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微信变脸,用了一秒,背后却是科学家15年的栉风沐雨,砥砺前行。2016年年底,风云4号卫星终于成功发射升空,国人拍手称快。
B. 我们正在从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的基业上再出发,心是驾定的。但回望跌宕起伏的2018年,也有许多的不容易。
C. 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但大多规模很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D. 近年来,随着网络书店的还猛发展及电子阅读的日渐普及,很多实体书店都难逃十室九空的命运,令很多经常做客书店的人们感慨万千。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④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⑦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④⑤⑦ D.①⑤⑥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剃刀侠
木桦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之时。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
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
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
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
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途。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
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
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
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刮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
瘦老头儿毕恭毕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
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
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还是不出声。
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的血杀猪般喷射出来。
“杀人啦!”
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忽然寂静了下来。霎时间,这就围满了大半圈的集市人,窃窃私语着……是剃刀侠……
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
哪里还寻得人影。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中除了刻画“剃刀侠”“蓝翎爷”,还描写了“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是为了衬托“剃刀侠”的处变不惊,并使“雁翎爷”暴虐成性、欺行霸市、耀武扬威的形象更加凸显。
B.“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说明门楼下老摊贩曾被这些蓝翎侍卫欺负。
C.小说只对剃刀侠经行了侧面描写,一个久在江湖,武艺高强的侠客形象就跃然纸上。
D.小说没有直接写蓝翎爷与剃刀侠相遇,而是先由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过渡进而来到剃刀侠身边,由剃刀侠给他剃头,引出剃刀侠的打抱不平,这样设计情节更真实、耐读。
E.小说通过讲述剃刀侠在不知不觉中杀死了蓝翎爷的故事,表现了剃刀侠高超的武艺,以及表达了对我国民间奇人的敬佩之情的主题。
【2】小说开头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蓝翎爷和剃刀侠的形象形成多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4】小说写了剃刀侠杀蓝翎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4、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曾说:“大音希声”。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佳句。
(2)“学”与“思”密切相关,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也有相关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长干行》开篇:“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此与《氓》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境相近。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氓》)
(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李白《蜀道难》中,运用侧面表现的手法,描写飞禽走兽都很难飞越,极言蜀道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无限郁闷与惆怅。(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以粗茶淡饭待客,频频劝饮、劝吃,体现了主人竭尽诚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意。(杜甫《客至》)
6、名篇名句默写。
(1)鲲、鹏的形象在诗文中经常出现,《逍遥游》中是这样描写鲲鹏的: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
(2)学习和思考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孔子说:_______,_______。《孔子语录》
(3)陶渊明是这样描写渔人见到的桃花源的:____,____。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作者先用积水不够深则无法承载大船为例作比较,其实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风对大鹏起飞的重要性。
(2)《阿房宫赋》中作者用带着谴责语气的问句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5)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6)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向刘禅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意思是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衬托手法,借鸟兽从侧面写蜀道的高危。
(3)苏轼《赤壁赋》中,第三段凭吊历史人物,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盛大场面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英雄气概。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
(3)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4)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________,考之行事,___________,上计轩辕,下至于兹。(《报任安书》)
(5)渔父曰:________________,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______________?(《渔父》)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蓦山溪·梅
(宋)曹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①。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②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③也,试问花知否?
[注]①铅花御:用脂粉化妆。铅华:脂粉。御:用。 ②廉纤:细微,纤细,形容连绵不绝。③东阳:指南朝梁曾任东阳太守的沈约,因不得志而瘦损。
【1】这首词上阕描写了梅花怎样的形象?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2】下阕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攻齐,取七十余城。燕将守聊城,齐田单围而攻之,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仲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今公行一朝之忿,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且楚攻齐南阳,魏攻平陆,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齐与聊城共据期年之弊,臣见公之不能得也。齐必决之于聊城,公无再计。彼燕国大乱,君臣失计,上下迷惑,栗腹以百万之众,五折于外,万乘之国,被围于赵,壤削主困,为天下笑,公闻之乎?今公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能以见于天下矣。为公计,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昔曹沫为鲁君将,三战三北而丧地千里。使曹子之足不离陈,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故去三北之耻,退而与鲁君计也,曹子以为遭。齐桓公有天下,朝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颜色不变而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丧,一朝而反之,天下震动惊骇,威信吴、楚,传名后世。故其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毙也,公其图之!”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倒椟而去。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之说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
B.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
C.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
D.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以此指居帝王之位。文中指“顾全南方”。
B.万乘,“乘”四马一车,本文指万辆兵车,形容国力雄厚。古时指天子。
C.三战三北的“北”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北”相同。
D.文中的“颜色”与《琵琶行》中“暮去朝来颜色故”的“颜色”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军攻下齐国聊城,燕将凭险据守,齐国名将田单多年都攻打不下,于是鲁仲连给燕将写了一封信,陈说死守聊城的不利之处,劝他速速解甲休兵。
B.鲁仲连认为燕将如果为一时的激愤牺牲自己,失去了聊城,无法在齐国表现出自己的声威,这不是勇敢;功废名毁,后世不称颂,这不是聪明。
C.齐国权衡利弊之后,认为失掉南阳的害处小,收回聊城的好处大,而且鲁仲连认为聊城已经疲惫,无法抵御齐国的攻打,因此决计要收回聊城。
D.鲁仲连劝燕将像曹沫那样,要能忍受一时的耻辱,才有机会赢得荣誉和美名。现在燕国大乱,君臣失策,正是建功立业,名扬天下的大好时机。
【4】把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其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毙也,公其图之!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7月8日上午9时,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清华大学201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演讲中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意义总是存在的,但是意义需要我们持续去追寻和挖掘。要从对自我的深入了解中去追寻意义,做内心想做的事情;要以长远的眼光去追寻意义,选择有价值的事业;要用“大我”的情怀去追寻意义,引领人生不断迈上新的高度。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追寻意义,努力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想象你在30年以后,就以上一个或几个问题给母校的年轻学子写一封信。你会写什么?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