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自缢(yì) 玳瑁(dài mào) 窈窕(yáo tiăo)
B.箜篌(kōng hóu) 箱裢(lián) 否泰(pĭ)
C.便言(pián) 伶俜(pīn) 踟蹰(chíchú)
D.葳蕤(wēi ruí) 赍钱(jī) 启禀(bíng)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中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我们周围的事物,对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作出智慧的判断。________再把它加到技能中去,这样就______有技能,_______有判断能力,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社会一定非常欢迎你,_______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有能力的人。
A.如果 既 又 因为
B.所以 要么 要么 因为
C.如果 要么 要么 因此
D.所以 既 又 因此
3、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回到家中,频频刷微博又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必修课”。
②它对人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构成挑战。
③很多人都熟悉的一个场景是:地铁车厢里,大家都低头摆弄手机、电纸书或者平板电脑。
④碎片化阅读在便于利用零碎时间来阅读信息的同时,也大量挤占了人们深阅读的时间。
⑤这种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趋势,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碎片化”“浅阅读”的忧虑。
⑥碎片化阅读还使人形成了一种惰性化的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来获得知识碎片。
A.③②①⑤④⑥ B.②③①⑤④⑥ C.③①⑤④⑥② D.②③④⑥①⑤
4、下列句子中的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 仍更被驱遣 B. 汝是大家子
C. 为仲卿母所遣 D. 渐见愁煎迫
5、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②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 ①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②其可怪也欤
C.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D. ①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②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继2017年以来,西安、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为吸引招揽人才,纷纷出台具体举措,开出住房、户口和朴贴等优惠条件,其力度之大,红利之多,甚为罕見。这轮城市。枪人。政策对城市未来发展充竟能起到多大作用,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有分新人士指出,此轮推出人才引进策略,也有地方政府是出于刺激消费、投资需求。如果引进人才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恐怕并不能真正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进来留不住也大有可能。
城市引进人才后能否留住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对人才的态度、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城市的人文生态环境。城市产业发展不充分,基础弱,水平低,结构单一,人才引来无用式之地,最终也只能是得才即丢才。
事实上,从本轮各城市引人政策来看,主要区别仍在优惠幅度,而非发展前景的细致区分。对于人才来说,主要看重的仍是个人发展前途。这也提醒各地,人才引来之后的工作一点也不比引人政策本身要轻松,能否学画好城市的发展路径,走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让人才对前景有清晰预期,其实并没有背离已有的城市发展经验。做好这个基本功,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引进人才的初衷。
(摘编自《光明日报》)
料二
注:四青人才指青年十人计划人造者、国家优青获得者、青年长江学者和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材
料三
在多数媒体欢呼人才春天已来的同时,舆论场中也出现了一部分质疑的声音。这些声音站在清洁工和普通打工者的立场上,认为各地以学历为门槛的落户、住房优惠政策,某种程度上是对城市其他低学历群体的“歧视”。
而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又恰恰与这些人口相关,所以在引进人才的同时,需要考虑的是城市低学历群体的就业、落户等相关工作。
“如果我们仅仅把人才定位于学历技术,而忽视了城市各方面的实际需求,往往会导致引进的人和岗位的脱节,反而不会给城市带来活力。”李铁对本报记者说。随着越来越多高学历人口的进入,也会需要更多的从事両单劳动的人口提供互补性服务,这是城市发展的规律。以近期大城市中广受诟病的幼儿教育为例,李铁解释了我国城市服务业发展速度很快但质量不高的原因。“原因就在于参与服务的人口,没有通过市民化享受到公平的公共服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芳海外版)
材料四
城市之间的人才抢夺战是否会“昙花一现”?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人才大战还会更持久。年轻人可以带来创新和消费。通过引入外来优秀人才孟庆伟认为,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和资本,可以为经济帯来新的活水。
除了需要建立完整的人才链条,引才范围的扩大还与日趋严峻的老龄化社会相关。专家指出,从更深层次角度看,各城市人才大战的出现,与长期的人口生育政策有关。在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的大形势下,一座城市的人o结构可能决定了这座城市未来的兴袁,因为这意味着人口结构更年轻的城市会拥有更大比例的生产者。
在盂庆伟看来,站在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看,现在抢到了年轻人,就是为城市未来十几年持续发展提供竞争力。
有观点认为,人才竞争也可能导致全方位的。孔雀东南飞。,造成中西部、中小城市人才流失,加刷人才不平衡局面。但盂庆伟认为,对于人才流动的走势问题大可不必担心。如果中西部、中小城市在注重育才造血,着力在打造特色产业,优化营商环境,搭建用才平台,创建优美的生态:人文环境等方面下功夫。那么人才自然会集聚,也能留下来。
(摘编自《经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各城市为招揽人才都只是从优惠幅度方面招引人才,而非着眼于人才的发展前景。
B. 图表显示除北京、上海外,杭州、南京、武汉等对中国的青年拔尖人才吸引力也较大。
C. 城市发展需要考虑城市低学历群体的就业、落户等工作,以此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D. 日趋严峻的老龄化社会以及长期的人口生育政策都与人才大战密切相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西安、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为吸引招揽人才,出台多项优惠条件,这些城市"抢人。政策对城市未来发展能起到很大作用。
B. 抢到了年轻人,就为城市未来十几年持续发展提供竞争力。这意味着拥有更大比例的生产者。
C. 城市引进人才后能否留住人才,取决于城市对人才的态度、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城市的人文生态环境。
D. 城市发展的规律是既要有越来越多高学历人口的进入,也需要更多的从事简单劳动的人口提供互补性服务。
E. 因沿海大城市经济发达,人才竞争会导致全方位的。孔雀东南飞。,造成中西部、中小城市人才流失,加剧人才不平衡局面。
【3】综合上述材料,请概括各城市应该怎样引进和留住人才?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义隆的典故,以古喻今的句子是:_________
(3) 《荀子 劝学》中通过良马与劣马的对比,阐明学习在于积累道理的两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个名句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
8、“ ,蓝田日暖玉生烟。”营造了美丽朦胧的意境。
9、默写题。
(4)《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向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中常通过侧面描写来体现音乐魅力。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表现了琵琶女结束弹奏后,其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效果。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长沙》)
(2)遥想公瑾当年,________,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青青子衿,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12、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作答。
宿业师①山房②期丁大不至
(唐)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①业师:法名“业”的僧人。②山房,山中的屋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夕阳刚刚西沉下去,屋舍四周的群山万壑立刻就变得昏暗起来。
B.三四两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诗人在身之所处的环境中的独特感受。
C.五六两句写夜深时山间的静谧,“归”“栖”二字中流露出一种浓浓的乡愁。
D.这首诗结尾一句“孤琴候萝径”中的“琴”与白居易《春雪过皇甫家》中“唯要主人青眼待,琴诗谈笑自将来”一句中的“琴”蕴含的意思是相同的。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延赏,中书令嘉贞之子。大历二年,拜河南尹,充诸道营田副使。延赏勤身率下,政尚简约,疏导河渠,修筑宫庙,流庸归附,邦畿复完。
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乃具舟楫而遣之,俾吏修其庐室,已其逋债,百姓遂安。以故,岁凶而无怨者。
数年,改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建中四年,西山兵马使张朏以兵入成都为乱,延赏奔汉州,将戍将讨之。是月,斩朏及同恶者。先是兵革屡扰,自天宝末杨国忠用事南蛮,三蜀疲弊。其后崔宁复侈靡,故蜀土残弊。延赏薄赋约事,动遵法度,仅至庶富焉。建中末,驾在梁州,倚剑南蜀川为根本。
贞元元年①,以宰相刘从一有疾,诏征延赏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延赏与李晟不协,晟表论延赏过恶,改授左仆射。初,大历末②,吐蕃寇剑南,晟领神策军戍之,旋师,以成都官妓高氏归。延赏闻而大怒,即使将吏令追还焉。晟颇衔之,形于词色。
三年正月,会浙西观察使韩滉来朝,滉尝有德于晟,因会讌说晟使释憾,遂同饮极欢,请晟表荐延赏为相,晟然之,于是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延赏当国用事,晟请一子聘其女,延赏拒而不许。晟谓人曰:“武人性快,若释旧恶于杯酒之间,终欢可解。文士难犯,虽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内。今不许婚,衅未忘也!”无几,延赏果谋罢晟兵权,时议非之。
贞元三年七月薨,年六十一,赠太保,赙礼加等,谥曰成肃。史臣曰:延赏博涉经史,达于政事,然以私害公,罢李晟兵柄,非守正中立者也。
(选自《旧唐书》)
注释:①贞元元年:公元785年 ②大历末:公元779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政尚简约 尚:崇尚
B. 又何限于彼也 限:限制
C. 晟颇衔之 衔:怀恨
D. 因会宴说晟使释憾 憾:遗憾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
B. 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
C. 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
D. 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延赏关心百姓,堪为能吏。他在河南尹、各道营田副使任上,同情流离失所的百姓,为百姓着想,因此百姓生活安定。
B. 张延赏能于治乱,文武兼备,在成都任上,面对张朏的兵乱,他奔赴汉州,率部讨伐。张朏及同党被斩杀后,合理安排善后事宜,蜀地成为皇帝的依靠。
C. 张延赏与李晟关系不睦。最初,李晟表奏张延赏的过失使张延赏被降职,导致二人关系紧张。而李晟携官妓回师、张延赏派人追回的事使二人矛盾再度升级,势同水火。
D. 张延赏心胸不够宽广。李晟在韩滉劝说下真心与张延赏和解,而张延赏却没能展现一任宰相的胸怀度量,甚至谋夺了李晟的兵权,被时人和史家视为不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词语。
(1)乃具舟楫而遣之,俾吏修其庐室,已其逋债,百姓遂安。
(2)文士难犯,虽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内。今不许婚,衅未忘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时光流走后,或许才会明白,那些云淡风轻、花开花落早已于不经意之间,成为成长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请撷取最能触动你心灵的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某一个景、某一段回忆、某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力求表现所写人、事、景的特点;(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