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悯农馆”需要张贴表现古代农人农事的诗句的书法作品,下列诗句与要求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B.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C.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D.青裙老姥遥相语,今岁春寒蚕未眠。
2、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生活的教科书决不像学校的课本那样单纯,它教人成长的方式往往是严酷的。生活往往是不平衡的,它常常让人丧失一些最宝贵的支撑。但生活又往往是平衡的﹣﹣当人们失去一些东西后,说不定又有新的东西从另外的地方弥补。
A. 生活的教科书教人的东西较真实
B. 学校的课本的内容不利于人成长
C. 失去和弥补对成长有特别的意义
D. 生活常常由不平衡到平衡的状态
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在古代,除了有封地的贵族以封地作姓氏之外,还有以国名、官职、居住地、职业技艺或自己的祖先的字作为姓氏的。司马迁、东郭先生、庖丁分别是以官职、居住地、职业技艺作为姓氏的。
B. 干支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的一种纪年法,以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依次循环相配,如公元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那么2018年应该是戊戌年。
C. 古人对于官职变动有多种说法,“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屈原既黜”“上书乞骸骨”等句子,说的分别是授予官职、降低官职、罢免官职、求取官职。
D.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D.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5、下列各组选项中,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调查研究除了“身入”之外,更要在“心至”上投入精力,偏离初心的调查研究,往往凌空蹈虚,难以被采信。
②环境治理是一个社会综合治理的政治性课题,唯有用政治生态的光风霁月,才能换来生态环境的天蓝水绿。
③他是国际知名的化材专家李教授的得意门生,也算师出有名,加上履历不凡,早已成为几家大型企业的青睐之人。
④美丽的樟江河悠悠流淌,碧波荡漾;小七孔景区喀斯特地貌诱人——苍翠欲滴的景色,真令人心旷神怡啊!
⑤辽宁男篮虽是客场作战,却出人意料地连胜两场,当球迷们额手称庆时,男篮队员们则表现得异常淡定与冷静。
⑥作家到基层采访,如果只在农家乐优哉游哉一逛,再到田间地头走马观花一看,是不可能写出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的。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不断加强。各行各业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贸易合作中不断寻找竞争优势,拓展海外市场,挖掘新的增长点,一带一路相关话题在微博上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一带一路”为关键词的博文达到1526771条,其中网友最在关注的是什么呢?
(摘编自《一带一路把握概念投资热点,最受网友关注的关键词TOP10》,新浪财经2017年5月12日)
材料二:
连接历史与未来,沟通中国和世界。“一带一路”被誉为“几十年来由一个国家发起的最广泛、最全面的国际性经济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则是三年多来由官方举办的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目前已经有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与会,参会代表将达1200多人。外媒关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背后还是对借助论坛推动经济更加平衡、协调、联动发展的深情期待。
“一带一路”把世界的机遇变为中国的机遇,也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三年多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有近40个国家与中国商签了“共建合作协议”,国际产能合作也拓展到近30个国家。截至今年1月,3年多来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已高达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这也吸引着国外媒体。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黑天鹅”频飞的2016年,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保持了平衡健康发展,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稳定器”,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今年一季度外界最为关注的中国GDP增速最终定格6.9%,创近6个季度新高。借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经济拉动世界发展,当然会为全球媒体关注。
(摘编自李盈《缘何国外媒体高度关注“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南方网2017年5月3日)
材料三:
“一带一路”关于领导机制、整体规划、协调保障、资金筹措等顶层设计内容,为国家形象建构的整体设计和宏伟蓝图提供了新方案。自上而下,新系统显著增强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政府间力量。中国不断与各国政府签订多种务实性伙伴关系,展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式各异的务实合作。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合作伙伴的满意度、配合度和宣传点将成为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新系统的重要支点。事实上,每一次合作的达成,都实质性推动国家形象建构的落地实施。自下而上,新系统激发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民间力量。“一带一路”一系列民心工程为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新贡献,各国人民获得感的跨国传递丰富了中国国家形象的现实建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好一批示范性项目,多搞一点早期收获,让有关国家不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收益高、可持续性强和互惠互利的项目,能够促发沿线民众主动自发的口口相传,形成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路径。
(摘编自秦龙等《“一带一路”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求是网2019年7月10日)
【1】下列对“一带一路”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国,关键词搜索量稳居第一, 说明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
B.“一带一路”搭建国际性经济合作的平台,带动各国经济发展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给中国带来了发展机遇。
C.“一带一路”建设中,实施好一批示范性项目,让有关国家不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可以树立中国的国家形象。
D.“一带一路”宏观的顶层设计与微观的项目实施相结合,造福各国民生的同时也实践了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新系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区域、板块、股票、基建等成为投资者的搜索热词,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及相关的经济活动存在着大量的投资空间。
B.材料二阐述“一带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引发外媒关注的原因:材料三论述“一带一路”对中国建构国家形象的作用。
C.中国以及与中国商签了“共建合作协议”的国家共同投入巨额资金,所实施的项目为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
D.“一带一路”顶层设计的内容,既能够增强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政府间力量,激发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民间力量。
【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什么能吸引外媒的关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山中雾气和空中尘埃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说》中写到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悲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描写出秋天萧瑟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象,集中体现了“悲秋”的典型特征。
(2)屈原《离骚》中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有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出师表》的两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屈原的《离骚》中“___”一句表现了诗人因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楚的悔恨之情。
②庄子在《逍遥游》表达“风聚集的力量不雄厚,它承载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的意思的句子是“___ , ___”。
③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以“___ , ___”两句深刻地揭示出饱经磨难对于一个人成才的重要。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够辨明荣辱的界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出师表》的两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出六国灭亡的原因,并以此警戒当朝的执政者。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作者躬耕南阳时的志趣。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脚踏实地的学习要比不着边际的空想重要。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当乐曲暂时休止时,深藏心底的愁思漫延出来,虽然没有声音,感染力却胜过有声之乐。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表现大鹏鸟击水大海、乘风高飞的壮观图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杜牧指斥秦统治者不但毫无限度地搜刮民财,而且毫无节制地挥霍财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韩愈《马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13、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下面小题。
普天乐 嘲西席
元 张鸣善
讲诗书,习功课。爷娘行①孝顺,兄弟行谦和。为臣要尽忠,与朋友休言过。养性终朝端然坐,免叫人笑俺风魔②。先生道学生琢磨,学生道先生絮聒③,馆东道不识字由他。
注释:①行:宋元俗语;“这里、这边”的意思。②风魔:没有规矩。③絮聒:唠叨、啰嗦。
【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席,旧时家塾教师或幕友的代称。古人席次多尚左,“西席”有轻视意,故曲题《嘲西席》。主人称为“东家”。
B.这首曲共分三层。头二句是总写“讲”与“习”。中间六句为第二层,“讲”之内容。后三句写对“讲”与“习”不同态度。
C.本曲与“孝悌忠恕”内容相对应的句子是“爷娘行孝顺,兄弟行谦和,为臣要尽忠,与朋友休言过”。
D.本曲前后两部分庄重与诙谐构成强烈对比,充满喜剧意味;语言浅显,质朴通俗,行文活泼;口语化。
【2】本曲所刻画的人物有三个,试选取其中两位分析其形象特点。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济,字济之。游学京师,第进士,历莫州刺史。奚数侵边,济击走之,穷追千余里,至青都山,斩首二万级。其后又掠檀、蓟北鄙,济率军会室韦,破之。王承宗叛①,济合诸将曰:“天子知我怨赵,必命我伐之,赵且大备我,奈何?”裨将谭忠欲激济伐承宗,疾言曰天子不使我伐赵赵亦不备燕济怒系之使视赵果不设备数日诏书许济无出师济释忠,谢而问之。忠曰:“昭义②卢从史外亲燕,内实忌之;外绝赵,内实与之。此为赵画曰:‘燕倚赵自固,虽甚怨,必不残赵,故不足虞也。’赵既不备燕,从史则告天子曰:‘燕、赵,宿怨也,今赵见伐而不备燕,是燕反与赵。’此所以知天子不使君伐赵,赵亦不备燕。”济曰:“计安出?”曰:“今天子诛承宗,而燕无一卒济易水者,正使潞人卖恩于赵,贩忠于上,是君贮忠谊心,而染私赵之名,卒不见德于赵,恶声徒嘈嘈于天下。”济然之,以兵七万先诸军,斩首数千级,又拔饶阳,屯瀛州。进攻安平,久不拔,济命次子总以兵八千先登,日中拔其城。会赦承宗,进中书令。济之出,以长子绲摄留务,总为行营都知兵马使。济病甚,总与左右张玘、成国宝及帐内亲近谋杀济,乃使人诈从京师来,曰:“朝廷以公前屯瀛州逗留,诏副大使代节度。”明日,复使人曰:“诏节至太原矣。”又使人走呼曰:“过代③矣。”举军惊。济愤且怒,不知所为,诛主兵大将数十人及素与绲厚善者,亟追绲,以玘兄皋代留事。济自朝至中昃不食,渴索酏浆。总使吏唐弘实置毒,济饮而死,年五十四,赠太师,谥曰庄武。
(节选自《新唐书·刘济传》)
[注]①王承宗:王承宗踞守的成德军拥有易州、沧州、定州数州之地,习惯上称为“赵”,他北面是刘济镇守的幽州,习惯上称为“燕”。②昭义:唐方镇名,又名泽潞。至德元年置泽潞沁节度使,治所在潞州。③代:代州,古代地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疾言曰/天子不使我伐赵/赵亦不备/燕济怒/系之/使视赵/果不设备/数日/诏书许济无出师/
B.疾言曰/天子不使我伐赵/赵亦不备燕/济怒/系之/使视赵/果不设备/数日/诏书许济无出师/
C.疾言曰/天子不使我伐赵/赵亦不备燕/济怒/系之使/视赵/果不设备/数日/诏书许济无出师/
D.疾言日/天子不使我伐赵/赵亦不备/燕济怒/系之使/视赵/果不设备/数日/诏书许济无出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裨将,又称“副将”“偏将”等,俗话有“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的说法。
C.日中,古代十二时辰之一,指日头正当中午的时候,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
D.长子,年龄最大的儿子。因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故又分为嫡长子、庶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济带兵护边,击退来犯之敌。奚人侵扰边境,刘济率军打退他们,斩首两万;奚人侵扰檀州、蓟州边境,又被刘济汇合军队打败。
B.刘济有勇无谋,遇事缺乏主断。王承宗反叛,他估计皇上要派他去讨伐,赵人有所戒备,不知计之所出,被谭忠激将并引导始伐承宗。
C.刘济平定叛军,受到朝廷封赏。他带领大军向王承宗发起进攻,斩杀数千人,攻克饶阳,屯兵瀛州,攻克安平,因功进封为中书令。
D.刘济教子无方,死于次子之手。他平时只交给儿子权柄,忽视品德教育,致使次子借其病重之机,假传圣旨,与身边之人将其药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义卢从史外亲燕,内实忌之;外绝赵,内实与之。
(2)燕、赵,宿怨也,今赵见伐而不备燕,是燕反与赵。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百年前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中国青年,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顾大家,在嘉兴南湖的红船点燃了中国共产党的星星之火。一百年后,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年轻人,以奋斗接力护航,以热血挥洒青春,闪耀着共产党员的光芒。
站在人民大会堂的“委员通道”,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畅想学生们的未来:“今年这届高三毕业生,到2049年,也就是第二个百年实现的时候,年龄都在四十六七岁,正是人生盛年、家国栋梁。”
正值“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你将如何迈向下一个“百年之约”?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学校党支部邀请你参加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座谈会,请写一篇发言稿。
②请给2049年的自己写一封信,署名为“兴华”。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