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泸州高二(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瞋目叱之     二败三胜

    B.而刀刃若新发   辞楼下殿,辇来

    C.秦攻战之外       事秦之心

    D.庖丁文惠君解牛   至丹以荆卿

  •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守正和创新对影视创作来说,既有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把这个问题研究透,既能理清当前影视创作中必须坚持的一些基本规律,又能化解影视创作中面临的难题和困惑。守正是基础,创新是关键,但守正不是墨守成规,创新也不是标新立异。____________,必然会误入歧途;__________,也必然会陷入僵化。

    ①偏离守正的创新        ②放弃创新的守正          ③实际操作的意义       ④理论探讨的内涵

    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诗和它之前的唐诗相比,确实有不同的味道。

    唐诗充满了激情。经过唐以前的中国诗的种种探索,激情从唐代开始得到了完全的表现,至少李白、杜甫是这样的。但是宋诗却不同,激情的尽情表现,被作为孩子气的夸张而加以避免。因此,悲哀被抑制了。这是因为悲哀最容易成为表现激情的素材。再者,抑制了激情,也就抑制了作为激情的表现的华丽辞藻。不仅是辞藻,在诗中经常引人抒发感情的自然风景,使感情的表现华丽多姿,这是使唐诗华丽的因素之一。

    这就是周弼《三体诗》中所谓的“虚”“实”交错;用其他批评家的话来说,就是“情”“景”交错。但是宋诗却不同。它不像唐诗那样,通过点染感伤的“景”,使感伤的“情”更为华关;而是甚或用“情”来填满整首律诗,一句也不触及“景”。

    以上所说的,也许可以概括为:宋诗是作为对唐诗的反题而出现的。唐代的韩愈、自居易就已经认识到,激情的表现,至唐代的李、杜,已臻于极致,无以复加了;到了宋人那里,这种认识便更为坚定了,他们故意要另辟蹊径。就诗歌历史本身而言,这可以说是一种发展。所谓另辟蹊径,就是与其凭激情作诗,不如经常保持冷静来作诗。再者,宋代的诗人们——以欧阳修、苏轼、王安石为上述特点的代表——大都是国家大臣。

    在宋代,实现了中国自古以来要使政治担当者与文化担当者合二为一的理想,这可以作为上述特点的外在原因。身为政治担当者的诗人,过分吐露热情的言辞,便会使人对其作为政治家的冷静抱有怀疑。用冷静来抑制热情是必要的,因为这也关系到他们的身份。

    就这样,比唐人冷静得多的宋人的诗,积极地提倡一种新的美——冷静的美。因而,具有更多的知性、更多的精细观察,尤其是更富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这作为宋诗的又一个特色,在此就不细说了。这里想指出的是冷静产生的结果之一,是往往导致了从一旁审视自己的态度。

    而且,被审视的自己,往往是作为流转的世界中的一物而被审视的。说起来,把自己看作是流转之物,其实并不悲哀。把人生视作流转,是中国诗中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感情,汉魏六朝诗中的悲哀,大都是由此产生的。不过,说起来,抑制悲哀的宋人的情况却不是这样。流转并不是仅仅作为可悲的现象被意识到的。也许,人生中真正的大欢乐是没有的,但是,小欢小乐则在人生的各个部分都有。仿佛使人感到,人生就是在小欢小乐上的流转。

    由此,我们可注意到另一个可称是宋诗特色的东西。宋诗中确实没有爆发的激情,但是另外有种东西也是可贵的,这就是在流转的人生中经常被保持着的平静的激情,尤其是人对人的激情。

    (摘编自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也许可以作为充满激情的唐诗的反题,宋诗表现出来的冷静美,可以说是诗歌历史本身的一种发展。

    B.宋代的诗人大多是国家大臣,这种身份决定了他们的诗歌不能过分吐露热情的言辞。

    C.宋诗具有更多的知性,更富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这是宋诗提倡冷静美的影响所致。

    D.只有宋人把自己作为流转的世界中的一物加以审视,并能意识到流转人生中的小欢小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宋诗特点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其中主要是与唐诗相比较。

    B.文章层次清晰,先指出宋诗抑制激情,再论述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C.文章在分析宋诗抑制激情的原因时,是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的。

    D.文章对宋诗知性、精细的特点略而不论,点到即止,因其是次要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唐诗尽情地表现激情,丢掉了诗歌含蓄的特质。宋诗避免夸张,抑制悲哀,这是对唐诗的修正。

    B.宋诗抑制了激情,相应也就影响了辞藻,也影响了对“景”的抒写方式。可见,诗歌的形式影响内容。

    C.诗人的政治身份会影响他们的文学风格。李白、杜甫可以凭激情写作,欧阳修、苏轼却要经常保持冷静。

    D.宋诗提倡冷静美,表现人生中的小欢小乐,这种特色是可贵的。但宋诗也因之无法达到唐诗的高度。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极写自己的沦落他乡和年老多病的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望岳》中“____________”和“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3)《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陶渊明回到家里自斟自饮的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情怀。

    (2)李密在《陈情表》中开篇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落笔酸楚,奠定了文章悲凉的基调。

    (3)习近平同志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引用《逍遥游》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表达出教师知识积累的重要作用。

    (4)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文章”的社会功能提到了“经国之大业,____________”的高度;

    (2)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意在劝谏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政策;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的“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的结论,今天读来,依然在警示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力戒骄奢。

    (4)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三层境界中,用“____________”一句表现矢志追求的执着精神。

    (5)艺术手法运用恰当,可使诗歌的语言更富表现力。如在《屈原列传》中 “____________”一句用蝉来比喻,表明屈原远离世俗污浊的高洁品质;

    (6)《李凭箜篌引》中运用以声写声、以形绘声的手法描绘箜篌乐:“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想象奇特,形象生动。

    (7)《燕歌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美人帐下犹歌舞”,运用对比手法,表现战士和将军的苦与乐。

    (8)李商隐在《锦瑟》中化用庄周、望帝的典故抒发自己的感伤之情:“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其中作者以香草来比喻自己之所以遭受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句子是:“______。”

    (2)《孔雀东南飞》中“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告别时忧愁伤感的样子。

    (3)孔子用北极星来比喻“为政以德”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   (《论语·为政篇》)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肩披香草或佩戴香花表明诗人高洁的志向。

    (2)古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哭者不忠,古典诗词中常常写到诸葛亮出师北伐一事,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世态炎凉、客居京华的无奈。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和批判了当时楚国士大夫阶层背弃规矩与法度,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不良风气。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歌颂一代又一代的蜀国人不畏艰险、最终成功打通蜀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4)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6)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对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看法。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秦少游春江秋野图二首

    陈师道

    其一

    翰墨功名里,江山富贵人。

    倏看双鸟下,已负百年身。

    其二

    江清风偃木,霜落雁横空。

    若个丹青里,犹须著此翁

    [注]①《春江秋野图》为画师宗室某所作,秦少游有题图诗,本诗为依韵奉和而作。②若个:哪个,哪里用得着呢。丹青:画作,此处指《春江秋野图》。③秦少游在对《春江秋野图》的题诗中说:“请君添小艇,画我作渔翁。”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名里”“富贵人”言画师宗室某的声望和地位,他在绘画上早已颇有名声,已然是富贵之人。

    B.“双鸟下”“已负百年”写画师借飞翔的鸟儿寄托对山林情趣的向往,但也有对富贵生活的不舍。

    C.从诗中可想象《春江秋野图》画面内容:深秋时节,江水澄清,秋风偃木,北雁横空,寒霜遍野。

    D.两首诗立意很高,意象深沉,前者体现出对宗室某的赞赏,后者体现出陈师道和秦观的朋友之情。

    【2】第二首诗最后两句与秦少游的“请君添小艇,画我作渔翁”看似矛盾,实则体现出陈师道对好友的劝勉之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秦拘于魏,欲而之韩,魏氏闭关而不通。齐使苏厉为之谓魏王曰:齐请以宋地封泾阳君,而秦不必也。夫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地也,然其所以不受者,不信齐王与苏秦也。今秦见齐、魏之不合也如此其甚也,则齐必不欺秦,而秦信齐矣。齐、秦合而泾阳君有宋地,则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而不听也。夫齐、奏不合,天下无忧,伐齐成则地广矣。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

    材料二: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节选百《战国策·秦策》)

    【注】①泾阳君: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的弟弟。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黑A貂B之C裘D弊E黄F金G百H斤I尽J资K用L乏M绝N去O秦P而Q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走,逃跑。与《阿房宫赋》中“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的“走”不同。

    B.书,书籍。与《春望》中“家书抵万金”的“书”不相同。

    C.封,册封,封授。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封”不同。

    D.除,指宫殿的台阶。与《苏武传》中“扶辇下除”的“除”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请求把宋地分封给泾阳君,秦国却没有采纳,苏厉认为是因为秦国不相信齐王和苏秦。

    B.苏秦返回家乡后,决定发奋苦读,主要是因为自己回家以后,连妻子、父母都不理解自己。

    C.苦读后的苏秦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获得成功,拜受相印。

    D.苏秦开始不过是一个出身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成功以后,获得多国尊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而不听也。

    (2)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5】结合上面的材料,概括苏秦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对作者的思想、精神进行点评。要求:观点明确,语句通顺,字数100-12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