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安徽宿州高一(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邵逸夫先生自1985年以来,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以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迄今捐款金额近47.5亿港元左右,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

    B. 雾霾是中国之痛,我们用后代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为代价,换取高速发展的GDP,走的恰恰是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C. 近年来,一些公务接待活动出现了讲排场、比阔气、用公款大吃大喝,这些现象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极大地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D. 一座城市的人文温度,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上,只有让阳光也照亮“井居者”“蜗居者”的生活,我们才能同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的无数朵浪花发出   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严复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撰写发表一系列政论文章,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引介西方思想文化,   ,唤醒国人。

    意大利菜或许没有法国菜那样   ,但它讲究直接利用原料自身的鲜美味道,常用番茄酱、橄榄油、罗勒、番红花等调味,也别有风味。

    A如雷贯耳   振聋发聩   震耳欲聋   B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   如雷贯耳

    C振聋发聩   震耳欲聋   如雷贯耳   D震耳欲聋   如雷贯耳   振聋发聩

     

  • 3、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

    B.百合刚刚长出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C.明朗的月光在窗台上徘徊,像刚刚出嫁的新娘依偎在新郎身旁,久久不愿离开。

    D.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 4、提取下列句子主干正确的一项( )

    A.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主干:鲁迅代表大多数。

    B.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主干:天气冷。

    C.我不相信他会来。主干:他会来。

    D.荷塘的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主干:荷塘长树。

  • 5、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1)“中星 9A”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发射失利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推波助澜,通过“天地大营救”将其送入预定轨道。

    (2)受到品牌负资产拖累的企业,不管是提升原有品牌的含金量,还是白手起家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品牌,都不容易。

    (3)无论是写作,还是节日制作,前期的案头工作做得越扎实,动笔前就越有底气,“又好又快”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4)连续出现的对抗示威活动使美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为避免发生类似夏洛茨维尔的暴力事件,波士顿警方严阵以待

    (5)譬如路人有难,上前帮一把;别人求教,耐心答一下……很多事情只需举手之劳,就可以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6)随着百镇千村建设稳步推进,海南省许多新的特色旅游产品脱颖而出,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全城旅游大有作为。

    A.(1)(3)(5)

    B.(1)(2)(6)

    C.(2)(3)(4)

    D.(4)(5)(6)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知事下乡

    [法]都德

    知事先生出巡去了。驭者导前,仆从随后,一辆知事衙门的四轮车,威风凛凛地,一直奔向那共阿非。

    因为这一天,是个重要的纪念日,不比等闲,所以知事先生,打扮得分外庄严。你看他身披绣花的礼服,头顶折叠的小冠,裤子两旁,贴着银色的徵带,连着一把嵌螺细柄的指挥刀,闪闪地在那里发光……在他的膝上,还安着一个皮面印花的大护书。

    知事先生端坐四轮车内,面上堆着些愁容,只管向那皮面印花的大护书出神;他一路想,几时他到了那共阿非,见了那共阿非的百姓们,总免不了要有一番漂亮而动听的演说:“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知事先生,把这两句话,周而复始地,足足念了二十余次:“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可是总生不出下文。

    忽然之间,抬头一望,瞥见了一丛小的槠树林,招展着树枝,在那里欢迎他,好像说:“快来,快来,知事先生,你不是要筹备演说吗?那么何不请到我们这树林下来,包管你要强得多……”

    知事先生,居然中了他的诱惑了。他一面把他的意思,吩咐给仆人们;一面就从四轮车里,跳了下来,径自走进那小的槠树林里,去筹备他的演说。

    在那小的槠树林里,有成群的鸟儿,在头上唱歌;有紫堇花,在旁边发香;还有那无数的清泉在草地上流……他们瞧见知事先生,和他一条这样体面的裤子,一个皮面的印花的护书、登时大起恐慌。那些鸟儿们,一齐停止了歌唱;那泉儿,也不敢再作声了;那紫堇花们,更是急得低着头,向地下乱躲……

    知事先生,对于如此寂静而清凉的树林,心里着实赏识。他撩起了衣裳,摘下了帽子。在一块小槠树的草地上,舒舒服服地坐下,随手把他的皮面印花的护书,张开了放在膝上,又向那护书里面,抽出一张四六开的大纸。

    “这竟是一位美术家呀!”那秀眼鸟先开口说。

    “否,否,”接着说的是一只莺鸟,“这哪里会是美术家,你没看见他裤子上的徽带吗?照我来看,十之八九,还是一位贵族哩。”

    “也不是美术家。也不是贵族,”一只老黄莺抢着来打断他们俩的辩论,他曾经在那知事衙门的花园里,足足唱了一个春天的歌……“只有我知道,这是一个县知事呀。”

    这时那些细微的语声,不知不觉地渐渐地放纵起来了。

    “这原来是一个县如事!这原来是一个县知事!”

    一会儿,那紫堇花发问道:“他可含有什么恶意?”

    “一点儿也没有。”那老黄莺接着答复。

    于是那些鸟儿们,重新一个个地,去恢复他们的唱歌;那些泉儿们,照常在草地上,汨汨地流;那些紫堇花们,也依旧放着胆去发他们的香气;好像那知事先生没有在那里一般……在这喧哗而又恬静的中间,知事先生,又起了念头,要继续去筹备他的演说了:“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

    “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知事先生,用一种极有礼貌的声音,发出这几个字……不料霎时之间,从背后传来了一阵笑声。把他的文思又打断了。知事先生回头看时,只见一只黄绿色的啄木鸟,歇在他的帽子顶上。嬉皮笑脸地,向着他笑。知事先生,把肩脚一耸,露出不屑睬他的意思,刚想回转头来,继续去筹划他的大演说;哪知道那啄木鸟很不知趣,索性大声喊将起来:“这又何苦来!”

    “怎么!这又何苦来!”知事先生,气吁吁地涨红了脸,一面随手做个手势赶开那顽皮的畜生;一面加上些气力,回头来重新干他的本行:“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

    但是事有不巧,那啄木鸟方面的交涉,刚才结束,这里一丛小弱的紫堇花们,觑着知事先生思绪缭乱的当儿,也一起翘起了他们的梗儿枝儿,和着一种甜而且软的语气,到他的面前来献殷勤了:“知事先生,你可觉得香吗?”

    于是一唱百和,那些泉儿们,登时就在他的脚下,潺潺地奏起一种文雅的音乐;那些秀眼鸟儿,也在他头顶的树枝上,使尽毕生的本领,唱出美丽的调子来给他听;其余树林周围、上下左右一切的东西,没有一个不是效仿着,全体一致地来阻止知事先生演说的起草。知事先生,鼻孔里熏醉了香味;耳朵里充满了歌声;他想摆脱这些妖媚的蛊惑,可是他办不到了。他偃仰在草地上,徐徐解去他华美的装饰,把他已成的演说,艾艾……艾艾地,从头又述了两三回:“诸位先生、诸位同事……诸位先生,诸位同事……”

    (选自《外国经典小小说100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开头描写了知事先生出巡时的一系列情景,这既烘托了人物形象,也吸引了读者,为后文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作铺垫。

    B.小说运用排比、拟人、点面结合等手法对林间动植物进行描绘,既生动优美又特点鲜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艺术。

    C.槠树林里动植物刚见到知事先生很恐慌,后来知道了他的身份便开起玩笑来,可见知事先生是个廉洁奉公深得民心的好官。

    D.小说没有刻意构建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虽也微波屡兴、张弛有致,但总体上平和推进,呈现出了散文化、诗意化的美感。

    2小说中塑造了槠树林中鸟儿、花儿等一系列的形象,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何作用?

    3知事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小说塑造这一形象有何意义?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2)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兰亭集序》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语句话用了《________• 述而》篇中的“乐以忘忧,_______________

  • 8、(1)韩愈在《马说》中指出不理解人才,不能正确对待人才的句子是:  

    (2)杜甫《登高》一诗被誉为七律之冠。其中在壮阔之景中蕴含对无限时空感慨的诗句是: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五丁开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紧承“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借助意象,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

    (2)《师说》中韩愈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并由此得出:“________”。

    (3)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开篇一句“_____”,简洁利落地交代了醉翁亭所在的大环境;而“___”一句,则以比喻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醉翁亭的姿态及其所在的具体地点。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琵琶行》中,从侧面反映琵琶女技艺高超,容貌美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中的人,无论老少都其乐融融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师说》中,作者以孔子师法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的事例,证明的观点是“ 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自己年华老去、潦倒不堪的悲惨境况。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释

    ①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其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堂,大厅。②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③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④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1)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沈德潜评此诗颔联时说:“只是说人间富贵,几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说,顿然换境。”请你结合沈德潜的评价对颔联作简要赏析。

    (3)试分析尾联“愁”的具体内容?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虞山记

    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极。有土垤礧磈,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黮,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辟,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③礧磈[léi wěi]:意思是石块。④龈腭[yín è]:凹凸不平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从破龙涧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B.遂从破龙涧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C.遂从破龙涧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D.遂从破龙涧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如江阴”中的“如”指“往,到”,与《鸿门宴》中的“沛公起如厕”的“如”含义不同。

    B.“余已治筇屐”中的“屐”是一种方便登山的带齿的木头鞋,山水诗人谢灵运也曾经穿过。

    C.碑碣,碑刻的统称,长方形刻石叫碑,圆首形的或形在方圆之间的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

    D.“涉而即得”中的“得”意为领会到,与《兰亭集序》中的“暂得于己”的“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沈德潜曾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都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天一直未放晴,只得疲惫遗憾地踏上归途。

    D.沈德潜同张少弋、叶中理游虞山,见到不少奇异景象,但二十来天春雨绵绵,使他们不能再次前往游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2)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

    【5】作者游历虞山,获得了什么感悟?你又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呢?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 年 3 月 30 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3 月 31 日下午,救火队员遇突发林火爆燃,27 名森林消防队员和 3 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平均年龄仅为25.5岁。 国家评定这 30 名牺牲人员为国家英烈,授一等功。

    《人民网》

    2019 年 9 月 30 日上映的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中国机长》连上热搜。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成为网红,网民纷纷为英雄机长点赞。

    《搜狐网》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2019 年 9 月 29 日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