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B.驱而之薛 何功之有哉
C.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为吾子之将行也
D.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吾其还也
2、下列各句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技盖至此乎 B. 鼓瑟希,铿尔
C.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D. 而母立于兹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当代社会,“美”和美学也许是最让人困惑的词汇和学科之一。一方面,美和美学的概念随着当代艺术和时尚业的发展而迅速变化;另一方面,与美学概念关系密切的当代文艺批评始终处在某种“理论表述”的困境之中。中国当代美学因为人民大众审美经验的日趋活跃,用原有的学院派的美学理论似乎已难以描述。因此,研究和阐释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具有理论上的迫切性。
当代美学的基本目标是对20世纪末至今形成的新的文化生态及其所提出的新的美学问题作出理论的思考。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在美学领域表面的纷繁复杂中,新的、积极的因素正在生长。由于这个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在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中,它的表现形式又有差异,因此,理论的多元化格局是正常现象。中国当代美学应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在多元性、叠合性的当代语境中探寻当代美学的“物质基础”。具体而言,把美学和文艺问题放到社会系统中认识和把握,通过对情感结构的分析来阐释文学艺术意义的研究思路,在理论上具有优先性。
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代社会,地方性审美经验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与审美习性的密切关系,影响着当代文学艺术及其意义阐释,当代美学不能忽视这种文化关系的制约作用。对于中国当代美学而言,要高度重视当代中国审美经验的特殊性,注重分析中华美学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发展和呈现,对当代文学艺术的美学风格及审美认同的社会基础作出理论概括,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理论。
必须承认,当下的中国美学和文学理论界还充斥着理论的混乱和歧义,对此,展开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研究,重申美学本体论作为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并没有死亡和消失,无疑是有意义的。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学界先后讨论过“悲剧之死”“乌托邦之死”和“文学之死”,然而,文学艺术在现实的土壤中,在人民的生活里,在当代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仍然支撑着人们的生存,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情感结构。在这个意义上,当代美学正期待着一场复兴。
让我们从当代美学具体问题开始,从当代文学艺术的评论和分析入手,从对当代美学的话语梳理入手,从基本理论问题的辩证剖析入手,开始当代美学理论建设,并且努力把这种建设性的工作自觉结合到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进程中去。
(摘编自王杰《文化创意时代的美学转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代艺术和时尚业发展迅速,这就导致了美和美学的概念也变化迅速,无法掌握。
B. 当代文艺批评在“理论表述”上踟蹰不前,导致美学成为最让人困惑的学科之一。
C. 美学领域纷繁复杂,当代美学应把对新的美学问题在理论上的思考作为基本目标。
D. 在当前,不同文化传统与审美习性间的密切关系对美学发展有着很强的制约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指出当前美学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此问题的迫切性。
B. 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把中西文化、新旧美学进行了对比,指出当代美学具有先进性。
C. 在论证中国美学发展问题时,不仅结合了美学发展的纵向历史,也进行了横向的联系。
D. 结尾指出,美学需要转型、重构,但要把这项工作和我国的文化繁荣和发展结合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西文化的不同,导致当代美学在表现形式上有差异,在理论上出现了多元化格局。
B. 如果绕开“美学本体论作为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论断,对研究中国美学无意义。
C. 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学界每一次在理论上的讨论,都会掀起一场“美学革命”。
D. 进行当代美学理论的建设需要从具体问题的研究开始,从多层面、多角度入手。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中,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阿房宫赋》中用14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玉案·元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女子盛装观灯情态。
(2)《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消磨时光的生活状态。
(3)《扬州慢》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
6、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山居秋暝》)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无题》)
③_______________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_______________,终苟免而不怀仁。(《谏太宗十思疏》)
⑤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7、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
(2)________________,山形依旧枕寒流。
(3)但将酩酊酬佳节,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5)________________,长笛一声人倚楼。
(6)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______。
(7)日日花前常病酒,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小楼吹彻玉笙寒。
(9)君子病无能焉,________________。
(10)反而登舟,放乎中流,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老子>四章》中老子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东西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一原因可能是“怨生”,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原因是屈原______,______。
(4)贾谊在《过秦论》中“______,______”这两句,形象地陈述了秦始皇登上皇位、用严酷刑罚役使天下百姓的情形。
(5)高适在《燕歌行》中“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运用对比描写了兵士奋力迎敌、伤亡过半,而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的不公平场面。
(6)《锦瑟》中“______”这句诗,借庄子的典故抒发理想美好,虽追求失败让人悲伤,但对理想的追求不会改变。
(7)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运用通感表现箜篌音质的清脆而和缓、惨淡而清丽。
(8)陆游《书愤》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先引用檀道济典故,表示自己有军事才华,但现实却是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壮志难酬。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_____________。
(3)重湖叠巘清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深感自己壮志难酬,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定风波》中,“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双关手法,道出了作者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当年的遗迹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的结局。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 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 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语出《左传》,也就是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首句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入耳惊心,引发了在狱中的诗人对家园的深深怀想。
B.颔联“白头吟”三字,一则借卓文君的《白头吟》表达内心的哀怨,二则与“玄鬓影”相对,写出自己年老。
C.颈联两句明咏秋蝉,暗写自己,前句写自己受拖累太多而无法进身,后句写自己的谏言因进谏者太多而无法让皇帝听到。
D.秋蝉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堪称“高洁”。“高洁”而“无人信”,可见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诬获罪,极为愤懑。
【2】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性庄重,力学,举进士。庆历中,天下旱,诏求言。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唐介与同乡里,称其名于上官,交章论荐。调黟令,奸民汪氏富而狠,横里中因事抵法,群吏罗拜曰:“汪族败前令不少,今不舍,后当贻患。”侁怒,立杖之,恶类屏迹。
通判绵州。绵处蜀左,吏狃贪成风,至课卒伍供薪炭、刍豆,鬻果蔬多取赢直。侁一切弗取,郡守以下效之。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助役法”行,诏诸路各定所役缗钱,利州转运使李瑜定四十万。侁争之曰:“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瑜不从。时诸路役钱皆未就,神宗是侁议,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式。因黜瑜,而升侁副使。部民不请青苗钱,安石遣吏廉按,且诘侁不散之故。侁曰:“青苗之法,愿取则与,民自不愿,岂能强之哉!”
周永懿守利州,贪虐不法。前使者畏其凶,莫敢问,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二税输绢绵,侁奏听民以畸雾纳直。其后有李元辅者,辄变而多取之,父老流涕曰:“老运使之法,何可改?”盖侁之侄师中亦居是职,故称“老”以别之。徒京东西路。河决澶渊,而议欲勿塞,侁言:“东州汇泽惟两泺,夏秋雨淫,犹溢而害,若纵大河注其中,民为鱼矣。”作《议河书》上之,神宗嘉纳。时王安石、吕惠卿当路,正人多不容。侁曰:“吾有荐举之权,而当路非贤,耻也。”故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
元丰二年召对,命知扬州。苏轼自湖州赴狱,亲朋皆绝交,道扬。侁往见,台吏不许通。或曰:“公与轼相知久,其所往来书文,宜焚之勿留,不然,且获罪。”侁曰:“欺君负友,吾不忍为,以忠义分谴,则所愿也。”为举吏所累,罢主管西京御史台。
哲宗立,念东国困于役,吴居厚掊敛虐害,窜之,复以侁使京东。司马光言于朝曰:“以侁之贤不宜使居外顾齐鲁之区凋敝已甚须优往救之安得如侁百辈布列天下乎”士民闻其重临,如见慈父母。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居无何,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宋史•鲜于侁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课卒伍供薪炭、刍豆 课:征收
B.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式 式:标准
C.且诘侁不散之故 诘:调查
D.吴居厚培敛虐害,窜之 窜:放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称其名于上官 ②念东国困于役
B.①而议欲勿塞 ②而当路非贤,耻也
C.①前使者畏其凶 ②其所往来书文
D.①侁奏听民以畸零纳直 ②以忠义分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黟县奸民汪氏横行乡里,犯法当究,下属官吏心存畏惧,劝说鲜于侁释放汪氏,鲜于侁当即惩处汪氏,取得了以儆效尤的效果。
B.神宗施行“助役法”,李瑜好大喜功,不顾民情,最终因没有完成预定目标而被贬黜;鲜于侁立足实情,心系民生,得到神宗的肯定。
C.黄河在澶渊决口,有人认为可以弃置不管,鲜于侁说明放纵黄河水的危害,并且上书陈奏,神宗称赞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苏轼因事获罪,亲戚朋友都和他断绝交往,鲜于侁特地从扬州去看望他,有人劝说他烧掉往来的书信,他坚持立场,最终受到牵连。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线句子断句。
“以侁之贤不宜使居外顾齐鲁之区凋敝已甚须优往救之安得如优百辈布列天下乎”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
(2)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7年,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6月26日,陈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7月4日晚,陈延年被国民党反动军警残忍杀害,年仅29岁。面对敌人屠刀,陈延年回答:“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1928年2月16日,中共江苏省委机关遭到上海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陈乔年被捕,后被杀害,年仅26岁。面对狱中酷刑,陈乔年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2013年,在合肥市第四批道路命名公示中,延乔路的命名被确认。之所以取“延乔”是因为陈延年、陈乔年二人来自安庆怀宁,也是为了纪念烈士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正好呼应不远处的集贤路、繁华大道,更具象征意义。
在2022年五四青年节临近之际,肥西县延乔路小学举办“延乔路小学说延乔”主题教育活动,全校2000余名师生参加学习。六年级学生李若桐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先烈精神,长大报效祖国。”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根据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在主题为“争做五四好青年”的班会上发言。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