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福建福州高二(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之二虫又何知     奚以知其然也

    B.臣具以表闻   谨拜表以闻

    C.孟学士之词宗   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

    D.岂复有贤于周公哉   (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   ( 《后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

  • 2、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①使者妄称以应之耳   ②汝殁以六月二日

    C.①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D.①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②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它的产生,承沿了“诗六义”之一“赋”的表现手法,是诗经基础上的发展。赋之名称由诗经而来,它与诗经有着密切关系。赋与楚辞也有承继关系,只要细读楚辞作品即可发现:楚辞中出现了铺陈现象,有些篇章显然已具备较多赋的成分。但是,楚辞毕竟又不同于赋。楚辞内容长于“言幽怨之情”,抒情成分浓;而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抒情成分淡,咏物说理多。宋玉的《风赋》《钓赋》,内容为咏物,以不带抒情成分的客观者口吻描述,符合“直书其事”、“体物写志”特征。严格说,楚辞也应是赋的近源。

    赋在战国后期形成,秦时只产生了一些杂赋。到汉朝,突发勃兴,涌现出大量的赋家及其赋作品。汉帝国的强盛,使帝王贵族奢侈淫逸之风滋长,伴之而成的,便是歌功颂德文学的畸形发展;汉代献赋制度的产生,促使文人竞相撰著赋作。但它们过于追求词藻、堆砌铺陈、多奇字僻字,又因长于铺陈,自不免失之繁琐、累赘、堆砌。而文学成就较高的如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也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它们对研究汉代社会的政治、历史、文化、风俗、地理、艺术等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赋发展到魏晋,出现新趋势:篇幅减小,题材扩大,抒情成分增多。这种趋势,虽汉时已萌发,并出现了一些抒情小赋,但整个文坛尚未形成风气,且数量不多,故而主宰汉文坛的仍是大赋;而到魏晋时,由于赋在风格特征上逐步趋向于诗歌化,因而在赋史上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建安以后文人作赋,大多旨在抒情,而不注重献赋媚上,这使赋成了抒情工具。这一时期的赋,多半产生于宴席、聚会场合,文人常常即席命题作赋,因而客观上限制了篇幅。赋的题材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登临、凭吊、悼亡、伤别、游仙、招隐等内容均出现在了作品中,它们不限于咏物,抒情、叙事、咏物并现,且抒情味增浓,文字趋向清丽,逐步摆脱了汉大赋大段铺陈、堆砌辞藻的陋弊,作品中反映现实、表现人生、追求理想、描画田园山水的内容占了主要地位。如曹植《洛神赋》、王粲《登楼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等,它们感情真挚,清雅动人,展现了魏晋小赋的清新风貌。这主要是由于赋的作家继承恢复了楚辞的抒情传统,积极接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吸取了建安诗歌的比兴手法,使赋这一文学形式充分发挥了它的特长,减弱或避免了它本身的弊病,体现出了以文寓情、借文寄情的文学特性,从而提高了文学鉴赏性与审美性。

    南北朝时期,赋走上了骈丽阶段,追求形式技巧,讲究韵律音节。这一阶段,赋的内容单薄,文学价值削弱。艺术形式的追求大大强于思想内容,文辞的骈偶化,成了一种时尚,与文坛上崇尚骈丽的风气紧相呼应。

    赋从开始产生、发展,到南北朝,走过了包括从大赋到小赋到骈赋的历程,对一种文学形式来说,它已走向衰落。唐宋以后,形式上还存在的律赋,已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了。而文赋,从文学价值看,不少作品在文学史上很有地位与影响,如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等,但仔细辨之,它们已基本上接近散文,丧失了作为赋文体的基本特征,只是标以“赋”题而已,其价值与声誉似乎不能全记在赋的账上了。

    (节选自徐志啸《赋文体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赋”这一文体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赋是在“诗六义”之一“赋”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且赋之名称就是从诗经中来的,可以说诗经是赋的源头之一。

    B. 在汉帝王贵族奢侈淫逸之风滋长和歌功颂德文学的畸形发展的背景下,又正好产生了献赋制度,文人竞相撰赋,因此汉涌现出大量的赋家及其赋作。

    C. 魏晋时期,出现了赋史上一个新趋势,那就是产生、发展并盛行了篇幅减小、题材扩大、抒情成分增多且风格特征趋向于诗歌化的抒情小赋。

    D. 南北朝时期,赋发展到了内容单薄、追求形式技巧、讲究韵律音节的骈赋样式,它呈现出艺术形式的追求大大强于思想内容以及文辞的骈偶化的特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内容上直书其事,抒情成分淡,咏物说理多。宋玉的《风赋》《钓赋》是以不带抒情成分的客观者口吻来描述事物的。

    B. 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文学成就较高,也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对研究汉代社会的政治、历史、文化、风俗、地理、艺术具有一定意义。

    C. 建安之后赋的题材有了拓展,抒情叙事咏物相互结合,有的感情真挚,如曹植《洛神赋》、王粲《登楼赋》、陶渊明的《感士不遇赋》展现了魏晋小赋的清新风貌。

    D. 唐宋以后的文赋,如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要归功于其作为散文文体而不是作为赋文体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楚辞中有些篇章出现的铺陈现象,已具备较多赋的成分,因而赋与楚辞应有承继关系,楚辞也应是赋的近源。战国后期赋形成了,秦时只产生了一些杂赋。

    B. 建安以后的文人作赋,大多重在抒情,使赋成为文人的抒情工具,并且赋的篇幅大受限制而成短篇,这些是与创作者的主观意识紧密关联的。

    C. 魏晋时期的赋吸收和继承了楚辞、乐府民歌和建安诗歌的优秀传统,减弱或避免了它本身的弊病,体现了借文寄情的文学特性,提高了鉴赏性与审美性。

    D. 赋到了南北朝时期,已走过了从大赋到小赋到骈赋的历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来说, 已走向衰落。唐宋以后,形式上还存在的律赋,就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代青年担当着强国兴邦的重责大任,应该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自勉。

    (2)在《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李白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生易老、时光易逝的感慨之情。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描写的是寻常事物,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化境。

    (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等,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2)《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辛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运用对比手法反映出老百姓在暴政下“噤若寒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与“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同样运用了动静结合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人晏殊在《浣溪沙》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世间的美好不只是凋衰,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的感受。

  • 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中国人历来注重姓名、字号等的文化内涵。例如南宋词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语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趣;影星周星驰的母亲选择《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给儿子取名,寄寓了她美好的希望。

    ②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其中“衡阳雁”这个意象在《滕王阁序》中也曾出现过,这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很多成语出自经典文学作品,比如现在常用的“欣欣向荣”便出自《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鹏程万里”则来源于《逍遥游》所描述的大鹏飞向南冥的典故:“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成语在流传过程中,有些词义会发生变化,比如《陈情表》中原本用来形容祖母病危状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常用来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他认为君子做事要勤勉,但说话要谨慎。

    (2)《将进酒》中运用曹植狂饮的典故表现自己忧愤和狂放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

    (4)古人善于用典。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暗示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老学庵壁①

    (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②。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①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所作,老学庵是陆游书斋的名字。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②椽(chuán):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古代也用来指房屋间数。因此,“数椽”就是“数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使韩非来聘。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善刑名法术之学,见韩之削弱,数以书干韩王,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五十六篇,十余万言。

    王闻其贤,欲见之。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注]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后悔,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扬子《法言》曰:或问:“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曰:“‘说难’盖其所以死乎!”曰:“何也?”“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或曰:“非忧说之不合,非邪?”曰:“说不由道,忧也。由道而不合,非忧也。”

    臣光曰: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秦纪》,有删改)

    【注】从:同“纵”,合纵,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与秦国对抗的政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B.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C.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D.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藩臣,拱卫王室之臣,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有封国的亲王、郡王都可以称作“藩王”,得到“藩王”称号的都是战功卓著的宗室成员。

    B.刑名法术之学,简称“刑名”,先秦法家学说的别称。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是先秦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

    C.诸侯,中国古代商周和汉初,由帝王分封并受帝王统辖的列国国君。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

    D.《法言》,政论著作,史称其为扬雄模仿《论语》而作。法,有“准则”的意思,“法言”就是作为准则对事情的是非给以评判之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虽身为韩国宗室,但不被重视。韩非目睹韩国积贫积弱的现状,希望为国效力,虽多次上书,但未得到任用。

    B.韩非深谙治国之策,希望有用武之地。韩王听说他是个贤才,就让他出使秦国,他向秦王献计,并深受赏识。

    C.韩非才华出众,引他人嫉妒。李斯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便对秦王分析说韩非的真实意图在于替韩国谋划而非为秦国打算,最后还设法陷害他。

    D.韩非攻于权术,忽视道德准则。扬雄认为君子要依礼而行,韩非游说只看重君王的心意,行事也不择手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

    (2)或问:“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如果没有德行,人类就是一种忙碌、有害和可怜的生物,不会比任何一种渺小的害虫更优越。

    有人说,学问变化气质,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

    以上两种观点在同学中引发了热议。有人认为“德”对于一个人是最重要的,有人则认为“智”才是要努力追求的。为此,高二年级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观点是“人才培养应以德为主”,反方观点是“人才培养应以智为主”。请你选择其中一方立场写一篇论述文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要求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