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眉山高二(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西方许多国家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的社会制度所带来的问题已经 ,对这一制度每一项改革都会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②每一个正在学习的人都应该明白   的道理,节约每一分钟,珍惜每一次阅读,重视每一份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③所有的罪行都是由小错一步步发展而来的,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果小错不改,   ,铸成大错再来后悔就现说什么都晚了。

    A. 积羽沉舟   积重难返   积沙成塔

    B. 积重难返   积羽沉舟   积沙成塔

    C. 积羽沉舟   积沙成塔   积重难返

    D. 积重难返   积沙成塔   积羽沉舟

  • 2、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其中“鵙”指伯劳鸟,喜阴的它现身枝头,感阴而鸣,诉说春之离愁,也唱响了夏之诗意。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C.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它拥有一个图书馆,叫作“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________全部开架,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

    ②当时我的英文程度很有限,多数原著是我看不懂的,但是________摸着那些书,看看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也使我高兴。

    ③国内正在进行大战,我的家已无音讯,________在做着功课,心里________是很不平静的。

    A.因此        仅仅        即使        

    B.因此        只要        虽然        

    C.而且        仅仅        虽然        

    D.而且        只要        即使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B. 《离骚》在我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也是第一首杰出的抒情长诗。屈原在这首诗中反复抒发了自己要求革新的政治抱负,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关怀,愤怒地揭露了楚国最高统治者的自私、昏庸和腐朽。

    C. 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全诗长达1700余字,可谓古诗中的鸿篇巨制。它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全过程,控诉了封建礼教,赞颂了焦刘两人对爱情的忠贞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D. 《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它反映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命运、对人生的看法。它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刘勰称之为“五言诗之冠冕”,钟嵘赞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 5、下列选项中的古代文化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东:指崤山以东。

    B. 孝悌:指兄弟姊妹之间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

    C. 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

    D.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鲁(节选)

    宗璞

    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对世没有任何影响。后事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了房子悲哭,人们打他,他也不肯离去。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这小村中习惯把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一律称作下江人。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栓在大树上。

    晚上,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的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

    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6岁的弟弟捧着一钵饭,对鲁鲁说:“鲁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10岁的姐姐温柔地说:“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吧。拉拉手吧?”这话今天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来。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这只小手很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他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好鲁鲁!”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爸爸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

    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和鲁鲁握手。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么把肉都给了鲁鲁?我们明天吃什么?”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却忽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他要去解开一个谜。

    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的哀叫。这里是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罢?怎么还听不见鲁鲁的哭声呢?有人推开窗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鲁鲁在门口蹲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上,人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但是没有。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

    姐弟俩很难过,傻鲁鲁!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你一定会回来的吧。

    他们终于等到了鲁鲁回来。姐姐冲过去弯身抱着他的头,他抵着姐弟俩的手,又给爸爸妈妈作揖。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

    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终于可以回北平去了。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鲁鲁是不能去的。最后的决定是把他送给T市爱狗的唐伯伯。

    T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10里外便听到水声隆隆。车经这里的那天,姐姐发着烧,还执意要下车去看。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后,向观瀑亭上走去。

    急遽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气迷蒙,一直飘到亭上。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她很远。她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什么也看不见了,倚在爸爸肩上晕了过去。

    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样哄劝。

    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在飞机上,姐姐和弟弟为了不能再见鲁鲁,一起哭了一场。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了的嚎叫,看不见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他们飞得高高的,遗落了儿时的伙伴。

    鲁鲁发疯似地寻找主人。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请你住在我家,这不是已经说好了么,鲁鲁。”

    有一天,鲁鲁又不见了。过了半年,大家早以为他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家。他瘦多了,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他又一次去寻找谜底后,又历尽辛苦回来,只是为了不违反主人的安排。

    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着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画线句子中两次写到“谜”,鲁鲁要解开的“谜”都是想知道自己的主人到底去哪里了,表现了鲁鲁对主人的忠诚。

    B. 作者在文中对鲁鲁都称呼为“他”,而不用“它”,以及“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的语句都表现了作者对鲁鲁的喜爱与同情。

    C. 文章最后写鲁鲁常去观赏瀑布,表现了鲁鲁对主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哀伤,瀑布的美及雷鸣般的水流声,与离别的伤感交织,营造出悲剧氛围。

    D. 文章以鲁鲁第一次丧家的哀号开篇,又以他第二次丧家的哀号结束,首尾呼应,对小狗被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2结合上下文,请对文中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做简要赏析。

    3本文和《小狗包弟》都以动物为写作对象,但表达了不同的主题。请分别概括出这两篇文章的主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按照要求补写句子。

    (1)《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婚后日夜辛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感慨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内心无比忧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诗人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自己对人才连绵不绝的思虑与渴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用远景镜头描绘出了村庄宁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兰亭集序》中,诗人否定庄子把死生和长寿短命等同视之的诗句是_________

    (6)《赤壁赋》中,叙写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7)《赤壁赋》中,通过对比反差的方式,悲慨人生短暂和渺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8)《游褒禅山记》中,用议论性语句“________________;” 照应了上文“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 8、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青年人心怀家国、蔑视权贵的青春激情。

    (3)《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远望,容易引发诗人内心的复杂之情。年轻时的杜甫登上泰山,抒发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而晚年漂泊西南时,再次登高,抒发的却是“_____________”的悲苦和孤独之情。

    (2)荀子擅长使用对比论证进行说理,如《劝学》一文中,为了论证积累的重要性,他用“_______________”和骏马不能一跃十步作对比,加强了论证效果。

    (3)古人在面对大江大河等自然景观时,往往会抒发个人渺小之感,如苏轼的《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个体的深刻认识,对后世颇有启发意义。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章最后正面表明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 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写阿房宫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残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4)苏洵认为,齐国没有贿赂秦国,结果“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苏洵认为燕赵的灭亡令人同情,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败而亡国,实在是不得已。

  •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 ,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  长沙》)

    (2)默默 彳亍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巷》)

    (3)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

    (4)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5)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

    (6)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B.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C.颈联“乱”字好。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

    D.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尾联采用乐景哀情的手法,眼前的景更勾起作者对家的思念之情。

    2颔联与颈联是本诗的点睛之处,分别从什么角度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显字德明,开封人。太宗居藩,尝给事左右。性谨介,不好狎,未尝践市肆。即位,稍迁供奉官。太平兴国三年,授军器库副使,迁尚食使。八年春,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上谓之曰:“卿世家本儒,少遭乱失学,今典朕机务,无暇博览群书,能熟《军戒》三篇,亦可免于面墙矣。”因取是书及道德坊宅一区赐之。其后居位既久,机务益繁,显或失误,护短终不肯改,上每面戒之。淳化二年八月,诏加切责,黜授随州刺史。时夏台、益部寇扰,显上疏曰:“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咸平四年秋,加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许便宜从事。十月,契丹入寇,前军过威虏军。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显因大破之。

    显上言:“先奉诏令于近边布阵,及应援北平挫扼之路。无何,敌骑已越亭障,显之前阵虽有捷克,终违诏命。”上章请罪。上降手札,以慰其忧悸。明年,求致仕,不许。时议亲征契丹,显言:“盛寒在序,敌未犯塞,銮舆轻举,直抵穷边,寇若不逢,师乃先老。况今西鄙不宁,傥北边部落与之结援,则中国之患未可量也。若能选择将帅,训练士卒,坚城垒而缮甲兵,亦足以待敌矣。”契丹入寇,上议亲征。显复陈三策,谓:“大军方在镇定,契丹必不南侵,车驾止驻澶渊,诏镇定出兵,会河南军,合击之可也。”已而契丹请盟。三年冬,被病,诏中使偕尚医疗视。明年正月,许还京师。至京,信宿【注】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

    【注】信宿:连宿两夜,也可谓两三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B.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C.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D.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太宗为庙号,即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唐代李世民的庙号即太宗。

    B. 疏、章、策,都是臣下给帝王上的奏章,策更侧重于为帝王谋划的大政方针或处理问题的方法。

    C. 迁、授、拜、黜,都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专用语,授和拜是授予官职,迁和黜则是贬官。

    D.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对不同身份者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称为崩,大夫死则称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显年少失学,后来受到皇帝劝勉。他原本读书少,后来又无暇多读书,皇帝鼓励他熟读《军戒》三篇,并赐给他这些书和一处宅第。

    B. 王显为人固执,犯错不改而受责罚。他因机务繁忙常常出错,但他知错不改,于是被皇帝当面告诫甚至下诏斥责,直至后来被贬为刺史。

    C. 王显性格谨慎,有时没错也要请罪。咸平四年十月,他所率部队的前阵作战取胜,但他仍然认为自己违背了皇帝的命令而请罪。

    D. 王显审时度势,进言有理有据。在皇帝因契丹进犯而想亲征时,他分析形势后认为,皇帝只需到澶渊后指挥调动军队合击契丹即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显因大破之。

    (2)况今西鄙不宁,傥北边部落与之结援,则中国之患未可量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把每一个黎明当做成长的伊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做成长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成长生命

    都能在岁月里留下可爱的脚印

    在你的内心得到充实的痕迹

    请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以“成长的脚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