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音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会稽(kuài) 窈然(yǎo) 旌旗(jīng) 流觞曲水(shāng)
B.江渚(zhū) 砧板(zhēn) 愀然(qiǎo) 冯虚御风(píng)
C.桂棹(zhào) 舳舻(zhú) 庐冢(zhǒng) 锲而不舍(qì)
D.匏樽(páo) 霓裳(cháng) 宵柝(tuò) 山川相谬(liáo)
2、对《乡土中国》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实际上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B.“江西医生在南极种菜”、“中国维和部队在非洲种菜”,中国人喜欢种菜是因为“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的民族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从深层次上也可看出“以土为生”是中国精神之“根”。
C.我们的籍贯不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而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没有受到血缘的影响。
D.中国古代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有钱的地主可以大到像个小国。其根源是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B. “十一”国庆长假,我们可以在家和父母、同学、朋友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或者外出观光游玩。
C. 学习新诗,就不能不注意到新诗的流派现象,从史料上看,新诗的流派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D. 每次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这位解放战争时期扛过枪、打过仗的老战士总会显得非常激动。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巴黎卢浮宫,领队周安萍如数家珍般介绍了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
②京剧《霸王别姬》是梅派经典剧目,首演至今,将近一个世纪的传承,一代代的青衣花旦,都是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半步。
③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郎平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④喜讯传来,首都北京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
⑤他信心十足,气定神闲,颐指气使地指挥着大家队列训练,工作有条不紊。
⑥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③⑤⑥ D. ①④⑥
5、下面有关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生活。
B.戏剧语言是戏剧的灵魂,它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C.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王实甫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梧桐雨》《单刀会》等。
D.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杂剧的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由正旦或正末独唱,其他配角一般只能道白不能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人
(英)毛姆
我第一次读这些诗时才二十三岁,当时迷恋得手不释卷;他的诗句中有种激情,有种英雄的孤傲和斑斓的生命力,一下让我神魂颠倒。因为那些掷地有声的诗句和绕梁不绝的韵律已经和我美好的青春记忆交缠在一起,所以一直到今天,我读起它们来还会心跳加速。我一向认为卡利斯托·德·圣阿纳在西班牙语读者中的声望是他应得的。当年每个年轻人都能随口吟诵他的诗句,而我的朋友会无休无止地跟我讨论他疯狂的举动、狂热的演说(诗人之外他也是个政治家)、锐利的妙语和他的恋人们。
但这些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卡利斯托先生一直隐居在他的家乡埃西哈,不屑和这个再没有什么能让他感兴趣的世界为伍。正是我说要去那里的时候,迭戈·托雷表示愿意替我引见。
“他现在看上去怎么样?”我问。
“神采不凡。”
“你有他的照片吗?”
“有就好了。他三十五岁之后就拒绝面对镜头。他说他只想让后世见到他年轻时的样子。”
我必须承认,这句话中所透露的虚荣让我觉得十分动人。我知道他年轻时极为俊美,当他意识到青春一去不返时,他创作了一首感人的十四行诗,从中你可以清楚读到曾经被如此爱慕的容颜终于逝去,他所领受的那阵刺痛是多么苦涩,多么冷酷。
当我到达埃西哈的当晚,拿到那位大人物留给我的字条时,我是大为惊异的。他说,迭戈·托雷写信给他,提到了我的行程,如果我能在第二天上午十一点登门,会让他非常高兴。事已至此,除了第二天在指定时间造访,我好像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埃西哈也曾有过辉煌,很多白色的房子,石头大门上都有气势雄伟的纹章,因为此地虽僻远,但当年新世界的财富也曾源源涌来,那些勇闯美洲、满载而归的人都选择在此安度余生。卡利斯托先生就住在这样一栋房子里,拉了门铃之后我站在栏杆外,想到这宅邸的确配得上他,心里有些快意。这阔大的石门有种颓败的豪气,与张扬的诗人正相称。虽然我听见铃声穿透了屋子,但无人应答,我摇了第二次、第三次,终于,一个老妇来到了门口。
“你要干吗?”她问。
她的黑眼睛倒好看,但是情绪不佳,我猜她是在这里照顾老诗人的。我把名片递给她。
“我跟你的主人有约。”
她把大门打开,让我进去。她让我在那里等着,之后便丢下我上楼去了。这座建筑的各处比例都很大气,但油漆已经黯淡,地上的瓷砖多有碎裂,墙壁上还可见到多处灰泥大块大块地剥落。这里每样东西都散发着贫寒的气息,却看不出邋遢。院子中间有张桌子,两侧各放一张摇椅,桌上的报纸已经是半个月之前的了。我开始猜想在温暖的夏夜,坐在这里抽烟时,是怎样的梦幻充溢他的思绪。柱廊之下,墙上挂着一些西班牙的绘画,颜色暗沉,画艺拙劣。有几个积灰的雕花立橱四下立着,上面有修补过的瓷质盘碟。
我开始猜想在温暖的夏夜,坐在这里抽烟时,是怎样的梦幻充溢他的思绪。这个场景,再加上我朦胧勾勒的种种联想,和这位浪漫诗人的形象太过相称,我几乎要被这个地方的气魄压倒。这种高贵的贫苦笼罩着他,其美好不亚于他年轻时的不可一世。但现在有些局促起来。我点了一支烟。我是照着时间来的,不知老先生是叫什么给耽搁了。这种寂静让人有些不安。
我听见有声响,心跳快了起来。我现在有些激动了,等到看见他走下楼梯时,我屏住了呼吸。他一只手里有我的名片。这是位个子很高的老人,非常瘦削,皮肤是旧象牙的颜色。花白的头发依然很茂密,而浓密的眉毛依然是乌黑的,这让他的黑眼珠里闪过的火焰更添了一分严峻的气势。以他的年纪,眼神里依然保有那样的光芒,真是让人赞叹。他的鼻子是鹰钩鼻,嘴唇抿得紧紧的。他不带笑意的眼神落在我的身上,冷静地审视着我。他的衣服从上到下是黑色的,一只手中拿着一只宽边帽。在他的仪态中有种自在和高贵。他完全是我希望的样子,我看着他,终于懂得他是如何深入人们的头脑,触动他们的心灵的。他身上没有一寸不像个诗人。
他进了院子,缓缓向我走来。他的眼睛也绝对像是鹰的眼睛。这对我来说,似乎是个重大的时刻,因为他就站在那里。看着这个西班牙过往伟大诗人的继承者,我想到了华美的埃雷拉,怀旧和感人的路易斯修士、神秘主义者圣十字若望和艰涩难懂的路易斯·德·贡戈拉。他是这条悠长传统的最后一人,他踩着诗界先辈的足迹丝毫不用汗颜。我莫名地在心里唱起了卡利斯托先生最有名的情诗,轻柔而动人。
我很不好意思。还好我之前准备了该如何跟他打招呼。
“大师,我这样一个外国人能和您结识真是万分荣幸。”
他犀利的眼神中突然有笑意摇曳了一下,严厉的嘴唇也有那么一瞬间被微笑弯成弧线。
“我不是诗人,先生,我是卖猪鬃刷子的。你弄错了,卡利斯托先生在隔壁。”
我找错了地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觉得“诗人”年轻时极为俊美,三十五岁后不再拍照,有虚荣的成分,但事出有因,应该予以理解。
B.为了促成“我”和“诗人”的相见,迭戈·托雷给“诗人”写了一封信,并约定好了第二天登门造访的时间。
C.老妇人在“我”第三次摇门铃后出现,故意拖延开门的时间,看来他们经常被来访者打扰而“情绪不佳”。
D.听到“我”的介绍,“老诗人”“犀利的眼神中突然有笑意摇曳了一下”,说明他心里充满了对“我”的嘲笑。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本来是去拜访一位神往已久的“诗人”,却遇到一个“卖猪鬃刷子的”。一雅一俗,反差巨大,令人捧腹。
B.文中两次写到“我”的心跳加快,今昔相连,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突出“我”对“诗人”的崇敬和仰慕之情。
C.文中写“埃西哈”,白色的房子,雄伟的纹章,曾经的财富和满载而归的人们,都在暗喻此地曾经的辉煌。
D.这篇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者,增强了故事的可信性;情节曲折生动,语言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3】小说结尾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其实文中有多处暗示,请找出来,并略加分析。
【4】层层渲染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层层渲染“我”对“诗人”的崇拜之情的。并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3)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最是一年春好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8)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9)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0)利禄三百石, 。《观刈麦》
8、默写名句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在大自然中沐临春风、一路酣歌的太平盛世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尤为重要,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冉有性格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看出来。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描写太子丹和众宾客的衣着装束来突出悲怆的送别场面。
(2)《鸿门宴》中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想象描绘出亲人未来团聚时的幸福画面。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不仅把整幅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
(3)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关于拥有封地的诸侯和士大夫所担心的问题的阐述在今天仍有现实指导意义,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
(4)《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暂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6)《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千乘之国,______,加之以师旅,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风发,强劲有力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浣溪沙①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②清洛,今安徽洛河。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④蓼茸:蓼菜的嫩芽。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1】下列对本文词的理解最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词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从清晨风斜雨细,晓寒顿生,写到雨停风住,烟云淡荡,沐浴在晴晖之中的中午。 |
B.“作晓寒”表面上写天气之寒冷,实则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内心的失意。 |
C.上片写南山所见的景色:微寒天气,乃“细雨斜风”有心“作”之,天气放晴,滩边之烟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本无意之风景,于有心人眼中,却显得处处有情。 |
D.词作第一句写风斜雨细,瑟瑟寒侵,作者置身其中,物我两忘,这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为隐逸者形象。 |
E.“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借代,形象鲜明。
【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人间有味是清欢”,请从诗句含义、情感、作用三方面作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玄龄,临淄人。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隐太子将有变,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玄龄数上书劝帝,愿毋轻敌,久事外夷。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曰:“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曰:“是已危慑,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选自《新唐书·房玄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B.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C.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D.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
B.幕府,古代君王或军中将帅处理政务之地,用帐幕搭建,故称之,也泛指衙署。
C.刀笔吏,指文职官员或掌管文案的官吏,因为古代读书人常用刀和笔修改文字。
D.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各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深得太宗信任。太宗巡行渭北时,房玄龄与太宗就一见如故;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
B.房玄龄为国尽心竭力。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揽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不忘为国事上书进言。
C.房玄龄做事才能卓著。年轻时就被高孝基誉为国家的栋梁;在秦王府任职达十年之久,展现了自己的才能。
D.房玄龄注重家风建设。房玄龄注重自身修养,宽以待人;收集古今家训,警示子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
(2)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5】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各有怎样的目的?
14、作文。阅读下面一首辛弃疾的词,根据要求作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四季有春夏秋冬,人生有酸甜苦辣。我们总是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请以“滋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选好观察角度,找准立足点,写出真情实感。(2)选取一个主要事件,体现人生某一方面的滋味,写成一篇记叙文。(3)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