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薛容融同学刚上高一,最近她写了一篇随笔,抒发感受。在她写的下面一段中,诗句运用不合适的共有几处( )
刚开学时,面对陌生的同学和老师我感到隐隐不安,也特别想念初中的好朋友,然而“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已经过去的人与事,总归再也不会回来。正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但幸好我遇到了友爱的新同学,冲淡了思念的哀伤。看着他们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在班旗上挥毫泼墨、在讲台上激情发言的样子,我感到“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青春活力!我也要开始为梦想努力了!在家里,母亲一如既往地关心我、照顾我的生活,看到她头上新添的白发,不禁感慨“早生华发,人生如梦”,母爱给予我前行的动力,我一定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四处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秋以为期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⑤以望复关
⑥挟飞仙以遨游⑦楚人伐宋以救郑⑧制芰荷以为衣兮
A. ①③⑧/②④/⑥/⑤⑦ B. ①③⑤/②④/⑥⑧/⑦
C. ①⑤⑧/②⑥⑦/③④ D.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3、下列各句没有介词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C.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 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借齐宣王以羊易牛衅钟的事,肯定齐王有“不忍”之心,认为这正是“保民而王”的基础。
B.《庖丁解牛》中,庄子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世人,要避开错综复杂的矛盾,游刃有余地处世,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C.《窦娥冤》第三折中,窦娥与婆婆法场泣别的情节,突出表现了窦娥的善良品质和反抗精神,将戏剧冲突逐渐推向高潮。
D.《雷雨》中,“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作者巧妙地通过语言的转换,将剧中人物内心的痛苦与克制展现出来。
5、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B.《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壬戌,我国古代传统农历纪年的干支纪年之一。句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C.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D.“苏子”当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等,《诗经·氓》中“将子无怒”中的“子”也是一样的意思。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简约是艺术创作的匠心提炼和精准表达。科技正重构舞台艺术呈现,赋予艺术“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的简约美。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中国式浪漫为“双奥之城”镌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总导演张艺谋在创作感言中写道:“我们可以用简约的方式呈现开闭幕式,让全世界和我们在一起。”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简约,是北京冬奥会的关键词,也是以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为代表的大型庆典艺术的风格趋势。简约并非简单,而是艺术创作的匠心提炼和精准表达。机械舞台移动,可看作山脉涌动;光影交错辉映,可译为日月起落;虚拟视觉成像,可形塑万里山河……科技元素潜藏在视觉语言结构中,为观众创造着美好的视效体验。依托图像处理算法,冬奥会开幕式震撼人心的“冰瀑”环节中,一滴水墨从天而降晕染开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境呼之欲出,唤起人们心底的文化情结。“冰雪五环”环节采用三维水墨动画、裸眼全息水墨动画等手段,以笔墨精神再现冬奥历史,观意取象、气韵相生。
新的科技手段,为艺术表达带来更多可能性。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巨幅“画卷”,到2022年奥运历史上首个画质达到16K的巨型光影屏,从舞台呈现到通信保障,从技术实力到管理理念,科技迭代带来了美学升级,产业发展为艺术表达带来“硬核支撑”。
人工智能、5G、AR(增强现实)、裸眼3D、云计算、数字孪生以及仿真技术等被大量运用于创作中,有限的表演区域释放出无限的想象空间,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互动体验。舞台上的“冰立方”怎样拔地而起?航天工作者借鉴火箭发射塔架的设计理念,自主研发出了全新的电机驱动系统——在“冰立方”底部布置了16套由链条、钢丝绳和导轨组成的机械结构。这16位“大力士”相互配合,将“冰立方”稳稳地从舞台平面上托起。奥运五环如何“破冰而出”?“冰立方”和五环由LED屏组成,“雕刻”的视觉在激光与冰立方3D视效的结合下产生。雪花为何“如影随行”?节目《雪花》中,实现了世界上首次对超过600人集体采用实时人工智能动作捕捉,整个过程以毫秒计,小演员和地屏上闪亮的“雪花粒子”的交互追踪毫无延迟,总流程不超过0.1秒。这样的交互表演既优化了场景,实现了小朋友与雪花的互动,也使场景更具真实感,建构具有童话梦境效果的视觉整体。
当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科技已不仅仅是手段、工具、元素,其本身也起着表意的作用,传递人文温度。北京冬奥会的点火方式惊艳世界,奥运历史上首次以绿色环保为原则打造的主火炬,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奥林匹克精神。冬奥会闭幕式上,通过AR虚拟实时渲染技术,让中国结的红线从四面八方汇聚于鸟巢上空,编织成巨大的红色中国结,缠绕在巨型雪花火炬周围。传统花纹的中国结、浪漫冰花围成的中国结、红绸飘舞的中国结……不同质感和元素的中国结被冰花包围。这是中国与世界的联结,也寄托着全世界在一起、“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但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发展和技术革新带来了新的艺术表达,但艺术意蕴的深远始终依赖于创作者对文化的理解与对时代的感悟。创作者可以在古代与现代、艺术与技术的不同维度挖掘创意、寻找灵感,更多更精彩的中国故事将继续被世界看见。
化繁为简、简而有质,张弛有度、形散神聚。创作者以内容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不断寻找着中国故事的“打开方式”。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判断,从一个个细节感悟背后的精神、价值与力量。它可以是火炬,是中国结,是那朵“人类共同的雪花”,也可以是“中国红”与“冰雪蓝”,是“闹花灯”“折柳寄情”的东方美。人们在技与艺的美中,获得文化的共鸣和共情。
(摘编自王瑨《让艺术焕发简约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举办过的两次奥运会都用简约的方式展现出了中国式的浪漫,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相比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实现了美学升级,更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观。
C.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上,16位孔武有力的工作人员共同托起了“冰立方”,使冰立方拔地而起。
D.具有持久生命力的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撑,但最终依赖的还是创作者对文化的理解和对时代的感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篇文章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例论证了文章的观点,即科技有助于艺术焕发简约之美。
B.文章第三段引用古人之语,可以看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追求简约契合了我国的文化传统。
C.文章第五段采用多个设问的形式,很好地阐述了科技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广泛应用。
D.文章第六段对不同质感和元素的中国结进行介绍,旨在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简约之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简约的艺术风格并不是意味着创作者将艺术简单化处理,而是需要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匠心提炼,实现精准表达。
B.在科技的助力下,舞台艺术有了重构的可能性,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山水、日月、冰瀑等景观被搬到了舞台上。
C.我们应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它虽然可以化繁为简,使艺术简而有质,但不利于创作者挖掘创意、寻找灵感。
D.观众可以从冬奥会开幕式上的火炬、中国节等细节中感悟其背后的精神、价值与力量,从中获得文化的共鸣和共情。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及行迷之未远。(《离骚》)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里用“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襟怀坦白。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襟怀坦白。
(4)《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一个真切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帝王与百姓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驳斥保守派主张的论证立足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句默写。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还壮志犹存,希望得到重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4)荀子的《劝学》中,强调整天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 。”
(5)李煜《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
(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___________。
(4)有善始者实繁,____________。
(5)竭诚则吴越为一体,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孟子·尽心上》中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富有深刻的含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该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建安二十二年)夏,四月,(汉献帝)语魏王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六月,魏以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
冬,十月,命魏王操冕十有二流,乘金银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
魏以五官中郎将丕为太子。初,魏王操娶丁夫人,无子;妾刘氏,生子昂;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王使丁夫人母养昂。昂死于穰,丁夫人哭泣无节,操怒而出之,以卞氏为继室,植性机警,多艺能,才藻敏,操爱之,操欲以女妻丁仪,丕以仪目眇,谏止之,仪由是怨丕,与弟黄门侍郎廙及丞相主薄杨修,数称临菑侯植之才,劝操立以为期。修,彪之子也。操以函密访于外尚书崔琰露板答曰《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尚书仆射毛玠曰:“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东曹掾邢颙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愿殿下深察之。”丕使人问太中大夫贾诩以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丕从之,深自砥砺。它日,操屏人问诩,诩嘿然不对,操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有所思,故不即对耳。”操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操大笑,操尝出征,丕、植并送路侧,植称述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操亦悦焉。丕怅然自失,济阴吴质耳语曰:“王当行,流涕可也。”及辞,丕涕泣而拜,操及左右咸歔欷,于是皆以植多华辞而诚心不及也。植既任性而行,不自雕饰,五官将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称说,故遂定为太子。左右长御贺卞夫人曰:“将军拜太子,下莫不喜,夫人当倾府藏以實赐。”夫人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为嗣,我但当以免无教导之过为幸耳,亦何为当重赐遗乎?”长御还,具以语操,操悦,曰:“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最为难。”太子抱议郎辛毘颈而言曰:“辛君知我喜不?”毘以告其女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宜惧,而反以为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久之,临菑侯植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操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植妻衣绣,操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操以函密访于外/尚书崔琰露板答曰/《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B.操以函/密访于外/尚书崔琰露板答曰/《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C.操以函/密访于外/尚书崔琰露板答曰/《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D.操以函密访于外/尚书崔琰露板答曰/《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安是西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三个年号,建安二十二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纪年方法还有干支纪年法,如《赤壁赋》中的“壬戌”。
B.太子,在两汉可指皇帝或诸侯王的继承人,但唯皇储称“皇太子”。汉以后,诸侯王的继承人改称“世子”。
C.宗庙,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处所,古礼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得设庙。
D.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地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立曹丕为太子时,已经掌握朝政大权,汉献帝允许他可用皇帝专用的旌旗,出入同帝王一样称警跸,即实行戒严和清道,正是他权倾朝野的体现。
B.曹丕在太子之位的争夺中,一开始形势不利。因为他曾劝止父亲把女儿嫁给丁仪,把丁仪丁廙逼到了曹植阵营。幸好有崔琰等人竭力劝诫曹操。
C.曹丕能顺利登上太子之位,离不开谋臣帮助。如贾诩不但告诉他要巩固地位需要发扬德行和气度,还直接劝告曹操吸取袁绍和刘表的教训。
D.曹植最终在争夺战中落败,与性格缺陷有关。他做事任性,言行不加掩饰,不像曹丕善于博取周围人的好感,他还乘车在驰道行驶,激怒了曹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辞,丕涕泣而拜,操及左右咸歔欷,于是皆以植多华辞而诚心不及也。
(2)植妻衣绣,操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
14、按要求作文
(1)生活有很多故事,你可能是故事的参与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聆听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评论者,请以《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字数800字以上;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2)以“身边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