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④进兵北略地
⑤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⑦唯大王命之
⑧秦王还柱而走
A.①③④⑥⑧
B.①②⑤⑥⑧
C.②③④⑤⑦
D.②③⑤⑥⑦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谨拜表以闻(跪拜)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
B. 一日,大母过余曰(经过) 柳丝长玉骢难系(青白相杂的马)
C. 慈父见背(表被动) 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怨恨)
D. 渔夫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 之二虫又何知(这)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对未来人类文明将走向“命运共同体”的判断,既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文明交往理论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又是着眼于未来人类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时代新诠释,对人类普遍交往形成的价值共识进行了中国表达。其中所承载的文化意蕴可以具体从三个方面予以阐释。
从本质上看,它是超越了种族中心主义叙事的全球观。不同国家利益、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分歧甚至对立亘古有之,与之相伴的则是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这种观念以自身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为“取景框”,以此评判其他文化的优劣,并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其他人群、组织、民族或文化形态上。在漫长的历史中,它从深层影响了各民族国家处理国际关系、地区关系的立论点,间接或直接导致了近代之后世界纷争和冲突不断。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晚近以来,几乎成为偏见和曲解代名词的种族中心主义不断被反省,和平共处、有序竞争成为了国际秩序的主流。维护人类共同价值、以人类理性选择世界的未来,已经成为文明发展的诉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含着对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超越,对“高下”“优劣”文化评判框架的超越,对种族中心主义叙事的超越,正是应时顺势而生的全球观。
从特征上看,它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文化哲学表达。面对人类的全球性困境,长久以来,世界上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及“他者是敌手”的冷战思维,只能导致对抗、挑动战争,并不能给人类带来美好未来。只是,形成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既能平衡民族利益又能深刻观照人类命运的理论,需要深厚的文化渊源和长久的历史经验做支撑。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与宗教多元并存,在漫长的数千年文明史中,虽履险而能如夷、经百折而犹向前,始终保持着统一、和平发展的主基调。维持这种多元一体、差异相融文明格局的凝聚力,来自于中国哲学中“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人类观、“和而不同”的中道智慧。而其内含的“道法自然”“天下为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等理念,则为今天全球意义上的生态保护、社会治理、民族交往、道德建设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方法论。
从实践上看,它是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价值范导。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决定了在实践和操作层面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靠共识和自律来达成的。其本质和特征决定了它的约束力来自于人们对解决问题最优途径的认可,决定了它要依靠自律、反省、互相监督等软性方法来维系,而不是靠硬性手段贯彻执行。全球交往的历史证明,一旦用强制性手段推广“普遍性”的价值,就等于向一些强势文化提供了执行者和法官的角色,从而隐性地取消了各个文化传统之间对等的地位,使得霸权主义再度有可乘之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途径总结起来即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量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些都要靠各民族国家的协商、交流和自律来完成。
(选自邹广文、刘文嘉《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具有文明交往理论的内在逻辑,又对未来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时代新诠释。
B.种族中心主义观念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他者之上,直接导致世界纷争和冲突不断。
C.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有文化渊源和历史经验做支撑,是能够深刻观照人类命运的理论。
D.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就是共识和自律,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靠硬性手段贯彻执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本论部分分别从本质、特征和实践三个方面,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较为细致地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承载的文化意蕴。
B.文章以种族中心主义在历史上的负面影响和两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文明发展的诉求,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超越种族中心主义叙事的全球观。
C.文章借助引用论证,罗列了中国哲学中的多个观点,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文化哲学表达。
D.文章以历史上霸权主义用强制手段推广“普遍性”价值的具体事例,从反面证明了共识和自律对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全球关系,更符合国际秩序的主流要求,能够满足文明发展的诉求。
B.中国哲学中的许多观点能够为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提供思想和方法上的启迪。
C.人们认可了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就会形成共识,自觉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约束。
D.“普遍性”的价值需要普遍性的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让强势文化做单一的评判者。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描写山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场景,再次强调蜀道山高路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形象地表现蜀道高而难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语义双关,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中“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中的“______,______”两句是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而来。
(3)岳阳楼的一副长联里有“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的佳句,《岳阳楼记》中对应“两字关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教诲子路什么是聪明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卫灵公》)中孔子描述“人与道”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用松柏作喻,说明君子耐住磨难,不改初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副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苏轼《赤壁赋》开头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亮升起时的美妙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阁楼之间的通道之壮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三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___”;而到千里之外,则需 “_____________”。
(4)《观刈麦》中白居易表达自己家粮食充足,生活舒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善用比喻和对比说理,为了强调学习时用心专一的重要性,文章以弱小的蚯蚓为例从正面设喻强调专一后,紧接着从反面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是不专一。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风小则无以负羽翼来讲大鹏直冲青天须有所凭借,借此表达 “做事成功需要有丰富的积累”的道理。
(4)《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句描写宫女们早晨开始梳妆打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苦寒行(南宋)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①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②,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①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②帏箔:帐幔和帘子,泛指帘幕。屏山:屏风。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览全诗,诗人只是把两种情景简单并列,但褒贬爱憎已蕴含在客观描绘中。
B.十月边头”一句与岑参“胡天八月即飞雪”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都很相似。
C.“押衣敕使来不来”一句描写边军将士的心理活动:期盼中又有不满和愤懑。
D.“热”字一语双关,既是说官员优渥的生活条件,也暗指其炙手可热的权力。
【2】本诗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试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百官退朝,闻乱兵入城,布路窜匿。田令孜帅神策兵五百奉帝自金光门出,惟福、穆、泽、寿四王①及妃嫔数人从行,百官皆莫知之。上奔驰昼夜不息,从官多不能及。车驾既去,军士及坊市民竞入府库盗金帛。晡时,黄巢前锋将柴存入长安,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帅文武数十人迎巢于霸上。巢乘金装肩舆,其徒皆被发,约以红缯,衣锦绣,执兵以从,甲骑如流,辎重塞途,千里络绎不绝。民夹道聚观,尚让历谕之曰:“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巢馆于田令孜第,其徒为盗久,不胜富,见贫者,往往施与之。居数日,各出大掠,焚市肆,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尤憎官吏,得者皆杀之。上趣骆谷,凤翔节度使郑畋谒上于道次,请车驾留凤翔。上曰:“朕不欲密迩巨寇,且幸兴元,征兵以图收复。卿东杆贼锋,西抚诸蕃,纠合邻道,勉建大勋。”畋曰:“道路梗涩,奏报难通,请得便宜从事。”许之。戊子,上至婿水,诏牛勖、杨师立、陈敬瑄,谕以京城不守,且幸兴元,若贼势犹盛,将幸成都,宜豫为备拟。庚寅,黄巢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类。辛卯巢始入宫壬辰巢即皇帝位于含元殿画皂缯为衮衣击战鼓数百以代金石之乐登丹凤楼下赦书国号大齐改元金统谓广明之号,去唐下体而著黄家日月②,以为己符瑞。唐官三品已上悉停任,四品以下位如故。以妻曹氏为皇后。以尚让为太尉兼中书令,赵璋兼待中,崔璆、杨希古并同平章事,孟楷、盖洪为左右仆射、知左右军事,费传古为枢密使。以太常博士皮日休为翰林学士。璆,邠之子也,时罢浙东观察使,在长安,巢得而相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福、穆、泽、寿四王:都是唐僖宗的兄弟。②“谓广明之号,去唐下体而著黄家日月”:(唐僖宗的)广明这个年号,是“唐”字去“肀”“口”而加“黄”字为“廣”,合“日”“月”而为“明”,亦即“广明”乃黄家日月,表明“黄”当代“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卯/巢始入宫/壬辰/巢即皇帝位/于含元殿画皂/缯为衮衣击战鼓/数百以代金石之乐/登丹凤楼/下赦书/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B.辛卯/巢始入宫/壬辰/巢即皇帝位于含元殿/画皂缯为衮衣击战鼓/数百以代金石之乐/登丹凤楼/下赦书/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C.辛卯/巢始入宫/壬辰/巢即皇帝位于含元殿/画皂缯为衮衣/击战鼓数百以代金石之乐/登丹凤楼/下赦书/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D.辛卯/巢始入宫/壬辰/巢即皇帝/位于含元殿/画皂缯/为衮衣击战鼓数百/以代金石之乐/登丹凤楼/下赦书/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晡时,指午后三时至五时,中国古时基于日月运行以及人类的生活习俗和生产规律划分时段。
B.庚寅,干支纪法,古人将十二天干和十地支组合出60个“干支”,纪年、月、日、时序。
C.符瑞,吉祥的征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此处指唐僖宗的年号——广明。
D.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说乱兵进入长安,田令孜护送皇上和几位王爷及妃嫔仓皇出逃,大臣们并不知情,长安城里乱作一团,士兵和百姓甚至偷盗了府库。
B.黄巢盛装进入长安,浩浩荡荡,场面宏大,宣传可让百姓安居,但后来仍旧出现了士兵大肆烧杀抢掠的恶行,连黄巢自己也无法制止。
C.凤翔节度使谒见唐僖宗,僖宗赞扬他在东面抵挡了贼寇锋芒,向西抚慰了各个少数民族,并联合邻近藩镇,建立了杀贼大功。
D.黄巢占领长安后,大肆杀戮唐朝宗室;登基称帝后,实行了唐官三品以上免官,四品以下留任的策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巢馆于田令孜第,其徒为盗久,不胜富,见贫者,往往施与之。
(2)朕不欲密迩巨寇,且幸兴元,征兵以图收复。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布朗说:当你嘲笑别人的缺陷时,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你内心嘲笑着你自己。
是的,我们留意一下就会发现,那些喜欢嘲笑别人的人,往往一辈子毫无建树;而那些被嘲笑的人,却往往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痛苦的泥淖里绽放绚丽的生命之花。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