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败走华容道”中曹操曾三次大笑,一笑而赵云出击,二笑而张飞杀到,三笑而关羽出阵,活画出曹操刚愎自用、自命不凡的性格特点。
B. “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三英战吕布时,吕布就是骑着它大显英姿的。后来赤兔马被盗献给曹操,曹操又将它赠给关羽;关羽就是骑着这匹马斩杀吕布于白门楼的。
C. 把诸葛亮、关羽等塑造成理想人格的化身,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水淹七军、败走麦城等是用来表现关羽忠义的重要情节。
D. 《三国演义》中,曹操采纳了司马懿联合东吴攻取荆州的计策,孙权任命吕蒙为大都督,统领东吴大军同曹军合击关羽,关羽被射伤,华佗为其刮骨疗毒。
E. 曹操求贤若渴,曾从敌对阵营里招降过许多人才,如袁绍的属下才华出众的陈琳,虽在檄文里痛骂过曹操,但袁绍失败后,曹操没有杀他,而是收为己用。
2、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句式特点的是( )
A.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 亦将有感于斯文
C. 客有吹洞箫者 D. 当其欣于所遇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博观约取,师心自用,在原有对汉隶、明清行草等书法精深研习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符合个人气质的艺术形态。
②在这个城市疏离大自然、对农作物极其陌生的年代,感受农业的重要、粮食的意义,对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当代人,特别是孩子来说很有意义。
③他在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尤其是对今年的能源经济形势所作的分析,使媒体记者一目了然,佩服得五体投地。
④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传统家书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家书寄寓着历史、亲情、文学、道德、礼仪、艺术等丰富内涵而历久弥新,愈加珍贵。
⑤学生写的作文,有的情感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读来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堪卒读,难以入目。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4、下列文化常识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时行笄礼而字。
B.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C.古代的“一更”相当于现在的5——7时,“二更”相当于现在的7——9时。
D.“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及升降。
5、下列各句中,从文言文特殊句式看,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戍卒叫,函谷举
A.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睁着眼睛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
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的景物描写突出了梦境清澈、素雅的特点,营造了一种战前暂时宁静、祥和的氛围,为下面的情节发展和刻画周瑜这一形象做了铺垫。
B.“周瑜笑了起来”“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周瑜不再发笑了”,文中这三处神态描写体现了周瑜对“我”的态度由深有触动到不以为然。
C.文章以“我”与周瑜相遇为主线,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如艾草味、鼓角声的多次出现便是实写,让人物形象和主题得以突显。
D.“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作者认为真正的英雄应不惧怕失败,哪怕在战场倒下去了,仍是响当当的英雄。这是很典型的“英雄观”。
【2】联系《念奴娇·赤壁怀古》,探究苏轼心中的周瑜和本文塑造的周瑜各是怎样的英雄形象。
【3】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英雄的梦,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平凡的梦。这二者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与“青梅竹马”的情境相仿。。
(2)《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经》中有写姑娘思念情人的两句诗,曹操在《短歌行》中用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时,写出听到荆轲决绝的歌声后宾客们同仇敌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1)《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直抒胸臆表白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
(3)《诗经·采薇》中用杨柳和雨雪来衬托戍卒离乡与归乡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离骚》中诗人用荷花做衣服表明自己高洁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诗经· 氓》中运用比兴手法描写女主人公容颜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层层的叶子中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塘月色》)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面对国事危难,感伤涕零。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描写长江澄澈、山峰峭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填写正确的诗句。
①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②杜甫的《登高》中,描写诗人登高时内心悲凉的具体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严格的讲,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④《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以锦瑟起兴,引起诗人对往事的追忆。
⑤《桃花源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田间小路交错相同、鸡鸣狗吠到处可以听到的情景。
1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七夕
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注]王安石: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曈曈: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杨朴:北宋布衣诗人,他的诗别出新裁,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富有妙趣和哲理。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B. 七夕:节日名。夏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古代神话,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旧俗在这天晚上,妇女们对空摆上织物,向牛郎乞求智慧机巧,称为“乞巧”。
C.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千门万户曈曈日”,用“曈曈”表现月出东山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D.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两句设问: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来织满天的锦绣云霞。这里的“须”字,是一种怀疑和否定,从正面来解释,就是没有必要来邀请织女作这一切。
E.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己多”。诗人在这里并非是在赞扬人间的机巧,而是来了一个大转弯,诗人此时想起的不仅仅是人间创造幸福的巧智,还有行恶的智巧:有巧取牵夺,互相倾轧,以及繁复、杂多而又绞尽脑汁的勾心斗角。
【2】这两首诗写的都是中国民间的节日,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得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 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目晕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邻医至。直至六月初旬,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 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其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清·钱泳《履园丛话》,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去不得父骨 去:距离
B.欲徙置邻庙 徙:迁移
C.未几,里正至 未几:没多久
D.日行三四十里 日:一天
【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B.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C.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D.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3】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芳容的父亲周文荣曾在楚国游历,在归州官吏的住处死去。
B.周芳容认为自己虽然病得厉害但神志清楚,应立即用药医治。
C.里正听完周芳容的讲述被他的孝心感动,请来医生为他治病。
D.周芳容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带回父亲的遗骨并将之安葬在祖墓旁。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
(2)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任何种群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视和守望。羊群如此,牛群如此,一些野生动物的种群例如大雁等等也莫不如此。人类社会当然和动物的种群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同样也需要随时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视和守望。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诱惑扑面而来,形形色色令人目不暇接,加上人类社会组织结构的极其复杂,其守望的内容就更为丰富。那么,我们作为时代的主宰者,该进行怎样的守望呢?
请以“守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