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攀枝花高二(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虽然雨后初霁,但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闪烁晶莹,连空气里也弥漫着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B.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振颤。

    C.南极用风雪做刻刀,将裸露的地表镌刻成肃穆的艺术品。沉迷冰山、肆虐狂风和灿烂阳光被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巨作。

    D.她们可以穿起花棉袄了,凤娇头上别起了淡粉色的有机玻璃发卡,有些姑娘的辫梢还缠上了夹丝橡皮精。

  • 2、下列各句中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举匏尊以相属 ②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③洎牧以谗诛 ④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⑤予更欲一觇北 ⑥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⑦旦日飨士卒 ⑧数罟不入洿池

    A. ③⑤⑦

    B. ①③⑤

    C. ④⑦⑧

    D. ⑤⑥⑧

  • 3、下列对名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坚信,“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但他与鲨鱼搏斗后最终认为自己被打败了。小说表现了“命运无常、难以抗争”的主题。

    B. 《茶馆》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期间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表现了旧中国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

    C. 《红楼梦》中能充分表明贾府“讲排场费用高,又不肯将就省俭”的主要情节是秦可卿丧礼和元春省亲两件事。

    D. 《红楼梦》中“怡红院群芳开夜宴”,黛玉抽中了“风露清愁”的芙蓉花签,在她死后,宝玉写了《芙蓉女儿诔》以示伤悼之情。

     

  •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妈祖显灵的传说不胫而走,且越传越神、越传越远,从莆田传遍了全福建,又从福建传到了两广、两浙等地。

    B. 面对不同当事人对同一事件截然不同的两种解释,朝廷该怎么办呢?宋徽宗采取了平衡的做法。

    C. 因漕运所需,至元二十九年,元朝将上海升格为县,在此开港并设市舶司,从此才逐渐显露出不同凡响的发展潜质。

    D. 由于运河漕运和往来台湾,实行海禁的清朝也是对妈祖情有独钟

  • 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 而君幸于赵王   B. 不然,籍何以至此

    C. 大王来何操   D. 是寡人之过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节选)

    冯骥才

    ①矮男人自批判会那天被押走后,一直没放回来。此后据消息灵通的裁缝老婆说,矮男人又出了什么现行问题,进了监狱。高女人成了在押囚犯的老婆,落到了生活的最底层,自然不配住在团结大楼内那种宽敞的房间,被强迫和裁缝老婆家调换了住房。她搬到离楼十几米远孤零零的小屋去住。这倒也不错,省得经常和楼里的住户打头碰面,互相不敢搭理,都挺尴尬。但整座楼的人们都能透过窗子,看见那孤单的小屋和她孤单单的身影。不知她把孩子送到哪里去了,只是偶尔才接回家住几天。她默默过着寂寞又沉重的日子,三十多岁的人,从容貌看上去很难说她还年轻。裁缝老婆下了断语:我看这娘儿们最多再等上一年。那矮子再不出来,她就得改嫁。要是我啊——现在就离婚改嫁,等那矮子干嘛,就是放出来,人不是人,钱也没了!

    ②过了一年,矮男人还是没放出来,高女人依旧不声不响地生活,上班下班,走进走出,点着炉子,就提一个挺大的黄色的破草篮去买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但有一天,矮男人重新出现了。这是秋后时节,他穿得单薄,剃了短平头,人大变了样子,浑身好似小了一圈儿,皮肤也褪去了光泽和血色。他回来径直奔楼里自家的门,却被新户主、老实巴交的裁缝送到门房前。高女人蹲在门口劈木柴,一听到他的招呼,刷地站起身,直怔怔看着他。两年未见的夫妻,都给对方的明显变化惊呆了。一个枯稿,一个憔悴:一个显得更高,一个显得更矮。两人互相看了一忽儿,赶紧掉过头去,高女人扭身跑进屋去,半天没出来;他便蹲在地上拾起斧头劈木柴,直把两大筐木块都劈成细木条。仿佛他俩再面对片刻就要爆发出什么强烈而受不了的事情来。此后,他俩又是形影不离地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回家,一切如旧。大楼里的人们从他俩身上找不出任何异样,兴趣也就渐渐减少。无论有没有他俩,都与别人无关。

    ③一天早上,高女人出了什么事。只见矮男人惊慌失措从家里跑出去。不会儿,来了一辆救护车把高女人拉走。一连好些天,那门房总是没人,夜间也黑着灯。二十多天后,矮男人和一个陌生人抬一副担架回来,高女人躺在担架上,走进小门房。从此高女人便没有出屋。矮男人照例上班,傍晚回来总是急急忙忙生上炉子,就提着草篮去买菜。这草篮就是一两年前高女人天天使用的那个。如今提在他手里便显得太大,底儿快蹭地了。

    ④转年天气回暖时,高女人出屋了。她久久没见阳光的脸,白得像刷一层粉那样难看。刚刚立起的身子左倒右歪。她右手挂一根竹棍,左胳膊弯在胸前,左腿僵直,迈步困难,一看即知,她的病是脑血栓。从这天起,矮男人每天清早和傍晚都搀扶着高女人在院子遛两圈。他俩走得艰难缓慢。矮男人两只手用力端着老婆打弯的胳膊。他太矮了,抬她的手臂时,必须向上耸起自己的双肩。他很吃力,但他却掬出笑容,为了给妻子以鼓励。高女人抬不起左脚,他就用一根麻绳,套在高女人的左脚上,绳子的另一端拿在手里。高女人每要抬起左脚,他就使劲向上一提绳子。这情景奇异,可怜,又颇为壮观,使团结大楼的人们看了,不由得受到感动。这些人再与他俩打头碰面时,情不自禁地向他俩主动而友善地点头了……

    ⑤高女人没有更多的福气,在矮小而挚爱她的丈夫身边久留。死神和生活一样无情。生活打垮了她,死神拖走了她。现在只留下矮男人了。

    ⑥偏偏在高女人离去后,幸运才重新来吻矮男人的脑门。他被落实了政策,抄走的东西发还给他了,扣掉的工资补发给他了。只剩下被裁缝老婆占去的房子还没调换回来。团结大楼里又有人眼盯着他,等着瞧他生活中的新闻。据说研究所不少人都来帮助他续弦,他都谢绝了。裁缝老婆说:他想要什么样的,我知道。你们瞧我的!

    ⑦裁缝老婆度过了她的极盛时代,如今变得谦和多了。权力从身上摘去,笑容就得挂在脸上。她怀里揣一张漂亮又年轻的女人照片,去到门房找矮男人。照片上这女人是她的亲侄女。

    ⑧她坐在矮男人家里,一边四下打量屋里的家具物件,一边向这矮小的阔佬提亲。她笑容满面,正说得来劲,忽然发现矮男人一声不吭,脸色铁青,在他背后挂着当年与高女人的结婚照片;裁缝老婆没敢掏出侄女的照片,就自动告退了。

    ⑨几年过去,至今矮男人还是单身寡居,只在周日,从外边把孩子接回来,与他为伴。大楼里的人们看着他矮墩墩而孤寂的身影,想到他十多年来一桩桩事,渐渐好像悟到他坚持这种独身生活的缘故……逢到下雨天气,矮男人打伞去上班时,可能由于习惯,仍旧高举着伞。这时,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觉得那伞下好像有长长一大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任什么东西也填补不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丈夫入狱后,高女人被迫与裁缝老婆家调换了住房,搬到孤零零的小屋去住,静静地坚强地等待矮丈夫的归来,表现出她坚强而忠贞的品质。

    B.“她久久没见阳光的脸,白得象刷一层粉那样难看”中,作者用“刷一层粉”来形容高女人病情严重,为下文高女人病死埋下了伏笔。

    C.“她默默过着寂寞又沉重的日子,三十多岁的人,从容貌看上去很难说她还年轻”“一个枯槁”“显得更高”等多处描写,表明高女人身心已遭摧残。

    D.这对夫妻遭受了众人的冷眼和中伤,自始至终却没有对任何人进行过言语上或者肢体上的还击,他们只是过他们自己的平静生活,相伴到老。

    【2】文中矮丈夫对高女人的挚爱之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情节上?请简要概括。

    【3】作者在文中塑造的“裁缝老婆”这个角色,在人物刻画上有什么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____。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氓》

    2)兄弟不知,__________________,静言思之,__________________。《氓》

    3)《离骚》中写屈原嫉恶如仇,宁死也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句子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在写景的同时深沉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悲怆。

    (2)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写到花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十思”以助君主“守成”,其中劝谏唐太宗要赏罚有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王安石借盘庚迁都这一典故对自己行事准则的表达,也可把它看作历史上改革家果决精神的高度概括。

  •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了先辈开辟事业的艰辛。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3)“落叶”是秋的典型特征,在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落叶纷纷的壮阔秋景,前人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庭芳  [宋]苏轼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洛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攕攕①。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注] ①攕:同“掺”。手纤细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三十三年”既点明了与故人分别时间之久,也饱含了对各自生涯的无限感慨。

    B. 词中“烟浪””云帆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终有一天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

    C. “巉巉”明写山势峭拔险峻,暗写官场险恶;“攕攕”实写手的纤细,虚写情的脆弱。

    D. “莫上孤峰尽处”既是词人对自己的告诫,也是对旧友的殷殷寄语,表达委婉含蓄。

    E. 词的上片因事起情,下片缘景抒情,全词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写作技法高超。

    2请赏析词的最后三句“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的精妙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稹传(节选)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后魏昭成皇帝,稹十代祖也。父宽,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稹八岁丧父,其母郑夫人,贤明妇人也。家贫,为稹自授书,教之书学。稹九岁能属文,二十八应制举,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制下,除右拾遗。

    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又以前时王叔文、王伾以猥亵待诏,蒙幸太子,永贞之际,大挠朝政。是以训导太子宫官,宜选正人。乃献《教本书》,宪宗览之甚悦。又论西北边事,皆朝政之大者。宪宗召对,问方略。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县尉。丁母忧,服除,拜监察御史。

    四年,奉使东蜀,劾奏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制擅赋,又籍没涂山甫等吏民八十八户田宅一百一十一、奴婢二十七人、草千五百束、钱七千贯。时砺已死,七州刺史皆责罚。稹虽举职,而执政有与砺厚者恶之。使还,令分务东台。浙西观察使韩皋封杖决湖州安吉令孙澥,四日内死。徐州监军使孟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枢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既飞闻奏,罚式一月俸,仍召稹还京。

    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宰相令狐楚一代文宗,雅知稹之辞学,谓稹曰:“尝览足下制作,所恨不多,迟之久矣。请出其所有,以豁予情。”稹因献其文,楚深称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

    大和初,就加检校礼部尚书。三年九月,入为尚书左丞。振举纪纲,出郎官颇乖公议者七人。四年正月,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五年卒于镇,时年五十三,赠尚书右仆射。

    (选自《旧唐书·元稹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州监军使孟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

    B.徐州监军使孟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

    C.徐州监军使孟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

    D.徐州监军使孟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始于战国,即帝王侍从官。隋唐时各部皆设郎中,分掌各司事务,为尚书、侍郎之下的高级官员。

    B.待诏,唐初置翰林院,凡有专长者,均待诏值日于翰林院,使待诏命,唐玄宗时遂为官名,称翰林待诏。

    C.表,就是奏章,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用来谢恩的文体,如《陈情表》,与“疏”相同。

    D.刺史,汉文帝始设,以巡行郡县监察各地,后来职权进一步扩大,唐代刺史就是地方的军事行政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稹家世显赫,少年丧父,后来家境贫穷,在其母郑夫人的亲自教育下,最终学有所成,参加科举考试而高中状元,被授予右拾遗的官职。

    B.元稹担任谏官后,事无不言,鉴于前有下流品行的人担任要职而扰乱朝政,于是主张选用正直有品行之士任宮官,并呈献《教本书》给皇上。

    C.元稹奉旨出使东蜀,上奏弹劾东川节度使严砺违规征收赋税,东川所辖七州的刺史都因此遭受责罚,也引起与严砺关系深厚的人对他的嫉恨。

    D.元稹与白居易因为齐名,所以被时人并称为“元白”。诗作引起当朝宰相令狐楚的欣赏,令狐楚读了元稹的诗作后认为他就是当时的鲍照、谢灵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宪宗召对,问方略。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县尉。

    (2)尝览足下制作,所恨不多,迟之久矣。请出其所有,以豁予情。

    【5】元镇身上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学生总是为成绩在拼搏,当他越看重成绩时,就越觉得只有自己不容易。其实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多用心发现生活,就会看见他(她)们的不容易。他(她)也许是你的父亲或母亲,也许是你的老师或长辈,也许是你的同学或朋友,也许他(她)只是校园、路边随处可见的陌生人。

    请以“ ,你真不容易”为题,挑选一个写作对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再写作文;2、叙事、描写相结合,情真意切;3、能恰当运用细节描写;4、不采用诗歌体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