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云南红河州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下列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真的哲人,大智慧的人,在面对世界时是并不吃力的,相反的,倒是   得心应手。谁能像他那样用微笑来面对丑恶?而这微笑,只是轻微的一丝,不易察觉地掠过他的脸,便如炎阳照雪,那些丑陋悄然   ,而那些涂抹得完美厚实的凶恶,也就狼狈地   了。

    A. 轻松自如  溶化  原形毕露 B. 轻车熟路  融化  穷形尽相

    C. 轻松自如  融化  原形毕露 D. 轻车熟路  溶化  穷形尽相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电商对实体商店的冲击,不仅体现在服装、餐饮和超市这些领域,也让往日顾客盈门的文具店门可罗雀

    ②这句话告诉我们,努力未必能成功,但如果不努力,机会来临时就不能把握,而与成功失之交臂

    ③国家队全体队员顽强拼搏,在与韩国队进行决战后,终于战胜对手,夺得此次比赛的冠军,铩羽而归

    ④会议期间,代表们广开言路,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⑤在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重磅法治节目《今日说法》上,主持人的开场白犹如晨钟暮鼓,引起了观众的深思。

    ⑥一场误会让他与老师反目成仇。近日,他专程上门表达歉意,程门立雪,最终以诚意获得了老师的原谅。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重庆某中学的教职工运动会上,老师们一改以往严谨认真的形象,大秀了一段“海草舞”表演,引得在场同学的呐喊声、尖叫声不绝如缕

    ②今天,笔墨纸砚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③一段时间以来这间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无法获得短期融资,已面临倒闭,但新来的总经理也许能使它起死回生

    ④作为老重庆,张老师在三峡故事会上讲述了沙坪坝的历史变迁,绘声绘色,吸引了很多路人驻足聆听。

    ⑤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能够克勤克俭,坚守己任,甘于奉献。

    ⑥小猪佩奇的商业价值持续走高也让品牌授权费水涨船高,有业内人士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小猪佩奇”的品牌授权业务近两年在中国大陆相当火热。

    A. ②③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①②⑤

  •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B.随着“嫦娥四号”的发射成功,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C.“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引发超过15亿人次以上关注。

    D.今天,“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上上下下共同追求的愿景。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评价、浏览、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

    B.我们必须把消灭盗版现象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来抓,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盗版市场繁荣的重要原因是许多软件的售价畸高造成的。

    C.一些欧美发达国家采用强力刺激经济、维持高福利的发展模式,不仅导致其国家内部产生各种弊病,也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九的雨

    陈忠实

    ⑴这是我村与邻村之间一片不大的空旷的台地。只有一畛地宽的平台南头开始起坡,就是白鹿原北坡根的基础了。平台往北下一道浅浅的坡塄,就是灞河河滩了。我脚下踏着的平台上的这条沙石大路,穿过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村庄,通往西安。

    ⑵天明时雨止歇了。天阴沉着,云并不浓厚,淡灰的颜色,估计一时半刻再挤再拧不出雨水来。空气很清新,湿润润的。山坡上的麦子绿莹莹的。河川里的麦子也是莹莹的绿色。原坡上沟坎里枯干的荒草被雨浇成了褐黑色,却有一种湿润的柔软。河川北岸是骊山的南麓,清晰可辨一株树一道坡一条沟,及至山岭重叠的极处。四野静宁到令人耳朵自生出纤细的音响来。

    ⑶前日落了雨。小雨。通常是开春三月才有的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腊月初二下起,断断续续稀稀拉拉下到今天天明,让整个村子里的男女惊诧不已,该当滴水成冰冻破砖头的“三九”时月,居然是小雨缠绵。太过反常的天气气象给农人心里一种不祥的妖孽氛征。这是我半生里仅见的一次“三九”的雨,以及不仅不冻反而松软如酥的土地。

    ⑷我脚下这条颇为宽绰的沙石大路是1977年冬天动工拓宽的。与这条大路同时开工的是灞河河堤水利工程,由我任副总指挥具体实施的。那时我完成这项家乡的水利工程的心态,与我后来写作长篇小说《白鹿原》时的心境基本类同,就是尽力做成一件事。

    ⑸我第一次背着馍口袋从这条路走出村子走进西安的中学时,这条路大约也就一步宽,架子车是无法通行的。我背着一周的干粮走出村子时的心情是踊跃而又高涨的,然而却是完全模糊的。我只是想念书,想上城里的中学去念书,念书干什么等抱负之类的事,完全没有。我再三追寻记忆,充其量只会有当个工人之类的宏愿,而且主要是父母供儿女上学的原始动机。在乡村人的眼睛里,挣工资吃商品粮的工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在初中二年级却喜欢文学了,这不仅大大出乎父母的意料,连我自己也感到奇怪。通常情况下,爱好文学是被视为浪漫而又富于诗意的事情,怎么会发生在一个穿粗布衣服吃开水泡馍的人身上呢?许多年后我把自己的这种现象归结为一根对文字敏感的神经,文学的兴趣由此而发端。  

    ⑹背着馍口袋出村挟着空口袋回村,在这条小路上走了十二年,我获得了高中学业的完成。我记忆中最深的是十六岁那年遇到过狼。天微明时,我已走出村子五华里的一条深沟的顶头,作伴壮胆的父亲突然叫了一声“狼”!就在身旁不过二十步远的齐摆着谷穗的地边上,有一只狼。稍远一点,还有一只。我没有感觉到丝毫的害怕,尽管是我第一次看见这种吓人的动物。不是我胆大,而是身旁跟着父亲。我第一次感受父亲的力量和父亲的含义,就是面对两只成年狼的时候,竟然没有产生恐惧。我成了一个父亲的时候,又在这条几经拓宽的乡村公路上接送我的三个念书的孩子。我比父亲优裕的是有了一辆自行车,孩子后来也有了,比父亲步行送我要快捷得多了。我和孩子再也没有遭遇狼的惊险故事。狼已经成为大家怀念的珍稀宝贝了。

    ⑺我的一生其实都粘连在这条已经宽敞起来的沙石路上。我在专业创作之前的二十年基层农村工作里,没有离开这条路;我在取得专业创作条件之后的第一个决断,索性重新回到这条路起头的村子——我的老家。我窝在这里的本能性的心理需求,就是想认真实践自己自少年时代就产生的作家之梦了。从1982年冬天得到专业写作的最佳生存状态到1992年春天写完《白》书,我在祖居的原下的老屋里写作和读书,整整十年。这应该是我最沉静最自在的十年。

    ⑻我现在又回到原下祖居的老屋了。老屋是一种心理蕴藏。新房子在老房子原来的基础上盖成的,也是一种心理因素吧。这方祖居的屋院只有我一个人住着。父亲和他的两个堂弟共居一院的时代早已终结了。父亲一辈的男人先后都已离开这个村子,在村庄后面白鹿原北坡的坡地上安息有年了。我住在这个过去三家共有的屋院里,可以想见宽敞和清爽了。我在读着欧美那些作家的书页里,偶尔竟会显现出爷爷或父亲或叔父的脸孔来,且不止一次。我夜深人静坐在小院里看着月亮从东原移向西原的无边无际的静谧里,耳畔会传来一声两声沉重而又舒坦的呻吟。那是只有像牛马拽犁拉车一样劳作之后歇息下来的人才会发出的生命的呻吟,我在小小年纪的时候就接受着这种生命乐曲的反复熏陶,有父亲的,有叔父的,有祖父的。他们早已在原坡上化作泥土。他们在深夜熟睡时的呻吟却萦绕在这个屋院里,依然在熏陶着我。

    ⑼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冬天。我站在我村和邻村之间的旷野里

    ⑽从我第一次走出这个村子到城里念书的时候,父亲和母亲每每送我出家门时眼里的神光,给我一个永远不变的警示:怎么出去还怎么回来,不要把龌龊带回村子带回屋院。在我变换种种社会角色的几十年里,每逢周日回家,父亲迎接我的眼睛里仍然是那种神色,根本不在乎我干成了什么事干错了什么事,升了或降了,根本不在乎我比他实际上丰富得多的社会阅历和完全超出他的文化水平。那是作为一个父亲的独具禀赋的眼神,是这个古老屋院的主宰者的不可侵扰的眼神,依然朝我警示着:别把龌龊带回这个屋院来。

    ⑾北京丰台。我从大礼堂走出来。记者王亚田第一个打来电话。选举刚刚结束。他问我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后首先想的是什么。我脱口而出:作为一个作家,应该始终把智慧投入写作。

    ⑿他又问:还有什么呢?

    ⒀我再答:自然还有责任和义务。

    ⒁我站在我村与邻村之间空旷的台地上,看“三九”的雨淋湿了的原坡和河川,绿莹莹的麦苗和褐黑色的柔软的荒草,从我身旁匆匆驰过的农用拖拉机和放学回家的娃娃。粘连在这条路上倚靠着原坡的我,获得的是沉静。自然不会在意“三九”的雨有什么祥与不祥的猜疑了。

    1第⑻段中“这种生命乐曲”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沙石大路”对于“我”的意义。

    3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三九的雨”不仅交代了写作时间,也设置了写作的背景。

    B.第⑵段描写乡村清新的雨后景象,与作者内心的情感是协调的。

    C.“别把龌龊带回这个屋院来” 是父亲对儿子内心变化后的提醒。

    D.本文以叙述经历和描写景色为主,兼有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4分析第⑼段中画线句在构思上的作用。

    5有人认为⑾—⒀段应该删去,你是否赞同?请说说理由。

    6结尾作者为什么说自然不会在意“有什么祥与不祥的猜疑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淇则有岸,____________。 (《诗经·卫风·氓》)

    (2)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3)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7)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 (《论语•子路》)

    (8)登山则情满于山,____________。 (刘勰《文心雕龙》)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面对污浊黑暗的社会环境,找不到出路的失意、痛苦与无奈之情。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铺写苍凉悲壮的战地气氛。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南朝宋文帝的典故,指出北伐抗金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若草率出兵,即使有“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也可能是“____________”的结局。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3)泉香而酒洌,_______,杂然而前陈者。(欧阳修《醉翁亭记》)

    (4)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5)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_______,无则加勉。(朱熹《集注》)

    (7)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_。(《论语•子路》)

    (8)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_______。(《孟子•尽心上》)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自己始终以“好修”为乐,即使为此遭受极刑也不改变的决心。

    (2)《师说》中,韩愈在总结了从师无须分贵贱、论长幼后,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择师准则。

    (3)《游山西村》中,陆游观赏乡村自然风光和节日民俗后,意犹未足,便与村人相约:自己将“___________”,再次前来叨扰。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借酒抒怀,表达对坎坷人生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⑵《蜀道难》中,李白从上下两个角度极言蜀道山之高、川之险的句子是“________”。

    ⑶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景象相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反复论证了苦难对人的价值和意义,并深切指出:一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难以避免灭亡的命运。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金”的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达、行为无过的原因。

    (3)《琵琶行》中以“月”来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写作者被贬之地山歌和村笛难以入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彭州权别驾

    苏颋

    双流脉脉锦城开,追饯年年往复回。

    只道歌谣迎半刺,徒闻礼数揖中台

    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

    莫怆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来。

    【注】①半刺: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②中台:中书省。③掖垣:意为朝廷的中央部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脉脉”一叠词,既写出了两条河默默无声地流过锦城,又写出诗人绵远深挚的送别之情。

    B.颔联“只道”与“徒闻”对举,一迎一揖,本以为受到人们的夹道欢迎,却只听说友人拜见中书省的消息。

    C.诗中“分飞”“岐路”都暗喻诗人与友人的离别,“莫怆”则强调了诗人对友人出京任职而离别的悲伤之情。

    D.诗人最后希望他那位往别处任职的朋友能够考绩列为优等,寄盼友人能带着政绩重返京城。

    【2】请简要赏析“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

    (二)

    《孔子家语》说:“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

    朱熹《四书集注》说:“盖其气质刚勇,而不足于中和,故其发于声者如此。”

    程树德《论语集释》引皇侃《论语义疏》云:“子路性刚,其鼓瑟亦有壮气。孔子知其必不得寿终,故每抑之。”

    1有一成语源于材料(一),这个成语是:

    2孔子好乐,为什么偏偏不喜欢子路鼓的瑟?结合材料(二)中前人的解读,分析概括其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毛泽东同志曾提出,全党要重视学习历史,“我们是历史主义者,给大家讲讲历史,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1961年《总结经验,教育干部》)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也指出,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1990年《振兴中华民族》)

    材料三:20世纪40年代鉴学派创始人之一马克·布洛赫的小儿子问他:“告诉我,爸爸,历史有什么用?”布洛赫竟一时语塞,而这一萦绕不去的追问直接促成了名著《为历史学辩护》的问世。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全国上下正在开展一系列的“学史”活动。尤其是在中美全面对抗的当下,“中国史”与“中国芯”更是掀起了不同的讨论。请在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2021年7月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将举行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大会,请以一个青年学生代表身份给筹备委员会写一封贺信。

    ②2021年6月30日,X学校X班将在建党百年前夕举办“学史强国”的交流会,请你以历史科代表的身份发言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