离的生活方式。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甚至 | / | 本来 | 即使 | 但是 | 而且 |
B | 也 | 就是 | 固然 | 但 | 惟有 | / |
C | 而且 | 只是 | 当然 | / | 然而 | 并且 |
D | 并且 | 是 | / | 可是 | 只有 | 而且 |
A.A
B.B
C.C
D.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配送员是一项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的“三高”工作。如何为配送员创造体面又尊严的生活和社会保障,是京东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B. 被誉为“绵阳的维多利亚港”的三江码头整体建筑自从完工以后,美丽绵阳又多了一个公共旅游景点、一张城市宣传名片。
C.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作为肩负历史使命的发展新区,雄安的前途不可限量,发展的前景值得期待。
D. 绣花是慢工出细活,刺绣需要精心、耐心和恒心,其实,岂止是脱贫攻坚需要“绣花”功夫,做任何工作都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不可。
6、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①每年的一月份,几家出版社出版的叫“年度最佳”的散文选集差不多同时上市。这些选本代表着不同选家的视野、视角以及文学审美的水准,书名相近或相似,但入选的作家和作品重叠的却在极少数。作品丰富多彩,但取得广泛共识的名篇少;散文的“审美规则”差异着,复杂着,也鲜明独立着;散文的读者多,“市场空间”大。一年里同时出炉多个“最佳”选本,意味着每一本都不是最佳,代表的都是局部,是最佳方面军。普通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偶尔碰上”,选购其中的一本。做散文研究的人要多破费了,要把这些书收集全,因为每一本都有突出的特点和让人眼亮之处。客观地说,散文这种文体的内在属性也决定着很难编出一本既包罗万象也突出年度特征的权威选本。
②读到一篇好的散文,如在夜幕上看到一颗更亮的星星。如果仅仅是数星星这件事,可以摸着黑,在自家阳台或院子里干,但编年度选本,不能摸着黑,也不宜站在自家院子里,最起码要有大量的阅读,还要拔掉篱笆和界桩,正因为如此,年度文选的工作才让人尊重和期待。
③散文年选这件事告诉我们,如今的散文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文学写作也不宜格式化,或“标准化”。一座山可能是连绵的,重峦叠嶂,山头林立,但最终是朝向一个主峰的。文学写作是千手千眼,千姿百态的,但也须朝向着艺术审美的那个最高处,叫境界也好,叫太虚也好,应该有一个。
【1】几家出版社同时推出几本“年度最佳”散文选集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2】第②小节画线的句子表达了哪些含意?
【3】从节选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文学主张?
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王国维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在古诗词中景情两者关系密切,在《诗经·氓》中“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以桑叶比兴两句,写出女子容颜亮丽时沉浸于美好爱情的幸福;在《沁园春·长沙》中“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用天空、水底生灵自由生活的三句,来表达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在《归园田居》中⑤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用鸟、鱼自比,表达思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8、补写出下列句子横线部分。
(1)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2)苏轼的《赤壁赋》中,写物各有主,只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听到了成为音乐,看到了成为美景,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大自然无穷尽的宝藏,现在为自己与朋友所共同享受。
(3)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总结宋濂求学生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乡人皆恶之,何如?”曰:“未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氓》)
(3)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_________,考之行事,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4)___________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5)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11、根据语境,补写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笔下的绿水青山,固然少不了陶渊明的“木欣欣以向荣,①____”的佳木清泉,更寄寓着古今诗人们的万般情思。王羲之与友雅集兰亭,发现“此地有②___,③___”,“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于此间畅叙幽情。杜甫独登高台,望“④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悲情汹涌。白居易江边送客,枫叶荻花,别情满怀,“醉不成欢惨将别,⑤__”。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面对“⑥__,水随天去秋无际”的无边秋景则引发了慷慨情怀。毛泽东立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⑦__,⑧__”,激荡似火豪情。青山绿水,不仅是自然山水的画卷,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地。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再次强调“道不同不能相安”的处世原则。
(2)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 ,李煜想象不堪回首的故都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①
陆游
手把仙人绿玉枝②,吾行忽及早秋期。
苍龙③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平生最喜听长笛④,裂石穿云何处吹。
(注释)①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陆游(1125年-1210年)到京都临安参加科考,名列第一,却因此得罪秦桧。后被秦桧除名,直到秦桧死后,才被重用,在朝廷担任枢密院编修官。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奉召回京又经过武昌,写下此诗。②绿玉枝:即绿玉杖,传说中仙人用绿玉杖。③苍龙:东方七宿的总称,此指东方。④李白晚年曾游黄鹤楼,写下《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手把仙人绿玉枝”化用了李白的诗句“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交代其行踪。
B.“吾行忽及早秋期”既指这次游览忽然赶上了早秋时节,又暗指此时作者已开始进入晚年。
C.颔联写作者入蜀九年后才东归,因为在黄鹤楼中醉酒而延误了入朝补官缺而自责。
D.颈联抚今追昔,点明了见证历史的黄鹤楼,如今却一片衰颓景象。
【2】有人对尾联甚为称道,请从情感与主题方面进行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璆字孟玉,广陵海西人也。父淑,度辽将军,有名于边。璆少博学,辟公府,举高第。稍迁荆州刺史。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臧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璆对曰:“臣身为国,不敢闻命。”太后怒,遽征忠为司隶校尉,以相威临。璆到州,举奏忠臧余一亿,使冠军县上簿诣大司农,以彰暴其事。又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臧污者,悉征案罪,威风大行。中平元年,与中郎将朱玺击黄巾贼于宛,破之。张忠怨璆,与诸阉官构造无端,璆遂以罪征。有破贼功,得免官归家。后再征,迁汝南太守,转东海相,所在化行。
献帝迁许,以廷尉征,当诣京师,道为袁术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璆乃叹曰:“龚胜、鲍宣[注],独何人哉?守之必死!”术不敢逼。术死军破,璆得其盗国玺,及还许,上之,并送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司徒赵温谓璆曰:“君遭大难,犹存此邪?”璆曰:“昔苏武困于匈奴,不队七尺之节,况此方寸印乎?”
后拜太常,使持节拜曹操为丞相。操以相让璆,璆不敢当。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三十八》)
[注]龚胜、鲍宣:皆西汉末官员,有名望。王莽执政,鲍宣不肯依附,被王莽指使人诬陷,自杀。龚胜辞官归乡,王莽代汉后强征其入朝为官,龚胜拒不受命,绝食十四日而死。此处徐璆自比于龚、鲍,而将袁术比作王莽。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敢闻命 闻:听
B.悉征案罪 征:追究
C.并送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 假:借
D.不队七尺之节 队:通“坠”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相威临 斧斤以时入山林
B.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藏污者 客有吹洞箫者
C.及还许,上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昔苏武困于匈奴 燕王欲结于君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臧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大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
B.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臧/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
C.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臧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
D.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臧/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意思是征召、荐举。是中国古代耀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盛行于汉代,朝廷征召称“辟”,三公以下官府征召称“征”。
B.印绶,指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可佩带在身。印绶是官爵的凭证,故常借指官爵。
C.司徒,是古代官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官职。周时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西汉末罢丞相,置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为三公。东汉时称司徒,与太尉、司空并为三公,分掌丞相职能。后代沿置,多无实权,至明代废。明清时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D.匈奴,亦称“胡”,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战国时游牧于燕、赵、秦以北地区。东汉时分裂为南北二部,北匈奴在公元1世纪末被汉击败,部分西迁。南匈奴附汉,西晋时曾建立汉国和前赵国,后逐渐与汉族融合。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璆年少时就博学多才,被公府征召,举荐高职。逐步升迁做了荆州刺史。
B.徐璆不因张忠是太后姐姐的儿子而徇私枉法,但也因此被张忠捏造无端之罪,后戴罪征敌,破贼后被免官。
C.徐璆以龚胜、鲍宜自比表达必死的决心,使袁术不敢强逼,后又把所得到的袁术盗取的传国玉玺交给了汉献帝。
D.徐璆以身为国,为官期间,威风大行,能教化百姓,形成好的风气,所以皇帝派他持节拜曹操为承相时,曹操愿意把承相位让给他。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璆到州,举奏忠臧余一亿,使冠军县上簿诣大司农,以彰暴其事。
(2)当诣京师,道为袁术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
【7】结合文言文阅读材料内容,概括徐璆为官的特点。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华社等媒体发起“年终提问2021”活动,邀请了四位时代前行者——张桂梅、张文宏、苏炳添、王赤回应年轻人在成长道路上提出的困惑和思考。以下四句话,摘自他们的回信。
①孩子们,你们需要有一个人生大目标,去帮助你走过那些痛苦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刻。(张桂梅)
②我们可以相信,在每一个看似普通的选择面前保持不放弃,我们终究也都能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一部分。(张文宏)
③人的生命不可能一直处在“高峰”,经历低谷时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爬上来。(苏炳添)
④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孤独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但既然你要成事,那就必须学会和孤独共成长。(王赤)
读了上面的语句,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